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憶與歷史層層交疊後,所浮現的便是我們記憶中熟悉又陌生的鳳山。更在每一次的接觸中,讓我們認識到屬於鳳山人的質樸、誠懇,那份堅實的力量,就像鳳梨心的滋味,雖然不是最甜蜜可口,卻富含營養。
––夏夏
鳳山人.鳳山事
藉由阿公阿嬤們小時候的記憶片段,
編寫屬於鳳山的在地歷史。
藉由年輕寫作者的筆,
捕捉屬於新世代眼中的鳳山。
在記憶與歷史層層交疊後,
浮現記憶中熟悉又陌生的鳳山。
台灣第一間鳳梨罐頭工廠坐落在鳳山,曾提供大量就業機會,自鳳山向南延伸的遼闊鳳梨田,更是蔚為奇觀。
罐頭製作過程須將鳳梨心掏出,而大量淘汰的鳳梨心則運到街市廉價兜售,成為孩童的零嘴。那份堅毅、樸實卻富含營養的滋味,至今還留在老鳳山人的心中,成為時代記憶。
本書貼近在鳳山生活的人,聽人們聊起自家故事,關於父母如何戀愛、成家,進而抉擇來到鳳山,或是更久遠以前阿公阿嬤們小時候的故事,藉由這些記憶的片段,編寫成屬於鳳山的在地歷史。更藉由年輕寫作者的筆,捕捉屬於新世代眼中的鳳山,而與老城的厚重身世互為映照。
作者簡介:
主編 夏夏
出生於鳳山802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外祖父為鳳山第一公有市場的漁貨叫賣員,母親從小在老城區內有著西式花園的院落裡長大。父親五歲時,隨家人自海南島登船逃難至高雄,隨後落腳於大寮眷村。婚後,兩人在新開發的鳳山光復路段買下透天厝,據說當時附近只有稻田與絲瓜園。
父親於軍旅生涯中,長年撰文投稿以貼補家用,未料多年後,小女兒竟繼承其寫作的勞動,投身於文字創作。
著有小說《末日前的啤酒》、《狗說》、《煮海》、《一千年動物園》。詩集《小女兒》、《鬧彆扭》,並編有《沉舟記:消逝的字典》、《氣味詩》、《一五一時》詩選集,以及專書《媽,我要住眷村——黃埔新村以住代護紀實》。戲劇編導作品《小宇宙跳舞》、《大海呀大海》、《小森林馬戲團》、《煮海的人》以及戲劇聽覺作品《契訶夫聽覺計畫》。
章節試閱
騎機車過東便門 熊一蘋
東便門透過水岸,
串連了過去沿護城河而建的砲台、寺廟、城門,
始終與居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鳳山曾經是一座城。
清乾隆五十一年,天地會領袖林爽文在彰化豎起對抗清廷的大旗,鳳山天地會起兵響應,攻破位於興隆莊的鳳山縣城。這場民變以清廷的勝利告終,動亂結束後,鳳山縣府遷往貿易繁榮的下埤頭街,修築新的縣城。到了今天,原先曾被攻破的縣城被稱為左營舊城,動亂後新築的縣城就位在現在的鳳山區,稱為鳳山新城。
經過了兩百多年,城門和城牆幾乎已全數拆除,除了「大東路」、「南門公園」、「北門里」等地名,能讓人聯想到城的存在之外,只剩下三座防禦用的砲台,和位於大東藝術中心附近,連接家具街和龍山寺的東便門,一座小小的、幾乎只能讓一台機車通過的城門。
鳳山新城的生理要道
我在東便門旁的小廣場等著鄭敏聰老師。在約好的時間之前的十分鐘左右,已經有數十台機車經過,有時兩頭相會,一邊就遠遠地靠邊等著,等對方先過了再悠閒地騎過去,就像有個隱形的紅綠燈一樣。雖然我自己騎車經過時也是這樣,但換個角度,站在
一旁觀察才特別覺得:這麼窄的路上,居然有一座城門,經過的人還都自然地接受了、配合著互相禮讓,這真是奇妙的畫面。
不久後,鄭老師也到了。鄭老師是土生土長的鳳山人,有建築系的背景,曾經數次參與高雄市文化局負責的古蹟審核、知識推廣等工作,是為遍布鳳山四處的小型古蹟帶來新生的人。二○○四年開始的東便門、東福橋古蹟修復工程,就是由鄭老師擔任工作報告書的計畫主持人。
「最早的時候,這邊除了有一座橋,其實還有一個碼頭。」鄭老師說。時間倒回兩百年以前,在清代的鳳山新城,東便門是交通往來相當熱絡的重要通道。門外的東福橋通往今天的大寮、屏東方向,橋下的鳳山溪也連接了從高雄港、前鎮河進來的河運路線。透過水路、陸路來到鳳山城的許多生意人,一進東便門,便能抵達城裡最熱鬧的草店尾街,也就是今日的三民路。
儘管東便門的規模並不像其他城門那樣氣派,但它不只是水陸兩線交會的節點,還鄰近貿易往來的重要市集,種種因素疊加,讓東便門成為清代鳳山城交通最便利的地點。鄭老師笑著說,當初鳳山新城決定建在這裡,就是因為這個區域已經發展起來了,有錢人比較多,縣太爺待著也安心一點。
地方政要有各自的算盤要打,但圍繞著東便門來往、生活的人們還是平民百姓居多。即使到了今天,城門周邊也有許多過去人們活動的痕跡。
來往的人們帶來「橋公」
鄭老師告訴我們,鳳山城的形狀很特別,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矩形或圓形,而是缺了一角的靴子型。缺陷的一角是被稱為柴頭埤的沼澤地,一方面城牆蓋不起來,另一方面柴頭埤也形成了天然的護城河,城牆便繞過它建起。
雖然埤塘為鳳山城提供了防衛作用,但對一般人來說,沼澤地畢竟還是有危險的,過去柴頭埤就經常會有小孩子溺水。鄭老師指著我們腳下的河面,說小孩子溺水後,沿著鳳山溪被沖到東便門,就會被東福橋的橋墩卡住,在這裡被人救上來。久而久之,東福橋就留下了傳說,說有橋公在這裡守護著,把溺水的孩子救起來了。
現在的橋公依然在城門邊的東福祠小廟被供奉著。鄭老師說,早年農曆八月十四橋公生日,這裡會慶祝橋公聖誕千秋,當時可以看到很多魚在橋下聚集,傳說是來拜會橋公的,也不知道是生物的習性或是什麼原因,實在很有意思。
而其實在最一開始,東福祠裡也沒有供奉土地公金身,只是一面小小的碑,記載著東福橋建造的由來,是一對台南府城的兄弟來此奉獻的。為了容納這座小小的碑,又有人蓋了一間小小的廟,來往的人看了以為是土地公廟,經過時參拜一下,橋公的說法才漸漸出現。後來小廟擴建,有人帶來土地公的金身,漸漸演變成今天的樣子,而原本記錄了東福橋建造的石碑,直到今天還被收藏在橋公身後。
東福祠今日的樣貌,是許多經過此地往來的人共同形塑的,不只是曾有許多人圍繞著東便門生活的證明,也是此地信仰的象徵。可惜像這樣的故事,並沒有留在周邊的說明牌中,若是沒有鄭老師仔細講述,我們也無從得知。
當年救起溺水孩子的三座橋墩,如今只剩一座還留在原處,也沒有支撐著新蓋的拱型鋼構橋面。剩下的兩座,則在我們視線不遠處的自行車道旁,做為鳳山溪文化水岸營造的其中一景,仍持續挺立著。
二○○一年,潭美颱風來襲,東福橋被沖垮,大水直接漲過橋面,甚至淹進東福祠裡。鄭老師的家就住在附近,橋被沖毀時,鄭老師就在現場,親眼看著橋墩在暴漲的溪水中逐漸鬆動,最後終於倒塌,露出地基裡死死釘著的木樁。
颱風離開後,橋墩就這樣一直躺在溪裡。直到整修工程開始,吊車才將它們重新吊起,安放在現在的位置。
雖然東便門被指定為古蹟,但對附近的居民來說,它已經不只是古蹟了。鄭老師說,鳳山的古蹟規模都不大,比如跟台南比吧,從清代起兩座城的規模就不一樣,所留下來的事物也不同,不至於算是那麼珍貴、古老的存在。比起把它圍起來,當做探訪路徑中的一個點,親近一般人的生活,反而更好。就像東便門現在這樣,與其圍起來做一個圓環,現在這樣每天經過城門中間不是很好嗎?鄭老師說,大家騎機車在這裡互相等來等去,那樣的場景我還滿喜歡的。
儘管會車不順,鄭老師也從來沒有聽誰抱怨過。與歷史共同生活,這裡就是鳳山文化的一個代表。
被遺忘的東門風景
我們問鄭老師,鳳山新城總共有六座城門,為什麼留到現在的不是其他大城門,反而是這座較小、較不起眼的東便門呢?鄭老師說,這其實也是因緣巧合。因為這裡是都市的邊緣,是一個失落的空間。東便門之所以被保留下來,是因為附近的地段沒有價值。
在清代,東便門是交通最便利的要道,牛車、人力車都在這裡經過。相對的,鄰近的大東門雖然外觀上更氣派,但城門出去就是鳳山溪,交通並沒有那麼方便。但是到了日治時代,新的統治者實施「市區改正計畫」,城市的規劃改變,頻繁來往的變成了運送甘蔗、鳳梨的五分車,適合新運輸工具的道路陸續開通。東福橋的石板路面還不夠四輪車開,日本人便捨棄這個關口,在東門外搭了新的橋,拆除舊城門,讓五分車從新的道路通行。
鳳山新城的北門鄰近今天的鳳山長老教會、西門在今天的捷運鳳山站,在新的城市規劃中,這些城門都被拆除、重新規劃了。只有東便門,周邊市街因為通道過窄而漸漸蕭條,反而得以保留更多的原始面貌。
儘管如此,在被指定為古蹟以前,關於拆除的聲浪還是源源不絕地響起。鄭老師回憶自己小的時候,東便門附近都是雜草叢生,上游的工廠將廢水排進溪裡,溪邊有很多的違建戶,走在路上還會有站壁的女人招手,沒有人在管理,其實是非常殘破的地區。訴求拆除東福橋的白布條也不時掛在附近,有人希望拆掉這條古橋,蓋起能讓汽車通行的新橋,吸引建商財團注意鄰近地區,重新帶動周邊的發展。
在修復東便門的計畫中,建築師也一度考慮要將東便門封閉,從交通道路上排除。最後,在附近居民的要求下,東福橋還是以僅容機車通行的形式被重建,不是為了便利或發展,而是讓它以熟悉的姿態回到在地人的生活之中。
「其實東便門從日治時期就開始崩塌,只剩下一個拱圈及部分基座。現在看到的東便門,是照著東門的外觀修復的,其實就是縮小版的東門。」鄭老師帶著我們走進東便門,指點著各個角落為什麼是這樣子蓋起來的,哪裡是舊的、哪裡是修復的,途中機車依然一台接一台從我們身邊騎過。
東便門外其實還有一小段湮沒在灌木叢中的城牆,是鳳山新城僅存的城牆遺址,但實在太不起眼,連導遊帶隊都不會特地解說。鄭老師對我們仔細地說明城牆的材料及工法、尺度及構造,展露出對鳳山文化資產滿滿的熱情。
「鳳山新城過去六座城門及環繞的城牆,除了三座砲台之外,目前僅剩一座東便門及一小段城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些文化資產。」鄭老師說。
與生活融合的歷史
在修復工程進行途中,鳳山溪的綠美化也正在展開。整治河川的藍帶工程與營造城市綠地的綠帶走廊,正好在東便門附近相會,三邊規劃不謀而合,最終東便門從清代的貿易要道搖身一變,成為水岸單車道上的一個重要文化景點。鄭老師輕鬆地說,已經再也不會有人喊著要拆掉東便門了。
儘管只能讓機車通行,來往的人依然絡繹不絕,也從未發生爭執。雖然並不至於規劃成一整個園區,但在遍布小型古蹟的鳳山,東便門透過水岸,串連了過去沿護城河而建的砲台、寺廟、城門,始終與居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許,整個鳳山就是一個巨大的古蹟,沒有適合久待、遊逛的大型景點,卻能夠輕易親近過去人們的生活軌跡,盡情地四處遊歷。
騎機車過東便門 熊一蘋
東便門透過水岸,
串連了過去沿護城河而建的砲台、寺廟、城門,
始終與居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鳳山曾經是一座城。
清乾隆五十一年,天地會領袖林爽文在彰化豎起對抗清廷的大旗,鳳山天地會起兵響應,攻破位於興隆莊的鳳山縣城。這場民變以清廷的勝利告終,動亂結束後,鳳山縣府遷往貿易繁榮的下埤頭街,修築新的縣城。到了今天,原先曾被攻破的縣城被稱為左營舊城,動亂後新築的縣城就位在現在的鳳山區,稱為鳳山新城。
經過了兩百多年,城門和城牆幾乎已全數拆除,除了「大東路」、「南門公園」、「北...
作者序
【編者序】
在老城中的新生命 夏夏
「你認識鳳山出生的作家嗎?」故事是從這裡開始的。
那一年多的時間裡,只要遇到編輯、作者等出版相關人,便順道打聽。但對方總是搖搖頭,沒聽說。因為大多時候人們都將鳳山概括在高雄之列下,即便是我自身多年來的自我介紹,也只提到高雄人的身分,而主要是因為擔心鳳山這樣微不足道的小地方說來也沒幾個人知道。
幸運的是,寫字的人總會忍不住書寫自己的故鄉。於是,從作家友人口中聽聞曾讀到寫鳳山的散文,終於循線找到來自鳳山的寫作者,又依著這樣的關聯,
接二連三地找到其他幾位。
那天,我們首次相約聚會,談各自認識的鳳山,對話過程多數時間是空白的。那個最熟悉的地方仔細想來卻又最陌生,能夠記得路上的細節,知道缺了什麼要去哪裡買,去往阿嬤家的路上會經過什麼地標,這些都是閉上眼睛就能想起的,但是真要張口談論、介紹,卻無從說起。這幾年和朋友聊起各自對故鄉的認識,多半如此,貌似談起自己父母時的尷尬。那麼,我們到底是如何成為「鳳山人」的呢?
為了拼湊出不同時代的鳳山,在這本書裡,我們試著去接近在鳳山生活的人,提出這個起初的問題,聽人們聊起自家的故事,關於父母如何戀愛、成家,進而抉擇來到鳳山,或是更久遠以前阿公阿嬤們小時候的故事,藉由這些記憶的片段,編寫成屬於鳳山的在地歷史。更藉由年輕寫作者的筆,企圖捕捉屬於新世代眼中的鳳山,藉此和老城的厚重身世互為映照。
而依著時代、產業的發展,鳳山有著不同的物產,人們也因為生活的種種需求而搬遷到此地,逐漸從小聚落拓展成今日鳳山的樣貌,如今鳳山仍不斷在改變,與居住於此的人們一起成長。尋訪的過程,猶如編織,一塊花紋斑斕的圖樣會在談話間不經意閃現,不同的身分、角度所呈現的又是各自的色彩,每一次的述說,都更多地揭露出未曾想過的光影。在記憶與歷史層層交疊後,所浮現的便是我們記憶中熟悉又陌生的鳳山。更在每一次的接觸中,讓我們認識到屬於鳳山人的質樸、誠懇,那份堅實的力量,就像鳳梨心的滋味,雖然不是最甜蜜可口,卻富含營養。而我童年記憶中,常見鳳山地區的鳳梨田與鳳梨罐頭工廠,也在這樣的印證中,逐漸鮮明與深遠。
猶記得那一天是微暖的農曆年假,我們一夥人約在曹公國小門口,一同走踏老城區。傍晚時,在中山路上點了關東煮,圍坐一桌倚在狹小巷弄吃喝,巷底的住戶騎機車自身邊轟轟而過。我們或許就是從那時候起,開始鑽入時光的長巷,回到過去,回到未來,去探視生命與土地互相餵養的歷程。我們如何成為「鳳山人」?此一問題的答案,不只印證在前人的故事中,更在我輩往後的生命中繼續彰顯。
期望藉由這本書,向每一個曾經在鳳山耕耘、生活過的足跡致敬,也深深感謝每一位不吝提供訊息、資源的在地朋友,以及父母們,使得這本書能順利完成。
【編者序】
在老城中的新生命 夏夏
「你認識鳳山出生的作家嗎?」故事是從這裡開始的。
那一年多的時間裡,只要遇到編輯、作者等出版相關人,便順道打聽。但對方總是搖搖頭,沒聽說。因為大多時候人們都將鳳山概括在高雄之列下,即便是我自身多年來的自我介紹,也只提到高雄人的身分,而主要是因為擔心鳳山這樣微不足道的小地方說來也沒幾個人知道。
幸運的是,寫字的人總會忍不住書寫自己的故鄉。於是,從作家友人口中聽聞曾讀到寫鳳山的散文,終於循線找到來自鳳山的寫作者,又依著這樣的關聯,
接二連三地找到其他幾位。
...
目錄
市長序
局長序
編者序
鳳山小史
第一章、老城記憶
騎機車過東便門 熊一蘋
童年之塔:鳳山砲台遺跡 蕭詒徽
盤根錯節的時光:訪鳳儀書院及其周邊 陳柏言
靜靜的母親河流,鳳山溪 夏夏
信仰在頸項:鳳山廟宇 蕭詒徽
親像鳳梨心ㄟ人:曹謹
民眾徵文
維繫民生的小街道 鳳山多寶粥
第二章、城內代誌
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 楊渡
田埂上,風吹來粿的香氣:赤山 洪榆橙
想我鳳山弟兄們:眷村、軍校與招待所 譚洋
像鳳梨心,台鳳鳳梨罐頭工廠 蕭詒徽
像一齣電影,在鳳山戲院 熊一蘋
一起用記憶打卡的地方:下埤頭街.大東.國父紀念館 譚洋
親像鳳梨心ㄟ人:蕭泰然、朱天心、陳建騏
民眾徵文 108
維繫手藝的小店舖 鳳山多寶粥 戴驪穎、洪榆橙
第三章、城內生活
陳仁和與鳳山肉品拍賣市場 徐明松
我的鳳山求學小史 陳柏言
政府起厝,落腳五甲 熊一蘋
時光停駐之所:走訪五甲國宅市場 張宥勝
人妻蟲洞:熱帶園藝試驗所 蕭詒徽
城內的日常:鳳山城裡的書店行腳 陳柏言
記得路邊烤肉香:老牌周燒肉飯 熊一蘋
不存在的夜市:鳳山海洋夜市 張宥勝
親像鳳梨心ㄟ人:侯孝賢、李屏賓
民眾徵文
維繫情感的小水橋 日青創藝 蔡亦柔
在鳳山寫字的人:作者簡介
市長序
局長序
編者序
鳳山小史
第一章、老城記憶
騎機車過東便門 熊一蘋
童年之塔:鳳山砲台遺跡 蕭詒徽
盤根錯節的時光:訪鳳儀書院及其周邊 陳柏言
靜靜的母親河流,鳳山溪 夏夏
信仰在頸項:鳳山廟宇 蕭詒徽
親像鳳梨心ㄟ人:曹謹
民眾徵文
維繫民生的小街道 鳳山多寶粥
第二章、城內代誌
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 楊渡
田埂上,風吹來粿的香氣:赤山 洪榆橙
想我鳳山弟兄們:眷村、軍校與招待所 譚洋
像鳳梨心,台鳳鳳梨罐頭工廠 蕭詒徽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