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回不去的年代,一股從「你家門」竄到「我家院」的感動。
一段從「離家」、「想家」到「這裡是我家」的生活印記,
交織成「一個人」、「一家人」到「一村人」的酸楚與甜蜜。
演出超過百場的華人劇場歷史新頁!
賴聲川:我編這劇很單純,就是讓這些故事說自己的故事。
王偉忠:那些遺憾如果孩子不幫忙說出來,好像父母就會抱憾,無法入土為安……我覺得那就是在顛沛流離中留下來的,一些酸楚的東西。
眷村的消失在歷史上也許是小小的必然,因為它們的搭建本來就是臨時的。但是在竹籬笆內的歲月,卻永遠南腔北調地縈繞著說不完的故事。
這是眷村的往事,也是臺灣的歷史。
作者簡介:
賴聲川
「現今中文最頂尖的劇作家」(BBC),「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亞洲週刊),作品被稱為「這個時代話劇舞臺上的巔峰之作」(新京報)。從80年代開始,他的作品促進了臺灣現代劇場蓬勃多元的創意,近年來,在大陸發揮了深度影響力,2010被選為全中國文化領域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主要作品包括已被譽為經典之《暗戀桃花源》、《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如夢之夢》、《寶島一村》等。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博士,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前院長,美國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暨駐校藝術家,現為臺灣【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
王偉忠
知名電視節目製作人,出生於嘉義建國二村,近年對於保存眷村文化不遺餘力,除拍攝紀錄片、電視劇之外,2008年與賴聲川合作推出《寶島一村》,這部根據王偉忠口述的眷村記憶,與賴聲川共同編劇、導演的作品,成功掀起眷村熱潮。
章節試閱
賴聲川:讓故事說自己的故事
採訪整理/廖俊逞、朱安如
Q:您之前的劇場作品裡,曾有多部述及外省族群離別重逢的情感,但沒有像《寶島一村》直接聚焦於眷村。這次以眷村為主題,完全是王偉忠的提議?
A:沒錯,這是他的願望,他一定要我做。兩年前王偉忠跟我提這想法,希望在劇場裡做出這戲,但那時我其實有點排斥,因為找不到做的理由——唯一理由是:王偉忠要我做。我有幾個疑慮:第一、他那麼大一個心願,他做就好;第二、我們見了三、四次面,聽他講了幾十個故事,都很好聽,但我從編劇專業的角度判斷,幾十個好聽的故事不等於一齣好看的戲,所以遲遲不敢接。當時他已經拍了紀錄片《偉忠媽媽的眷村》,可以看到他對眷村的感情。我自己不是在眷村成長的,但我有很多眷村朋友,小時候也常在眷村玩,我知道那個東西,也知道它真的在沒落;如果不用某種藝術的方式記錄,真的會消失。比起單純的紀錄片,用藝術處理可能更好一點;但我心底始終找不到說服自己的理由。
直到有一天碰面,他又給我講故事,前面的故事我都聽三十次了,這次突然就通了,我完全清楚他村子裡的人,有種統一的性格出現——這時總算抓到「可執行的」方式。這個故事有點像《悲慘世界》那樣龐大,編劇有太多元素可用,如果沒有節制的話,我絕對可以做出八個小時!現在的演出時間則控制在三小時內。
Q:一開始擷取素材時,會不會因為太過龐大而出現包袱?
A:元素是很龐雜。偉忠講故事非常好聽,但因為很大一部分是他的童年回憶,而且他熱愛這些人事物,所以就東講西講。我的問題就會是:你要做什麼?你要做五十個瑣碎的故事?還是有沒有辦法統一起來?後來找到統一的線,濃縮十家人的故事變成三家人,以這三家人的一、二代為主要脈絡;第三代也會看到,但篇幅較少。我編這劇很單純,就是讓這些故事自己說自己,不搞什麼花樣或特殊的劇場形式;就是故事。光靠故事就很強了。我後來也了解為什麼他非要我做不可——他的回憶、故事太多且雜,可能不知道怎麼下手寫才好。
Q:無可避免地,故事篇幅將有一些歷史的軸線浮現,劇中會清楚表現嗎?
A:會。這戲結構像《茶館》,很簡單,講一群人在三個時間的興衰起落。第一幕是民國三十八、九年,剛來臺灣的一群難民想家、想馬上回家;第二幕是全戲最龐大的部分,大概是民國六十八年到七十四年間;第三幕是這些人都老了,可以回大陸探親了之後。
整個故事從「外」人暫來借住一下開始,是從「想家」到「這裡是我家」的過程,講軍眷族群生命的綻放;邏輯如是,情感也如是。講偉大一點,就是一種臺灣的故事、臺灣的近代史,也絕對是在紀念這樣的族群,這族群對臺灣來說很重要,一點也不邊緣。
其實,放眼當下的臺灣社會,從眷村出來的代表性人物太多了,不管是政治界(劉兆玄、胡志強)、影藝界(王偉忠、李立群)、甚至黑道(陳啟禮)……太多優秀的人都從眷村出來,我覺得這也代表了臺灣精神。
Q:根據你的觀察經驗,眷村族群有些什麼特質?
A:眷村的整體精華在於「非常擁擠」——你家窗就是我家窗,他家在防火巷裡,走到後院就通到別人家去。所以像偉忠就覺得,他是被很多人帶大的,那種感情是一種強烈的生命力。
另外,眷村也完全是「隔離」的。就像《這一夜,誰來說相聲》裡講的眷村,有個圍牆是袖珍型的中國版圖。臭水溝一隔,裡面大江南北各省份的人都有;一出去,外面全是臺灣人。它是一個既封閉又非常多元化的世界,什麼省的口味、口音都能在裡面嚐到、聽到。
我非常相信,這幾十年來的臺灣精神源於「多元」。這在過去的中國歷史上很少見,突然一個亂世,所有不同省份的人們聚在一起,然後外省/外省混,外省/本省混,混出我們臺灣精采的現在,也讓臺灣比其他華人世界更精采。
Q:有沒有觀察到什麼一般人很難想像的眷村生活?
A:像之前做的相聲段子裡,有個人物講話沒人聽得懂,這次就想把那東西放進去;偉忠也說有這樣的人,但沒誇張到一個字都聽不懂的地步。正巧這次團隊裡有一個助理來自馬來西亞,之前就讀新加坡的TTRP(由郭寶昆創建的劇場訓練與研究課程),他們強烈推薦他來這邊實習。這助理真絕,他會講一種馬來的海南島話,我們都聽不懂,所以會由他出演這個角色。一個人一輩子都沒有人聽懂他講的話,最後會有一種有趣的感覺吧!
另外,偉忠的眷村裡有個比較傳奇性的人物,一位女性,大家都不知道她幹嘛的,劇中就叫她鹿奶奶。眷村的小孩會給鹿奶奶編一些故事,比如說你知道她為什麼會不見嗎?可能是有輕功,有時候她兩天不見,會有全身穿黑色的人物來接她……透過這類吹牛、狂想的方式,把她塑造成很厲害的人物。
Q:就你的觀點來看,眷村的生活型態為什麼逐漸消失?
A:消失是小小的必然。眷村當時就是臨時的,建築物都是臨時的,民國五十幾年早該改建,結果一直拖到八十幾年、九十年以後才動工。現在全臺灣剩不到幾個眷村,高雄左營那邊還有,也主動跟我們聯絡,希望透過這次演出讓政府重視、保存他們的東西。有這樣的聲音,我也覺得很重要。
歷史是非常脆弱的——其實《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就在講這個——眷村話題如果沒讓王偉忠幹起來,可能沒什麼人會在乎;或者,很多人在乎也沒能力寫,不知道怎麼說,然後這些東西就沒有了。
Q:你覺得在當下的政治時局,觀眾會怎麼看待這齣戲?
A:我沒有想這麼多,不過一直在觀察。演出的票已全部賣光,我與丁乃竺就在分析,會不會是近來的狀況讓外省/泛藍族群突然很沒安全感,覺得看看這個會比較好……我不談藍綠,但絕對確定的是,這戲對於所謂「族群融合」有幫助。好比民國三十八年入住眷村的全都是外省人,但五十五年以後也有本省人住進眷村,萬芳在戲中的角色就是。
講到族群,我覺得很多問題都是出自於不了解。看完《寶島一村》,你對眷村有所了解,然後有了情感,很多問題就都不會是問題。我非常相信,臺灣本來就沒有什麼族群問題。不管是本省、外省、客家、原住民,臺灣人本身都有一種很奇特的善良,這是別的地方不見得有的,這東西強大到足以讓族群之間沒有問題。
(本文原刊於《PAR表演藝術》雜誌192期)
賴聲川:讓故事說自己的故事採訪整理/廖俊逞、朱安如Q:您之前的劇場作品裡,曾有多部述及外省族群離別重逢的情感,但沒有像《寶島一村》直接聚焦於眷村。這次以眷村為主題,完全是王偉忠的提議?A:沒錯,這是他的願望,他一定要我做。兩年前王偉忠跟我提這想法,希望在劇場裡做出這戲,但那時我其實有點排斥,因為找不到做的理由——唯一理由是:王偉忠要我做。我有幾個疑慮:第一、他那麼大一個心願,他做就好;第二、我們見了三、四次面,聽他講了幾十個故事,都很好聽,但我從編劇專業的角度判斷,幾十個好聽的故事不等於一齣好看的戲...
目錄
目錄
《寶島一村》─華人劇場的文化奇蹟(黃碧端序)
或許一些人不會被遺忘─關於《寶島一村》的創作(賴聲川序)
經歷就是DNA(王偉忠序)
想我眷村的回憶
《寶島一村》劇本
第一部份
【第一幕】 1949-1950
第一場:發地址牌
第二場:入宅
第三場:升旗
第四場:第一個過年
第五場:大樹下(一)
第六場:學菜
第七場:周家女主人
第八場:買棺材(一)
第九場:葬禮(一)
【第二幕】 1969-1975
第一場:蒙太奇
第二場:大樹下(二)
第三場:防空洞(一)
第四場:21點
第五場:偷窺
第六場:處罰
第七場:電影院
第八場:三朵花
第九場:期待
第十場:忘詞
第十一場:留聲機事件
第十二場:防空洞(二)
第十三場:兩家吵架
第十四場:毀約
【中場休息】
第二部份
第十五場:藍天使
第十六場:幫傭
第十七場:防空洞(三)
第十八場:生父
第十九場:鹿港
第二十場:自製馬桶
第二十一場:公廁推理
第二十二場:逮捕
第二十三場:求援
第二十四場:平安
第二十五場:該下雨了
第二十六場:一個時代的結束
【第三幕】 1982-2006
第一場:遠離寶島
第二場:買棺材(二)
第三場:葬禮(二)
第四場:探親
第五場:大樹下(三)
第六場:春天的記憶
第七場:重逢
第八場:Vegas
第九場:再看一眼
第十場:尾聲
創作因緣
王偉忠:寶島一村,故事未完
賴聲川:讓故事說自己的故事
媒體評論
寶島一村:一群移民的流亡史詩◎鴻鴻
《寶島一村》他們台灣這些年◎周黎明
包子,兩個,熱呼的……◎趙普
寶島一村◎林青霞
一個時代的珍藏◎陳浩
演員祝福
目錄
《寶島一村》─華人劇場的文化奇蹟(黃碧端序)
或許一些人不會被遺忘─關於《寶島一村》的創作(賴聲川序)
經歷就是DNA(王偉忠序)
想我眷村的回憶
《寶島一村》劇本
第一部份
【第一幕】 1949-1950
第一場:發地址牌
第二場:入宅
第三場:升旗
第四場:第一個過年
第五場:大樹下(一)
第六場:學菜
第七場:周家女主人
第八場:買棺材(一)
第九場:葬禮(一)
【第二幕】 1969-1975
第一場:蒙太奇
第二場:大樹下(二)
第三場:防空洞(一)
第四場:21點
第五場:偷窺
第六場:處罰
第七場...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