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與兒童文學 同歌同行
臺灣新文學與臺灣兒童文學 同源分流
網口既寬,網眼又細/林良
可貴的史蹟探討/傅林統
專業推薦
本書旨在論述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在「共生的歷史」中建構近代臺灣兒童文學的史實規模。從意識型態談日治時期無論是臺灣新文學作家以及在教育體系的臺籍教諭和訓導,或是日本居臺的兒童文學作家,他們超越國族以及殖民、被殖民的政治符碼的差異性,朝向共同爲學童寫作兒童文學作品的共通性與一致性,甚至在三○年代締造出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的黃金時期。
本書特色
1.本書論述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在「共生的歷史」中建構近代臺灣兒童文學的史實規模。
2.內容強調臺灣新文學與兒童文學的關係是同歌同行、同源分流的。是國內首次將臺灣新文學與臺灣兒童文學相提並論的學術研究,進而證明臺灣兒童文學有其以臺灣為主體性的歷史發展進程,絕不是所謂的「橫的移植」。
3.書末附有年表。
作者簡介:
邱各容
學歷: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文學碩士
行政經歷:
光復書局編輯部經理、東方出版社總經理、富春文化事業公司總經理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常務理監事臺灣兒童文學協會理事
臺北市兒童文學教育學會理事
教學經歷:
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臺彎文學系兼任講師
獲獎:
中國文藝協會第42屆文藝獎章兒童文學史料獎
著作:
《兒童文學史料初稿 1945-1989》(1990)、《永不褪色的金山—九份》(1999)、《人性點線面》(2000)、《播種希望的人們—臺灣兒童文學工作者群像》(2002)、《回首來時路—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迢》(2003)、《臺彎兒童文學史》(2005)、《臺彎兒童文學年表 1895-2004》(2007)、《臺灣兒童文學作家及作品論》(2008)、《臺灣兒童文學一百年》(與林文寶合著)、《臺灣兒童文學史文論選集》(與林文寶合編)(2011)、《臺灣圖書出版年表 1912-2010》(2013)
章節試閱
第壹章 緒論
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結果清廷大敗,1895年4月17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清廷大學士李鴻章代表中日雙方,於日本下關簽訂《馬關條約》,根據條約,同意中國賠款庫平銀兩億兩,並割讓臺灣、澎湖給日本。同年6月17日,日本治臺第一任總督兼海軍大將樺山資紀率領文武百官於臺北巡撫衙門舊址,舉行「臺灣總督府始政典禮」,就從這一天開始,臺灣進入所謂的「日治時期」,共計歷經「明治」、「大正」、「昭和」等三位日本天皇時代。。
從1985年6月17日到1945年8月止,半世紀的日治時期,臺灣人和日本殖民統治者共構成「共生的歷史」。
1907年(明治38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發行的民間故事《むかしばなし 第一桃太郎》和1912年(大正元年)《むかしばなし 第二埔里社鏡》二書,正式揭開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發展的序幕。易而言之,十九世紀初葉,是台灣近代兒童文學發展的初始。
第一節 台灣近代兒童文學史的定義與定位
半世紀的日本殖民統治,在臺灣這塊土地所孕育產生的兒童文學,無論是居臺的日本作家、童謠小作家、兒童文化工作者;或是臺灣在地的新文學作家、師範學校台籍教諭、公學校台籍訓導、童謠小作家、文化工作者等所共同建構的臺灣兒童文學,統稱為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又稱為台灣近代兒童文學。
雖然在政治上臺灣是日本的殖民地,但在文化上依然保有中華文化的傳承。在政治上,日本藉由強勢武力,在「去中國化,再日本化」的殖民政策下,以殖民主的身分企圖「同化」臺灣人民歸屬為日本人;但在文化上却以「鴨子划水」的迂迴方式,透過所謂的「國語教育」,「異化」臺灣人的思想,接受日本教育。
在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期間,正值日本近代兒童文學興起的時期,1891年1月,博文館刊行的《少年文學》叢書第一部——巖谷小波的《黃金船》是開啟日本近代兒童文學的扉頁。(宮川健郎,2001:05)但是,另外也有一說,應該以1910年12月,京文堂書店刊行的——小川未明的第一部童話集《赤船》(宮川健郎,2001:05)作為日本近代兒童文學的起點。不管是巖谷小波,或是小川未明,總之,日本近代兒童文學的興起是在十八世紀末葉,十九世紀初期則是毋庸致疑的。
柳書琴在〈他者之眼或他山之石:從近年日本的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研究談起〉一文中,提到「共生的歷史」的概念。她語重心長的表示,倘若臺、日雙方的研究者,堅持一己歷史解釋的正當性或正確性,我們將再次對立,並且一起失去歷史。
在統治行為進行時,為遂行統治的政治與經濟目的,殖民主必須和殖民地菁英,甚至群眾進行某種低程度(儘管很少)的協商,或在容忍殖民地既有社會機制與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統治政策的規劃。如果殖民統治沒有這些空隙,臺灣的文化抗日,根本沒有誕生的可能。換言之,殖民主儘管有絕對的優勢,卻也全然不是主動,全然沒有條件限制,全然不會由於因應鞏固統治與經濟掠奪等需求,而被迫「異化」的。在殖民行為衍生出來的現象中,不只有被殖民者被「同化」而已,還包括殖民主被殖民的經驗或殖民地的文化所「異化」的層面。(柳書琴,2001:101)
有關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研究,目前只有臺灣單方面的進行啟蒙時期的歷史尋根。希望在那段「共生的歷史」中,重新建構臺灣兒童文學的發展進程,為臺灣近代兒童文學進行歷史的尋根。
筆者浸淫臺灣兒童文學史料研究工作長達二十餘年,二○○五年六月出版《臺灣兒童文學史》一書,在〈前言〉中,筆者提到:
從現有的文獻資料顯示,其實,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與日本兒童文學、中國兒童文學皆有密切關聯性,而非過去所認為的「空白」。……根據筆者自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現更名為國立臺灣圖書館)編印的《日文臺灣資料目錄》、《日文舊籍目錄》,以及中島利郎主編的《日據時期臺灣文學雜誌—總目.人名索引》、游珮芸的《日治時期臺灣的兒童文化》所顯示的臺灣兒童文化活動情形,都足以表示臺灣兒童文學在日治時期的確存在,而且相當活躍。資料或文獻的一再出現,在在顯示「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實踐精神。更由於多位有心人的論文發表,使得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研究初露曙光,進而彌補那一段的歷史空白。(邱各容,2005:ⅩⅡ)
筆者旨在強調日治時期臺灣兒童兒童文學文獻的一再出現,對彌補台灣近代兒童文學那一段的歷史空白,具有相當的鼓舞作用。
《臺灣兒童文學史》第一章—〈四十年代(含以前)的臺灣兒童文學〉第一節到第四節,分別是:「日治時期的兒童文學與兒童文化」、「居臺日籍兒童文學作家」、「臺籍兒童文學作家」、「其他相關兒童文化」等。
當時由於出版在即,有些資料來不及補充;再加上出版後,筆者陸續在中島利郎主編的另一本工具書《臺灣教育第124–497號(1912〜1943)總目錄.著者索引》、以及林鍾隆《臺灣童謠傑作選集》譯作一覽表等,找到更多可以充實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文獻,特別是臺籍作家和學童作家以日文創作的童謠作品。
中島利郎主編的《臺灣教育第124–497號(1912〜1943)總目錄.著者索引》以及宮尾 進主編的《童謠傑作選集》,是目前所知刊載臺灣作家或學童創作童謠最多的刊物。就歷史研究的面向而言,的確是進一步了解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發展非常重要的窗口。前者讓筆者了解到在日治初期到二○年代,臺灣作家與日本作家在童謠創作上所展現的童謠創作。那個年代,也是殖民主在臺灣推動童謠運動如火如荼的年代。這些日治初期的臺灣童謠作家真正是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的開拓者。後者讓筆者了解在二○年代後期,台灣學童在原創性的童謠創作的傑出表現。
另一方面,深受中國新文化運動影響的臺灣新文學運動,自賴和以降,諸如周定山、蔡秋桐、張我軍、朱點人、郭秋生、李獻璋、楊逵、楊松茂、楊雲萍、王詩琅、翁鬧、張文環、黃得時、林越峰、莊松林、龍瑛宗、廖漢臣、巫永福、呂赫若、吳瀛濤、黃耀麟等新文學作家;以及民俗研究者如李獻璋、江肖梅、黃連發;它如當時還是少女的黃鳳姿、陳鳳蘭等都有以漢文或日文發表的小說、童話、兒歌、童謠、民間故事、散文等文類作品。刊載這些作品的《南音》、《先發部隊》、《臺灣文藝》、《臺灣新文學》等漢文藝文雜誌,也成為了解臺灣新文學作家與臺灣近代兒童文學關係的另一重要窗口。
第壹章 緒論
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結果清廷大敗,1895年4月17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清廷大學士李鴻章代表中日雙方,於日本下關簽訂《馬關條約》,根據條約,同意中國賠款庫平銀兩億兩,並割讓臺灣、澎湖給日本。同年6月17日,日本治臺第一任總督兼海軍大將樺山資紀率領文武百官於臺北巡撫衙門舊址,舉行「臺灣總督府始政典禮」,就從這一天開始,臺灣進入所謂的「日治時期」,共計歷經「明治」、「大正」、「昭和」等三位日本天皇時代。。
從1985年6月17日到1945年8月止,半世紀的日治時期,臺灣人和日本殖民統治者共構成「...
作者序
網口既寬,網眼又細 前國語日報社董事長.資深兒童文學作家 林良
過去,有關臺灣兒童文學史的論述,習慣上都從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臺灣光復說起。這是因為論述者對日治時期的臺灣了解不多,資料又缺乏,所以想談也無從談起。這樣的情況,給人一種印象,就是臺灣在日治時期的兒童文學是一片空白。彌補這樣的缺憾,唯有期待熟悉臺灣社會、熟悉臺灣文學的本土研究者的努力了。
這一本《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正好彌補了前面提到的缺憾。更難得的是著者恰好又是出生於臺灣,了解臺灣社會、臺灣文學的兒童文學研究者,所以格外值得珍惜。
本書作者邱各容先生,也是臺灣第一本《臺灣兒童文學史》的著者。他出生於新北市的九份。他是一位兒童文學研究者,一直把書寫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歷史視為己任。他對史料的蒐集和整理有濃厚的興趣。二十多年來,他蒐集的史料發展成一個令人注目的臺灣兒童文學史料庫。這些史料的閱讀、研判、增補、修正,是多麼繁重的工作,但是他卻能甘之如飴,應付裕如。這個史料庫,常能對其他的研究者提供適時的幫助,節省許多自己爬梳的辛勞。
邱各容在兒童文學世界裡的資歷十分完整。他是作者、編者、評論者;又是童書出版公司的總經理、發行人,負責管理和行銷;在東方出版社總經理任內辦過一系列兒童文學座談會,在靜宜大學教過兒童文學。他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贈的兒童文學史料獎章,而且擔任過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因為這個緣故,他撒出去的「史料蒐集網」,方面既廣,範圍很大,「網口既寬,網眼又細」,令人不能不驚嘆他蒐集史料的巨細靡遺。
讀一本文學史著作,所讀的有兩樣事。第一是著者的發現和見解,第二是可以作為論據的豐富史料。邱各容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在日治時期,無論是具有「殖民者」身分的日本作家和學者,或者是「被殖民」的臺灣作家和學者,都曾經在童謠的創作、兒歌的蒐集、臺灣民間故事的整理,出現過相互支援、共同參與的盛況。他們為了兒童文學的緣故,放下了對立的意識型態,達成了一次「不可能的和諧」,爲臺灣近代的兒童文學完成了奠基的工作。這是把「純真」視為「美學表現」的兒童文學才辦得到的。
另一個發現是在日治時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日本強力推動「皇民化」運動,禁止漢文的傳播。當時以日文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臺灣作家已有十八位,而以漢文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臺灣作家,也有十七位。可見在日治時期,臺灣的兒童文學並不是「一片空白」。
為了探索這三十幾位臺灣作家的姓名、筆名和他們的作品內容,邱各容長期獨處在國立臺灣圖書館六樓的「臺灣資料中心」,遍讀在日治時期刊行的、紙張已經發黃的雜誌,把他們的作品一一找出,一一登錄。這一本《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就是靠他耗去大量體力和心血換來的。
邱各容的著作,常附有許多他製作的年表和附錄。這些年表和附錄都很有價值,我把它視為我的「臺灣兒童文學百科事典」,是我讀書、寫作常會用到的。這本書,當然也不例外。
因為喜歡這本書,所以我寫了前面的幾句話,列舉它的特色和優點。現在,就讓我以這幾句話,做為我為這本書寫的一篇短序吧。
網口既寬,網眼又細 前國語日報社董事長.資深兒童文學作家 林良
過去,有關臺灣兒童文學史的論述,習慣上都從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臺灣光復說起。這是因為論述者對日治時期的臺灣了解不多,資料又缺乏,所以想談也無從談起。這樣的情況,給人一種印象,就是臺灣在日治時期的兒童文學是一片空白。彌補這樣的缺憾,唯有期待熟悉臺灣社會、熟悉臺灣文學的本土研究者的努力了。
這一本《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正好彌補了前面提到的缺憾。更難得的是著者恰好又是出生於臺灣,了解臺灣社...
目錄
微曦—台灣近代兒童文學研究的曙光:自序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台灣近代兒童文學史的定義與定位
第二節 殖民主與被殖民者建構共生的歷史
第三節 史料是建檔勾微的礎石
第四節 作家身分與作品的符碼
第五節 台灣文學與台灣兒童文學同歌同行
第六節 台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
第貳章 日治初期的台灣兒童文學:獨角唱戲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開墾者素描
一 宇井生:最早發表兒童文學文章者
二 西岡英夫:實演童話推動者
三 吉川精馬:創辦台灣最早的兒童雜誌
第三節 台灣歌謠與風俗的採擷
一 平澤丁東與《台灣歌謠與名故事》
二 片崗巖與《台灣風俗誌》
第四節 影響深遠的刊物
一 《台灣教育》
二 《學友》
第五節 良好基礎的奠定
第參章 二○年代的台灣兒童文學:花開並蒂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童謠編輯者:宮尾 進
第三節 方興未艾的兒童文化活動
第四節 兒童文學作品出現
一 《台灣教育》刊載的兒童文學作品
二 《台灣民報》刊載的兒童文學作品
三 日籍作家與作品
四 莊傳沛及其童謠作品
五 其他台籍作家與作品
六 張耀堂擲地有聲的童話研究
第五節 創作性作品的大量出現
第肆章 三○年代的台灣兒童文學:黃金時期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推動者行止
一 日本居台作家
(一)西川滿:出版家兼作家
(二)日高紅椿:童謠舞蹈推動者
(三)窗 道雄:融入台灣的童謠詩人
(四)池田敏雄:發掘黃鳳姿的伯樂
(五)西岡英夫:全才型文學作家
二 台灣新文學作家/88
(一) 賴 和:兒童文學的關心者
(二) 連溫卿:參與向國際介紹台灣童話者
(三) 周定山:來自鹿港的民間文學家
(四) 江肖梅:俗文學的守護者
(五) 許丙丁:以漢文書寫長篇滑稽童話
(六) 蔡秋桐:北港「保正作家」
(七) 張我軍:唯一與兒童文學接觸的作家
(八) 朱點人:輕功利、重修養的麒麟兒
(九) 郭秋生:提倡台灣話文的健將
(十) 李獻璋:編著《台灣民間文學集》
(十一)楊逵:人道的社會主義者
(十二)楊松茂:中文作品最多的作家
(十三)楊雲萍:台灣第一份白話文雜誌創辦人
(十四)吳新榮:與兒童文學擦身而過
(十五)王詩琅:台灣安徒生
(十六)翁鬧:天妒英才的小說家
(十七)林越峰:台灣童話寫作前行者
(十八)張文環:以成長為主題的殖民地作家
(十九)黃得時:關心兒童文學的學者
(二十)莊松林:台灣民俗學的開拓者
(廿一)龍瑛宗:一生以日文創作為主的作家
(廿二)廖漢臣:新文學運動健將之一
(廿三)巫永福:台灣少年小說寫作前行者
(廿四)呂赫若:英年早逝的文學家
(廿五)黃耀麟:童謠詩人
三 張深切與《台灣文藝》
四 黃鳳姿:台灣文學少女
第三節 兒童文化活動與兒童讀物出版
一 兒童文化活動
二 兒童讀物出版
第四節 百花爭艷的雜誌刊物
一 日本人創辦的兒童文學刊物
(一)《童心》
(二)《色ある風》
(三)《ねむの木》
(四)《兒童街》
二 台灣人刊行的文藝雜誌
(一)《南音》
(二)《先發部隊》、《第一線》
(三)《台灣文藝》
(四)《台灣新文學》
第五節 果實累累慶豐收
第伍章 四○年代的台灣兒童文學:繼往開來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傳承者身影
一 黃連發:英年早逝的兒童文化關心者
二 吳瀛濤:採風擷俗的詩人
三 周伯陽:倘佯於兒歌世界的作家
四 詹 冰:兒童文學世界的詩人
五 陳千武:台灣兒童詩創作的開拓者
六 張彥勳:台灣新詩運動的推動者
第三節 共生共存的文學刊物
一 《文藝台灣》:台灣總督府御用雜誌
二 《台灣藝術》:突顯江肖梅個人魅力的雜誌
三 《民俗台灣》:代表日本人的良心刊物
四 《ふちぐさ》:頗具歷史意義的同人誌
第四節 承先啟後的台灣文化協進會
第五節 皇民化時期的尾聲
參考文獻
附錄:台灣近代兒童文學年表
微曦—台灣近代兒童文學研究的曙光:自序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台灣近代兒童文學史的定義與定位
第二節 殖民主與被殖民者建構共生的歷史
第三節 史料是建檔勾微的礎石
第四節 作家身分與作品的符碼
第五節 台灣文學與台灣兒童文學同歌同行
第六節 台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
第貳章 日治初期的台灣兒童文學:獨角唱戲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開墾者素描
一 宇井生:最早發表兒童文學文章者
二 西岡英夫:實演童話推動者
三 吉川精馬:創辦台灣最早的兒童雜誌
第三節 台灣歌謠與風俗的採擷
一 平澤丁東與《台灣歌謠與...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