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打造出世界頂級鋼琴的傳奇性家族,
與當代一流的鋼琴演奏家,他們跨越三個世紀的動人故事,
敘說了鋼琴工藝與演奏藝術因相互激盪而登峰造極。
百年名琴的第一手珍貴史料+300張歷史照片+你不知道的音樂大師故事
即使不彈鋼琴,也要知道史坦威!
本書由曾任史坦威公司總裁的史坦威家族成員親自撰寫,
搭配第一手的珍貴史料與超過300幅歷史照片,
揭露史坦威打造世界第一名琴的精湛手藝與研發過程,
以及自1853年以來,充滿遠見的行銷手法與迭宕起伏的經營傳奇。
而真正讓史坦威成為傳奇品牌的原因,則是與當代一流鋼琴演奏家的深厚情誼。
諸如帕德瑞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霍夫曼、顧爾德、賽爾金,和魯賓斯坦等大師,
他們都愛用史坦威鋼琴,史坦威鋼琴也幫他們探索演奏藝術的無限可能。
書中諸多音樂大師的趣聞軼事及珍貴史料,都是樂迷們所第一次聽聞。
作者簡介:
希爾多.E.史坦威 Theodore E. Steinway/著
史坦威鋼琴創辦人亨利‧史坦威之孫,也是史坦威公司第四任總裁。為了慶祝史坦威百週年慶,他於1953年寫下了本書的初版原稿。
譯者簡介:
莊靖/譯
台大外文系畢,印地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有《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魅惑》、《兩支口紅和一個情人》、《遇見完美:永恆經典奧黛麗.赫本的一生》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媒體推薦:
《新新聞》副社長楊照‧《謬斯客古典樂刊》發行人孫家璁 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
1953年,史坦威父子鋼琴公司的總裁希爾多.E.史坦威,親手在筆記本上寫下本書的原稿,紀錄截至當時為止的史坦威公司歷史,書中附了許多歷史照片,送給史坦威員工,當作公司創立一百週年的紀念品。該書從未公諸於世。五十多年後的今天,這部珍貴的紀錄首度公開出版發行,並增加了近代發展的篇幅。
對喜愛鋼琴音樂的讀者而言,本書解開了史坦威之所以成為偉大鋼琴製造廠的祕密。我們可以看到從十九世紀至今,史坦威在鋼琴工藝的種種創新與發明;看到史坦威經歷美國南北戰爭、經濟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的種種經營挑戰;也看到了現代鋼琴在經歷自動演奏鋼琴、留聲機、廣播電視蓬勃發展,和電子科技演進所受到的影響。
而真正讓史坦威鋼琴變成傳奇品牌的原因,在於史坦威和跨越三個世紀以來頂尖音樂家之間的深厚關係。早在十九世紀,史坦威第一次把俄國鋼琴大師安東‧魯賓斯坦和帕德瑞夫斯基引介給美國聽眾;之後,史坦威不僅開展了鋼琴音樂家的演出經紀業務,也與眾多世界一流的鋼琴音樂家簽約,邀請他們成為「史坦威音樂家」(Steinway Artists)名錄上的成員──也就是公開為史坦威鋼琴背書,並承諾在公開演奏中只用史坦威鋼琴的鋼琴家,把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鋼琴音樂家幾乎一網打盡。他們全都因史坦威鋼琴的精緻工藝而受惠,相對地也擦亮了史坦威鋼琴的卓越名聲。
在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傳奇音樂家的珍貴史料與照片,例如帕德瑞夫斯基在美國演奏現場聽眾爆滿的場景,1890年愛迪生訂購史坦威鋼琴的訂單,1899年波斯國王欽選史坦威鋼琴的指定狀,史坦威公司和安東.魯賓斯坦的演出合約(特別註明拒絕在啤酒屋演奏)等;並且讀到亨利.Z.史坦威對音樂大師如帕德瑞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霍夫曼、顧爾德、塞爾金、哈絲,和魯賓斯坦的動人回憶。
名人推薦:
媒體推薦:《新新聞》副社長楊照‧《謬斯客古典樂刊》發行人孫家璁 推薦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室報告】
1953年,史坦威父子鋼琴公司的總裁希爾多.E.史坦威,親手在筆記本上寫下本書的原稿,紀錄截至當時為止的史坦威公司歷史,書中附了許多歷史照片,送給史坦威員工,當作公司創立一百週年的紀念品。該書從未公諸於世。五十多年後的今天,這部珍貴的紀錄首度公開出版發行,並增加了近代發展的篇幅。
對喜愛鋼琴音樂的讀者而言,本書解開了史坦威之所以成為偉大鋼琴製造廠的祕密。我們可以看到從十九世紀至今,史...
推薦序
不彈鋼琴,也要知道「史坦威」 文/焦元溥
(導讀摘錄)
(前略)
史坦威王朝現身
就在這歷史關鍵上,史坦威家族的亨利‧史坦威(Henry Steinway,1797-1871)在1859年以鑄鐵和交叉弦為主的演奏型鋼琴設計系統取得專利權,昂然跨入鋼琴演化史,為1860年至今的鋼琴製造業定型。史坦威鋼琴在1862年和1867的倫敦與巴黎世界博覽會中參展,皆以其創新設計和傑出性能驚豔全場。歐洲原本三大鋼琴製造中心——倫敦、巴黎、維也納——的情勢也被史坦威打破。在美國,紐約史坦威和波士頓的雀可凌(Chickering)各擅勝場,後者更在1843年就以全鑄鐵框架鋼琴取得專利,表現出美國新興工業的進步。在德國,史坦威和後進貝許斯坦(Bechstein)與布魯特納(Blüthner)則持續創新,把德國推向歐陸鋼琴製造業第一強國。相對地,倫敦、巴黎、維也納的鋼琴製造業則十分保守,對史坦威等研發的新設計保持觀望態度,也不夠工業化:倫敦的博德伍德(Broadwood)到1895年才運用交叉弦;當史坦威早已運用機器,巴黎的艾拉德(Erard)還維持人工。至十九世紀末,幾乎所有的鋼琴演奏家都選擇美國或德國製鋼琴,史坦威更引領風騷。到了二十世紀,隨著音樂廳愈來愈大,作曲家如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1881-1945)、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普羅柯菲夫(Sergei Prokofiev,1891-1953)等人亦發揮鋼琴的打擊樂性能後,堅固、耐用、表現幅度寬廣的史坦威鋼琴更成為絕大多數鋼琴家的首選,在二十世紀鋼琴史上建立史坦威王朝。
史坦威不只是鋼琴
鋼琴製造業自1860年代後仍有許多發展,包括踏瓣設計、音域幅度、擊弦裝置、鍵盤重量等等都有相當大的變化,但以史坦威鋼琴立下的標準演進則是不變的方向。另一方面,一個品牌能夠歷久不衰,至今仍是鋼琴界首席,除了產品出眾外,經營亦同等重要。這本《人與琴:圖說史坦威鋼琴百年傳奇》的珍貴之處,在於我們得以見到史坦威家族現身說法,訴說他們如何在每一個轉捩點維持不敗之地。從南北戰爭到兩次世界大戰,在鋼琴製造業看似最無用武之地的時日,史坦威家族都以最靈活的頭腦度過難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甚至還能出售超過二千五百架,在任何氣候下都耐用的四十吋「野戰鋼琴」給美國政府。在錄音與廣播逐漸取代聆樂習慣,世人不必親自演奏以獲得音樂時,史坦威不與科技對抗,反而設置廣播錄音間,並以穩定品質戰勝其溫差變化,成為錄音間鋼琴首選。德國鋼琴製造業自十八世紀中就很看重家用鋼琴市場,席伯曼的學生費德利奇(Christian Ernst Friederici,1709-80)更是家用方型鋼琴(square piano)的創始者。史坦威家族沒有忘記此一傳統。他們雖然致力於改進演奏型鋼琴的性能,但也同樣重視直立式鋼琴的發展。雖然今日家用鋼琴市場多為新興日本鋼琴所佔,但若回顧半世紀前的家用鋼琴,史坦威仍是大宗,也是其得以在商業上屹立不搖的原因。
甚至,史坦威家族遠比我們想得要重要,在鋼琴製造業與社會活動上都有重大貢獻。史坦威家族的威廉.史坦威(William Steinway,1835-96)在美國除了負責公司事務,更熱心公益。他不但開地產開發公司、設軌道電車路線、擔任捷運系統委員會董事長、參與瓦斯公司、擔任銀行董事、在1888年和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合夥成立戴姆勒汽車公司、活躍於民主黨,甚至在長島市北端為員工興建「史坦威村」,有自己的郵局、公共浴室、公園、圖書館、幼稚園、義消,還給付獎助金補助公立學校的音樂和德文教育。如此驚人的政治與社會參與,證明史坦威家族不只是鋼琴製造商,更是當地文化的一部份。而有如此氣魄與能力的家族,當他們專注於鋼琴製造業,成果更是所向披靡。
然而,史坦威公司最關鍵的成功點,筆者認為仍是音樂。雖然許多人把鋼琴當成家具或保值投資,但無論如何,鋼琴畢竟是樂器。即使商業頭腦出眾、政治手腕高明,史坦威家族並沒有本末倒置,知道成功事業必須根著於鋼琴發展與作曲家、演奏家良性互動的傳統。當年莫札特在鍵盤演奏上的對手克萊曼第(Muzio Clementi,1752-1832),集演奏家、作曲家、出版商、鋼琴製造商合夥人為一身,巡迴歐洲演出並推銷鋼琴,甚至與門生在聖彼德堡建立大型鋼琴倉庫,影響所及讓歐洲各鋼琴製造者膽戰心驚。史坦威家族雖沒出鋼琴家,但他們贊助演奏家、建立音樂廳推廣音樂,甚至為確保演奏會品質而擔任演奏家經紀人,成果一樣輝煌。也因為史坦威家族的遠見,俄國巨匠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才在史坦威贊助下赴美演奏,波蘭傳奇帕德瑞夫斯基(Ignace Jan Paderewski,1860-1941)更因史坦威家族擔任經紀人而抵達新大陸。他們和頂尖演奏家來往,鋼琴大師也回報其演奏心得供史坦威家族改進產品。安東‧魯賓斯坦的得意門生,對機械極有天分的霍夫曼(Josef Hofmann,1876-1957),就設計出許多擊弦改良裝置並為史坦威公司採用。今日的鋼琴巨匠齊瑪曼(Krystian Zimerman,1956-)也和史坦威公司長期合作,開發出新穎的擊弦系統與音色設計。不只是鋼琴製造,史坦威家族以全方面的視野在樂史留芳,成為結合商業與藝術的典範。
黑與白的祕密
雖然在鋼琴製造史上率先使用機器,一如本書所強調,史坦威鋼琴的祕密仍在於手工與人耳。史坦威工廠三分之一是現代工廠,三分之二仍是手藝店舖。不只是每架鋼琴的音色與音量調整,包括每一個制音器和擊槌都必須由經驗老到又有過人品味的師傅以人耳手工調整。如此深厚功夫和鋼琴調律技術一體兩面,都是史坦威公司的不傳之秘。鋼琴調律最深奧的學問在於整音(voicing):鋼琴調校的弔詭,在於八十八個琴鍵都校準,整體琴聲卻是「死」的。如何從每架鋼琴特性,判斷出如何藉由調整少數關鍵音讓琴音「活」起來,產生豐沛飽滿的和聲與音響,這才是鋼琴整音的真正學問,也是集天分、苦學、經驗於一的頂尖藝術。到今天,面對山葉(Yamaha)與河合(Kawai)等競爭者,史坦威公司都不傳日本人高級整音技術,將美麗音色當成至高商業機密,而也正是那美麗音色,讓史坦威享盡榮耀。
嚴格說來,史坦威鋼琴以個性強烈聞名,漢堡廠和紐約廠的風格即有所不同,每架鋼琴的特色也不一樣。既不像其他廠牌平均齊一,演奏上也不好控制,若再加上保養不佳,往往令鋼琴家叫苦連天。然而,也正是如此特點,只要鋼琴家有能力掌握史坦威,馴服那可能彆扭的個性,史坦威就能倒過來反映鋼琴家的個性,表現出獨特的音色。現代鋼琴共有近一萬兩千種零件,結構極其複雜,發展方向也因而無限寬廣。在作曲家式微,音樂創作和樂器演進不再高度相關的今日,鋼琴還會怎樣發展?在公司易手後,新型史坦威在鋼琴家口中普遍不如舊款(這也是舊史坦威反而值錢的原因),史坦威公司是否願意持續改進?在二十一世紀鋼琴製造業又會遇到如何變局?《人與琴:圖說史坦威鋼琴百年傳奇》簡明扼要地讓我們見證史坦威家族的努力與成就,至於未來的鋼琴歷史要如何寫,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僅部分節錄。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原點出版《人與琴:圖說史坦威鋼琴百年傳奇》一書)
【作者簡介】
焦元溥:
樂評家,廣播節目主持人。現為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生,研究鋼琴演奏風格轉變與錄音對詮釋之影響,並獲選為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Edison Fellowship)。著有《經典CD縱橫觀》三書與《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聯經)等。
史坦威鋼琴在台灣 世界頂級名琴的歷史公案與引進台灣的故事 文/陳義雄
(導讀摘錄)
美好音樂廳配備美好的鋼琴──愛樂大眾祈求的心願
戰後的台灣在1950-60年代尚處於接受美援的貧窮境地,經濟力的薄弱,使音樂藝術無力成長、發展,音樂園地一片荒蕪,樂壇上景況淒涼。市面上音樂書籍寥寥無幾,屈指可數,也沒有音樂雜誌傳播音樂資訊,傳遞音樂知識,提供音樂新知;沒有國際一流音樂家蒞臨獻演,只有零零星星本地音樂家辛苦自辦的音樂會。即使是全台首善之地的台北市,連一個像樣的音樂演出場地都沒有,更甭奢談美好的音樂廳,配備美好的鋼琴。
1955年「空中交響樂團」(Symphony of the Air)在美國國務院文化交流節目項下,6月1日晚在台北市鋼架建構、四面通風的「三軍球場」演出,開啟了台灣的演藝(Performing Arts)事業,其後陸續來了許多傑出的音樂家,如:大提琴泰斗彼雅蒂葛爾斯基(Gregor Piatigorsky)、「世紀之音」雅譽的瑪麗安‧安德遜(Marian Anderson),和鋼琴大師賽金(Rudolf Serkin)……。這些大音樂家都面臨了極嚴重的困境:在劣質音效的場地使用老舊不堪的鋼琴演出──這使他們的藝術蒙塵,減損了光輝!當時主要的音樂會場地「中山堂」,是會議、慶典儀式用途的傳統大禮堂建物,毫無音效的考量;「國際學舍」則主要是打籃球用的體育館──彼雅蒂葛爾斯基談及巡迴亞洲在台北的演出時,丟出一句令當時台北人感觸良深的話:「我在倉庫裡演奏!」
美好音樂廳配備美好的鋼琴,成為愛樂大眾日夜祈求的心願。戰後台灣才脫離日本的統治,由於經濟力的薄弱,資訊的閉塞,使用的鋼琴都是留存下來的舊日本琴。或有新購,也都是日本貨,以日本第一品牌「山葉鋼琴」(YAMAHA)為主;YAMAHA成為鋼琴的同義字,人們只知山葉鋼琴,少有人知悉這個世界還有許多更美好的歷史名琴。
直到1960年代,以「愛樂」(Philharmonic)為名的音樂事業機構「愛樂公司」,在一群熱愛音樂、不辭辛苦、不求名利,追求理想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同心協力下,公司轄下的機構:「愛樂書店」(出版近百冊音樂書籍)、「愛樂月刊」(當時台灣唯一的音樂雜誌)、「愛樂音樂社」(後改組為「樂府音樂社」,是台灣史上第二家音樂藝術經紀機構),以及「台灣樂器公司」(引進優質歐美樂器),陸續成立。這是台灣史上劃時代的創舉,豐富了愛樂者的音樂學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音樂新知,也拓展了音樂視野!
史坦威首度代理來台
「愛樂」首先取得代理權,引進了當時號稱天下第一名牌鋼琴史坦威(Steinway & Sons)。「史坦威」這個中文琴名,也於此時就已確定,並沿用迄今。為了突顯史坦威,讓台灣愛樂者了解其超群卓越的優質,經營者在愛樂出版的音樂叢書、文庫、音樂雜誌,以及舉辦的音樂會節目單(小冊)上,刊登了許多頗令山葉鋼琴代理商「功學社」經營者懊惱、卻又無可奈何的廣告,例如一則標題為「向鋼琴大師魯賓斯坦道歉!!」的廣告,文案內容如下:
聯合報五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的新藝版上曾經這麼寫著……由樂器的缺乏,連帶就想到第二件事,當代世界名鋼琴家亞瑟‧魯賓斯坦,因為台灣找不到一架德製的史坦威鋼琴而謝絕來台灣演奏……籌辦單位遠東音樂社曾去函向魯賓斯坦情商,能否委屈改用山葉?他的經理人給這裡的回信,也許會引起此間代理商的不悅,但事實如此,也無可奈何。信中說:「大師從未聽過這種牌子。」以魯賓斯坦在世界樂壇的名望,我們不能埋怨他在選擇鋼琴的挑剔上毫不通融,只怪我們的音樂環境太落後……
現在,我們已經進口了史坦威鋼琴,雖然來遲了一步,但是,我們仍然要向魯賓斯坦道歉。
擁有美好音樂廳配備優質鋼琴,這個愛樂大眾長年祈求的心願,終於在1972年達成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音樂廳沒有照例建在首善之地台北市,這是台灣首座因應音樂演藝目的而設立的音樂殿堂「中興堂」,坐落於台中市,五月落成啟用。是台灣70年代演藝類建築的代表作。據說聽從當時美國駐台大使馬康衛(Walter Patrick. McConaughy)的建議,採購了一台「史坦威」鋼琴。
當中興堂正式啟用時,人們發現嵌在這台音樂會大鋼琴(concert grand piano)上的原文琴名,不是愛樂者已熟知、愛樂公司代理進口的「Steinway & Sons」,而是在台灣從未聽說過的「Grotrian-Steinweg」!
樂壇上議論紛紛,諸多揣測。「冒牌貨」「假史坦威」之流言,在有心人推波助瀾下,不脛而走。「Grotrian-Steinweg」品牌鋼琴甫一現身台灣樂壇,就被抹黑造謠,百口莫辯而沉淪消失,很長一段時間被迫無奈地缺席於台灣頂級鋼琴行列。台灣的音樂行家與愛樂者,憑空失去了一項選擇,令人浩歎。
(本文僅部分節錄。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原點出版《人與琴:圖說史坦威鋼琴百年傳奇》一書)
【作者簡介】
陳義雄,歷任:
「愛樂」與「樂府」音樂社負責人、音樂雜誌《愛樂月刊》《樂府春秋》主編
【愛樂文庫】【愛樂叢書】執行編輯、陳郭淑真發展音樂教育紀念基金會董事
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顧問、資深音樂教師、樂教推展工作者。
不彈鋼琴,也要知道「史坦威」 文/焦元溥
(導讀摘錄)
(前略)
史坦威王朝現身
就在這歷史關鍵上,史坦威家族的亨利‧史坦威(Henry Steinway,1797-1871)在1859年以鑄鐵和交叉弦為主的演奏型鋼琴設計系統取得專利權,昂然跨入鋼琴演化史,為1860年至今的鋼琴製造業定型。史坦威鋼琴在1862年和1867的倫敦與巴黎世界博覽會中參展,皆以其創新設計和傑出性能驚豔全場。歐洲原本三大鋼琴製造中心——倫敦、巴黎、維也納——的情勢也被史坦威打破。在美國,紐約史坦威和波士頓的雀可凌(Chickering)各擅勝場,後者更在1843年就以全鑄鐵...
目錄
導讀:不彈鋼琴,也要知道史坦威(焦元溥/撰)
導讀:史坦威鋼琴在台灣(陳義雄/撰)
編輯室報告:關於本書
史坦威家族族譜
初版序
再版序
第三版序
PartⅠ 人與琴─史坦威百年傳奇(初版)
第一章 源起-1836.1853.1866
第二章 追求完美-1866-1896
第三章 不朽的樂器-1896- 1953
第四章 迎向未來
第五章 史坦威音樂家-1853-1953
第六章 百年之後-1953-1961
PartⅡ 現代觀點
第七章 談家族、業務,和音樂家
‧我父親希爾多.史坦威
‧和史坦威共同成長
‧從自動演奏鋼琴到廣播和大蕭條
‧員工造就公司
‧資本主義和美國夢
‧製作較小的鋼琴
‧工會 ‧二次大戰
‧戰後重新開始
‧我的任期
‧賣給CBS
‧新史坦威公司
‧鋼琴─音樂家的關係
‧獨奏會
‧音樂教育
‧最後的一些想法
‧史坦威家族
‧我們所熟知的音樂家
‧公司的重要員工
第八章 幕後英雄
‧我們的經銷商
‧我們的技師
‧演奏會暨音樂家部門經理
‧史坦威比賽
‧當今的史坦威音樂家
第九章 史坦威公司漢堡分公司
PartⅢ 近五十年
第十章 近五十年的發展
‧史坦威一百五十週年演奏會
‧爵士音樂會
‧流行音樂會
‧結語
導讀:不彈鋼琴,也要知道史坦威(焦元溥/撰)
導讀:史坦威鋼琴在台灣(陳義雄/撰)
編輯室報告:關於本書
史坦威家族族譜
初版序
再版序
第三版序
PartⅠ 人與琴─史坦威百年傳奇(初版)
第一章 源起-1836.1853.1866
第二章 追求完美-1866-1896
第三章 不朽的樂器-1896- 1953
第四章 迎向未來
第五章 史坦威音樂家-1853-1953
第六章 百年之後-1953-1961
PartⅡ 現代觀點
第七章 談家族、業務,和音樂家
‧我父親希爾多.史坦威
‧和史坦威共同成長
‧從自動演奏鋼琴到廣播和大蕭條
‧員工造就公司
‧資本...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