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兩位化學教授,把生活中各層面遇到的問題,以化學觀點分析。乍看之下,跟一般科普書好像一樣,但跟其他科普書最大的差別是:它是最棒的化學補充教材。本書內容與高中課程緊緊相扣,而且每一章都由實驗揭開序幕,用家裡原有的廚房器材或清潔工具就可以完成,不是實驗高手,也可以動手探索科學世界。不想動手做實驗的人,看了這麼有趣的操作,也會躍躍欲試,就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奇妙有用的化學世界。
章節試閱
增進知識力 1
原子與電子,
大象與跳蚤
科學是感官的……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約1830年
在上述引言中,愛默生可不是在暗示咱們,科學很性感喔!他的意思是說,科學原理奠基於各種感官的知覺:觸覺、味覺、聽覺、視覺與嗅覺。但若提到原子的理論,感官可就行不通了。我們看不到個別原子的身影、嚐不到單一個原子的滋味、感受不到單一個原子的振動、聽不到單一個原子的聲音,也聞不到單一個原子的氣味。如果有人用一個鎢原子砸在我們頭上(鎢原子在眾原子中算是很重的了),我們還是傻乎乎的完全沒感覺。
我們無法用感官察覺單一個原子的存在,是因為原子實在太小了。幾千萬個原子排成一列,才差不多等於一粒米的長度而已。構成原子的粒子又比原子還小,原子中心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的半徑大約只有數飛米而已,1飛米等於10-15 公尺,也就是一千兆分之一公尺,實在超小!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大約都只有10-24公克,也就是一兆兆分之一公克,對誰來說都夠小了。
但是電子的質量大約只有質子或中子質量的兩千分之一而已!拿電子與質子相比,好像拿跳蚤與大象相比—在這裡質子就像大象一樣。當我們計算大象的質量時,不用把大象身上跳蚤的質量也算進去;我們計算原子的質量時,也不用把電子的質量算進去。
問題來了:如果構成原子的粒子小到我們無法用感官察覺,我們怎麼知道它們確實存在?當然是經由推論得知囉。人類很早就知道,感官的知覺有其極限。視覺、聽覺與觸覺常有錯覺,因此我們對於世上無法嗅聞、觸摸與目視的物質,已經學會要觀察間接的效應,來推論成因。當查兌克(Sir J. Chadwick, 1891-1974)尋找中子存在的證據時,拉塞福(E. Rutherford, 1871-1937)對他的忠告,就把這個觀念闡釋得很好。拉塞福說:
在倫敦最熱鬧的皮卡迪里圓環,你要怎麼找到隱形人?……看看哪裡有人被推開就知道啦!
湯木生(J. J. Thomson, 1856-1940)用類似的方法,在1897年利用自己與他人的實驗結果,推論出電子的存在。根據共識,電子帶負電。湯木生利用電子束在磁場中的曲率半徑,測定出電子電荷/質量的比值。
磁鐵會使傳統電視的畫面扭曲,是電子與磁場的交互作用造成的。電視顯現畫面的原理是,陰極射線管(又稱CRT或映像管)中的電子束打在螢幕上造成磷光,而電子束會受磁場影響而偏折。當然,除非你想把電視報廢,否則可別動不動就把磁鐵放到電視機旁,因為磁鐵的作用可能會造成電子零件的損壞。不過如果你家恰巧要換新電視,那麼把舊的映像管電視拿來觀察上述現象,是很有趣的。
然而,湯木生的實驗仍未能百分之百確立物質是由粒子組成的。直到1909年皮蘭(Jean Perrin, 1870-1942)用顯微鏡觀測水中花粉粒子的不規則運動,才提出原子存在的具體證據。他對布朗運動〔為紀念植物學家布朗(Robert Brown, 1773-1858)而命名〕仔細觀察,並解釋花粉的運動是由周圍移動的原子撞擊造成,他的發現使科學界確認原子確實存在。當然,在皮蘭之前,科學界早就用原子的理論解釋了許多現象,但能獲得如此有力的支持真是太棒了!
在1910年,拉塞福由實驗發現,原子中心必定有一個很重的原子核,核外則是很空的區域。他用一些比原子還小的粒子撞擊超薄的金箔,發現大多數粒子都穿透了金箔,但有少數粒子會反彈。拉塞福總是會用一些有趣的句子來描述科學現象,這次他說:「這就像……你用15英寸的砲彈轟擊一張衛生紙,而砲彈竟然被彈回來,並打到你。」
拉塞福認為原子中心必定有一個原子核,而且是由密度很大的正電粒子所組成的。不久,莫斯利(Henry G. J. Moseley, 1887-1915)以實驗證實,原子核中確實存在正電粒子—質子,可惜莫斯利很年輕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戰死於加利波利。原子核中的另一種粒子—中子,則比較難辨識,因為它不帶電荷。不過,查兌克聽從拉塞福的建議,終於在1932年確認了中子的存在。查兌克由氦原子和氮原子反彈的輻射中,測量出有一種質量與質子相差不多的電中性粒子。
構成原子的粒子直到1930年才全部都發現,可見要找到這些小粒子有多困難!即使你把構成原子的所有粒子全攤開,還是無法解開原子的謎題。原子除了大小的問題外,還有超乎想像的面向。舉例來說,原子核的密度就是個謎。一個物質的密度就是它的質量相對於體積的比值。例如一袋羽毛與一袋石頭的體積相同,但質量絕對不同。一袋石頭比較重,所以石頭的密度比較大。
我們曾提過,拉塞福發現原子有一個密度很大的原子核,但我們沒說它的密度究竟有多大。因為原子核的體積實在太小,經過換算,它每立方公分的質量竟然高達數百萬兆公克!鉛每立方公分的質量也不過約11公克而已!為什麼差這麼多?因為原子核是由緊密堆積的粒子組成的,而原子大部分的區域是空的。
我們可以拿地球與太陽間的關係來打比方,如果鉛的原子核是地球,最接近它的電子,所在位置就差不多就像太陽那麼遠。所以說,原子大部分區域都空無一物。如果你在容器內裝入鉛原子核,就像裝入實心彈珠;如果你在容器內裝入鉛原子,其實比較像裝入空心的肥皂泡。
談到這裡,我們馬上想到一個問題:如果物質(包含你、我)是由小肥皂泡組成的,我們怎麼不會崩塌成一灘肥皂水?有個不怎麼令人滿意的答案說,電子在環繞原子核的軌道上運轉,所以不會掉下來。但是反對的人說,電子帶負電而質子帶正電,帶異性電的粒子不是應該互相吸引嗎?所以電子不是應該會撞向質子嗎?
事實證明,這可不是個小問題。
在二十世紀初,著名的物理學家波耳(Niels Bohr, 1885-1962)幫忙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證明只要電子不斷的運動,就可以與質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我們可以再度用地球和太陽的關係做為類比。萬有引力確實把這兩個天體拉在一起,但地球在繞日的軌道上運轉,雖然一直受太陽吸引,但不會向太陽墜落。電子的情況也很類似,可以把電子想成繞著原子核運轉,因此電子會受原子核吸引,但不會墜落到原子核上。
你們一定會注意到上一段有些特殊的修飾詞,例如說「……波耳幫忙回答了……」而不說「……波耳回答了……」;說「可以把電子想成……」而不說「電子是……」。這種表達方式是必要的,因為類比畢竟只是類比,而且只有在很粗糙的條件下,才能類比。當要求的精密度提高時,這些類比很快就行不通了。我們在這裡找不到恰當的類比,是因為原子等級的物理,與我們日常經驗中相對龐大而巨觀的世界,大為不同。
所以我們要牢記,我們只能依目前所了解的知識來描述原子結構,以下我們先陳述眾所周知的主要概念。原子核在原子中心,由帶正電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組成;電子依一般人的認知,是帶負電且在繞原子核的「軌道」上運轉。
在這裡軌道一詞只是比喻,而不是正確的用詞。雖然一般的原子結構圖都把電子畫成像是繞著原子核旋轉的衛星,不過電子占據的空間實在無法正確的描繪,最好的辦法是以雲霧狀的模糊方式,表達我們相信電子在該處出現的機率。為了強調這個不同點,我們把電子在核外占據的空間叫做軌域,而不叫軌道。這些軌域有些是球形的,有些是啞鈴形的,有些是複雜的環形、甜甜圈形、花瓣形。我要再一次強調,無論如何,日常生活中找不到真正和這些軌域相似的東西,所以這個類比是不完美的。
當我們討論的電子數不只一個時(除了氫以外的原子,都含有兩個以上的電子),問題會變得更複雜。電子帶電,所有帶電的粒子都有異性電相吸、同性電相斥的性質。磁鐵也有類似性質:同名極相斥,異名極相吸。在原子中,情況比磁鐵複雜太多,這可不是一個電子對一個電子,或一個電子對一個質子這麼簡單,而是一大群負電與一大群正電,而且它們全部發生交互作用。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費米(Enrico Fermi, 1901-1954),曾把上述這種情況比喻為許多小船緊密停靠在港口。我們憑直覺就知道,某一艘小船的移動會影響到其他所有的小船,其他小船的移動也會影響到這一艘小船,在如此相互糾纏干擾之下,我們無法準確預測單一小船的移動情形。
研究這個問題的人(量子力學的理論物理學家)把它稱為三體問題。要描述正在運動且互相吸引的兩個粒子,用一個方程式就夠了。但是如果面對三個粒子,而且粒子相互之間會吸引也會排斥,三個粒子又都在運動,一個簡單的方程式實在不夠用。這個問題就像許多雲中的一朵:我們可以指出這朵雲、測量這朵雲,但若要進一步精確預測這朵雲會往何處去、會變成什麼形狀,實在不可能。因為有太多因素和變因要考慮了,而且其中很多是我們根本不知道或不可能知道的。這使我們必須用機率來描述原子結構。
幸好我們不用知道每一朵雲的位置,就可以預測氣象。利用機率,量子力學的理論能夠精確解釋、預測原子與分子的許多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科學家現在已經能夠了解並研究另一個有趣的小傢伙:離子。離子是失去或得到電子的原子或分子,就如同在〈加強實驗力1:水女巫〉中得到電子的塑膠湯匙。電子太少或太多,表示質子的正電無法均衡,以致於離子帶淨正電或淨負電。在塑膠湯匙的例子中,湯匙靠摩擦得到電子,所以帶淨負電荷。其他帶電的物質也可以表演一些很棒的把戲,影印機表演的奇蹟就是一例。(摘自本書第1章)
增進知識力 1
原子與電子,
大象與跳蚤
科學是感官的……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約1830年
在上述引言中,愛默生可不是在暗示咱們,科學很性感喔!他的意思是說,科學原理奠基於各種感官的知覺:觸覺、味覺、聽覺、視覺與嗅覺。但若提到原子的理論,感官可就行不通了。我們看不到個別原子的身影、嚐不到單一個原子的滋味、感受不到單一個原子的振動、聽不到單一個原子的聲音,也聞不到單一個原子的氣味。如果有人用一個鎢原子砸在我們頭上(鎢原子在眾原子中算是很重的了),我們還是傻乎乎的完全沒感覺。
我們...
目錄
目錄打造化學力,上譯介:如何打造化學力?陳偉民我有話要說進入化學之門安全叮嚀加強實驗力首發增進知識力預告化學真有例首發第一部開場白樂理、八音律與音階第1章週期表一加強實驗力1:水女巫增進知識力1:原子與電子,大象與跳蚤化學真有例1:質子與影印第2章週期表二加強實驗力2銅與偷增進知識力2:聽週期表在說話化學真有例2:元素的多樣性第3章氧化-還原反應加強實驗力3:化學青紅燈增進知識力3:氧化還原反應化學真有例3:消防隊員與燃燒的化學第4章酸-鹼化學加強實驗力4:紫甘藍指示劑增進知識力4:「鹼」單化學真有例4::游泳池的pH值第5章沈澱反應加強實驗力5:藍與黑增進知識力5:化學伴侶:誰對誰做了什麼?化學真有例5:硬水,軟水第6章化學鍵加強實驗力6:鍵,化學鍵增進知識力6:把原子綁在一起化學真有例6:半導體第7章化學基本定律加強實驗力7:寶石化學增進知識力7:遵守定律化學真有例7:那就是化學工程第8章分子間作用力加強實驗力8:層次分明增進知識力8:在分子間滑行化學真有例8:抽水馬桶的物理第9章濃度加強實驗力9:濃度與「鹽」色增進知識力9:濃度──把分子集中起來化學真有例9:濃郁度、芳香與酒第10章氣相物質與氣相反應一加強實驗力10:壓扁汽水瓶增進知識力10:這是氣體化學真有例10:屁啦第11章氣相物質與氣相反應二加強實驗力11:擴散增進知識力11:氣體愛膨風化學真有例11:呼吸的本質採購清單與溶液配製元素表I,依原子符號排序元素表II,依原子序排列圖片來源與注解:第1~11章
目錄打造化學力,上譯介:如何打造化學力?陳偉民我有話要說進入化學之門安全叮嚀加強實驗力首發增進知識力預告化學真有例首發第一部開場白樂理、八音律與音階第1章週期表一加強實驗力1:水女巫增進知識力1:原子與電子,大象與跳蚤化學真有例1:質子與影印第2章週期表二加強實驗力2銅與偷增進知識力2:聽週期表在說話化學真有例2:元素的多樣性第3章氧化-還原反應加強實驗力3:化學青紅燈增進知識力3:氧化還原反應化學真有例3:消防隊員與燃燒的化學第4章酸-鹼化學加強實驗力4:紫甘藍指示劑增進知識力4:「鹼」單化學真有例4::游泳...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