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積累數十餘年之功,論證嚴密,思路清晰,於紅學又開一新面,為填補曹雪芹最後十年之空白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書對曹雪芹晚年的交遊情況、著書進展、傳批過程做了詳盡考證,涉及創作計畫、五次增刪、「命刪」事件、鄉居原因等二三十個疑案,是新紅學建立以來最有代表性的學術論著之一。
其中闡述的觀點,如甲戌年四月曾與二敦等人宗學聯吟;丙子春為雪芹鄉居時間;「丙子本」的題名即《紅樓夢》;「可知野鶴在雞群」一詩與〈題芹圃畫石〉作於同時;「續書」與原著均出自雪芹之手,皆持之有故、言之有理、頗具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崔川榮
1959年12月生於上海南市,畢業於上海教育學院。重點研究曹雪芹生平事蹟和《紅樓夢》成書過程。為中國紅樓夢研究學會會員,曾參加過全國和國際紅樓夢研討會。已發表《曹雪芹生年被埋沒的原因——辨「甲午八日淚筆」》、《鎮江江上打魚船——談畸笏即曹頫化名》、《曹雪芹生於蘇州之我見——重讀〈曹家檔案史料〉有感》、《再談「甲午八日」及其使用價值——關於紅學研究中的幾個難題》、《21世紀應該儘快確定曹雪芹的生年——寫在曹雪芹三百周年誕辰日之前》等論文。三十年來,作者默默耕耘,篤志不倦,沉潛耐心,發前人之所未發,且立論有據,分析鞭辟入裡,是一位頗具考據型的中年學者。
章節試閱
壬午篇 乾隆二十七年(1762)
三月,入城,看望正在批書的曹頫。
西園觀劇,題〈琵琶行〉一首。
過海淀,訪宜泉先生,得贈詩一首。
九月,再次看望正在批書的曹頫,索書甚迫。
十四日拂曉訪槐園,巧遇敦誠,酒渴如狂。
敦誠解佩刀沽酒而飲之,雪芹歡甚。
擊石作歌 ,回謝友人。
同日,帶回十二至二十八回謄清本,擬補定。
二十日前後,伊子殤,感傷成疾。
冬月,一病無醫,以淚洗面。
除夕狂飲,書未補成,淚盡而逝。
第一節 曹頫三評
本年批書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三月,批閱十二至十九回。請看批語的分布情況:
十二回一條壬午春畸笏 十三回末一條壬午春
十四回一條壬午春 十四回一條壬午春畸笏老人
十四回一條壬午春畸笏 十五回六條壬午季春
十六回一條壬午季春 十六回一條壬午季春畸笏
十七回一條壬午季春畸笏 十七回三條壬午季春
十八回一條壬午季春畸笏 十八回二條壬午春
十八回一條壬午季春 十九回一條壬午春
共計二十二條
說明:
1. 第十三回一條屬回後批,其他均為朱色眉批。
2. 為清視線,將庚辰本「第十七至十八回」分開統計。
3. 第十六回有一條眉批透露,曹雪芹曾於三月下旬到過城裡(見第二節)。今以第十六回逆推,雪芹入城前夕,畸笏似已批完十二至十五回。可見這份稿本另有來源。
4. 由三月下旬逆推,凡前署「壬午春」的批語(共五條)均指壬午三月。
第二階段,四月,批閱二十至二十八回。請看批語的分布情況:
二十回一條壬午孟夏畸笏老人
二十一回兩條壬午孟夏
二十三回一條壬午孟夏
二十四回一條壬午孟夏
二十五回一條壬午孟夏雨窗畸笏
二十五回一條雨窗
二十五回一條壬午夏雨窗畸笏
二十五回一條壬午孟夏雨窗
二十六回一條壬午夏雨窗
二十六回一條壬午孟夏雨窗畸笏
二十六回一條雨窗畸笏
二十六回一條壬午雨窗
二十七回一條壬午夏雨窗
二十八回一條壬午孟夏
以上均為朱色眉批,共計十五條。
第三階段,九月,批閱二十八回、二十至二十三回。
為清視線,我們不妨把本次所做的八條朱眉全部轉錄如下:
①大海飲酒,西堂產九臺靈芝日也。批書至此,寧不悲乎?壬午重陽日(二十八回)。
②雲兒知怡紅細事,可想玉兄之風情意也。壬午重陽(二十八回)。
按:①言及「西堂」舊事,可知畸笏是曹寅時代的過來人。②開始,即「壬午重陽」以後,畸笏回過頭來做批,在二十至二十三回上又留下六條眉批:
③嬌憨滿紙,令人叫絕。壬午九月(二十回)。
④口中自是應聲而出,捉筆人卻從何處設想而來,成此天然對答。壬午九月(二十一回)。
⑤《石頭記》每用囫圇語處,無不精絕奇絕,且總不覺相犯。壬午九月,畸笏(二十一回)。
⑥趙香梗先生《秋樹根偶譚》內(云),兗州少陵臺有子美祠為郡守毀為己祠。先生歎子美生遭喪亂,奔走無家,孰料千百年後數椽片瓦猶遭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數句,為少陵解嘲:「少陵遺像太守欺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折克非(拆去做)己祠,傍人有口呼不得。夢歸來兮聞歎息,白日無光天地黑。安得曠宅千萬間,太守取之不盡生歡顏,公祠免毀安如山」。讀之令人感慨悲憤,心常耿耿。
壬午九月,因索書甚迫,姑志於此,非批《石頭記》也。為續《莊子因》數句,真是打破胭脂陣,坐透紅粉關,另開生面之文,無可評處(二十一回)。
此批透露,壬午九月雪芹曾有過「索書」之事,詳見第四節。
⑦小科渾解頤,卻為借當伏線。壬午九月(二十二回)。
⑧寫寶玉可入園,用「禁管」二字,得體理之至。壬午九月(二十三回)。
必須指出,壬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畸笏並沒有做批。這是什麼原因?回看畸笏批閱的範圍與庚辰本有朱批的範圍全同,筆者推測,在上述時間裡畸笏曾將舊本中的眉批過錄到庚辰本上(或祖本)。理由是,下一次用朱筆批書在丁亥年,但沒有對十二回至十五回(一冊)做批。前後對看,畸笏過錄眉批的年代即在壬午年夏秋已然無疑。以下重點討論另外三條眉批。
第一條,庚辰本第十三回眉批,批在「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話」句上:
樹倒猢猻散之語,今猶在耳,屈指卅五年矣。哀哉,傷哉,寧不痛殺!
另見甲戌本同回眉批,已分作兩行:
樹倒猢猻散之語,今猶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
傷哉,寧不慟殺!
眉批無署名,參見庚辰本三十八回小雙:「傷哉,作者猶記矮幽頁 舫前以合歡花釀酒乎?屈指二十年矣!」(畸笏丁丑年所做)我們推知,前引眉批亦出自畸笏之手。若按「之語」算,「樹倒猢猻散」分明是曹寅生前說過的話,批語似乎批得較早。若從畸笏歷次批書的情況來看,批語所做的年代則較晚,且表達的意思偏重於「樹倒」。那麼,眉批做於哪一年呢?考畸笏批閱第十三回分別在癸酉年、丙子年、丁丑年、壬午年,連繫曹家史實,我以為後兩個年份值得一說。由丁丑年上推「三十五年」正是康熙卒年(1722),對曹家來說大樹已倒,從此將失去靠山。但有一個事實必須確認,雍正帝上臺以後,曹頫仍在江寧織造任上,直到雍正五年(1727)十二月,雍正皇帝才下旨革職和抄沒曹家。將這一年份下推「三十五年」,恰好是壬午年。如此看來,畸笏所言「樹倒」即指雍正五年十二月之事。我們知道,曹家被抄的時間在戊申年(1728)正月初旬。批者在屈指計年時偏將時間停留在上一年十二月,此現象表明,畸笏確為曹頫化名,只有他才會做出如此精確的演算法,也只有他才會說出「哀哉,傷哉,寧不痛殺!」的話來。
第二條,庚辰本二十二回眉批,批在「鳳姐亦知賈母熱鬧,更喜謔笑科諢,便點了一齣《劉二當衣》,賈母果真更又喜歡」句上:
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聊聊(寥寥)矣,不怨夫 !
稍後,還有一條眉批:
前批書(知)者聊聊(寥寥)。(靖本多:不數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乎!
後批做於丁亥夏,前一次批書則應該在壬午年,前後隔開四年,恰好與「不數年」的口吻相符。那麼前批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查前批之前還有一條脂硯齋所做的小雙:
寫得周到,想得奇趣,實是必真有之。
針對正文中鳳姐點戲和脂硯齋所說的「實是必真有之」,畸笏聯想到了現實生活中鳳姐的原型。此人在江南的曹家頗有地位,曾經與少年時期的脂硯齋有過點戲和圈點戲目的舊事。據正文所寫是賈母領頭為寶釵做生日(賈母與寶釵是同一天生日),「必真有之」的舊事應該是曹家人為賈母之原型李氏做虛齡七十歲生日,時間在雍正五年(1727)春。這一年是曹家被抄的前一年。從此開始直到下一年的正月初旬,曹家再也沒有「點戲」之類的熱鬧場面。從這個角度來說,李氏做壽是曹家在江南生活的最後一年,也是最後一年中最值得回憶的一件舊事。三十五年了,事過境遷,還有多少人記得最後一年中的那個熱鬧場面呢?
如此看來,雍正五年是曹頫最不能忘卻的一年。這一年的十二月,雍正皇帝下旨革職和抄沒曹家,給他留下永遠抹不去的傷痛,難怪他又批出「不怨夫」的話來。一個「怨」字,包含著對雍正皇帝下旨革職和抄沒曹家的看法,值得深思。現在從壬午年始算,「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只剩下舊事經歷者曹頫一人,「寧不痛乎」!這裡的「杏齋」雖不知其名,但可以肯定也是一位舊事經歷者,是否為曹雪芹的又一位親弟?有待進一步探討。
壬午篇 乾隆二十七年(1762)
三月,入城,看望正在批書的曹頫。
西園觀劇,題〈琵琶行〉一首。
過海淀,訪宜泉先生,得贈詩一首。
九月,再次看望正在批書的曹頫,索書甚迫。
十四日拂曉訪槐園,巧遇敦誠,酒渴如狂。
敦誠解佩刀沽酒而飲之,雪芹歡甚。
擊石作歌 ,回謝友人。
同日,帶回十二至二十八回謄清本,擬補定。
二十日前後,伊子殤,感傷成疾。
冬月,一病無醫,以淚洗面。
除夕狂飲,書未補成,淚盡而逝。
第一節 曹頫三評
本年批書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三月,批閱十二至十...
作者序
紅樓沉思錄 馮其庸
還是十多年前,我讀崔川榮先生的稿子才與他有聯繫的;後來我到上海,又面談了一次。我讀他的稿子,感到他對問題很能深思,往往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新的思路,而且又是依據文獻資料所做的比較切實的分析,我感到這是很難得的。讀書一要沉潛而戒浮躁;二要深思而不做表面的淺解;三要自覺地經受歷史的驗證,歷史不是瞬間,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歷史不是主觀,而是純客觀。所以,任何一個真誠地做學問的人,真誠地追求客觀真理的人,都應該自覺地服從這一認識的規律而摒棄自我誇張,要真像黃山谷說的「醫得儒生自聖顛」。
我與崔川榮先生交往的十多年來,感到他沉潛而又客觀耐心,所以他每有所作,並不立即要求發表,總是要沉思再沉思。
他研究曹雪芹的最後十年也已經好多年了,我說不清究竟是幾易其稿。前幾年我還能看一些稿子,然而近一年來,我的視力大為退化,幾乎很難看稿,所以他後來的稿子我無力再看。現在我只好憑記憶,記一點與他的書稿相關或略有關係的思考;所以叫作「沉思錄」,思考的問題較多,不可能都寫在這篇文章裡,而且都只是思考而並非結果,更非結論。
首先是關於脂硯齋的問題。
已經有不少人做了研究,除了完全否定脂硯齋其人的這種觀點根本不成立外,對這個問題從多方面做些思考還是有意義的。我自己至今尚無定見,其原因是曹家的家學傳統、思想傳統是程朱理學,是經學。康熙六十年的《曹璽傳》說曹寅「偕弟子猷講性命之學」,子猷是曹宣(曹荃),「性命之學」是程朱理學。曹寅《楝亭文鈔》:〈周易本義序〉裡說:「六經在世 ,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他的《楝亭詩別集》卷四:「辛卯三月十六日聞珍兒殤,書此忍慟,兼示四侄,寄西軒諸友三首」,其中第二首說:
予仲多遺息,成材在四三。承家望猶子,努力做奇男。經義談何易,程朱理必探。殷勤慰衰朽,素髮滿朝簪。
「經義談何易,程朱理必探」,曹雪芹家的經學傳統、理學傳統多麼明確而牢固啊!可是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卻大反程朱理學,大反孔孟之道,大大地「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談之德」。而脂硯齋卻是曹雪芹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他對《紅樓夢》的評價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他對《紅樓夢》裡的典型人物賈寶玉分析得多麼深刻精采啊!特別是十九回裡對賈寶玉其人的兩段評,我稱之為最早的「典型論」,這當然是與曹雪芹的反程朱理學思想、反傳統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以往較多的研究者都比較傾向於脂硯齋可能是曹,可是康熙六十年的《曹璽傳》說「字昂友,好古嗜學,紹聞衣德,識者以為曹氏世有其人云」。很明顯,曹頫是曹寅理學傳統的繼承者,他當然是信奉程朱理學、信奉孔孟之道的。那麼,他有可能就是支持曹雪芹大反程朱理學、大反孔孟之道的脂硯齋嗎?是否抄家以後曹頫思想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了呢?如果有,何以證明?
至於說脂硯齋是勸賈寶玉走仕途經濟道路的史湘雲,不用說史湘雲是小說人物,不能與真實的人物相混,就算說史湘雲的生活模型,又何以證明她也一改初衷,反對走仕途經濟之路了呢?由於以上這些思考,所以我對脂硯齋到底是何人,一直未敢持確認是哪一個人的意見,因為實在想不好。
現在崔川榮先生提出來是曹雪芹的弟弟曹棠村,並且說他並沒有死得那麼早。
曹棠村,當然就是為雪芹《風月寶鑑》作序的那一位。我不知道崔川榮是如何論證的,因為我無法看稿子。但《風月寶鑑》我想不會是「程朱理學」的思想,倒有可能是大不合「程朱理學」,甚至是違反「程朱理學」的。那麼為《風月寶鑑》作序,當然也不可能是宣揚「程朱理學」那一套了,這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他是雪芹的弟弟(脂批裡有多處稱「玉兄」),是屬於雪芹同輩而與上一輩有年輩上的差距,當然更是在抄家以後成長的。如果他確實並未早死的話,那麼他對雪芹的反傳統思想理解的可能性似乎要更大一些,為此,崔川榮提出來的這條新思路,也許很有深入探究的價值。
其次,崔川榮先生提出雪芹可能生於康熙五十五年,我原先的想法是康熙五十四年。即依這個五十五年說來論,那麼曹家抄家時,雪芹虛歲已是十三歲,按曹家是雍正五年底查封,六年初正式抄家;如果按照這個年歲來看,曹雪芹是經歷過繁華,更歷盡敗落的辛酸歲月。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說曹家抄家時曹雪芹還只有三、四歲,《紅樓夢》裡所寫的內容,都是聽老人傳述的。我認為這個看法並不符合《紅樓夢》所寫的內容。《紅樓夢》開頭說:
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談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 一併使其泯滅也。
在《紅樓夢》裡,這是唯一的一段「作者自云」,表明它不是「假語村言」,完全是實話,是小說故事以外的說明文字,因此他說的事情, 自然是可信的。
其實,就《紅樓夢》整體的反程朱理學、反孔孟之道、反一切封建正統的思想傾向來說,又何止有一二處「礙語」,簡直可以說是一部「礙書」,無怪有人認為八十回以後之所以未能傳下來,是因為批判性太強,別人不敢傳抄,所以終於未能流傳。這當然也只能聊存一說而已。
總之,《紅樓夢》一書令人沉思的問題太多,而曹雪芹最後十年,是最令人沉思而最難下筆的,今崔川榮先生首先拿起了這個難題, 作了最費力的沉思,為紅學又開一新面,這是令人十分高興的事。
然而,紅學的沉思是無止境的,《曹雪芹最後十年考》是紅學新的沉思的開端,而不是終結。
紅樓沉思錄 馮其庸
還是十多年前,我讀崔川榮先生的稿子才與他有聯繫的;後來我到上海,又面談了一次。我讀他的稿子,感到他對問題很能深思,往往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新的思路,而且又是依據文獻資料所做的比較切實的分析,我感到這是很難得的。讀書一要沉潛而戒浮躁;二要深思而不做表面的淺解;三要自覺地經受歷史的驗證,歷史不是瞬間,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歷史不是主觀,而是純客觀。所以,任何一個真誠地做學問的人,真誠地追求客觀真理的人,都應該自覺地服從這一認識的規律而摒棄自我誇張,要真像黃山谷說的「醫得儒生自聖顛...
目錄
戊寅篇 乾隆二十三年(1758)
第一節 槐園疑蹤
第二節 遊潞河
第三節 脂硯齋四評
第四節 曹頫同年評語
第五節 後十回
己卯篇 乾隆二十四年(1759)
第一節 夜飲
第二節 改寫年表
第三節 訪槐園
第四節 隱居僧寺
第五節 南下
第六節 補說四評
庚辰篇 乾隆二十五年(1760)
第一節 苑召
第二節 再婚
第三節 續弦夫人
第四節 續訂秋月本
第五節 走訪明琳
辛巳篇 乾隆二十六年(1761)
第一節 遊廣泉寺
第二節 青錢留客
第三節 宴請諸宗室
第四節 又一次謄清
第五節 補做定本
壬午篇 乾隆二十七年(1762)
第一節 曹頫三評
第二節 西園觀劇
第三節 佩刀質酒
第四節 索書
第五節 淚盡而逝
餘論
附錄之一 曹雪芹生年被埋沒的原因
——辨「甲午八日淚筆」
附錄之二 鎮江江上打魚船
——談畸笏即曹頫化名
附錄之三 關於曹棠村引出的話題
附錄之四 曹雪芹增補一百二十回始末
——對《紅樓夢》成書過程的全盤思考
後記
再版後記
戊寅篇 乾隆二十三年(1758)
第一節 槐園疑蹤
第二節 遊潞河
第三節 脂硯齋四評
第四節 曹頫同年評語
第五節 後十回
己卯篇 乾隆二十四年(1759)
第一節 夜飲
第二節 改寫年表
第三節 訪槐園
第四節 隱居僧寺
第五節 南下
第六節 補說四評
庚辰篇 乾隆二十五年(1760)
第一節 苑召
第二節 再婚
第三節 續弦夫人
第四節 續訂秋月本
第五節 走訪明琳
辛巳篇 乾隆二十六年(1761)
第一節 遊廣泉寺
第二節 青錢留客
第三節 宴請諸宗室
第四節 又一次謄清
第五節 補做定本
壬午篇...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