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暢銷百刷、150萬讀者共感淚推!/
「書中每一句話,都抓住了不斷在洞穴中掙扎的我」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諮商心理師王雅涵、圖文創作者有隻兔子,齊心推薦──
透過50段對話的爬梳練習,在紛擾中找到安定內心的力量有些話像長了刺一樣,在其他人身上留下傷口,
但與此同時,那些我所獲得、以及給予的溫柔話語,
也正一點一滴堆砌成巨大的力量,
讓我得以擁有了,面對世界的勇氣。
── 謹以本書,獻給即使受傷、依然試圖理解的你。
為什麼,他隨口說的一句話,聽起來如此刺耳?
為什麼,我總是放不下那些他人眼裡「微不足道」的疙瘩?
為什麼,我的努力與掙扎,最後只被輕描淡寫成「想太多」?
我為何受傷,又為何感動?該如何面對尖銳的話語?又該如何不說出傷人的話?
以細膩的觀察力深得百萬群眾共鳴的新生代作家趙宥美,
從小就是「敏感、容易受傷」的類型。
八年來,她為了重整自我,不斷藉由書寫,剖析自己與他人間的關係,
最後發現,所有的關係都來自「話語」。是話語造成誤解,也是話語帶來理解。
她將這些陰影與光亮的際遇化為文字,並透過心理學找尋治癒的解答,
在本書中集結出50篇關於「自我、人際、工作、心態、方向」的梳理過程。
她說,
人與人對話時,相同場景下可以選擇的詞彙有數十種、數百種。
我們應該要選擇其中最溫柔、最溫暖的語句來說,
因為這世界上不存在「怎麼說都可以」的話語。
她說,
溫柔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是努力而來的,是經過刻苦磨練才能造就的結果。
我並不是為了克服逆境而與這個世界對抗,
而是在「想成為的我」和「不想成為的我」之間做出抉擇。
話語是一朵花,有時能夠成為人生的慰藉,有時也帶來致命的毒性。
只要從中找到與自己嚙合的齒輪,我們終將前進──成為比昨天更美好的自己。
◎ 韓國yes24,讀者回饋:
「我購買了這本書,並寫下了人生第一篇評論。在作者的文字中,我感受到我的困擾正逐漸融化,她的每一句話都重新抓住了不斷在洞穴中掙扎的我。」
「不論翻開哪一頁,都能感受到作者細膩真切的思慮,並從中獲得撫慰的力量。她以敏銳的洞察力,向我們傳遞關於關係和共感的故事。非常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與其因誤解而痛苦,不如試圖給予更多理解,讓自己成為比昨天更好的人吧。」
「當一整天都在消耗情感,或因為他人一句無心的話語而激動不已時,這本書中的句子給了我具體的安慰。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曾有過因為他人的話語而哭泣或微笑的經驗。這是一本適合所有人閱讀的書。」
◎台灣心理界,感動推薦:王意中 /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對自己說了什麼話,卻可以決定如何來解釋這些話。」
王雅涵 / 諮商心理師
──「話語是有力量的,學習溫柔的對自己說話,透過作者的50個小故事,慢慢的看見療癒的力量。」
作者簡介:
趙宥美
韓國第一代暢銷作者,藉由文字的力量擄獲150萬名讀者的心。
執筆8年以來,細膩的文字感動了無數讀者。喜歡透過書籍、網路漫畫、作詞、YouTube、網路小說等媒介,乘著時代的潮流持續挑戰自我。
著作包含細膩描繪愛情與離別的《為你讀故事的女子》、喚醒自我美麗價值的《我,這樣就很好》、《任何時候都不要失去我》講述守護自己與愛自己的方法、指引尋找幸福之路的《紅髮安妮、幸福就在我心中》、學習如何對當下生活感到滿足的《因為喜歡,所以喜歡》。
Facebook:facebook.com/yumradio
Instagram:instagram.com/yumradio
譯者簡介:
彭翊鈞
曾任韓文翻譯與韓文編輯。出於對文字的熱愛和執著,希望透過翻譯這扇窗看見不同領域的世界。接觸的領域涵蓋心理勵志、親子教養、生活風格、商業理財等。
E-mail : angie15202003@gmail.com
章節試閱
這世界上不存在「怎麼說都可以」的話語
──「我本來說話就不好聽,又不是故意的,為什麼你要往心裡去?」
這是在我新書上市之後,其他出版社編輯傳訊息給我時發生的事。當時我們正在商議下一篇書稿,討論結束後順道聊起近況,他傳來了一句:「新書出版了嘛,真是恭喜!」收到這則訊息後,下一則訊息立刻緊接著跳出來:「天啊!不是『嘛』,是『耶』~新書出版了耶,真是恭喜!」
我跟這位編輯認識很久了,所以其實並沒有誤會,不過對方可能擔心語氣聽起來像是在諷刺:「你還在其他出版社出了書啊!」於是急忙修正之後重新傳來。
我笑著回覆:「原來差一個字意思差這麼多,哈哈~」讓對方知道我並沒有在意此事。因為擔心誤解而驚慌失措的編輯,傳來冒一堆冷汗的表情符號。就像這樣,光是一個結尾的語助詞,整句話的語氣就變得完全不一樣。
明明是一樣的話,卻又是不一樣的話。
和別人對話的時候,有兩種狀況會讓我非常生氣。一種是話語中充滿攻擊性,讓對方受傷後又無辜地說:「我沒有那個意思,我心裡不是那樣想的。」另一種是在需要好好表達感謝或歉意時吞吞吐吐、隨意敷衍。
「傲嬌」這個源於日文的單字盛行後,成了電視劇中男主角充滿魅力的性格特徵。雖然外表冷漠高傲,內心卻不斷擔心女主角,並在背後默默給予照顧。這種欲擒故縱、讓人心跳加速的角色,在戲劇中令人嚮往,但如果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多半是個不討喜的麻煩人物。我喜歡直率又溫柔的人。
有一種海裡的魚叫「明太魚」。稱呼其幼魚時,不是叫明太魚, 而是「努加里」。沒有經過冷凍或乾燥的新鮮明太魚稱為「生太」,冷凍過之後稱為「凍太」, 曬得半乾叫「叩多里」,曬到完全乾透叫「北魚」。另外,如果是冬季放在寒風中反覆結凍再融化的稱為「黃太」。萬一製作黃太時天氣回暖、魚的顏色變黑,就稱作「墨太」;相反地,如果是在低溫下完全乾透、顏色呈現白色的話就是「白太」。更有趣的是,隨著捕撈方法的不同,名字也會出現變化。用魚竿釣上來的是「釣太」,用漁網捕撈上來的叫做「網太」。
明太魚的名字五花八門,是因為以前不像現在有先進的冷藏保存設備,所以魚的狀態會隨著捕撈那一年的氣候或保存環境出現變化。因此,根據商品的味道和顏色等,分別取了不一樣的名字。但我想說的是,如果連魚的名字都會因為特徵不同而如此多變,人們想要傳達給他人的意思,當然也會因為從嘴裡說出的話不同而有天壤之別。
說話溫柔並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是努力而來的,是經過刻苦磨練才能造就的結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輕易脫口說出溫暖話語的人,是因為他付出的努力已經滲入骨髓,成為下意識的慣性。從人們口中說出來的話語,是為了維持關係而付出的行動,因此所謂的「言語」,就像用耳朵聆聽那個人的誠意一樣。
我十分討厭有人抱持著「我本來說話就不好聽」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也討厭有人推卸責任,說著:「你明明知道我心裡不是這樣想」,更討厭有人惡人先告狀,反問:「我又沒有那個意思,為什麼你要聽成那樣?」
人與人對話時,在相同場景下可以選擇的詞彙有數十種、數百種。我們應該要選擇其中最溫柔、最溫暖的語句來說,因為這世界上不存在「怎麼說都可以」的話語。不能因為彼此的關係親近就隨便說話、口不擇言。希望我們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能滿載真心,為了不傷害到對方而努力。
那個人說的話,是禮物還是垃圾?
──「身邊的人常常說出不中聽的話,但你可以決定你要有什麼感受,因為你的心是屬於你的。」
我有一位朋友G,他人很好,就是講話不好聽。如果他光明正大攻擊我,那我也可以堂堂正正反擊,但他就像走鋼索一樣有驚無險踩在邊緣上,要是我一不小心被激怒,反而會被認為是太敏感。雖然我很想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才會因為G的話受傷,不過又覺得問其他朋友這個問題,好像是在背後說他閒話,因此我從來沒問過。每次跟他聚餐回家的路上,心裡的不舒服總是揮之不去,所以後來只要有G在的場合我越來越少參加。以前我都是主要發起人,後來就開始找各種藉口逃避聚餐;原本在群組裡都是由我負責活絡氣氛,但現在也慢慢變安靜,其他朋友似乎都察覺到了這點。因為除了G以外,我的其他朋友都是溫柔又觀察力敏銳的類型。
「你是因為G才這樣吧?」朋友J也是時常聚餐的成員之一,某天他私底下傳訊息問我。如果我回答「對啊!」似乎坦率過了頭,但如果回答「不是」,接下來又說不出其他理由。「也不能這樣說啦,應該說我的個性跟大家比較不一樣~你也知道嘛!我不是那種可以包容所有人的圓融個性。是我自己的問題!」我稍微轉個彎說話,也希望大家不要再要求我出席。
J立刻回覆:「其實大家都沒那麼喜歡G。可能因為最近被他盯上的是你,才這麼過分吧!他以前也曾這樣對我。」雖然我也感受得到他對其他朋友沒什麼禮貌,但大家都一副「這沒什麼」的樣子,嘻嘻哈哈帶過。所以每次聚餐我都很懷疑:是不是只有我跟這群人不合?只有我覺得他的行為讓人不舒服嗎?⋯⋯可能是我跟大家不一樣吧⋯⋯
「妳知道他為什麼對妳特別過分嗎?因為只有妳會搭理他。換個角度來說,只有妳把他當朋友,我們都直接不理他。放著吧!別管他。他到後來撐不住就會自己放棄。」
印度知名的瑜伽大師薩古魯Sadhguru在某次演講中說:「生氣是你的感受。你感到生氣的那件事並不是你引起的,但是你卻覺得生氣。你喜歡生氣嗎?你很討厭啊!那為什麼討厭還是要生氣呢?(笑)身邊的人常常說出不中聽的話,但你可以決定你要有什麼感受,因為你的心是屬於你的。你心裡應該只發生自己希望發生的事情,但你卻讓對方來決定你的心。那明明是你的心。我要感受到什麼樣的情緒,應該由我自己決定。假如你可以在面對同樣的情況時,決定自己感受,難道你還會選擇憤怒嗎?還是你會選擇開心呢?」
字典裡「主人」這個詞的意思是:「擁有某個對象或物品主權的人」。我的內心、我的想法、我的心情、我的表情、我的一天,我所有東西的主人,應該都是我自己。然而實際上在發生狀況時,我們卻總是讓出主導權,使對方掌控我們。
當對方說出無禮的話時,我們只需要「哼」的一聲無視;當對方做出荒謬的舉動時,我們也只要說一句「在幹嘛?」然後略過就行了,可是我們卻把那些垃圾當成神主牌一樣抱著它、珍惜它。別人贈送的禮物可以放在心上,但別人丟過來的垃圾就應該丟掉;然而,我們卻把禮物堆在角落、把垃圾放在心上。
當別人或情緒牽動你的時候,不要當成拔河比賽一樣拚個你死我活,最聰明的做法是當場丟下繩子。抱持著「OK!你的人生是你的,我的人生是我的!」這種心態,放下握著繩子的手,這樣一來,往後倒的反而會是對面的人。
當別人無禮對待你時,就說「唉唷,這是垃圾!」然後丟掉吧。何必勉強自己觀察已經發臭的垃圾,邊拆邊想:「是我的錯嗎?」、「是我的問題嗎?」、「我要改變嗎?」垃圾,就只是垃圾。
我心目中真正的大人
──「那些微小的善意,最終還是會回到我自己、我的家人,和我周圍的人身上。」
我的第一份打工是在烤肉店。烤肉店從下午四點開始營業,我上的是三點上班、九點多下班的晚班時間。在當時的員工當中,我是最晚進來的菜鳥。有一次在店裡最忙碌的尖峰時刻,有人點餐點錯了。客人點的是原味排骨,卻不小心寫成調味排骨。因為店裡的點餐方式是用手寫,如果不是本人就不會知道犯錯的是誰。一起工作的工讀生包含我在內共有四個人,但老闆娘和廚房阿姨都篤定認為是我,對我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儘管那時餐廳非常嘈雜,可是她們訓斥我的聲音還是響徹了整間餐廳,餐廳裡的其他工讀生也頻頻看向我。那張訂單並不是我接的,而且也沒辦法知道是誰,為什麼她們能夠斷定是我犯的錯呢?是因為我比較好欺負嗎?我委屈到幾乎快落下淚來,但要是我再多加解釋一定會延長這場紛爭,因此我只是低頭默默聽著。
現在回想起來不是什麼大事,然而對於小小年紀第一次進入社會的我來說,這絕對不算是小事。太過丟臉,也太傷自尊心了。後來我就這樣在精神崩潰的狀況下繼續工作,結果一不小心灑出湯汁、濺到了客人掛在椅子上的針織外套。雖然我立刻穩住重心,湯汁只是稍微溢出來,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在客人面前犯錯,當下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臉色發白、低著頭不斷道歉,也表示會付洗衣費給他。我做好心理準備,不管他用多大的聲音罵我、我都會一概承受,視線默默盯著地面。
那位客人的聲音卻非常溫和:「只是稍微沾到而已啊!這種程度只要用洗衣機洗一下就乾淨了,沒關係的。」吃飯吃到一半,衣服被服務生失手噴到髒汙,任誰心情都不可能好。即使對方說沒關係也不會真的沒關係。我覺得只要再多說幾次對方就會接受我的提議,於是一再表示會賠償他洗衣費,不過客人一直拒絕,最終在相持不下的拉鋸戰中獲得了勝利。
那位客人要離開的時候,我比其他工讀生更快站出來幫他結帳,因為我想要再次向他道歉。拿著客人結帳的卡片時,我低頭道歉說真的很對不起,那位客人從錢包裡拿出一萬韓圜(約台幣三百元)遞給我。
「我學生時期在外面打工的時候也經常犯錯,常常被罵。本來這個年紀就是容易犯錯的年紀,所以別放在心上,回家的路上買杯飲料吧!」
明明是我冒冒失失犯了錯、造成對方的麻煩,卻反而得到了安慰。我心裡太過愧疚而無法接下,結果客人把錢放在收銀台旁邊就走了。不得已之下我只好把那張紙鈔放入口袋,對著那位客人離開的背影鞠躬致意。
打工結束之後,我回到家準備把穿過的衣服放進洗衣機洗,掏了掏口袋發現剛才收到的那張一萬韓圜紙鈔。我的眼淚瞬間掉了下來。分明不是我的錯,在公眾場合丟臉的卻是我,這讓我非常氣憤,也下定決心絕對不能犯錯,結果卻又馬上把湯汁噴濺到客人的衣服上。我本來以為那一天的一切都毀了,可是因為那張一萬韓圜,我又萌生了要更加努力的想法。以後如果有店員失手在我面前犯了錯,我也想要成為那一個,不仗著顧客身分訓斥對方,反而安慰他、告訴他「沒關係」的客人。雖然烤肉店老闆的態度讓我留下了不好的記憶,不過幸好有那位客人,在我人生中第一次的打工經驗中留下了溫暖的回憶。
1961年,史丹佛大學的心理系教授愛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發表了一篇「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的研究。觀察學習是指觀察他人的行為、以及觀察他人做出該行為時獲得的報酬或懲罰並從中學習,之後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再現並模仿相同行為的理論。例如,有個學生撿起掉落在走廊上的垃圾,老師看到後稱讚了他。其他同學觀察到這名學生撿起垃圾後受到了稱讚,因此他們現在經過走廊看到垃圾時會主動撿起來,不再像從前一樣視而不見。
我不小心把湯灑到了客人的衣服上,這的確是我的過失。而且以客人的立場來說也是百分之百值得生氣的狀況,客人卻選擇寬容以待。親身經歷了這個情況的我學到了不同的價值觀:「那樣真的是很帥氣的大人啊!面對不成熟的人犯下的失誤,我也要更寬容面對。」跟我一起工作的其他工讀生們也紛紛感嘆:「原來還有這樣的客人啊!他好像才是真正懂得如何花錢的人。」後來烤肉店的老闆聽到那位客人向我說的話,可能覺得對我有點抱歉,第二天在餐廳開門之前幫我做了一碗冷麵。
一個人能夠改變六個人,在社會上的我們全都被看不見的緣分緊緊聯繫著。儘管今天是別人在我面前犯了錯,可是反過來說,我也隨時有可能在別人面前犯錯。可以說是莫比烏斯環1吧?雖然我沒辦法做到每時每刻都活得像聖賢一樣,不過每當想起我也曾經有過「那樣的時候」,惻隱之心就會油然而生。
書中出現的偉人、為國爭光的選手、在危機時刻登場的英雄⋯⋯舉世聞名的人多之又多,然而真正改變我人生價值觀的卻是那位客人。他在我身處懸崖邊緣、快要墜落時握住了我的手,是我的貴人。
假如我確實了解一句話可以改變某人的人生,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那麼我是不是能成為,在別人犯下不成熟的錯誤時依然淡然處之的、真正的「大人」呢?我想到的是,我自己、我的朋友、我的弟弟妹妹、我的孩子、我的孫子,我身邊所有的人往後都可能會犯錯。這不是可以獨自一人生活的世界,所以我們活得更寬容一點吧!那些微小的善意,最終還是會回到我自己、我的家人,和我周圍的人身上。
有這樣的自己,也有那樣的自己
──「當我出來到柵欄外面,那些曾經痛苦的感受就像假的一樣,立刻都無所謂了。」
朋友K在職場上碰到霸凌的狀況。先前K常常一手包辦公司裡很棘手、難處理的工作,所以在同事之間總是備受稱讚。我問他為什麼會突然變成這樣,才發現他被捲入了公司內部的政治鬥爭。K所屬部門的部長跳槽到其他公司的同時,把一起共事的職員也帶走了。本來K也想順勢跟著離職,不過關係很好的另一位部長卻表示:「這樣太不合情理了。」「我幫你做人事上的調整,讓你去想去的部門、負責想要的職務內容吧!」如此慰留了他。K聽到這段話後便心軟,決定繼續留在原公司。
這樣的安排看起來似乎一切順利,然而K很快就感受到某些地方出了錯。從公司的立場來看,肯定不會對突然空出很多職缺的部門有好感。偏偏在那個部門裡留下來的又只有K一個人,於是所有的箭矢全都射到了K身上。一些毫無根據的謠言被誇大,傳得像事實一樣;他們說K原本也想一起逃跑,是能力不足才被獨留下來。大家沒辦法對已經離職、跳槽到其他公司的人再多說什麼,於是把所有責任推到K身上。
部門裡新加入的職員也很忌諱跟謠言纏身的K相處,部長更直接擺明:「教他做事有什麼用,反正他都要去別的地方了。」對他充滿不信任,不願意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他。一夜之間K淪落到眾叛親離的地步。K為了克服這些難關,不僅站出來擔起別人嫌麻煩的事情,還表示自己願意加班到很晚、為團隊犧牲奉獻。但是大家的偏見已經根深蒂固,他所付出的努力也淪為虛偽做作。
K在公司吃了一個月的苦頭,人們看向他的眼神依然沒有絲毫改變。K意識到,當人們已經戴上了有色的眼鏡,即便再努力也不可能動搖了,於是他決定認分在痛苦中生活。儘管別人在他背後說閒話、儘管只能接到沒人要的爛攤子、儘管明顯被排擠到不通知他開會、儘管明目張膽對他說出鄙視的話,他在公司裡還是什麼都做不了,所以他選擇成為大家的情緒垃圾桶。之前K每天下班的時候都會傳訊息向我吐苦水,不過自從他決心放棄後,就再也沒有因為公司的事聯絡過我。即使我出於擔心問候他,他也只回我一些客套的答覆。
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所提出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現象,是指當一個人曾經努力嘗試過,卻仍然無法改變困境時,往後即使出現有可能避開或克服困境的機會,也會不願意從那裡脫離出來,直接選擇放棄。
心理學家唐納德‧廣戶Donald Hiroto也曾以這個現象為基礎進行過實驗。他讓A組和B組的人聽一種難受的噪音。A組的人只要按下按鈕、噪音就會停止,而B組無論做什麼都無法關閉噪音。接著再加入沒有事先聽過噪音的C組,同時讓A、B、C三組受測者聆聽噪音。這時A組和C組的人會努力想辦法擺脫噪音的干擾,但B組的人卻只是一直承受著噪音、讓自己暴露在痛苦中。就像這樣,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無法改變現況的經驗,會讓人學習到「無助」。
這世界上不存在「怎麼說都可以」的話語
──「我本來說話就不好聽,又不是故意的,為什麼你要往心裡去?」
這是在我新書上市之後,其他出版社編輯傳訊息給我時發生的事。當時我們正在商議下一篇書稿,討論結束後順道聊起近況,他傳來了一句:「新書出版了嘛,真是恭喜!」收到這則訊息後,下一則訊息立刻緊接著跳出來:「天啊!不是『嘛』,是『耶』~新書出版了耶,真是恭喜!」
我跟這位編輯認識很久了,所以其實並沒有誤會,不過對方可能擔心語氣聽起來像是在諷刺:「你還在其他出版社出了書啊!」於是急忙修正之後重新傳來。
...
作者序
扼殺人的是言語,拯救人的也是言語
在所有的關係當中,重點都是「言語」。
有些話像長了刺一樣,在其他人身上留下傷口,有些話則如同寶石閃閃發亮,帶給人希望。「該怎麼表達才不會造成誤解?」、「我要如何才能理解他人的想法?」為了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說話絕對是一門需要學習的領域。
有些人在不知不覺中逐漸疏遠,也有些人即使不常見面仍心懷想念。我認真思索其中的差異,發現往往是因為那個人對我說過什麼樣的話,決定了我們彼此間的情感溫度。了解這點後,我盡可能在和人對話時,仔細觀察對方的語氣及表情,試圖理解對方的情緒;即使是同一句話,我也會努力用心說得更溫暖。因為說出口的話會決定別人對我的印象。
我的個性說好聽一點是細膩,說難聽一點就是容易讓人覺得累,也因此我比一般人更加在意話語中的力量。為什麼他說的話讓我不舒服?該怎麼做才能放下那些疙瘩?面對重要的人該怎麼溝通?我的言語是否承載了影響他人的力量?我在誤會和理解中反覆思索,然後一句句寫下屬於自己的答案。
有的人會因為別人無意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左右一整天的心情;也有的人時常處於不對等的關係中,淪為吸收別人負面情緒的垃圾桶。我想為這些人做些什麼,於是將長期在生活中累積的體悟轉化為文字、集結成書。
我們每天面對著錯綜複雜的誤會,並為了消除誤會而嘗試給予理解。
如果今天你也在這個過程中孤軍奮戰,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帶給你安慰。
期許一個美好的開始
趙宥美
扼殺人的是言語,拯救人的也是言語
在所有的關係當中,重點都是「言語」。
有些話像長了刺一樣,在其他人身上留下傷口,有些話則如同寶石閃閃發亮,帶給人希望。「該怎麼表達才不會造成誤解?」、「我要如何才能理解他人的想法?」為了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說話絕對是一門需要學習的領域。
有些人在不知不覺中逐漸疏遠,也有些人即使不常見面仍心懷想念。我認真思索其中的差異,發現往往是因為那個人對我說過什麼樣的話,決定了我們彼此間的情感溫度。了解這點後,我盡可能在和人對話時,仔細觀察對方的語氣及表情,試圖理解對方...
目錄
作者序 扼殺人的是言語,拯救人的也是言語
PART 01【自我】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01 不是每件事都一定要有用處
02 沒有必要戴著面具生活
03 自卑感放大缺點,也點燃心中的火苗
04 沒有一句話比自言自語的影響力更大
05 碰壁只是找路的一個過程
06 即使世界上沒有人知道,我自己也會知道
07 小草不會、也不需要變成一朵花
08 昨天和今天是不一樣的兩個日子
09 懂得變通的人不會指責別人固執
10 不要讓自己成為數字的奴隸
PART 02【人際】劃出溫柔而堅定的界線
11 這世界上不存在「怎麼說都可以」的話語
12 不需要勉強回答失禮的問題
13 沒有人能成為所有人的理想好友
14 這不是面具,是人與人之間應該存在的禮貌
15 年齡沒有賦予任何人刻薄的權利
16 被人討厭,也代表正被更多的人喜歡
17 我們只是立場不同,不需要試圖理解
18 那個人說的話,是禮物還是垃圾?
19 我不會自己擅自期待,再擅自失望
20 隱藏在嘮叨背後的真正原因
PART 03【工作】我們可以選擇更好的世界
21 我心目中真正的大人
22 為什麼每天都必須做麻煩又無聊的事
23 有時候好欺負的人也會多一顆糖
24 樂透也是努力的人才會中獎
25 有的樹木正等待著森林大火
26 即使距離相同,也不可能走同樣的步伐
27 忍過寂靜的路途才能往上爬
28 有這樣的自己,也有那樣的自己
29 接受是自己的課題
30 我想成為一個隨時擁有選擇權的人
PART 04【心態】在尖銳的荒地裡溫暖綻放
31 如果春天來了都不知道
32 那瞬間的我不是成人,是一個孩子
33 風吹動是為了經過,不是為了停留
34 沒有完全的優點,也沒有完全的缺點
35 也許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
36 此刻就是該堅持的時刻
37 卡關時不妨先對症治療
38 就像看地圖一樣,從上往下看吧
39 我們值得多一點的寬容
40 盯著錯誤出手也是一種勇氣
PART 05【方向】在黑暗中為自己點亮微光
41 「全力以赴」也包含了承擔後果
42 不可以忽視與生俱來的氣質
43 不要從自己身上找別人情緒的答案
44 直線前進不一定是正確解答
45 在同一個世界裡過不同的人生
46 海浪不會總是以同樣的方式出現
47 請撕掉那張貼好久的標籤
48 誰可以決定這件事做不到?
49 我們都是在借來的歲月中過日子
50 為自己找到「不擔心」的理由
作者序 扼殺人的是言語,拯救人的也是言語
PART 01【自我】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01 不是每件事都一定要有用處
02 沒有必要戴著面具生活
03 自卑感放大缺點,也點燃心中的火苗
04 沒有一句話比自言自語的影響力更大
05 碰壁只是找路的一個過程
06 即使世界上沒有人知道,我自己也會知道
07 小草不會、也不需要變成一朵花
08 昨天和今天是不一樣的兩個日子
09 懂得變通的人不會指責別人固執
10 不要讓自己成為數字的奴隸
PART 02【人際】劃出溫柔而堅定的界線
11 這世界上不存在「怎麼說都可以」的話語
12 不需要勉強回答失禮...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