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楊塵的詩與圖,一起走進那些與江南有關的風情逸事與歷史塵煙
◎行走江南各處,沉浸於她的山水人文,常常驚豔於當下的美景和風情,古人不朽的詩篇,自然就在眼前湧現吟唱。
◎本書編選的詩,都和江南歷史上的人事時地物有關,配圖用的照片也絕大多數是作者在江南實地旅訪中所拍攝。
◎作者以今人角度註解古詩,除了客觀的歷史事實,也包含了許多因豐富閱歷而產生的人生思想和生活哲學。
以中國歷史上的廣義江南地區為編選範圍,挑選漢、晉、南北朝、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現代等各朝代有關江南人文逸事和風采的詩篇,透過註解、背景解析和譯文,呈現圖文並茂和詩情畫意,具有古典藝術氣息的一本詩選。
江南是中國特有的一個地理位置,
也標誌著來自南方獨特的人文風采,
它更象徵著一種典雅細緻的生活內涵,
同時承襲了古人的美學和價值觀,
營造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一種生活形態。
那些與江南有關的風情逸事與歷史塵煙,
自古文人以詩記述創作它的美麗與哀愁,
如今在古鎮的小橋流水旁仍舊吟唱,
在老城的春花秋月中依然歌詠。
編著《江南詩選》讓我走過江南大地一遍,
探尋湖山,造訪古寺,流連街市,遊賞園林,
與詩人精神相往還,重新夢迴江南千百回。
──楊塵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9573462.pdf
作者簡介:
楊塵(本名楊文智,英文名Jack)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曾從事於台灣的半導體和液晶顯示器科技產業,先後任職聯華電子、茂矽電子、聯友光電、友達光電和群創光電等科技公司。緣於青年時期對文學、歷史、藝術和攝影的熱情,離開科技職場之後曾自行創業,經營過月光流域葡萄酒坊和港式飲茶餐廳。現為自由作家,主要從事攝影、詩集、散文、歷史文學、旅遊札記、生活美學、創意料理和美食評論等專題創作。
章節試閱
緣起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確,本書編選的詩,都和江南歷史上的人、事、時、地、物有關,而配圖用的照片也絕大多數都在江南實地旅訪中拍攝。詩是心中言語,儘管文字表述的格式和形態歷經歷史沿革,詩人創作的作品和他所涉獵的時空息息相關,我們若有機會實地造訪詩人經歷的場景,即便身處不同的年代,當更能體會詩人的語境。今人註解古詩除了客觀的歷史事實,很大程度依靠譯者主觀的思想和生活哲學,而這又和個人的人生閱歷有關。緣於職場的起落和人際的親疏,以及江南多年的遊走和閱歷,透過自己的直觀和感悟,本人試圖著去貼近詩人的胸中丘壑,用現代白話語意去釋義古人的詩句,希望這樣的努力可以更真確地表述詩人的原意,這也是我出版此書最大的心願。
‧‧‧ ‧‧‧ ‧‧‧
江南
作者:佚名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註解:何:多麼、何其、何等。田田:蓮葉茂盛相連之狀。
背景:此詩出自漢樂府,由宋人郭茂倩收集整理,收錄在其編著的《樂府詩集》中,它是描述江南人民採蓮伴隨魚兒在水中悠游歡快的情景,也是一首江南民歌,作者已不可考。
譯文:江南可以採蓮子,水上的蓮葉茂盛連成一片,魚在蓮葉中間悠游嬉戲,一下往東,一下往西,一下往南,一下往北,游來游去,非常可愛。
‧‧‧ ‧‧‧ ‧‧‧
飲酒·其五
作者:東晉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註解:結廬:建造住宅,此指居住。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君:指詩人自己。爾:如此、這樣。籬:籬落、籬笆。悠然:悠閒自得的樣子。南山:泛指山嶺。日夕:傍晚。相與:結伴。還:歸來。
背景:陶淵明,又名潛,東晉詩人,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別號五柳先生,中國田園詩人的鼻祖,也是隱逸詩人的宗師。年輕時做過一些小官,中年之後,因不屑與迂腐官僚同流合污,不為五斗米折腰,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像一隻倦飛的小鳥歸巢一樣,開始了他歸隱田園的生活;期間他總共作了飲酒詩二十首,這首詩大約是創作於公元417年即陶淵明歸隱老家後的第十二年,此時正值東晉快要滅亡的前夕。
譯文:居住在人世間,而沒有世俗的喧擾,自問為何能做到呢?其實人的心志高遠了,自然覺得所處的地方就僻靜了。平時在東邊的籬笆下採些菊花回來插瓶,沒事在草坡上悠閒地眺望遠山,山中空氣清新傍晚的景色美好,小鳥結伴還巢歸來,這其中有人生真正的意義,此刻想要說出來,卻不知如何去表達。
以上內容節錄自《江南詩選》楊塵◎著.楊塵文創工作室出版/白象文化代理經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9573462.pdf
緣起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確,本書編選的詩,都和江南歷史上的人、事、時、地、物有關,而配圖用的照片也絕大多數都在江南實地旅訪中拍攝。詩是心中言語,儘管文字表述的格式和形態歷經歷史沿革,詩人創作的作品和他所涉獵的時空息息相關,我們若有機會實地造訪詩人經歷的場景,即便身處不同的年代,當更能體會詩人的語境。今人註解古詩除了客觀的歷史事實,很大程度依靠譯者主觀的思想和生活哲學,而這又和個人的人生閱歷有關。緣於職場的起落和人際的親疏,以及江南多年的遊走和閱歷,透過自己的直觀和感悟,本人試圖...
作者序
江南是中國特有的一個地理位置,也標誌著來自南方獨特的人文風采,它更象徵著一種典雅細緻的生活內涵,同時承襲了古人的美學和價值觀,營造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一種生活形態。
因為歷經朝代更迭,歷史上的江南在各朝的行政劃分和管轄範圍也差異甚大,但概念上的江南在歷史上曾經幅員廣大。東周春秋時代開始出現「江南」地區的概念,指的是當時吳、越諸侯國的領地,大約是今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這一帶。秦朝時設郡縣,江南隸屬於黔中郡,指的是今湖南省、湖北省南部和江西省部分地區。東漢王莽時設有江南縣,範圍在今湖北宜都地區。晉、隋之時,江南指的是今湖南省、湖北省一帶。唐太宗時設立江南道,其範圍大約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江西、湖南、湖北長江以南的部分,唐玄宗時江南道又分成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其中江南東道範圍在今福建省、浙江省、江蘇省南部、安徽省南部,江南西道大約是今江西省全境。宋朝時改道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省全境和安徽省南部,此時期的江蘇省和浙江省則隸屬於兩浙路。元、明之時行政劃分沿用舊制,清朝初期時設立江南省,範圍大體包括江蘇省和安徽省,清朝後期廢江南省,分設江蘇省和安徽省。
歷經歷史諸多沿革,總結廣義上的江南大致指長江以南,三峽以東,南嶺以北,武夷山以西的廣大地區,亦即湖北、安徽、江蘇的長江以南部分和江西、浙江、湖南等地區。狹義的江南多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南岸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南部地區即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浙江省的嘉興、紹興、寧波、杭州、湖州,安徽省的馬鞍山、蕪湖、宣城、黃山、銅陵、池州、安慶,江西省的九江、上饒、景德鎮等地。這些城市就像眾星拱月一樣,環繞著中國兩大淡水湖太湖、鄱陽湖而分布,長江和太湖就像這些城市的動脈血管和心臟一樣,透過無數的河流和水道灌溉農田,養殖魚蝦和輸送物資,生生不息地滋養著這片風景秀麗的江南水鄉。
除了地理上的江南,江南在諸多概念上的定義也相當複雜,有歷史上的江南、經濟上的江南、氣候上的江南、飲食上的江南、生活習俗上的江南、文化上的江南、意象上的江南等等。在浩瀚的中國歷史長河裡,詩的發展淵遠流長,自先秦以降傳承至今,數量龐大,遍佈廣闊,本書名為《江南詩選》,挑選歷朝各代以廣義江南的人、事、時、地、物為寫作內容的古詩和現代詩加以編註,是屬於歷史和文學概念上的江南。本人自幼喜歡中國歷史、文學、詩詞,年長後有機會在廣義上的江南遊歷並用相機記錄了江南的山水人文、歷史古蹟和生活風貌,因此在本書詩選的每篇文中搭配符合詩中意境的照片,其中大部分照片也是詩中描述的實際地點,希望透過照片能輝映詩文的情境,讓讀者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感覺。
行走江南各處,沉浸於江南山水人文,常常驚豔於當下的美景和風情,正感嘆不知如何描述和表達時,忽然腦中蹦出古人的詩句,一下就豁然開朗,找到答案,真是令人有陸游「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覺。雖然與古人相隔千年,但是面對同一情景,常常有李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感悟,總覺得即便時光流轉,生活形態變遷,人的心意依然今古相通,昔日詩人創作的不朽詩篇彷彿就在眼前吟詠歌誦。
楊塵
2024.1.1 於蘇州
江南是中國特有的一個地理位置,也標誌著來自南方獨特的人文風采,它更象徵著一種典雅細緻的生活內涵,同時承襲了古人的美學和價值觀,營造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一種生活形態。
因為歷經朝代更迭,歷史上的江南在各朝的行政劃分和管轄範圍也差異甚大,但概念上的江南在歷史上曾經幅員廣大。東周春秋時代開始出現「江南」地區的概念,指的是當時吳、越諸侯國的領地,大約是今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這一帶。秦朝時設郡縣,江南隸屬於黔中郡,指的是今湖南省、湖北省南部和江西省部分地區。東漢王莽時設有江南縣,範圍在今湖北宜都地區。晉、...
目錄
緣起
序
漢
江南 佚名
晉
飲酒·其五 陶淵明
南北朝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擬行路難‧其六 鮑照
贈范曄 陸凱
王孫遊 謝眺
遊東田 謝眺
早梅 謝燮
相送 何遜
薇山亭賦韻 江總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陶弘景
重別周尚書 瘐信
寄王琳 瘐信
唐
滕王閣 王勃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漁歌子 張志和
題大瘐嶺北驛 宋之問
渡漢江 宋之問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劉長卿
送上人 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餞別王十一南遊 劉長卿
尋南溪常道士 劉長卿
別嚴士元 劉長卿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和尹從事懋泛洞庭 張說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
桃花溪 張旭
山中留客 張旭
黃鶴樓 崔顥
長干曲四首‧選二 崔顥
詠柳 賀知章
採蓮曲 賀知章
回鄉偶書‧其一 賀知章
省試湘靈鼓瑟 錢起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送魏二 王昌齡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潛
感遇‧其七 張九齡
楓橋夜泊 張繼
鳥鳴澗 王維
秋夜曲 王維
雜詩三首‧其二 王維
相思 維
送沈子福之江東 王維
畫 王維
望廬山瀑布‧其二 李白
望天門山 李白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李白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渡荊門送別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送賀賓客歸越 李白
勞勞亭 李白
贈汪倫 李白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宿清溪主人 李白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與幽人山中對酌 李白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李白
鸚鵡洲 李白
遊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早發白帝城 李白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絕句 杜甫
旅夜書懷 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登岳陽樓 杜甫
次北固山下 王灣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送李侍郎赴常州 賈至
春思 賈至
簡盧陟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韋應物
晚望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問劉十九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春題湖上 白居易
憶江南‧其一 白居易
憶江南‧其二 白居易
憶江南‧其三 白居易
憶揚州 徐凝
楚歌十首‧其九 元稹
題稚川山水 戴叔倫
蘭溪棹歌 戴叔倫
蘇溪亭 戴叔倫
江南三台四首‧其二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雨過山村 王建
湘江曲 張籍
江南春 張籍
寄和州劉使君 張籍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烏衣巷 劉禹錫
石頭城 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望洞庭 劉禹錫
江雪 柳宗元
漁翁 柳宗元
早梅 柳宗元
金縷衣 佚名
遊子吟 孟郊
尋隱者不遇 賈島
雜詩 佚名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
潤州題金山寺 張祜
題金陵渡 張祜
泊秦淮 杜牧
贈別‧其二 杜牧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江南春 杜牧
清明 杜牧
題烏江亭 杜牧
漢江 杜牧
赤壁 杜牧
山行 杜牧
遣懷 杜牧
落日悵望 馬戴
楚江懷古‧其一 馬戴
憶江南 溫庭筠
瑤瑟怨 溫庭筠
送人遊吳 杜荀鶴
湘口送友人 李頻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白蓮 陸龜蒙
金陵圖 韋莊
五代十國
虞美人 李煜
相見歡 李煜
漁歌子 李珣
宋
山園小梅 林逋
泊船瓜洲 王安石
憶江南 王安石
梅 王安石
鍾山晚步 王安石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蘇軾
題西林壁 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蘇軾
牡丹 蘇軾
海棠 蘇軾
次元明韻寄子由 黃庭堅
題八詠樓 李清照
題烏江亭 李清照
題臨安邸 林升
遊山西村 陸游
梅花絕句‧其一 陸游
示兒 陸游
橫塘 范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范成大
春日田園雜興‧其七 范成大
晚春田園雜興‧其三 范成大
冬日田園雜興‧其六 范成大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其二 楊萬里
宿新市徐公店‧其一 楊萬里
小池 楊萬里
水口行舟‧其二 朱熹
絕句 志南
遊園不值 葉紹翁
元
白梅 王冕
題龍陽縣青草湖 唐珙
明
題畫 于謙
題牡丹仕女圖 唐寅
菊花 唐寅
桃花庵歌 唐寅
臨江仙 楊慎
韶村夜泊 談應祥
玉蘭 睦石
清
曉過鴛湖 查慎行
竹石 鄭燮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紀昀
桐江作四首‧其一 袁枚
湖上雜詩 袁枚
綺懷‧其十五 黃景仁
論詩五首‧其二 趙翼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村居 高鼎
現代
雨巷 戴望舒
把自己還給江南 楊塵
古鎮 楊塵
醉江南 楊塵
桂花酒 楊塵
夜思 楊塵
隱 楊塵
回憶 楊塵
後記
作者簡介
楊塵作品系列
緣起
序
漢
江南 佚名
晉
飲酒·其五 陶淵明
南北朝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擬行路難‧其六 鮑照
贈范曄 陸凱
王孫遊 謝眺
遊東田 謝眺
早梅 謝燮
相送 何遜
薇山亭賦韻 江總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陶弘景
重別周尚書 瘐信
寄王琳 瘐信
唐
滕王閣 王勃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漁歌子 張志和
題大瘐嶺北驛 宋之問
渡漢江 宋之問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劉長卿
送上人 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餞別王十一南遊 劉長卿
尋南溪常道士 劉長卿
別嚴士元 劉長卿
送靈澈上人 劉長...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