古代伶人的人生之路寫滿寂寞,比煙火還寂寞。
故事,就從清末民初三大名伶: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說起──
▏唱戲就要唱成大老板──清代名伶程長庚
「長庚忽出為伍胥,冠劍雄豪,音階慷慨,奇俠之氣,亢爽之容,動人肝腸,坐客數百皆大驚起立,於是姓名遍都下」。
《梨園佳話》中記:「生唱各劇中以《文昭關》為第一難題,非燕許大手,未敢輕試。」《文昭關》一戲是講伍子胥全家被滅門,自己遭通緝,混過昭關的事。當時的戲曲界公認,《文昭關》是老生行當第一難戲。
這樣的門檻,就決定了能到這個場合來的伶人,個個都是「燕許大手筆」。敢在這裡唱的,不是「李宇春」,就是「張靚穎」。
在強大對手的壓力下,程長庚飾演的伍子胥信步登場。一開聲,就亮出了三年苦練成果──一種「腦後音」發聲方式的唱法,贏得滿堂喝采。
自此後,《文昭關》這齣戲「程長庚之後無人敢唱」,大有「珠玉在前先生在上」之勢,成了程長庚的代表劇目。什麼是「代表劇目」?就是當世中,除非程長庚親至,別人唱這個就等於自取其辱。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譚鑫培改革皮黃唱腔。在此之前,這齣戲都是「唱者皆以此段為模範」的代表劇目。
▏隔江猶唱後庭花──戲劇天才譚鑫培
「國之興亡誰管得?滿城爭唱叫天兒」
譚鑫培第一次見到慈禧那年,他四十三歲,慈禧太后五十五歲。
那一日,慈禧點了《空城計》,譚鑫培演諸葛亮。慈禧看完給的評價是:外形像、氣質佳、唱腔跟以前聽的都不一樣,賞!當即賞譚鑫培古月軒鼻煙壺一只。意猶未盡,老佛爺接著又點了譚鑫培的《定軍山》,看完又喜歡,再賞小吃。
首次呈差,點了雙齣,受賞兩次,連老佛爺最愛的楊月樓也沒這麼風光過。當天演完,所有伶人齊到慈禧面前叩首謝恩。譚鑫培得的賞賜最多,賞綢緞兩匹,現金五百。
自此以後,譚鑫培就成了頤和園常客。譚鑫培規劃的《翠屏山》、《陽平關》、《八差廟》等戲,也紛紛承差。其中《翠屏山》中有一段耍單刀,譚鑫培演得瀟灑飄逸,被慈禧當堂擊節叫好:好一個單刀叫天啊!
從此,「單刀叫天」響徹京城。
▏虞兮虞兮奈若何──一代宗師梅蘭芳
「美國只知道中國有三個人:蔣介石、宋子文、胡適之是也。」
「還有一個人,梅蘭芳。」
時光倒回到光緒三十四年秋天,喜連成班主葉春善陪同喜連成投資人、開明紳士牛子厚,在駐地的吉林北山散步。不遠處,只見一少年人,在林中舞劍:白衣如雪,衣帶飄飄,一柄長劍上下翻飛,舞得風聲霍霍;晨霧繚繞,少年人神完氣足,英俊瀟灑,恍如天人,簡直是一幅國畫……
牛子厚道,這孩子相貌舉止不俗,久後必成大器,為他更名「蘭芳」如何?
1919年,梅蘭芳首次在日本的帝國劇場演出,戲票在開演前三天就被搶購一空。第一天演《天女散花》,轟動日本!在北京時,大倉喜八郎就是被梅蘭芳這齣戲中的絕代風華征服。
第二日,《京都新聞報》盛讚後,第三日,《東京朝日新聞》又道:「梅蘭芳真像傳說的那樣,是一個美男子。他扮演天女真合適,看上去只能感覺到他是個十八九歲的姑娘。臉龐很秀氣,裊娜的姿態當然是他的特點⋯⋯他的眼睛價值千兩,我覺得他的媚態都是從這裡產生的。他的聲音有點兒尖,但純潔而清秀。」
▏戲台上的風華絕代,濃縮了整個時代的悲喜
本書記敘清代以來可歌可泣的伶王傳奇,歷史走得很快,世人老百姓也好,帝王權貴也好,從內心深處對伶人有磨滅不掉的渴望。一定程度上,禁忌、神祕本身又讓這種本來只是聲色娛樂的需求變質了,違禁、揭祕這種慾望得到滿足是人性的快感。
伶人,成了欲罷又不能的東西。
作者簡介:
楊二十四,專職作家。
章節試閱
4|旦角之殤
簽約進了堂子,就要做相關的事,這就是學戲的代價。
當時,堂子是有錢人主要的消費場所,其中有很多門道。客人來到這裡與相熟的伶人相會,飲酒、聽戲、調笑,這叫做「打茶圍」。堂子裡提供這種陪酒服務的年輕伶人,稱為「歌郎」。來這種地方消費的行為就是「逛堂子」。客人長期在某位「歌郎」身上消費就是「捧角」,捧角的客人就是這個歌郎的「老斗」。
在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到堂子「打茶圍」、「捧歌郎」是很時尚的娛樂活動。從徽班進京到光緒朝這一百年間,這種伶人的副業在北京南城興旺發達,到民國才結束,發展了一百多年。
《清稗類鈔》中記:「光緒中葉,例賞為京錢十千。就其中先付兩千四百文,曰:車資。八千則後付。伶至,向客點頭,就案,取酒壺偏向坐客斟酒。斟畢,『乃依老斗』坐 (彼中互稱其狎客曰:老斗)。唱一曲以侑酒。亦有不唱者,猜拳飲酒,亦為『老斗』代之。」又有:「『老斗』飲於下處,曰『吃酒』。酒可恣飲,無熟肴。陳於案者皆碟,所盛為水果、乾果、糖食、冷葷之類。飲畢,啜雙弓米以充饑。」這個是伶人從事「侑酒」的記載,時髦、有身分的人去酒樓飲酒都要「叫條子」,找歌郎作陪。
梅蘭芳初到雲和堂年齡小,外貌沒有長開,並不顯眼,王蕙芳、朱幼芬比他的表現要優異很多。在1904年雲和堂張掛的菊榜中,第一名是梅蘭芳表兄王蕙芳,第二名是朱幼芬。所有歌郎中,梅郎也只能排到第七名。按逛堂子的玩家評價,梅郎臉上死、身上僵,唱腔悶,姿色平平。
在當時京劇世界的傳統中,老生行當走紅,演員需要有一個成熟過程。太年輕、經歷太少的演員很難表現出行當的內涵,所以大多數老生演員都是少年蹉跎,成年、中年才有成。比如程長庚和譚鑫培兩代伶界大王,都是經歷了一番磨礪,到中年才成為伶界大王。
旦角演員要走紅,完全是一條不同的道路,必須要趁年輕成名才有希望。
男旦在這時還是門強調聲色並重的藝術。藝術道路伊始,必須先由感觀上強調形似女子,在「形」、「色」上先聲奪人,取得舞台地位。等跨越這個階段,青春不再的時候,再靠已經形成的觀感氛圍、口碑基礎,才有資本以藝術內涵延續舞台魅力。
如果一個旦角演員年輕時,不幸沒有建立起一定的聲勢,到中年色相虧欠,就更沒前途了。比如早期的一代名旦高朗亭就是十六歲名滿天下,成年以後就是吃這種成名後的資本。十年吃外表,十年吃藝術,十年吃名聲。
吳菱仙非常清楚這種規律。他看著梅蘭芳一天天成長,想幫助他盡早地投入舞台闖出一定的名聲。一則這是旦角走紅的第一步,二則梅蘭芳家境不好,登台後累積些名聲,也能幫助他盡快賺錢。
1904年,吳菱仙利用自己伶界的關係聯繫了廣和樓。8月17日,十歲的梅蘭芳即在北京廣和樓戲館首次登台亮相,梅大師進入了實戰階段。梅蘭芳在《長生殿・鵲橋密誓》一戲中飾演織女,鵲橋相會一場需要上桌子,還是吳菱仙把他抱上去的。
梅蘭芳得吳菱仙多方調教,唱、念、表演得都很到位,發揮穩定。這時,他天生的一種伶人不可多得的素質顯露出來。他是一個比賽型的選手,一上場就能超水準發揮 !在很多大家身上都能找到這種素質,比如伶界大王譚鑫培,越是臨場、越是大場面就越能發揮好,甚至超水準發揮。
梅蘭芳在自傳《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如此記錄當時的心情:「一邊唱著,心裡感到非常興奮。」吳菱仙也觀察到愛徒這種難得的伶人資質,更加堅定了要把梅蘭芳培養成角兒的信心。
經過這次亮相舞台,梅蘭芳引起了各界關注。加上他是梅巧玲的孫子,相當有號召力,「雲和堂梅郎」的名頭漸漸響亮。隨著年齡漸長,梅蘭芳的資質顯露,外型也逐漸顯現出了一代美男子的跡象。很多人慕名前來捧他,梅蘭芳因此結識了大批風流人物。
寫《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的鳴晦廬主人在他另一本書《聞歌述憶》中,記錄了他本人和羅癭公、馬炯之一行,召請梅郎到萬福居侑酒的過程:「⋯⋯予以是日招梅,薰沐而往。薰沐原非恭畏,第恐見憎美人,特加飾耳。乃梅郎竟翩然依人而至。乳燕嬌輕,群加憐惜。甫入微笑,瓠犀稍隱,初未大展,蓋其齒本近唇,差裡也。著青摹本細花袷衣,背心亦作青色,青帽絨頂,雙足深藏未露。坐定命餐,要糖炙蘋果,又要炮雞丁、陳子羹等菜。櫻口輕含,異常妙嫵。」
在堂子裡紅起來的梅蘭芳,從此以「梅郎」名聲在外。到十四歲,即1907年這段時間,梅蘭芳結識了大批社會名流。這些人大多數是青年公子,是有權勢、有背景的官二代。在時代的交接點上,雖然這些人此刻還在年少荒唐、風流遊戲,但其中也不乏後來承載新中國未來的人物。到了新時代,他們紛紛被輸送到新社會顯耀的位置上,也助推梅蘭芳走向了成功。
在堂子裡紅,就能成為崇拜者追逐的對象,對改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當時歌郎成功的目標就是找到彼此鍾情的「老斗」,為歌郎出錢贖身。再遇到好點的,會為歌郎購置房產,安家娶媳婦。堂子裡的歌郎前途都掌握在客人手中,所以在這裡歌郎們使盡渾身解數,展示色相逢迎客人。
但是梅蘭芳追求的不是這種表面上的風光,他追求的是在戲劇藝術上的收穫。
梅蘭芳已經漸漸開竅,他對伶人的認知有自己的見解。他不想在形色上與人爭長短,而是把精力投入到用功學藝中去。靠色相吃青春飯,不是他的目標。雖然他身在堂子,但是他心中另有一座戲劇藝術的殿堂,早晚他要登堂入室。
但是,在心靈殿堂中梅蘭芳可以自強不息,在物質世界他卻只能栖身這座「雲和堂」,他無力擺脫。梅蘭芳非常苦悶,知音難覓,侑觴媚寢成名不是他的道路。
這時一個人站出來拯救了梅蘭芳──馮耿光。
4|旦角之殤
簽約進了堂子,就要做相關的事,這就是學戲的代價。
當時,堂子是有錢人主要的消費場所,其中有很多門道。客人來到這裡與相熟的伶人相會,飲酒、聽戲、調笑,這叫做「打茶圍」。堂子裡提供這種陪酒服務的年輕伶人,稱為「歌郎」。來這種地方消費的行為就是「逛堂子」。客人長期在某位「歌郎」身上消費就是「捧角」,捧角的客人就是這個歌郎的「老斗」。
在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到堂子「打茶圍」、「捧歌郎」是很時尚的娛樂活動。從徽班進京到光緒朝這一百年間,這種伶人的副業在北京南城興旺發達,到民國才結束,發展了一...
推薦序
前言:伶人,比煙花寂寞
在中國,從古至今一直都有一種傳播快樂的人。這些人以樂舞諧戲為能,娛樂大眾。大家或者能透過他們的歌舞演劇開懷一笑,或者能有點情感觸動,或者自己參與進去喊兩聲好或者喝倒彩,痛快痛快嗓子、發泄一下情緒。
這種社會活動,於社會貌似不會產生什麼看得到的影響,實際上卻提高了人類的幸福指數。這群致力於提高人類幸福指數的人,當然也不是義務做這些事的,他們要透過做這些事賺錢吃飯。當然,以我們今天對社會經濟的認知度可以知道,這群人的活動實際上也刺激了消費,促進了經濟發展。
這群人被稱之為伶工、伶人、優伶,也就是俗稱的戲子、唱戲的。
漢語中對「伶」的解釋,有「瘦弱無助」、「聰明機變」、「孤獨」三種字義。這些用在「伶人」一詞的解釋上都對,而且都非常貼切。在古代,伶人的生存狀態在尋常百姓的眼裡大多不幸。而且在傳統的觀念中,這群人的普遍悲慘狀態又往往不值得同情。對社會世俗之輩而言,本能上樂於與伶人親近,但在道德規範上又有所顧忌,傳統價值觀之中,把與伶人接近看成是極端墮落的行為,是一種禁忌。
細細看去,在中國歷史中,伶人生涯就像煙火一樣,光彩轉瞬即逝。當人們仰視他們的時候,會讚嘆他們的輝煌,使他們獲得片刻的滿足感。但是在輝煌過後,這種滿足感會即刻化為灰燼,沒人為他們惋惜。人們知曉他們爆發的美麗,但又畏懼他們的「易燃易爆」。伶人,被小心翼翼地儲藏在角落裡,無限期等待一個輝煌的瞬間。最遺憾的是,連這種輝煌也不是必然的,也許因為環境潮濕,他們還沒有經歷輝煌就完結了一生,連綻放都來不及。
伶人的人生之路寫滿寂寞,比煙花還寂寞。
古代伶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個悲劇。所有殘酷的詞彙都可以加諸他們身上。間或,他們還被人施以各種酷刑:杖責、鞭撻、鯨字、放逐、刺配、鑿齒、馬踐、射殺、砍頭、腰斬、活烹,觸目驚心。在那時,伶人日常上街,必須以綠頭巾包頭,扎綠腰帶,反穿豬皮鞋;走路要走在路中間,讓人們一眼就能認出來,突出他們的異類身分。
清末民初時,出過一位伶人之王,譚鑫培 (譚貝勒、譚大王)。作為一個名伶,他終生都在為伶人的社會地位抗爭。但是直到死時,他的內心還是充滿困惑:我有一個努力奮鬥的人生,為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為什麼我靠唱戲混到錦衣玉食、往來王孫公子、出入宮廷館閣,最後還是落得一個遭人輕賤的結局呢?在耿耿於懷中,他帶著一種無法擺脫的羞辱感死去了。
其實伶人也是媽生的,究竟做了什麼,要被這樣對待呢?
譚老板的疑問,其實也代表了古往今來的伶人們的疑問,而且越是成功的伶人,就越會陷入這種絕望的悲凉情緒中。伶人們的人生遺憾,其實可從譚大王本人重新編演過的一齣歷史劇《沙陀國》中找到答案。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和愛,世人對伶人的輕賤和蔑視,很可能源於一段關於歷史、政治、人性、情感的故事。
《沙陀國》這齣戲講的是後唐王朝開國皇帝李克用父子的事。也許連譚大王本人也想不到,正是這段歷史,交代了伶人悲慘宿命的緣起。關於譚大王的人生大傳,我們後面會詳細交待,所以在這裡先按下不表。我們先來說說這段沙陀國往事──一件「王子復仇記」般的,王子毁在伶人手中的事。
在大才子歐陽修做的《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言中,詳細講了後唐莊宗李存勖與伶人不可不說的故事。
故事開始說,割據一方的國君李克用快死了,他為兒子李存勖留了三支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箭遺恨」。三支箭表示讓他兒子要記住三段仇恨,遺囑說,「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這段話,充分暴露了一種巨大的仇恨情緒。仔細思考可發現,這個世界上的仇恨本質上都與背叛有關。赤裸裸的投敵背叛,會造成巨大的仇恨,而納叛的行為又讓仇恨進一步升級。李克用與梁、燕、契丹這三個權力集團形成了這種直接的仇恨關係,不共戴天。他自己的整個人生都糾結在巨大的仇恨中,到死還不算完,死不瞑目,又把仇恨延續到了下一代身上。
他用了最常見也是最狠的一招──帶著詛咒的遺囑,要後代把仇恨繼承下去。同時為了強調效果,他還製造了「三支箭」這種意象,對李存勖進行催眠,加深其立意。這種安排,確實給李存勖內心深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死去的大人物說的話最有分量。李克用對李存勖來說,既是國君,又是親爹,這種繼承的仇恨就成了最典型的國仇家恨。帶著親爹的遺願和三支仇恨之箭,李存勖繼承了王位。李克用的催眠式仇恨傳遞,也達到了目的。把「梁王」、「燕王」、「契丹人」都滅掉,成了李存勖的人生目標。
那三支箭本來也就是普通的兵器,和其他箭沒有兩樣,沒有更大的殺傷力。但是由於被命運賦予了意義,所以就有了高級的待遇。
李存勖莊重地把這三支箭收藏在祖廟,每次出兵前,都會以豬、羊各一頭,到祖廟對著三支箭念念有詞祭告一番,然後隆重地請下三支箭,用錦囊盛好,背在身後。打仗時,他總是衝在隊伍最前面,竟也仿佛神功護體一般,很少受到重創。等到凱旋時,他再把箭從錦囊中取出,隆重地藏入祖廟。
這三支箭並不是大規模殺傷武器,也不能使復仇的王子刀槍不入,所以在戰術上,它們的價值是零。但在戰略上,它們的精神力量不可低估。接下來上演了一段英雄快意恩仇的故事。李存勖攻進了幽州,「以組繫仁恭、守光,號令而入,是日誅守光。遣大將李存霸拘送仁恭於代州,刺其心血,奠告於武皇陵 (即李克用陵墓),然後斬之」。先屠城,然後活捉燕王父子,在李克用墓前挖其心下酒。
又經過十年征戰,李存勖兵破開封,找上後梁末帝朱友貞。朱友貞被嚇崩潰了,「召控鶴都將皇甫麟謂之曰:『吾與晉人世仇,不可俟彼刀鋸,卿可盡我命,無令落仇人之手!』麟舉刀將自刎,帝持之,因相對大慟」。李存勖把梁王朱友貞嚇得想自殺又沒勇氣,就讓臣子皇甫麟把自己殺了。皇甫麟不敢弒君,就要當場自刎。梁王一把拉住皇甫麟說,愛卿你要死我不管,你先殺了寡人再死,君臣一起嚎啕痛哭。自尊心完全被摧毁了,太沒出息。
莊宗在後來聽到梁王崩潰身死的消息後,「詔河南尹張全義收葬之,其首藏於太廟」。讓手下把梁王的腦袋割了下來,祭奠了父親李克用。李存勖二十四歲繼晉王位,歷經十餘年鏖戰,手刃燕王父子,嚇死梁王君臣,演了一齣中式的「王子復仇記」。
復仇成功還附帶了一點小小的福利,一座江山。
莊宗成就大業,在魏州稱帝。這本來應該很完美了吧。三十四五歲的莊宗剩下的人生似乎應該是坐享江山,等著壽終正寢了。如果能這樣等下去,什麼都不用做,待蓋棺定論時他必然是一個武功赫赫、有道明君的典型,名垂青史。但是這個被戰鬥洗禮過的偶像英雄沒多久就倒下了,身死國滅,而且身後落了一個臭名。
如果算上他爹李克用在世時所參與的征戰,後唐得天下奮鬥了二十年。在中國歷史上,皇帝打江山用二十年時間這算是漫長的奮鬥史。然而,這個得來頗不容易的天下,短短三年多,又亡在莊宗手裡。歐陽修評價說「得之難而失之易」,莊宗最後「身死國滅」的下場也成為大家的笑柄。
扯了半天,還沒有出現伶人。別急,其實正是伶人影響了整件事的大結局。
禍起蕭牆,莊宗李存勖自小有點小愛好。史書中說他「自幼好俳優」,就是喜歡戲子,內廷一直好養戲子。在當時,尤其是這種帝王級別的,這種小愛好最多也就算一個很小的瑕疵。但是,就是這個小嗜好害了王子的一世英名。
唐莊宗小名亞子,這位完成了復仇大任的王子,最喜歡演劇。不但自己能演,而且能作曲。自幼便與伶人過從甚密,最愛與伶人為伍。李存勖征戰雖然最後以勝利告終,但是過程也是拉鋸式的。他寵幸的伶人周匝,在征戰的過程中被梁王搶去了。滅梁進入汴州的那天,莊宗除了為完成父親遺願以外,更開心的其實還是找回了伶人周匝。但是,這種失而復得實在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因為正是這個伶人,讓王子走上了過度寵信伶人的亡國之路。從這裡開端,亞子上路了。
本來你喜歡戲子,關上皇宮大門在家玩兒就算了,但是莊宗對戲子的喜愛程度顯然超過了常規,甚至到了偏執的地步。
大破梁王之後,伶人周匝一見到莊宗就撒嬌了:「你怎麼才來啊,我沒死,多虧教坊使王俊、內園栽接使儲德源的幫助,你要酬謝我這倆哥們兒。」
「教坊使」、「內園栽接使」都是伶官職位,王俊、儲德源這兩人也是戲子。莊宗本以為周匝早就死了,看他還活著,又憐又愛,悲喜交加。馬跑丟了,不但失而復得,還帶回兩匹馬,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王子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當場就要給眾伶封官。
這時有明白的部將竭力勸阻說,大家辛辛苦苦幫陛下打天下,出生入死的功臣還未封賞,卻先封伶人,這是要失去人心的。人心,是帝王之術的核心依靠。莊宗本來並不是糊塗蛋,但是意外的驚喜讓人麻痺了,所以他並沒有採納部將的諫言,而是立刻封王俊為景州刺史,儲德源為憲州刺史。
開禁這件事是不能做的,一旦有了一時妥協,日後就有了進一步妥協的自我暗示,後果就只能是變本加厲了。
唐莊宗完成先王遺命,這時認為天下大定,更加寵信伶人。玩你就玩演戲,可他顯然玩過了界。繼開了封伶官的先例之後,又讓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一干優伶掌握了實權。這種「實權」是一種看似不顯眼的權力,讓他們負責探聽宮外消息,回來匯報。
「進言權」,這在歷史上始終是一種能左右君主決策的最重要的權力之一,著名的奸臣多半都掌握這種權力,是謂「讒臣」。在政治統治中,這甚至比什麼相國、將軍的頭銜更重要,相國、將軍不能進言影響君主照樣沒人搭理你。駕馭好了這種權力,就等於可以直接利用國家最高權力來發號施令。
時間長了,唐莊宗周遭就形成了一個進讒言的伶人集團。許多朝官和四方藩鎮深知「上眼藥」的厲害,都爭著向伶官行賄,以求他們在莊宗面前幫自己說好話。伶人做大,從此徹底亂了朝綱。伶人長期的頤指氣使,對靠軍功起家的將士們而言,是絕對受不了的。帝國中,已經醞釀著危險的訊號。
本來要只是以權謀私貪點錢,也就算了。但是有一天,一個伶人終於做出一件大事來。最後的結果,往小說是顛覆了一個王朝,往大說是影響了歷史。演雜劇出身的郭從謙,是一個被歷史牢牢記住的伶人。在他的蠱惑下,莊宗親衛隊造反了。
一個叫李嗣源的近親外藩,突然發動兵變。這本來對唐莊宗而言,就算是一件糟糕的事,也不過是癬疥之疾,至少還沒有糟糕到亡國的地步,但是關鍵時刻後院起火了。這次的「後院起火」並不是一種借代的手法,是真的起火了,火就是郭從謙放的。唐莊宗最信任的伶人郭從謙──被他提拔為警衛局衛戌隊長的郭從謙,第一個起來回應李嗣源造反,率領一批伶人以及親兵進攻皇城。唐莊宗寵信的伶人本來就住在內宮裡,這時他們從中心開花,縱火焚燒興教門。唐莊宗聞訊倉皇出逃,亂軍中被宮樓上的箭射死了。一段本來很有浪漫情結的、皇室振興的故事,就這樣在一個狗血劇情的晚上,戛然而止。
《伶官傳序》中記,「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王子復仇記」裡的王子,死在了一群伶人手中。而且他是被一箭射死的,甚至還沒來得及控訴一下伶人的忘恩負義,或者表達一下臨死的感想、總結一下經驗教訓,就無聲無息地死了。
既然當事人沒發表什麼感言,歷史家就站出來替他發言了。這件事其實很有偶然性,伶人未必個個都腦後生反骨。歐陽修也說了公道話,「夫禍患長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他說,禍患是細節累積起來的,智勇雙全的人容易沉迷娛樂,不能只怪伶人。但是歐陽修的公道話沒有改變歷史觀點,伶人在世人眼中,從此被看作洪水猛獸。亡國之恨,也被發泄到伶人身上。世人都道「婊子無情,戲子無義」,伶人這個類型的人頭上被加了「無義」的定性。這種情緒也被寫史之人延續下去,被當作教訓、真理、符號,成為中國的特定歷史觀。
在盛世中,伶人成了道貌岸然的忠臣們對主子說教、進諫的警示案例。而亂世中,伶人也永遠是需要警惕的亡國禍根之一。遠離伶人,聲色危險,成了之後少年君王成長過程中的鐵律和必修課。疏遠伶人、輕賤伶人、孤立伶人,成了正人君子的行為準則、道德標準,被視為帝王之道和國策。
但是,伶人沒有因之消亡。他們的特性,除了本身魅力以外,還有一種頑強的求生欲。他們用魅力做抗爭,頑強地存在,可也僅僅只能很基本地存在而已。
世人老百姓也好,帝王權貴也好,從內心深處對伶人有磨滅不掉的渴望。一定程度上,禁忌、神祕本身又讓這種本來只是聲色娛樂的需求變質了,違禁、揭祕這種慾望得到滿足是人性的快感。伶人,成了欲罷又不能的東西。
愛恨交加、道德與情感激烈碰撞的社會觀,造成了伶人掙扎的命運。他們的人生大部分時間在寂寞的等待中度過。所以一旦機會來了,他們會迫不及待地爆發全部能量,化身飛灰也在所不惜。也許正是這種精神壓迫下的激情和投入,讓他們容易在藝術領域中獲得創作的靈感。
歷史主宰跟伶人說,一千年內,你們的卑賤命運不會改變。伶人早就認命了,興奮地問,那一千年之後呢?主宰說,一千年之後,你們就習慣了。
歷史走得很快,果然一千年後,天下換成了大清帝國。統治者像莊稼一樣,一茬茬地換。人們從服飾到精神思想,都有了重大變化。但是,伶人一直沒有在歷史中有一次正面表現,所以受輕賤的命運也始終沒有改變。我們這本書,就是由這個時候開始這些可歌可泣的伶王傳奇,希望你能喜歡。
前言:伶人,比煙花寂寞
在中國,從古至今一直都有一種傳播快樂的人。這些人以樂舞諧戲為能,娛樂大眾。大家或者能透過他們的歌舞演劇開懷一笑,或者能有點情感觸動,或者自己參與進去喊兩聲好或者喝倒彩,痛快痛快嗓子、發泄一下情緒。
這種社會活動,於社會貌似不會產生什麼看得到的影響,實際上卻提高了人類的幸福指數。這群致力於提高人類幸福指數的人,當然也不是義務做這些事的,他們要透過做這些事賺錢吃飯。當然,以我們今天對社會經濟的認知度可以知道,這群人的活動實際上也刺激了消費,促進了經濟發展。
這群人被稱之為...
目錄
第一章 老佛爺的 「萬壽大典」
1 完美老人的煩惱
2 當皇帝當個夠本
3 領導藝術
4 辦!
5 老佛爺的漏算
6 外面的世界
7 另一位老佛爺的另一場 PARTY
8 進京
第二章 徽班那些事
1 要飯要成藝術家
2 走在藝術之路上
3 揚州戲班那些事
4 三慶班還差最後一塊拼板
5 高朗亭可不是來打醬油的
6 一朝成名天下傳
7 高雅和三俗的鬥爭
8 勝利者的接班人
第三章 唱戲就要唱成大老板
1 聖人之路
2 生存和讀書人尊嚴
3 吃飯和學藝
4 八大胡同和伶人內幕
5 扔鞋
6 拜關公
7 超級老生
8 鴉片之禍
9 苦心志、 勞筋骨、 餓體膚
10 重振三慶
11 一朝天子一朝臣
12 低調才是最牛的炫耀
13 新一代領導核心
14 身後
第四章 譚叫天的北漂人生
1 一門兩叫天
2 宗師誕生
3 時代起風雲
4 北漂
5 人生之路
6 伶人之路
7 太后是怎樣練成的
8 風流盡被雨打去
9 望重夜帶刀
10 蹉跎歲月
11 金鱗豈是池中物
12 黃金時代
13 上海之行
14 譚腔
15 伶界大戰
16 融會貫通
17 登堂入室
18 甲午起風雲
19 鮮衣怒馬浮雲隊
20 鴉片洋標束錦裝
21 洗腳戲門生
22 寶刀已老
23 一代新人換舊人
24 譚鑫培之死
25 長江後浪推前浪
第五章 梅蘭芳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1 庭前花開花落
2 風暴中的螞蟻
3 上路
4 旦角之殤
5 馮耿光
6 旦角新銳
7 新時代
8 試聲新時代
9 齊如山
10 揚名上海灘
11 因酒醉鞭名馬
12 第三代伶界大王
13 為情多累美人
14 日本之行
15 那一場風花雪月
16 文化輸出
17 霸王別姬
18 後記
尾聲
附錄
魏長生小傳
胡喜禄小傳
王惠芳小傳
第一章 老佛爺的 「萬壽大典」
1 完美老人的煩惱
2 當皇帝當個夠本
3 領導藝術
4 辦!
5 老佛爺的漏算
6 外面的世界
7 另一位老佛爺的另一場 PARTY
8 進京
第二章 徽班那些事
1 要飯要成藝術家
2 走在藝術之路上
3 揚州戲班那些事
4 三慶班還差最後一塊拼板
5 高朗亭可不是來打醬油的
6 一朝成名天下傳
7 高雅和三俗的鬥爭
8 勝利者的接班人
第三章 唱戲就要唱成大老板
1 聖人之路
2 生存和讀書人尊嚴
3 吃飯和學藝
4 八大胡同和伶人內幕
5 扔鞋
6 拜關公
7 超級老生
8 鴉片之禍
9...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