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智慧做人、謹慎行事
在人性快速變動的社會生活中,現實往往逼迫我們去使用計謀,去變成一個小人。有句古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只有知己知彼、運籌帷幄,才能不被這個世界所淘汰。
本書探討的是一個人做人、辦事、說話、處世的計謀。只有智慧做人,計謀做事,才能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
如果你在人生的征戰中,遇到一時無法解脫的困境或絕境,不妨參考本書中的智慧計謀,助你轉危為安、轉敗為勝。
作者簡介:
起 銘
國立大學畢業,現為作家。擅長觀察人的日常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心理意識等。
章節試閱
學會削平棱角,隱藏鋒芒
削平棱角、隱藏鋒芒的態度是一種高明的做人之道,也是一種難得的成功之道。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取得了一些成功和榮耀,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炫耀,把自己的家底悉數掏給別人看。儘管其中不乏有才或有財之人,但是他們一旦和人競爭起來,卻往往處於劣勢。這是因為別人已經知曉了他們的底細,可以提前做好應付準備。一旦動起真格,這些早有些備的人就能像一柄利劍,直刺對手要害。所以,聰明的人往往隱藏自己的鋒芒,讓人探不出深淺。
在前蘇聯時期,有個旅者很喜歡從莫斯科徒步走到波良納,這段長長的旅途大約有200公里。他總是背著一個大背包,沿途與一些流浪的人結伴而行。大家對這位旅者很熟悉,但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姓名與來歷,只知道他是個步行的愛好者。
這段路程要花五天的時間,旅者的食宿都在路上解決,或隨便向農家借宿,或走進火車站,到三等車廂的候車室裡歇息。
有一次,他又準備進入候車室裡小歇,但這時候候車室裡擠滿了人,於是他便來到月臺上,想等人少以後再進去休息。就在這個時候,旅者聽見有人招呼他。
原來是車上的一位夫人在叫他:“老頭兒!老頭兒!”旅者連忙轉身,看見有人朝他招手,便上前去詢問:“夫人,請問有什麼事嗎?”
坐在火車上的太太著急地說:“麻煩您,快到洗手間去,我把手提包遺落在那裡了!”旅者一聽,連忙跑到洗手間尋找,手提包還在,於是他連忙把它拿了出來。那位太太一見,非常高興地說:“謝謝您了!這是給您的賞錢。”太太遞給了旅者一枚五戈比的銅錢,而旅者也欣然接受。
旅者轉身準備離去時,這位太太身邊同行的旅伴問道:“你知道你把錢給了誰嗎?”太太不解地看著她的夥伴,她的朋友帶著驚喜的口吻說:“他是《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啊!”
這位太太一聽,吃驚地說:“是嗎?真的嗎?天哪,我在做什麼呢?托爾斯泰啊!看在上帝的份兒上,請原諒我的無知,請把那枚銅錢還給我吧!唉,我把它給了您,真是不好意思,哎呀,我的天,我是在做什麼呢?”旅者聽見太太的呼喊聲,轉過身,笑著說:“你不必感到不安,您沒有做錯任何事,這五戈比,是我自己賺來的,所以我一定要收下!”
火車鳴笛了,開始緩緩啟動,那位太太仍內疚地請求托爾斯泰把五戈比還給她,然而,托爾斯泰卻帶著微笑,目送著火車遠去。一個有才華的人若總是棱角分明就無法深入普通民眾,就無法瞭解普通民眾的心聲。
在競爭的社會中,我們要學會削平自己的棱角、隱藏自己的鋒芒,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決定很多事情成敗的關鍵。巧妙削平棱角是一種真聰明,可以給各種繁雜的事情塗上潤滑油,使其順利運轉;含蓄地隱藏鋒芒是一種真修養,它可以使生活充滿笑聲,輕鬆明快。相反,棱角分明、鋒芒畢露,就很容易去攻擊別人,這會得罪人。
列夫·托爾斯泰說:“大多數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卻極少有人想改造自己。”我們經常是按照自己的願望去為人處世,本來是棱角分明,還自以為是光芒四射。其實,在我們刻意顯示出才華的時候,我們的才華已經減少了很多,因為我們的顯示,才華已經沒有了它原來的光芒。所以,真正的聰明者能夠做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故意給別人一個表現的機會;明明知道他不如自己,也去向他請教;明明自己懂得很多,但把它埋藏在心底,表面上做出一副什麼都不懂的樣子。
韜光養晦是一種生存策略
韜光養晦是中國人做人處世中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一大亮點,是做人的一種優秀策略,它的意義博大精深。
韜光是隱藏自己的光芒,養晦是使自己處在一個相對不顯眼的位置。
人生在世,總會受到強勢者的壓迫,韜光養晦便是奮發圖強的內在動力。面對冷遇或者強勢而不能馬上作出反抗或者回擊時,不妨先收起自己的武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古語言: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在時機尚未成熟的時候,做事很難成功。所以,凡能成大事者,無一不是伺機而動的。歷史上,因為成功運用韜光養晦的謀略而勝,因為不懂得韜光養晦的道理而敗的事例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明代時,丞相嚴嵩父子專權,當時官員紛紛上書揭發他們的罪行。因嚴嵩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所以不但無法制止他們的惡行,反而使正派勢力受到多次的打擊。如楊繼盛、沈煉等人,都被迫害致死。徐階就在嚴嵩炙手可熱的時候,進入了內閣,他“肩隨嵩者且十年”,從不敢與嚴嵩平起平坐,只是追隨在他的後邊謹慎從事。同時,他在嘉靖皇帝齋醮所用的青瓷上格外用心製作,以此親近皇帝。一方面防備嚴嵩對自己下手,另一方面伺機“倒嚴”。
嘉靖四十年,明世宗所居住的永壽宮發生了火災,只得徙居別殿。徐階勸帝重修永壽宮,第二年改名萬壽宮。相比之下,皇帝對勸他居住南城的嚴嵩,已有幾分不悅。而這時徐階又指使道士藍道行借著扶乩來昭示嚴嵩的奸行。嘉靖皇帝素來迷信方術,寵倖道士,聽了道士所言,不免心動。
徐階見此情況,認為時機趨於成熟,他就暗中支持禦史鄒應龍上疏彈劾嚴嵩父子的不法之事。雖是如此,徐階仍然把自己的“倒嚴”之心藏得很深,即使等到鄒應龍的奏疏呈給皇上之後,徐階又特地到嚴嵩府中去拜謁嚴嵩,對他講了許多安慰的話。
嚴嵩聽了以後,很是高興,頓首拜謝徐階,並且讓嚴世蕃把全家妻兒老小都帶到徐階面前,託付給他。徐階一回家,他的兒子就暗示他說:“您平時被嚴嵩父子侮辱到極點,現在正是報仇雪恥的時候。”徐階假意斥責他說:“我不是因為嚴家就不會有今天,虧負良心與他作對,別人會怎麼看我?”不久後,嘉靖皇帝把嚴嵩罷免回鄉,嚴嵩去後,徐階仍是“書問不絕”。
回到家鄉江西宜春的嚴嵩,並沒有吸取教訓,稍加收斂,而他的兒子嚴世蕃被充軍到廣東,卻也只在那裡待了兩個月,就悄悄逃回了原籍。在家鄉,父子二人繼續怙惡不悛。袁川府推官郭諫臣因公事到嚴府去,嚴府惡僕正監督千余名工匠在修建。他們不但戲弄郭諫臣,而且還用瓦塊投擲他。郭諫臣一怒之下,就上疏給巡江禦史林潤,揭發嚴府強暴侵佔的罪行,告發他們聚眾謀反。林潤馬上疏奏報朝廷。皇上立即下令將嚴世蕃等逮至京師。
到了這個時候,嚴世蕃還對前途毫不在乎,他說:“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他聚集其黨私下謀劃,認為在自己的罪行中,行賄已經是無法掩蓋的事實,但那不是皇上所深惡的方面,而“聚眾以通倭”的罪名大,必須設法刪除。還補充填寫楊繼盛、沈煉之獄的事,這樣既可激怒皇上,又可得到赦免。謀劃好了以後,他又讓他的黨徒到處去宣揚。於是主持審理案件的刑部尚書黃光異、左都禦史張永明、大理寺卿張守直聽信了傳言,草擬了這一內容的疏稿,準備進呈給皇帝。
他們先將此上疏稿帶給徐階過目。徐階對一切都已心中有數,但是故作不知,問三人:“疏稿在哪裡?”三人馬上呈給徐階看。徐階看後,將他們帶到內室,摒去左右,對他們說:“你們認為嚴公子是該死,還是該活呢?這個案子是想判他死罪呢,還是想判他生還呢?”三人說:“寫上楊、沈之案正是要判他的死罪。”而這時的徐階卻言:“別自有說。”於是講出如果這樣寫,他們正是中了嚴世蕃之計。三人這才猛然醒悟。可是對於奏疏究竟如何寫才能置嚴世蕃於死地,仍沒有主意。他們一再請徐階出主意修改。這時只見胸有成竹的徐階馬上從袖中取出了一份早已寫好的疏稿,說:“擬議久矣。”三人一見,喜出望外。
徐階手中是一份置嚴世蕃於死地的奏疏,在他的奏疏中歷數了嚴世蕃的種種滔天大罪,特別突出了他的“潛謀叛逆”。揣摩透了皇上心理的徐階知道,僅此一點,就足以治嚴世蕃以死罪。果然不出他所料,上疏以後,皇上震怒,嚴世蕃被判斬首,嚴嵩被黜為民,嚴府被抄。
假如徐階不韜光養晦,謀定而後動,以嚴嵩當時的勢力,他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伺機而動就需要在發生問題時沉著鎮定,不急於立即採取行動,而要靜下心來冷靜地分析當時的形勢。如果形勢不利,要先保全自己,然後靜靜地等待合適時機的到來。待時機成熟時,自然就可水到渠成。
韜光養晦它不只是一種優秀的生存策略,還是一種高尚的美德。韜光養晦,就是甘願讓對方處在重要的位置,讓自己處在次要的位置,因為自己如此的虛心所以能夠被別人接納,最後會贏得大家的尊重和愛戴。這樣的人即使在領導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務他人。而一個驕傲的人,一個鋒芒畢露的人,常常因為無法接納他人的意見,從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終常常被降到卑賤的地步。所以,韜光養晦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
韜光養晦是一種忍為上的策略,盡可能地避免同其他人發生一切直接或間接的衝突,為實現將來的長遠利益,不惜放棄眼前利益,以保障自身發展的既定方針。這不僅是一種做人之道,而且也是一種成功之道。
學會削平棱角,隱藏鋒芒
削平棱角、隱藏鋒芒的態度是一種高明的做人之道,也是一種難得的成功之道。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取得了一些成功和榮耀,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炫耀,把自己的家底悉數掏給別人看。儘管其中不乏有才或有財之人,但是他們一旦和人競爭起來,卻往往處於劣勢。這是因為別人已經知曉了他們的底細,可以提前做好應付準備。一旦動起真格,這些早有些備的人就能像一柄利劍,直刺對手要害。所以,聰明的人往往隱藏自己的鋒芒,讓人探不出深淺。
在前蘇聯時期,有個旅者很喜歡從莫斯科徒步走到波良納,這段長長的旅途大約...
作者序
【前言】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以和為貴的想法,有許許多多的人想不要與別人為敵,和別人井水不犯河水,沒有必要去運用計謀。可是天上掉下錢的事不會有,天上掉石頭砸到你的時候卻有可能。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事情,比如說一個人做了一件稍微出息點的事情,這個出息點的事情對大家都有好處,可是就有人不高興、有人嫉妒。這時候,現實往往逼迫我們去使用計謀,去變成一個小人。有句古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只有這樣,你才能保護好自己。
其實,計謀無論誰來用,都不能代表小人或好人,用不用計謀,計謀用得成不成功,都與道德無關。眼前,不論是在風雲變幻、競爭激烈的商場上,還是在人性快速變動的社會生活中,只有知己知彼、運籌帷幄,才能不被這個世界所淘汰。畢竟,這是一個以智謀決勝負的時代。
本書不討論道德問題,也不研究哲學問題,我們探討的是很普遍的社會問題——一個人做人、辦事、說話、處世的計謀。包括轉危為安的巧謀、不可不防的奸人陰謀和轉敗為勝的奇謀等等,不僅呈現出人類思考和腦力的巧妙,也呈現出如何巧言善辯、運用人心的奧妙。只有智慧做人,計謀做事,才能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如果你在人生的征戰中,遇到一時無法解脫的困境或絕境,不妨參考本書中的智慧計謀,或許,僅是一個故事或一句話,就能喚醒你體內的計謀DNA,助你轉危為安、轉敗為勝。
【前言】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以和為貴的想法,有許許多多的人想不要與別人為敵,和別人井水不犯河水,沒有必要去運用計謀。可是天上掉下錢的事不會有,天上掉石頭砸到你的時候卻有可能。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事情,比如說一個人做了一件稍微出息點的事情,這個出息點的事情對大家都有好處,可是就有人不高興、有人嫉妒。這時候,現實往往逼迫我們去使用計謀,去變成一個小人。有句古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只有這樣,你才能保護好自己。
其實,計謀無論誰來用,都不能代表小人或好人,用不用計謀,計謀用得成不成...
目錄
第一章 社會生活中的計謀——智慧做人,謹慎行事
在人性快速變動的社會生活中,如果不謹慎行事,就會陷入別人的計謀中,招來橫禍。只有知己知彼、運籌帷幄,才能不被他人的計謀算計。這是一個全方位需要計謀,以智謀決勝負的時代,需要靈活運用智謀巧計,做一個有智慧的人,你的生活才會更加完美。
學會削平棱角,隱藏鋒芒
韜光養晦是一種生存策略
示人以弱,以退為進
不該聰明時要裝糊塗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忍怒是安身的學問
沉靜內斂可化險為夷
寧要謙虛,勿要傲慢
善於掌握變通的藝術
做人不可太狂妄
見好就收,低調做人
拋棄自以為是的毛病
懂得如何在險象環生的夾縫中求生
幫助別人時也要懂得保護自己
第二章 人際交往中的計謀——防人避禍,保身有道
人際交往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是每個人所嚮往的,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事實上,生活中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有些交往障礙。只要掌握了人際交往中的計謀,就會懂得如何積極拓展人脈關係、如何與他人相處,為自己的人際關係開拓一條暢通的路。
與人相交,凡事給人留餘地
不同性格的人需區別對待
欣賞對手並能“借用”其智慧
示弱才可以免去災禍
給得罪你的人一個臺階下
與人在和和氣氣中合作
不要糾正沒有實質性的錯誤
先予後取擴人脈
妥善處理與小人的關係
不記舊惡是交際準則
當忍則忍,化敵為友
學會與“怪”人友好相處
交友有則,待友有道
讓自己努力成為別人的貴人
給別人面子就是給自己後路
雪中送炭,贏得人心
不要宣揚朋友的隱私
第三章 感情中的計謀——愛是責任,情是包容
有人說,感情是不可以有計謀的,在感情上,我們真的就不可以動一點點小聰明嗎?
誰說感情上不可以有計謀。事實上,計謀是人的一種智慧,只不過有些人把他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在感情上,而有的人用在了其他方面。
感情包括很多種,愛情、婚姻、親情,愛是人生路上一次相遇的緣分,婚姻是一起生活的男女共同經營的商品,親情是一輩子的守護。只有善於運用感情中的計謀,你才會擁有最幸福的生活。要記得,最好的、最優秀的商品,只有放在懂得欣賞他的人眼裡才是好的,才是最好的東西,否則就只是一件普通的“物品”而已。
愛情不是單純的佔有
不要懷疑你的愛人
包容是築就美滿婚姻的秘訣
愛情需要時時更新和經營
愛得頻繁不如愛得強烈
及時彌補婚姻錯局
親人之間也不要過多批評
“甜言蜜語”得來柔情蜜意
擁抱是示愛的最好方法
愛情需要溫柔與強硬並施
愛情中學會低頭認錯
偶爾耍耍可愛的小心機
忍讓是保持愛情長久的哲學
用情趣點綴你的愛情
學會說分手的學問
第一章 社會生活中的計謀——智慧做人,謹慎行事
在人性快速變動的社會生活中,如果不謹慎行事,就會陷入別人的計謀中,招來橫禍。只有知己知彼、運籌帷幄,才能不被他人的計謀算計。這是一個全方位需要計謀,以智謀決勝負的時代,需要靈活運用智謀巧計,做一個有智慧的人,你的生活才會更加完美。
學會削平棱角,隱藏鋒芒
韜光養晦是一種生存策略
示人以弱,以退為進
不該聰明時要裝糊塗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忍怒是安身的學問
沉靜內斂可化險為夷
寧要謙虛,勿要傲慢
善於掌握變通的藝術
做人不可太狂妄
見好就收,...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