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成八個章節,共四十二篇專文。包含對里昂雙年展的長期觀察,當代藝術中的性、巴黎年輕的藝術家、法國的策展人與藝術家訪談、藝術與城市的複雜關聯及它們在藝術創作上各種可能性、攝影影像的思考、電影影展筆記、以及電影研究隨筆。本書呈現對電影與當代藝術的多重注視,是研究當代藝術與電影不可或缺的專書。
作者簡介:
劉永晧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意義的實踐與理論研究所電影暨美學博士 (L’École Doctorale Pratiques et Théories Du Sens),現任職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助理教授。
專研電影理論、家庭電影研究、日記電影研究、當代藝術、實驗電影研究,少數與邊緣研究等。
個人策展作品為1999年與Yann Beauvais個展《Le cinéma décadré》(與巴黎文化中心合作),於台北華山藝文特區展出。2011年EX!T II第二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重複與暫停:穿透實驗電影的光—高重黎的實驗電影專輯:電影他者的電影》。2014關渡雙年展識別系統《高重黎KAO Chung-li + 劉永晧 LIU Yung-Hao》。
已出版專書2010年《小電影學:電影複像、轉場換景與隙縫偷渡》,左耳文化出版;主編專書1999年《Le cinéma décadré – yann beauvais》,Centre George Pompidou、AFAA、Chinkel graff co出版。2015《在場影像》為作者第二本專書。
作者序
在場影像:作品、地點與書寫實踐
在許多年之後,重新閱讀自己的文章,是種特殊的經驗。在這麼多年之後,筆者還能夠想起在歐洲各地的藝術展場與各種影展的映演場地趕場的經驗與記憶,以及在觀看各種當代藝術作品與電影作品時的感動。在重讀自己的書寫時,還能夠回味過去自己的思想觀念,透過閱讀再次地思考審視藝術作品與電影作品與對自己的反省和對藝術的思考。這其中的滋味青澀而甜美,充滿求知的實踐腳步。這些文章的背景為筆者身體力行在研究、看展(當代藝術與電影)與書寫實踐之間的成果,在留學的巴黎時期。筆者在這本文集中的書寫時代背景,那個時候還得用傳真機和幻燈片,把文字與圖片寄回台灣的各個專業雜誌。回首,那個年代,以現代的眼光,那是個新時代的開始,有如史前洪荒的時代。六四天安門事件、柏林圍牆倒塌,波斯灣戰爭開打,網路才剛剛誕生,大家開始用著航行家的軟體。
然後,從蔡明亮的《洞》走入侯孝賢的《千禧曼波》,進入21世紀。那時候,手機還沒有辦法傳圖檔,臉書和Google都要在很多年之後才會出現。然筆者又何其幸運,受到筆者雙
親的長期支持,在巴黎留學時期,除了學院的研究之外,又可以在藝術之都的巴黎,人文薈萃之地,親身體驗這些在場影像。這些藝術與電影的經驗對筆者而言是無比珍貴,它是無法被現在各種搜尋引擎所取代的。在法國與歐洲其他各地看當代藝術展與各種電影放映,是筆者學術實踐方式的基礎工作,何等幸福,而其中也是充滿汗水與努力。
筆者在留學時攻讀的是電影專業,然筆者卻無法抵抗當代藝術與文學的誘惑。筆者很樂意在這幾個學科當中穿越界線,無論是在電影與當代藝術的客體,或是在它們在展現上的知識與方法。筆者在這些當代藝術的展場與空間,電影放映的各種形式與思維,在不同的地點和書寫實踐之中,建立起屬於筆者的在場影像的實踐與反思。實踐的方式是看展、閱讀、思考與書寫。
在巴黎與歐洲各地的藝術展出與電影活動,繁多茂密不可勝數。每個展出的理念與論述,皆呈現了作品豐富的意義。當代藝術與電影作品深深吸引筆者的地方,因為藝術作品中所展示出的陌生感與奇異性;愈是讓筆者感到困惑的作品,筆者渴望理解與研究的企圖心就愈強。因此,筆者所關注與書寫的對象,皆是具備了當代性的特色,現在在回顧這些作品所流露出的奇異感與陌生感,正是它們的特殊性,刺激了筆者的思考,因此也使作品與時代存在的周圍的關注,產生了關係與意義的。
筆者在留學法國時,觀看過各種各樣的當代藝術展和極大量的各種電影作品,在巴黎與其他各地的現場經歷著各種藝術作品與電影作品的燦爛洗禮,而能寫下的與在各種專業雜誌的發表極為有限,不到萬分之一吧!本書所呈現的只是恆河中的一粒沙的比例。沒有機緣寫出來的藝術與電影作品,有些是深刻的烙印在筆者的大腦中。或許,在寫作與被書寫的作品之間也是一種幸福的緣分。沒有被寫出來的,那些曾經在場的,它們同樣地給了我極大的養分。
當代藝術的展出與空間地點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親自以身體感官來面對當代藝術的作品展出,是體驗著對於藝術美感的直接經驗,在場的藝術與影像經驗是無法替代的。這些在場影像經驗的書寫集結,比起這個網路世代,在筆者的個人看法是多了太多的浪漫性、思想性與實踐性。因此,這些文字的特殊性也是在這個脈絡之下。它並不是如學術期刊論文那麼的縝密,它的重要性,正是它們是有想法的隨筆。這些文章為筆者的自身的學術實踐,在巴黎與歐洲親自感受了當代藝術和電影的脈動。在簡短活潑的筆觸中其實是更接近田野調查的精神。本書的文章集結,正是在短文與短文之間,勾勒出筆者個人對於在巴黎的當代藝術和電影的觀察,也是在這個大框架之下,它的學術及當代藝術意義才隨之浮現。
筆者在過去用過許多的筆名,也許有七八個之多。最常用的是游童,這個筆名是在國外生活中,每到一座歐洲城市,我首先找尋的是可以投寄信件的郵筒。寄給臺灣家裡的明信片或是臺灣雜誌的手稿。在過去,郵筒是我和世界的連結,游童的筆名也是由此而來。然現在這次文集的集結,也是讓各個筆名回歸筆者的本名。
最後,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許多人一路上的幫助。感謝赤道出版社,願意出版這本書;謝謝巴黎,感謝這麼多優秀的藝術家、電影導演與他們的作品,提供本書寫作的靈感; 感謝曾經刊登過這些文章的雜誌:《藝術家》雜誌、《電影欣賞》、《影響》、《藝術99》等專業雜誌; 感謝本書的文字編輯石筱珮小姐與蘇明彥先生,美術編輯莊育儒先生與李俊宏先生、柯秉錞同學協助校對。謝謝各式各樣各國的電影人、藝術家與學者、法國朋友、台灣留法的朋友。謝謝那些各式各樣的感動與在場,過去的、現在的還有未來的。
謝謝巴黎Rue de Belleville鄰居的小黑貓Jay多年的陪伴。我很想你。我現在過得很好你不用擔心。
在場影像:作品、地點與書寫實踐
在許多年之後,重新閱讀自己的文章,是種特殊的經驗。在這麼多年之後,筆者還能夠想起在歐洲各地的藝術展場與各種影展的映演場地趕場的經驗與記憶,以及在觀看各種當代藝術作品與電影作品時的感動。在重讀自己的書寫時,還能夠回味過去自己的思想觀念,透過閱讀再次地思考審視藝術作品與電影作品與對自己的反省和對藝術的思考。這其中的滋味青澀而甜美,充滿求知的實踐腳步。這些文章的背景為筆者身體力行在研究、看展(當代藝術與電影)與書寫實踐之間的成果,在留學的巴黎時期。筆者在這本文集中的書寫...
目錄
目錄 4
序文 6
Ⅰ Lyon Art Cinema
1.晚安電影,日安滑鼠─記第三屆里昂雙年展中對電影的多重注視 12
2.里昂的熱帶憂鬱─記第五屆里昂雙年展 21
3.電影與電玩:失憶身分與數位遊戲─記第六屆里昂雙年展 32
4.時間、經驗與藝術─記第八屆里昂雙年展 44
Ⅱ SEX SEX SEX
5.地球是圓的,像一卷不斷重複的錄影帶 52
6.曖昧「性」-身分認同與假面遊戲 57
7.身份與攝影 67
8.沒有禁忌的五月革命 72
9.影像的迷思 78
10.光影的旅程 82
11.無法預知的死亡紀事─非洲與大洋洲美術館「死亡」特展 86
Ⅲ Paris Young
12.影像的天堂─法國三個當代影像藝術展綜觀 92
13.世紀末的華麗與空虛─ 從「FIAC OFF」到「ZAC99」:法國當代藝術運動的傾向 97
14.年輕藝術家們的社會行動與關懷 103
15.當代藝術中的食衣住行:巴黎小型實驗展 106
Ⅳ Paris 策展人與藝術家
16.玩出智慧:訪問蘿倫斯‧德雷佛斯(Laurence Dreyfus) 120
17.發掘下一世紀藝術家的策展人─訪巴黎影像雙年展策劃人 顏‧博飛(Yann Beauvais)與謝西‧布恩(Cecile Bourne) 126
18.用電影寫下日記─訪顏‧博飛(Yann Beauvais) 133
19.死亡將不會知道─與策展人傅荷(Yves Le Fur)一席談 141
20.青春曝光─訪問「黃金歲月一日行」策展人彭北楠(Bernard Pronost) 145
21.日記的兩種寫法:影像與書寫:訪黑米‧朗吉(Remi Lange) 149
V 藝術與城市
22.巴黎畫派與東站─盧森堡兩大圍繞藝術運動與城市概念的展覽 158
23.在歷史與空間找尋新意的當代藝術 162
24.精神分裂般的視覺 165
25.閒置空間的美學開創-情慾空間、豪華旅館、人造衛星 171
Ⅵ Photo
26.法國尼斯佛‧尼耶貝斯美術館攝影展:「攝影/平行歷史」 182
27.法國諾‧巴‧德‧加列攝影大展:綜覽一百六十年地方攝影史 186
28.印痕與影像 190
29.異質攝影:葉清芳的攝影 194
30.法國Jeu de Paume國家藝廊:陳界仁 197
31.黑色的注視 199
Ⅶ 影展筆記
32.反鏡頭(Contre-Champ)-記第十七屆克黛爾女性影展 206
33.女性敏感部位的曝光與探索 219
34.第十九屆克黛爾國際女性影展 223
35.性別、種族與媒體─關於Ann Kaplan的電影思想 226
36.歷史‧記憶與真實─記第十八屆真實電影展 229
37.記實採樣:第十九屆真實電影展 237
38.探索真實的深處:關於第二十屆真實電影節的對話 245
39.柏林,過站(停)不停.... 256
Ⅷ 電影研究隨筆
40.默片 270
41.飛行在夜與夜的不明地帶 Une autre nuit 274
42.句點:分析《水上迴光》結局 290
文章出處 305
照片出處 308
目錄 4
序文 6
Ⅰ Lyon Art Cinema
1.晚安電影,日安滑鼠─記第三屆里昂雙年展中對電影的多重注視 12
2.里昂的熱帶憂鬱─記第五屆里昂雙年展 21
3.電影與電玩:失憶身分與數位遊戲─記第六屆里昂雙年展 32
4.時間、經驗與藝術─記第八屆里昂雙年展 44
Ⅱ SEX SEX SEX
5.地球是圓的,像一卷不斷重複的錄影帶 52
6.曖昧「性」-身分認同與假面遊戲 57
7.身份與攝影 67
8.沒有禁忌的五月革命 72
9.影像的迷思 78
10.光影的旅程 82
11.無法預知的死亡紀事─非洲與大洋洲美術館「死亡」特展 86
Ⅲ Paris Young
1...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