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下一世紀的建築趨勢
當建築遇上數位浪潮,
席捲全球建築大師的根本思考。
法蘭克‧蓋瑞、雷姆.庫哈斯、札哈‧哈蒂、伊東豊雄等人承先啟後,
開啟非線性建築百花鳴放的大時代!
透過電腦運算,突破設計限制,
將看似不可能的紙上建築化為一座座讓人驚艷的當代名作。
一個80後的建築人,
身處於這波當代非線性的建築浪潮中,
用自己的眼,觀照挖掘非線性建築迷人且寓意深遠的10大特質
用自己的手,將想像化為現實,翻騰出32個深耕於非線性思維的設計案例
讓我們跟著他、跟隨大師的足跡,一同遊歷當代非線性建築所綻放的設計之花
建築不僅是承載人類文明的具體文化載體,
更反映了當代思維脈動與設計趨勢的發展
非線性思維及數位科技的介入,
為解構主義的虛無年代,注入全新的設計邏輯與活力。
從原本由上而下線性的設計思維,跳脫成為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發展的非線性思考。
反應到建築領域,掀起了巨大的翻轉。
無接縫形態、連續性差異、多元動態、模糊界面等非線性特徵,
就成了非線性建築最直接、最具體的表現。
一座座打破建築限制、超越想像的非線性建築就如春筍般的蓬勃發展。
宣告下一世紀建築趨勢
數位整合技術成為新世紀建築的主宰
隨著建築設計日趨複雜以及時代講求成本效益的趨勢之下,越來越多的跨國性的超大規模建案依賴數位資訊整合的效率,因而數位能力也成為全球頂尖建築師爭取國際性競圖的決勝關鍵。透過參數化程序與模型技術優化設計過程,以可調整修改的電腦腳本取代一次性的固定模型,消除了以往「設計-測試-放棄」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大幅提升營建成果效益,毋寧宣告著數位整合技術將主宰新世紀的建築走向。
在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將完工之際。「以前未能解決的樓梯轉彎難題,如今終於能用電腦科技完成流暢的線條。」
——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
「手和電腦的差異在於手繪產生的是你已知的東西,但如果你將這些已知的圖形輸入電腦,電腦可能會開啟一些你所未知的其他可能性。」
——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
國際建築大師與數位科技的碰撞
集結全球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的非線性建築經典作品
從Frank O. Gehry的雕塑「魚」——被視為數位科技介入當代造型藝術的始祖。透過數位技術的介入,讓Frank O. Gehry完成了心目中理想的生物型態(biomorphic)設計。伊東豊雄於2004年完成的表參道 TOD's旗艦店,創造了樹木有機生長的城市背影意象,不論就其建築本體外觀上的動態觀感,還是在外顯型式下隱藏的動態結構構成,都充分反映當代建築的流動、遷移與動態性特徵。Rem Koolhaas的北京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打破現代主義高層建築被樓板限制住的封閉性,環狀建築量體上的「洞」展現連結都市空間視野的穿透用意。
說到「會動」的建築,當然不能忽略2008年由Zaha Hadid所設計的香奈兒流動藝術館(Chanel Mobile Art)。運用Zaha Hadid一貫的先進電腦技術和非線性及參數式思維論述,以輕質鋼構和FRP玻璃纖維複合材料(Fiber 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讓這座藝術展場可以被模矩化地拆解、裝箱、重組,前往東京、紐約、洛杉磯、倫敦、莫斯科、巴黎等各大城市巡迴展覽。這種移動式、遊牧式、多元使用的行動空間裝置,無疑闡述現今城市、建築和人們無處不在的跨界交流。
深入解析非線性建築10大關鍵性格,
挖掘深蘊潛藏於當代建築的特質
◎數位性
不只是技術,而是與世界溝通的語言
非線性建築的數位性格,是指從建築前段的設計發想階段到末端的施工建造過程中,「數位」扮演「關鍵性角色」。
◎動態性
遊走在動靜之間的建築美學新價值
觀者透過視覺感官,感受到建築或空間所表現出「彷彿會動」的流動感(movement)
◎拓撲性
扭轉現代主義的水泥盒子
拓樸空間就像是一個可以隨意塑造的黏土,所有的扭曲、延展、壓縮等動作,可在連續的變形下保持不變的性質。
◎自相似性
一粒細沙終究相似大千世界
將一個幾何形狀分成數個局部,而每一個局部都相似於整體的形態。部分與部分之間、部分與整體之間均具有相似特質。
◎模糊性
以灰色地帶創造曖昧的空間經驗
企圖打破天地壁等現代主義強調的方盒子系統,創造出模糊邊界與介面的空間特質。
◎輕透性
由「重」轉「輕」的叛逆力量,輕透的極限美學
對現代主義混凝土建築厚重感的反動,強調「輕質」與「透質」的物理屬性,創造建築內外空間相互滲透流動的最大可能性。
◎多向連結性
跨域鏈結的無限可能
不以單一的機能、用途或觀點來定義一個空間、建築或物件,創造出更多複合及彈性使用的機會,同時透過跨界整合,產生多向連結的合作。
◎地景性
一棟建築,重啟城市敘事脈絡
建築不再只是一棟建築,開始被視為地景的一部份,並藉此融入並連結與地景更密切的關係。有意識地藉由建築闡釋「場所精神」(Genius Loci),創造具有敘事力及吸引力之空間,主動融入與地景更密切的連結關係,甚而企圖翻轉或模糊建築與都市間的主從結構。
◎地域性
讓全世界看見在地的精彩
脫離了二十世紀的均質的全地在地化 (Globalization),進而轉向為解脫單一的束縛,關注在地生活素質與文化底蘊,由下而上、由內而外交織而成的在地全球化(Glocalization)新思維。
◎永續性
持續的代謝變動,創造相對的永恆
數位科技與能源研究的助益下,讓建築設計連結自然能源與經濟資源的再生與共享。
本書特色
◎獨特的建築觀看之道,導覽當代非線性建築的10種性格
◎小至住宅、商場,大至機場、博物館,非線性建築的性格深植各處
◎捨棄教條式的整理,圖文並茂的詳實解說瞬間理解當代建築的非線性特質
◎由淺入深,從非線性建築的起源、當代發展到未來趨勢的觀察,一一為讀者解讀
活躍於兩岸建築界的建築師邵唯晏,身為新一代80後的建築人,處於非線性建築浪潮的當下,該如何承襲非線性的設計思維,化作自身養分,耕耘出自己的設計之道。
本書藉由Frank Gehry、Zaha Hadid、Rem Koolhaas、伊東豊雄等活躍於當代建築舞台之巨匠的現代建築名作,圖文並茂解析非線性建築的10大關鍵性格,再透過33個自身深耕於非線性思維的設計案例,引領你瞭解當代建築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作者簡介:
邵唯晏
活躍於兩岸建築界的建築師邵唯晏,承襲現代非線性思維的建築設計,飛越性的思考讓他的作品獲獎不斷,媒體稱之為:「野蠻的80後」。
現任「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設計總監,同時任教於中原大學建築系及室設系,專長為空間設計與電腦輔
助設計(CAD/CAM)整合,強調設計實務與學術研究並行的重要性,目前也為台灣交通大學建築博士候選人,2008曾代表台灣前往日本參與安藤忠雄海外實習計畫及參展第11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新人特展。除學術研究外,也在國內外競圖屢獲佳績,2006獲國家建築金質獎設計新人獎、2007交大年度最佳設計獎、2008國際遠東數位建築獎TOP5、2009 TID Award新銳獎及2010 TID Award金獎、2011金點設計獎及2012紅點獎決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動人專文推薦
「他激情投入實踐,潛心著作,理論與實踐並舉,實難能可貴。」
—— 莊惟敏 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這本書是當代非線性建築的重要記錄,也是親近大眾的建築史料。」
—— 張基義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大膽地預見下一世紀的建築趨勢,更是展露出80後建築人遇上數位浪潮,對大師觀察的寫作觀照與素描。」
—— 陳高照 費羅娜文創基金會創始人
「不僅塑造建築的形,也賦予建築的意;在思考的老到與表達的純真中同時存在;在一個小作品中去印證大趨勢;從傳統出發,反過來逆襲傳統。」
—— 寧小剛 知名攝影大師 / 北京釀酒大師藝術館館長
「以實務創作回應數位理論,為非線性設計持續開拓且奮戰不已。」
—— 劉育東 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將啟動一個屬於數位革命時代的典範移轉。」
—— 龔書章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各方好評推薦
Colin K. Okashimo Colin K. Okashimo and Associates
吳光庭 成功大學建築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
吳漢中 2016 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執行長
林芳怡 欣傳媒資深總監
邱浩修 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陳珍誠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陸希傑 CJ STUDIO 主持人
曾光中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曾成德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黃聲遠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楊家凱 餘弦建築師事務所協同主持人
謝宗哲 享工房有限公司負責人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名人推薦:動人專文推薦
「他激情投入實踐,潛心著作,理論與實踐並舉,實難能可貴。」
—— 莊惟敏 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這本書是當代非線性建築的重要記錄,也是親近大眾的建築史料。」
—— 張基義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大膽地預見下一世紀的建築趨勢,更是展露出80後建築人遇上數位浪潮,對大師觀察的寫作觀照與素描。」
—— 陳高照 費羅娜文創基金會創始人
「不僅塑造建築的形,也賦予建築的意;在思考的老到與表達的純真中同時存在;在一個小作品中去印證大趨勢;從傳統出發,反過來逆襲傳統。」
—...
作者序
當野蠻成為一種價值
2014年底,我曾接受大陸一家媒體採訪,報導標題稱呼我為「80後的『野蠻』生長」。這句話頗令我驚豔。以往有過多少次的採訪和褒貶,看到這樣的評價,還是第一次。我覺得其中文的多重語意很有意思。傳統上,「野蠻」多是個貶抑,在這裡卻也可解讀成具有「活力」、「大膽」、「不拘傳統」的正面語詞。
拜其所賜,在一段期間裡,「野蠻」這兩個字幾乎成為媒體貼在我身上的標籤。當時恰好也是本書正式進入構思的階段,「野蠻」也就成了編輯會議上腦力激盪的焦點之一,順應著野蠻二字,最後連「逆襲」、「衝撞」、「進擊」等字眼也都奪眶而出。一年多以來,在寫作的同時,還要一邊處理著大陸及臺灣的幾件工作項目,最緊繃的狀況是,即使赴對岸洽公之際,仍得在飯店抱著筆電,面對編輯的跨海奪命催稿……如今書將付梓,提筆撰序,突然又想起那則報導標題,不禁莞爾:「還真是夠野蠻啊!」
言歸正傳,這本書從頭到尾,確實都是很「野蠻」的!
野蠻之一,是時代與建築之間的關係。本書之所以選定「非線性」為主旨,用意在於找出當代建築浪潮與數位技術在思想及歷史上的定位和銜接點。相較於現代主義,建築以線性思維所追求的「文明」價值,後現代解構思潮毋寧是展現了一股充滿野性衝勁的非線性力量。既是對精神本質起源的回歸,同時又是向未來發展的追求。我身處受惠於文明產物數位科技的世代,卻被目為「野蠻」的建築人之時,顯然野蠻已成為一種新的文明價值觀,而「非線性」思維造就的時代精神,可以得證。
野蠻之二,是本書幸運獲得太多的協助。除了自己因為分神寫作,而讓竹工凡木團隊的所有工作夥伴跟我這個野蠻的負責人一起置身水深火熱之外,更要感謝海內外各方前輩師長與朋友應允我的野蠻要求,慷慨授權許多珍貴的圖文資料,也傾囊相授指點了我無比寶貴的經驗和方向。沒有各位的體諒、協助與指導,我是不可能獨立完成此書的。
野蠻之三,是我和這本書的關係。本書的撰寫,有兩個契機:第一,在我交大博士班指導老師劉育東的指引下,訓練我對於當代建築脈動與數位發展趨勢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同時多年來對此一議題的研究與實作,讓我累積了不少能量。再者,是我在《漂亮家居》雜誌持續寫了近兩年的專欄,多承總編輯寶姐的殷切鼓勵,終於下定決心,嘗試將自己對當代建築趨勢的觀察以及在業界的實戰經驗集結成書。其實在過程中,我一直惴惴不安,常覺得架構與觀點仍欠周延。然而儘管徬徨,我還是相信自己的座右銘:「當你準備就緒,其實為時已晚。(If you are ready, you have already late.)」。我深切地思索著蘊藏在非線性建築發展與數位時代之間的野蠻力量,書中容或有些細節尚未完全準備就緒,但我願相信,此刻推出這本書,是為時不晚的。
一路走來,辛苦備嚐。因為堅持,讓竹工凡木團隊長期以來秉持著研究與實務並行的方向,但要使這兩種性格良性共處,實屬不易,要在經營與理想之間找到動態的平衡,更是難事。而每當夜深人靜,看到花甲之年的父親,猶端坐書桌前,日以繼夜埋首研究和著述時,頓時又得惕勵自己:莫忘初衷,務須努力前進,不可稍懈。
邵唯晏
寫於總統大選前夕
2016.01.15
當野蠻成為一種價值
2014年底,我曾接受大陸一家媒體採訪,報導標題稱呼我為「80後的『野蠻』生長」。這句話頗令我驚豔。以往有過多少次的採訪和褒貶,看到這樣的評價,還是第一次。我覺得其中文的多重語意很有意思。傳統上,「野蠻」多是個貶抑,在這裡卻也可解讀成具有「活力」、「大膽」、「不拘傳統」的正面語詞。
拜其所賜,在一段期間裡,「野蠻」這兩個字幾乎成為媒體貼在我身上的標籤。當時恰好也是本書正式進入構思的階段,「野蠻」也就成了編輯會議上腦力激盪的焦點之一,順應著野蠻二字,最後連「逆襲」、「衝撞」、「進...
目錄
推薦序 非線性設計是影響當代建築思維的一種思想 莊惟敏
推薦序 當代建築的發展龐雜而多元脈絡 張基義
推薦序 大膽預見下一世紀的建築趨勢 陳高照
推薦序 80後的逆襲 寧小剛
推薦序 以實務創作回應數位理論的邵唯晏 劉育東
推薦序 一個屬於數位革命時代的典範移轉 龔書章
作者序 當野蠻成為一種價值 邵唯晏
Chapter 1 脈.動:解密非線性建築
Point 1歷史溯源
當建築成為事件:一種新的思維與方法
趨勢並非是偶然:非線性建築歷史先驅
Point 2現代脈絡
誰打開了方盒子:現代建築的轉向預言
數位時代進行式:解構之後的積極新生
未來城市烏托邦:人與環境的多向連結
Point 3未來趨勢
當代設計無原創:時空才是創意的載體
小浪逆襲大潮流:由小而大的時代力量
Chapter 2心.法:非線性建築的10大特質
前言
01數位性 不只是技術,而是與世界溝通的語言
02動態性 遊走在動靜之間的建築美學新價值
03拓撲性 扭轉現代主義的水泥盒子
04自相似性 一粒細沙終究相似大千世界
05模糊性 以灰色地帶創造曖昧空間經驗
06輕透性 由「重」轉「輕」的叛逆力量,輕透的極限美學
07多向連結性 跨域鏈結的無限可能
08地景性 一棟建築重啟城市敘事脈絡
09地域性 讓全世界看見在地的精彩
10永續性 持續的代謝變動,創造相對的永恆
Chapter 3 掌.握:數位科技、方法及人才
站在大數據的肩膀上:當代建築師的任務
衝擊大腦內的黑盒子:CAD電腦輔助設計
資訊整合的戰國時代:BIM建築資訊建模
成就設計的幕後黑手:CAM電腦輔助製造
圖片提供感謝
推薦序 非線性設計是影響當代建築思維的一種思想 莊惟敏
推薦序 當代建築的發展龐雜而多元脈絡 張基義
推薦序 大膽預見下一世紀的建築趨勢 陳高照
推薦序 80後的逆襲 寧小剛
推薦序 以實務創作回應數位理論的邵唯晏 劉育東
推薦序 一個屬於數位革命時代的典範移轉 龔書章
作者序 當野蠻成為一種價值 邵唯晏
Chapter 1 脈.動:解密非線性建築
Point 1歷史溯源
當建築成為事件:一種新的思維與方法
趨勢並非是偶然:非線性建築歷史先驅
Point 2現代脈絡
誰打開了方盒子:現代建築的轉向預言
數位時代進行式:解構之後的積...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