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佛法修行人來說,最主要的必經之路,就是出離心、菩提心與證悟空性的智慧。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更重要的途徑,所以宗喀巴大師稱之為「三主要道」。
《三主要道論》也是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等所有教派的必修課。
當我們實修佛法時,首先應當「心向於法」,亦即內心要產生出離心。其次,「法向於道」,主要是依靠菩提心。再其次所修大乘的法,要把兩種蓋障滅除,所不能夠欠缺的對治方法,就是正見,亦即空性正見。因此,我們要得到解脫,要成就佛果,所實修的佛法中,完全不能欠缺的,最為主要仍是這三個道路。
如果我們內心沒有產生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那麼不管我們如何精進的努力實修、觀想、誦經、拜佛,這些都只能當做是投生在輪迴的因。可是如果有這三個道路來攝持實修,不管所做的是什麼觀想、實修,這個實修一定是正確的。這個觀想、實修一定是脫離輪迴的因,而且必定是能證得佛果的因,同時也能成為煩惱、我執、無明的對治。所以,心到底有沒有向於佛法?或者所修的法算不算是大乘的法?所修的法能不能成為我執的對治?主要就是靠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這三個項目。
作者簡介:
宗喀巴大師
原著作者
堪布慈囊仁波切
講解者 堪布慈囊仁波切
仁波切於1967年蓮師殊勝日誕生,出生當天出現了一些吉祥的瑞相。
13歲出家開始修學佛法,在成就者 堪布噶瑪策滇仁波切, 尊貴的大司徒仁波切、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等二十多位善知識處數年精勤努力學習顯密佛法,自此成為顯密經論解行具足的大學者,是一位具格的上師,亦完成了許多著作,也是一位作家。
年輕時即經過三年三個月的閉關實修,閒暇之餘喜歡在各聖地閉關和朝聖。熱愛學習研究南、北傳等各教派之教義,更希望推動三大傳承互相交流融合與團結。
仁波切在東、西方國家等世界各地弘揚佛法,並任菩提三乘林等世界各地般若林佛學會的住持,且為現任印度智慧林佛學院院長,講經弘法近20年,培育了許多能弘揚佛法之眾多僧俗人才。
仁波切在青藏高原創辦了慈智學校,擺脫了當地文盲,改變了他們的一生,並長期推動慈善與關愛,以佛法教育淨化人心、貢獻社會,不遺餘力。
章節試閱
三主要道的重要性
在得到解脫的道路之中,最主要者是出離心。要成就佛果一切智的果位,能夠得到的道路,最為主要的是菩提心。而想要得到解脫,或者是一切智的佛果,無論如何一定要脫離輪迴,也就是斷除輪迴;想要斷除輪迴,應當要把無明、我執、煩惱滅除才能夠達成;想要把無明、我執、煩惱淨除,最為殊勝的方法,當然就是空性見地。因此,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正見是一切道路之中最為主要的道路,所以才稱之為主要的三個道路。
此外當我們實修佛法時,最重要的也是前面所講的三個主要道路。首先,我們應當「心向於法」,亦即內心要產生出離心。其次,「法向於道」,道是指大乘的道路,主要是依靠菩提心,所以要成為大乘的道路,當然主要就是要靠菩提心。再其次所修大乘的法,要把兩種蓋障全部消滅掉,所不能夠欠缺的對治方法,就是正見,亦即空性正見。因此,我們要得到解脫,要成就佛果,所實修的佛法中,完全不能欠缺的,最為主要仍是這三個道路。
如果在我們內心沒有產生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那麼不管我們如何精進的努力實修、觀想、誦經、拜佛,這些都只能當做是投生在輪迴的因,這是必然的、是非常肯定的。而且這些實修、觀想等行為只能當成世間法,不能算是出世間法。可是如果有這三個道路來攝持實修,不管所做的是什麼觀想、實修,這個實修一定是正確的。而且這個觀想、實修一定是脫離輪迴的因,而且必定是能證得佛果的因,同時也能成為煩惱、我執、無明的對治。所以,心到底有沒有向於佛法?或者所修的法算不算是大乘的法?所修的法能不能成為我執的對治?主要就是靠這三個項目。我們在做實修的時候,到底算不算在修法,算不算在做實修,就靠這三個主要項目。所以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地才會被稱為主要的三個道路。
輪迴是什麼?
一般而言,如何界定輪迴呢?我們這個有漏的果報,包含苦諦五蘊的這個身體,不斷的變換而投生在六道裡面,在六道中,我們換一個身體,再換一個身體,再換一個身體……,如此不停的持續下去,稱之為輪迴。
所以輪迴是指身體不斷的更換,不斷的持續。輪迴的處所何在?六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是惡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是善道,這六道就是輪迴的處所。
誰束縛了我們?
將我們束縛在輪迴裡的是什麼呢?是業力和煩惱。
正如前面所談到的,因為非福德業或不善業之故,會投生在三惡道,如此繼續的流轉,並且受到束縛。因為福德業或善業的緣故,會投生在三善道,如此繼續的輪迴,並且受到束縛。因為不動業、等持業的緣故,所以在三界之中,會束縛在無色界。因為業力和煩惱的緣故,我們會不斷的在輪迴裡流轉,再三的受到束縛。束縛的意思,就是不斷的投生在輪迴之中。
認識輪迴的本質
在六道之中不管流轉到什麼處所,都絲毫沒有脫離三苦,一定會受到三苦的逼迫。
輪迴的性質就是痛苦,所以要產生脫離輪迴的想法。要再三學習,對輪迴產生憂慮、憂戚之心。再三的觀修串習,對輪迴產生憂戚、厭離的想法。最後這個出離心——脫離輪迴的想法,不假造作的出離心,才能夠在內心產生。
清淨的出離心
如果我們沒有清淨的出離心,也就是對於輪迴的性質是痛苦一點也沒有認識,當然就不會對輪迴產生憂戚、厭離之心;對輪迴若沒有憂戚、厭離之心,就會有貪戀執著;對輪迴有貪念執著,就不可能產生清淨的出離心;如果沒有清淨的出離心,就會跟前輩子一樣,在三有輪迴之中繼續貪執對輪迴的喜樂、對喜樂果報的追求,這些若沒有辦法停止的話,就會不斷的持續輪迴。
對於輪迴產生貪戀之心,自然就會產生貪戀、瞋恨等等煩惱;有貪戀、瞋恨等等煩惱,自然就會造作業,特別是造作不善業;因為造作不善業,就會重複不斷的輪迴。如果在輪迴中有強烈的貪戀、瞋恨而造作嚴重罪業的話,就會投生在三惡道。就算有貪瞋的煩惱而沒有造作不善業,即便對於輪迴有貪戀、瞋恨做為動機,造作的是善業,那也只是投生在天人的果報而已,不可能脫離輪迴。
恆常的出離心
如果要得到解脫,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想辦法在內心產生出離心。如果要得到解脫,首先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出離心。想要產生出離心,必須先觀修:暇滿人身難得、業力、因果輪迴的痛苦等等,不斷的思惟,就會產生出離心。不過所產生的出離心,不應僅僅是嘴巴說說,如果僅是如此,所追求的解脫便也只是嘴巴說說而已,這樣是無法得到解脫的。因此,出離心不應是偶爾有而已。如果有時候有出離心、有時候又沒有的話,會變成我們實修佛法時,有時候這個實修是解脫的因,但是有時候這個實修又會變成墮入輪迴的因,這樣還是要繼續墮入輪迴之中。因此無論如何,我們應當有一個不假造作的出離心。 產生的出離心,應當恆常的持續在行、住、坐、臥之中。經常持續存在這種出離心,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這裡提到「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首先應當在內心產生出離心,去尋找及追求能夠解脫的最初且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出離心。
堅固的出離心
產生出離心的方式,首先應當聽聞、思惟,之後再配合實修,讓內心產生不假造作的出離心。心中產生出離心之後,這個出離心也應當堅定穩固,而且經常持續地擁有。
我以前認識一個人,可能是他的家庭遇到一些紛爭,所以內心非常痛苦。突然間,他感覺到輪迴實在很沒有意義,所以跟我報告說:「現在唯有修法最實際、最實在,因為輪迴實在沒有用處。」我就問他:「你想怎麼做實修呢?為什麼有這種想法呢?」他回答:「這些世俗的事情,譬如家庭,實在沒有意義可言。我想把這一切世俗之事都暫時放下,只要實修佛法。」
我就告訴他:「你講的這些確實有道理。實際上在輪迴中世俗的事情,當然是沒有精華可言,也是沒有意義的。佛陀已經開示過很多,輪迴本身就是痛苦的。不過,首先應該在內心對輪迴產生憂戚、厭離之心,而且脫離輪迴的想法必須要堅定穩固,不假造作的在內心產生,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則的話,只是一個偶然外緣,產生一點點的出離心,這個出離心也不會持續。如果出離心不能持續,就算現在把世俗的事情擱下去實修佛法,但是對於輪迴的性質是痛苦這一點沒有好好的思惟,出離心也不會清淨,將來對於實修會產生後悔之心。因為沒有功德之故,將來在生活上會遇到很多的辛苦、麻煩。所以你暫時先不要這樣做,應當廣大的聽聞實修,讓學習佛法的心堅固穩定,才是最重要的。」
結果他照了我的話去做,幾年之後,工作慢慢穩定,生活也逐漸改善,家庭生活也變得美好,後來發現輪迴果然很難捨棄。所以當初我說:「偶爾的出離心,不是在觀修上形成的,沒有什麼用處。」偶爾的出離心,是指一點點小事就引發我的出離心,這種偶爾產生的出離心,並不是真正認識輪迴,沒有精華可言,是不堅固的。我們要產生的出離心,應當是很明白的知道輪迴的性質是痛苦,沒有精華可言,了解這個原因之後所產生的出離心,才能堅固穩定而持續。
後面要談到的菩提心和空性正見,也是要靠出離心來引發才能產生。首先要產生菩提心,它的因是大悲之心。慈心、悲心都是菩提心的原因。所以《入中論》前面的頌文談到:「悲心是菩提心、空性正見的一個原因,所以應當要思惟眾生而產生悲心。」為什麼思惟眾生會產生悲心呢?因為想到眾生在輪迴裡受到非常猛烈的痛苦,是多麼的可憐,悲心就會油然而生。但是為什麼會思惟到眾生在輪迴裡受到很多的痛苦呢?首先自己要了解:「輪迴本身是痛苦。自己在輪迴裡,受到很多的痛苦。」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如果自己沒有體認到輪迴是痛苦的,自己好像也沒有痛苦,怎麼會思惟到眾生在輪迴裡受苦呢?所以自己必須先對輪迴的性質是痛苦的有所認識,自己要有想要離開輪迴的心。六道眾生在輪迴之中受到強烈的痛苦,多麼的可憐,這就是悲心。所以在對眾生產生悲心之前,一定要認識輪迴的性質是痛苦,而且我要懇求離開輪迴,這種想法一定要產生,之後才會產生悲心。悲心就是菩提心的因。
或者這樣說:菩提心是希望其他眾生遠離痛苦,而且我要安置他們得到安樂、快樂的果位,所以希望眾生遠離痛苦;而我安置他們得到解脫一切智的果位,這種想法稱之為出離心。如果自己都沒有脫離輪迴的想法,怎麼可能產生出離心呢?因為自己對於輪迴還有貪戀執著,當然不可能希望其他的眾生脫離輪迴。比如說我現在住在這個地方非常的快樂,那我為什麼要勸其他人離開這裡呢?就算說有出離心產生,也一定是裝模作樣,只是造作的出離心,不會是不假造作的出離心。
如果菩提心、悲心都沒有產生,那麼空性正見也不會產生。其次,在了悟空性之前,一定要有大悲之心——菩提心。因為空性的了悟如果沒有菩提心、悲心,就沒辦法證入空性。因為了空慧要經由悲心、菩提心,還要廣大的積聚資糧,清淨許多的罪障,要很多的條件都齊備。靠著很多條件的齊備,才會產生了空慧,除此之外並不是廣大的發願或者是有渴求之心、有期望,就能產生了空慧,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一定要在內心產生出離心,好好的做觀修。無論如何,出離心是最為重要的。
這是第一項要產生出離心的必要性。
三主要道的重要性
在得到解脫的道路之中,最主要者是出離心。要成就佛果一切智的果位,能夠得到的道路,最為主要的是菩提心。而想要得到解脫,或者是一切智的佛果,無論如何一定要脫離輪迴,也就是斷除輪迴;想要斷除輪迴,應當要把無明、我執、煩惱滅除才能夠達成;想要把無明、我執、煩惱淨除,最為殊勝的方法,當然就是空性見地。因此,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正見是一切道路之中最為主要的道路,所以才稱之為主要的三個道路。
此外當我們實修佛法時,最重要的也是前面所講的三個主要道路。首先,我們應當「心向於法」,亦即內心要產生...
目錄
推薦序1 圖登諾布仁波切
推薦序2 菩提三乘林佛學會會長 王莎賀
第一章 道前基礎
正確的聞、思、修教法
一、調整自己的動機
二、調整自己的行為
聽聞的利益
什麼是三主要道?
為什麼是最主要的道路?
業的類型與三主要道的關係
三主要道的重要性
第二章 前行——趣入論典
一、供讚文
供讚文的必要性
供讚文的對象
二、撰寫誓言
撰寫誓言的必要性
同時進行許多事的缺失
三、鼓勵聽聞
具緣弟子的條件
第三章 正明論典
一、出離心
(一)出離心的必要性
(二)產生出離心的方式
(三)產生出離心的標準
二、菩提心
(一)產生菩提心的必要性
(二)產生菩提心的方式
(三)產生菩提心的標準
三、空性正見
(一)觀修空性見地的必要性
(二)對於見地進行抉擇
(三)分析空性見地還未圓滿的情形
(四)正確見地的標準
(五)中觀應成派不共的特色
第四章 結行
佛法順緣條件的聚合
利己利他的暇滿人身寶
珍惜現生
維繫清淨法教
為什麼佛法在現代更重要?
對其他宗教的態度
什麼才算是弘揚佛法?
現代的期望
推薦序1 圖登諾布仁波切
推薦序2 菩提三乘林佛學會會長 王莎賀
第一章 道前基礎
正確的聞、思、修教法
一、調整自己的動機
二、調整自己的行為
聽聞的利益
什麼是三主要道?
為什麼是最主要的道路?
業的類型與三主要道的關係
三主要道的重要性
第二章 前行——趣入論典
一、供讚文
供讚文的必要性
供讚文的對象
二、撰寫誓言
撰寫誓言的必要性
同時進行許多事的缺失
三、鼓...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