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雜文卷與評論卷都收錄評論性的篇章,兩者關係深厚,性質相近,但評論卷收錄文化評論、文學評論與序言,雜文卷則揀選篇幅較短,論述內容廣涉政治與文
化社會種種現象,或極具時效性的文章。此外,雜文卷也收錄了李喬的講綱、生活雜論、文藝雜感等綜合性文體,藉以區隔於評論卷。
雜文卷將原本刊載於各報章雜誌或是私人收藏的文章,經過重新統整編排,分成「演講大綱、課程講綱」、「報紙、雜誌專欄文章」與「散論」三大類,並將「大綱、講綱」與「報刊專欄」合併定名為《臺灣人的悲哀考》,「散論」定名為《被扭曲的臉譜》,在兩冊、三大類的區分之下,能清晰呈現完整豐富的內容,體現李喬在雜文書寫上的鮮明風貌。
《被扭曲的臉譜》完整收錄李喬的「散論」,包括李喬的社論、生活雜論、文藝雜感、得獎感言等,可從中管窺李喬的社會評論、生活感懷、文人交誼、文學評論、創作期許與多元觀點。這些篇章有的義正詞嚴,顯示他對社會現況最犀利的批判;有的幽默風趣,展現細膩的社會觀察;有的感性溫情,體現李喬重情重義,真誠溫暖的人格。其中,專欄與社論所佔的數量最為龐大,在報紙或雜誌撰寫的專欄與社論依其性質、篇幅和內容,分別納入評論卷和雜文卷,而雜文卷收錄的專欄文章,也因有所區隔分別置於「散論」與「報紙、雜誌專欄文章」。
作者簡介:
李喬,本名李能棋,1934年出生於苗栗大湖。新竹師範學校畢業,勤於涉獵各類知識,形成作品豐富內涵,創作包括小說、詩、散文、戲劇、雜文、評論等。精擅多樣類型,講究形式變化,主張「文學志在反抗」和「臺灣主體意識」,作品已有多國語言外譯。寫作之外,另亦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及公共事務。曾獲吳三連獎、國家文藝獎、臺灣文學金典獎、行政院文化獎等。
李喬全集主編:
黃美娥,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另亦擔任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諮詢委員等,曾任臺灣大學臺文所所長、臺灣文學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臺灣文學研究與史料編纂,著有《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及論文百餘篇,另編有《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灣原住民族關係文學作品目錄暨選集1603-1945》、《世界中的臺灣文學》等十餘種。曾獲竹塹文學評論獎首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國家圖書館「臺灣各大學學術資源能量風貌」文學研究專書高被引排序第一。
雜文卷主編:
唐毓麗,現任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文學、臺灣文學、疾病敘事等,著有《通過身體思考:當代文學中的身體敘事》、《阿米巴詩學:論曾貴海與江自得詩作》、《身體的變異:疾病書寫的敘事研究》、《罪與罰:臺灣戰後小說中的疾病書寫》及單篇論文〈逆女的逆襲:論《逆:叛之三部曲二部曲》的歷史重構與時代傷痕〉、〈陳玉慧《徵婚啟事》的眾聲喧嘩與文學試驗〉等,主編《黎明列車:曾貴海世紀詩選》,並與林秀蓉合編《性別與小說》。
明田川聰士,現任日本獨協大學國際教養學部言語文化學科准教授,東京大學文學博士,主要研究臺灣暨華語文學及電影。著作有《戰後臺灣の文學と歷史・社會:客家人作家・李喬の挑戰と二十一世紀臺灣文學》(2022)、《越境する中國文學:新たな冒險を求めて》(2018)、《臺灣研究新視界:青年學者觀點》(2012)等。 譯作有李喬《藍彩霞的春天》(日譯,2018)、黃崇凱《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日譯,2021)、劉梓潔《親愛的小孩》(日譯,2022)、陳又津《跨界通訊》(日譯,預計2023秋季出版)等。
目次:
002向反抗的哲學家致敬
006為臺灣而寫:李喬的文學、哲學與行動
012為臺灣文學「做膽」
020編輯凡例
034~249報刊專欄
252~710散論
【內文】
《海角七號》解碼
約十年前,臺灣立場的媒體、智識人間出現一奇妙的「名詞」,也是意涵繁富的概念:「非臺北觀點」。
「臺北觀點」:是什麼觀點?怎麼樣的觀點?
何以出現否定它,質疑它?然則又是怎麼樣的觀點?
今天,情勢更明朗了,臺灣立場者有勇氣表白了:
「臺北觀點」就是非臺灣立場的觀點,以臺灣立場言是異他的觀點,更直截了當說:就是殖民者的觀點——其中還包括已然內化了的殖民觀點,自我殖民的觀點。
《海角七號》就敘事結構(借文學用詞),以及呈現的主體,十分貼切地「呈現」臺灣民間文化的現實:那是「拼貼式」的,多線、複式主題的,反高潮的——七封信的結尾處理,舞臺上三首演唱歌曲由炙熱亢奮而優雅行板。我說它是臺灣還未出現的後現代電影。理論性說法是:「被安置的主體」(在臺灣來說是外來者建立的中心,價值觀)的解構——deconstruction。其次,任何主體非單一的,是由多元複數的成份共同建構的。《海角七號》裡的人物,每個人的神情喜怒、肢體語言、服飾全呈現了他們族群的特有「味道」。這部電影淺顯地解說了後現代理論的一重要概念:身體乃是「文化的建構」。
「海角七號」轟動熱賣,使「臺北觀點」妖魅心驚。牠們是對的。於是在各種媒體,彼文化打手轉彎抹角把「海角」咬上幾口。
關於臺灣的日本殖民歷史的評斷,觸及亞洲史、現代性與殖民史,臺灣被前後殖民的比較,當下臺日、臺中的關係等等複雜議題要同時討論,在此從略。關於臺日的歷史恩仇、當下相處,卻可從「海角」男女主角一場擁抱中對話,獲得相當完整的隱喻性答案:
阿嘉與友子,幾經「電影必需」的糾葛,然後兩人一場擁抱蒙太奇。阿嘉說:「妳,留下來!」
——如果阿嘉就說到此。完了!美麗的海角愛情仍然被「國族大論述」綑綁,那殖民、被殖的幽魂還在臺日間滴血不已。慢著:
阿嘉補上一句:「不然,我跟妳走!」
至此,萬里晴空,愛情萬歲!
至此,「臺北觀點」:滾蛋!
又回首以觀,在「非臺北觀點」浮出檯面時,是有些逡巡,甚至有些次等感。這也難怪,因為臺灣的百姓,其智識體系、思維方式、價值觀還被殖民者綑綁著。《海角七號》以百姓的電影,臺灣土地的色彩、聲音、人物、故事衝擊「殖民觀點」,也恢復了在地的信心!
本人,脫帽鞠躬致意。好爽!
黑狗兄——陳慕義
來自學院,走向十分鄉土味傳統臺灣戲劇的風格,而賦予新型
式、新義涵。這就是陳慕義。
慕義是「很戲劇」的人。作為演員,扮演反派、負面、邪惡的人物,或低賤、醜陋、粗鄙的臺灣人;他的劇作,呈現臺灣人純良樸質、心思簡單、揮霍熱情樣貌。另外,臺灣的群山翠峰、廣闊海洋、蜿蜒河流、農村風情,似要移出舞臺,偎向觀眾……。
就劇作探索,有兩項值得「一般讀者如作者」再三玩味:
一、對白詞彙,來自傳統而揉以現代意象;那種調子、節奏、色彩都是現在進行中,下港人、庶民層的。這是現代舞臺劇的基石。慕義不要把讀者觀眾帶回遙遠古代,而是感受眼前當下。
二、保留了歌仔戲,甚至街頭劇「撮把戲」的唐突、風趣;雅俗一爐,正經諢譚共室,欲人哭笑不得。感動來自那種似曾相識,戲就在自己生活的左右。
三、就本質看,慕義的作品,算是一種「社會劇」(Socialdrama);以劇場形式處理社會衝突、對立的消解,以及和解或分裂傾向的呈現。
這是隱含批判的「戲」,給吾人反思的機會。主題太嚴肅了,所以「笑科」是必要的。
人類學家有所謂:「儀式威權」可以對抗「政治威權」的理論。「儀式威權」指的是宗教類型的行為、祭典儀式、巡境進香等。至於「社會劇」因為觸及人的潛意識層面的恐懼、願望,而又進入社會廣大人群的經驗,所以好的這類劇作,可以臻至舞臺內外、上下,呈現「即興性的交融」狀態。慕義的作品,種種顯示,有這個境地的期待。
依上述方向思考,其作品不足的地方——也是這類作品的「特色」:劇情的累積能量往往不足。直線,太匆匆;欠缺迂迴反覆、重疊刺激、壓縮情緒、增加濃度等。也許這種劇作,不應如此求全責備。然而,新一代臺灣戲劇的「黑狗兄」,負載極重期待,那就承擔起來吧。是為序。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客家委員會
優惠價: 88 折, NT$ 836 NT$ 9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內容簡介:
雜文卷與評論卷都收錄評論性的篇章,兩者關係深厚,性質相近,但評論卷收錄文化評論、文學評論與序言,雜文卷則揀選篇幅較短,論述內容廣涉政治與文
化社會種種現象,或極具時效性的文章。此外,雜文卷也收錄了李喬的講綱、生活雜論、文藝雜感等綜合性文體,藉以區隔於評論卷。
雜文卷將原本刊載於各報章雜誌或是私人收藏的文章,經過重新統整編排,分成「演講大綱、課程講綱」、「報紙、雜誌專欄文章」與「散論」三大類,並將「大綱、講綱」與「報刊專欄」合併定名為《臺灣人的悲哀考》,「散論」定名為《被扭曲的臉譜》,在兩冊、三大類的區分之下,能清晰呈現完整豐富的內容,體現李喬在雜文書寫上的鮮明風貌。
《被扭曲的臉譜》完整收錄李喬的「散論」,包括李喬的社論、生活雜論、文藝雜感、得獎感言等,可從中管窺李喬的社會評論、生活感懷、文人交誼、文學評論、創作期許與多元觀點。這些篇章有的義正詞嚴,顯示他對社會現況最犀利的批判;有的幽默風趣,展現細膩的社會觀察;有的感性溫情,體現李喬重情重義,真誠溫暖的人格。其中,專欄與社論所佔的數量最為龐大,在報紙或雜誌撰寫的專欄與社論依其性質、篇幅和內容,分別納入評論卷和雜文卷,而雜文卷收錄的專欄文章,也因有所區隔分別置於「散論」與「報紙、雜誌專欄文章」。
作者簡介:
李喬,本名李能棋,1934年出生於苗栗大湖。新竹師範學校畢業,勤於涉獵各類知識,形成作品豐富內涵,創作包括小說、詩、散文、戲劇、雜文、評論等。精擅多樣類型,講究形式變化,主張「文學志在反抗」和「臺灣主體意識」,作品已有多國語言外譯。寫作之外,另亦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及公共事務。曾獲吳三連獎、國家文藝獎、臺灣文學金典獎、行政院文化獎等。
李喬全集主編:
黃美娥,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另亦擔任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諮詢委員等,曾任臺灣大學臺文所所長、臺灣文學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臺灣文學研究與史料編纂,著有《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及論文百餘篇,另編有《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灣原住民族關係文學作品目錄暨選集1603-1945》、《世界中的臺灣文學》等十餘種。曾獲竹塹文學評論獎首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國家圖書館「臺灣各大學學術資源能量風貌」文學研究專書高被引排序第一。
雜文卷主編:
唐毓麗,現任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文學、臺灣文學、疾病敘事等,著有《通過身體思考:當代文學中的身體敘事》、《阿米巴詩學:論曾貴海與江自得詩作》、《身體的變異:疾病書寫的敘事研究》、《罪與罰:臺灣戰後小說中的疾病書寫》及單篇論文〈逆女的逆襲:論《逆:叛之三部曲二部曲》的歷史重構與時代傷痕〉、〈陳玉慧《徵婚啟事》的眾聲喧嘩與文學試驗〉等,主編《黎明列車:曾貴海世紀詩選》,並與林秀蓉合編《性別與小說》。
明田川聰士,現任日本獨協大學國際教養學部言語文化學科准教授,東京大學文學博士,主要研究臺灣暨華語文學及電影。著作有《戰後臺灣の文學と歷史・社會:客家人作家・李喬の挑戰と二十一世紀臺灣文學》(2022)、《越境する中國文學:新たな冒險を求めて》(2018)、《臺灣研究新視界:青年學者觀點》(2012)等。 譯作有李喬《藍彩霞的春天》(日譯,2018)、黃崇凱《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日譯,2021)、劉梓潔《親愛的小孩》(日譯,2022)、陳又津《跨界通訊》(日譯,預計2023秋季出版)等。
目次:
002向反抗的哲學家致敬
006為臺灣而寫:李喬的文學、哲學與行動
012為臺灣文學「做膽」
020編輯凡例
034~249報刊專欄
252~710散論
【內文】
《海角七號》解碼
約十年前,臺灣立場的媒體、智識人間出現一奇妙的「名詞」,也是意涵繁富的概念:「非臺北觀點」。
「臺北觀點」:是什麼觀點?怎麼樣的觀點?
何以出現否定它,質疑它?然則又是怎麼樣的觀點?
今天,情勢更明朗了,臺灣立場者有勇氣表白了:
「臺北觀點」就是非臺灣立場的觀點,以臺灣立場言是異他的觀點,更直截了當說:就是殖民者的觀點——其中還包括已然內化了的殖民觀點,自我殖民的觀點。
《海角七號》就敘事結構(借文學用詞),以及呈現的主體,十分貼切地「呈現」臺灣民間文化的現實:那是「拼貼式」的,多線、複式主題的,反高潮的——七封信的結尾處理,舞臺上三首演唱歌曲由炙熱亢奮而優雅行板。我說它是臺灣還未出現的後現代電影。理論性說法是:「被安置的主體」(在臺灣來說是外來者建立的中心,價值觀)的解構——deconstruction。其次,任何主體非單一的,是由多元複數的成份共同建構的。《海角七號》裡的人物,每個人的神情喜怒、肢體語言、服飾全呈現了他們族群的特有「味道」。這部電影淺顯地解說了後現代理論的一重要概念:身體乃是「文化的建構」。
「海角七號」轟動熱賣,使「臺北觀點」妖魅心驚。牠們是對的。於是在各種媒體,彼文化打手轉彎抹角把「海角」咬上幾口。
關於臺灣的日本殖民歷史的評斷,觸及亞洲史、現代性與殖民史,臺灣被前後殖民的比較,當下臺日、臺中的關係等等複雜議題要同時討論,在此從略。關於臺日的歷史恩仇、當下相處,卻可從「海角」男女主角一場擁抱中對話,獲得相當完整的隱喻性答案:
阿嘉與友子,幾經「電影必需」的糾葛,然後兩人一場擁抱蒙太奇。阿嘉說:「妳,留下來!」
——如果阿嘉就說到此。完了!美麗的海角愛情仍然被「國族大論述」綑綁,那殖民、被殖的幽魂還在臺日間滴血不已。慢著:
阿嘉補上一句:「不然,我跟妳走!」
至此,萬里晴空,愛情萬歲!
至此,「臺北觀點」:滾蛋!
又回首以觀,在「非臺北觀點」浮出檯面時,是有些逡巡,甚至有些次等感。這也難怪,因為臺灣的百姓,其智識體系、思維方式、價值觀還被殖民者綑綁著。《海角七號》以百姓的電影,臺灣土地的色彩、聲音、人物、故事衝擊「殖民觀點」,也恢復了在地的信心!
本人,脫帽鞠躬致意。好爽!
黑狗兄——陳慕義
來自學院,走向十分鄉土味傳統臺灣戲劇的風格,而賦予新型
式、新義涵。這就是陳慕義。
慕義是「很戲劇」的人。作為演員,扮演反派、負面、邪惡的人物,或低賤、醜陋、粗鄙的臺灣人;他的劇作,呈現臺灣人純良樸質、心思簡單、揮霍熱情樣貌。另外,臺灣的群山翠峰、廣闊海洋、蜿蜒河流、農村風情,似要移出舞臺,偎向觀眾……。
就劇作探索,有兩項值得「一般讀者如作者」再三玩味:
一、對白詞彙,來自傳統而揉以現代意象;那種調子、節奏、色彩都是現在進行中,下港人、庶民層的。這是現代舞臺劇的基石。慕義不要把讀者觀眾帶回遙遠古代,而是感受眼前當下。
二、保留了歌仔戲,甚至街頭劇「撮把戲」的唐突、風趣;雅俗一爐,正經諢譚共室,欲人哭笑不得。感動來自那種似曾相識,戲就在自己生活的左右。
三、就本質看,慕義的作品,算是一種「社會劇」(Socialdrama);以劇場形式處理社會衝突、對立的消解,以及和解或分裂傾向的呈現。
這是隱含批判的「戲」,給吾人反思的機會。主題太嚴肅了,所以「笑科」是必要的。
人類學家有所謂:「儀式威權」可以對抗「政治威權」的理論。「儀式威權」指的是宗教類型的行為、祭典儀式、巡境進香等。至於「社會劇」因為觸及人的潛意識層面的恐懼、願望,而又進入社會廣大人群的經驗,所以好的這類劇作,可以臻至舞臺內外、上下,呈現「即興性的交融」狀態。慕義的作品,種種顯示,有這個境地的期待。
依上述方向思考,其作品不足的地方——也是這類作品的「特色」:劇情的累積能量往往不足。直線,太匆匆;欠缺迂迴反覆、重疊刺激、壓縮情緒、增加濃度等。也許這種劇作,不應如此求全責備。然而,新一代臺灣戲劇的「黑狗兄」,負載極重期待,那就承擔起來吧。是為序。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