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編輯高手,不僅是文字處理的藝術家,還需要懂經營,能創新,有思想。編輯這一行,絕非只是文字工作那麼簡單,個中學問,大了去!
本書作者是一位資深編輯人,不僅有豐富的圖書和報刊編輯經驗,而且在產業形態的創新和運作上具備實戰經歷。他將自己30年的心得、體會、經驗和教訓和盤托出,以書信形式同年輕業者進行交流,不僅論及編輯工作中的易為人忽略的基礎問題,更重點討論了編輯人的經營能力、創新角色和思想修煉。
全書文字親切,風格清新,集激情與理性于一體,如同一場和智者的促膝談心。它不但有業界傳奇故事,而且穿插了各類令人深思的案例,還有隨處可見的思想火花。同時,作者將自己大量的研究報告和企劃案,以不同形式融入其中,給人以啟迪和思索。不得不提的是,他還站在歷史的高度對產業未來和趨勢進行了預測與展望。
對於業界,無論是圖書、雜誌,還是網路,甚或整個文化創意領域,本書都值得研究和學習。即使您不是編輯人,而身處產業的其他環節,它也有很多頗具啟發之處。
作者簡介:
周浩正,筆名周寧,1941年出生於中國江南小鎮南翔。 9歲時,隨母經香港赴中國台灣與父團聚,並在台完成學業。 1974年自軍中退役後,進華欣文化事業中心,從此開始文化工作生涯。從最基層工作起步,一路走來,做過出版社的叢書編輯、主編、總編輯、顧問,以及報紙副刊及雜誌主編等不一而足,直到2003年4月榮耀退休。
近卅年的編輯生涯,戰鬥過的地方不少,計有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書評書目》、幼獅文化公司、僑聯公司、《台灣時報》、《中國時報》、《新書月刊》、時報文化出版公司、遠流出版公司、正中書局等十幾個地方。曾任《台灣時報》文藝組主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時報出版公司副總經理兼總編輯、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總監;與友人合辦過楓城、長鯨出版社,並主編過《幼獅少年》、《小說新潮》、《新書月刊》等各種性質不同的刊物。翻譯作品有《成長的極限》,著作有《橄欖樹》、《編輯道》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一個成功的編輯人必定是這樣的角色:文字的高手,偉大的溝通者,
傑出的推銷員,優秀的創新家,勤奮的思想者!
我在幾年前見到海外朋友贈給我周浩正先生所著的這部稿本,如獲至寶,立即復印幾十份,廣贈同業至友。現在,大陸有識者請周先生增訂後正式出書,快何如之。週著有理論深度,寫得又很生動。我感到遺憾的僅僅是,有的地方講得太新潮……但也許對年輕朋友來說,恰到好處。
三聯書店原總經理、《讀書》雜誌原主編沈昌文
周先生是一個獨特的編輯家,他有奇異的特色:一、“無人地帶”的佔領者,能看出讀書生活中的空缺而加以開發;二、擅長改變熟悉類型的內容,常拓展出奇畀的視野;三、從產品到營銷全面構想,是編輯實踐的典範,一個全程的溝通者;四、資源運用的策略家,能結合較劣勢的資源去創新力量。
城邦集團原董事長、PChome Online網絡家庭公司董事長詹宏志
周先生的文章,與其說是他個人30年出版生涯與心路歷程的全紀錄,不如說是眾多資深出版人隱性知識的大解密;與其說是編輯出版的台灣經驗,不如說是編輯出版成功之道的全球通識;與其說是編輯新手的入門寶典,不如說是資深編輯持續修煉的高階教程。
《中國圖書商報》創辦人程三國
周先生對出版具獨特的看法,他不願走別人已走過的路……他看問題常從大局著眼,能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他也擅長用創意結合不同能力的人,產生相輔相成的效益。
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
編輯做書要“心中有數”,關鍵是“書感”的培養。做書的至高境界是“感覺”,而非事後條分縷析的所謂“理念”。周先生關於編輯工作的不少看法有助於培養“書感”,而決不應照搬照用。這正是我們出版本書的意義所在。
金城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吉勝
名人推薦:一個成功的編輯人必定是這樣的角色:文字的高手,偉大的溝通者,
傑出的推銷員,優秀的創新家,勤奮的思想者!
我在幾年前見到海外朋友贈給我周浩正先生所著的這部稿本,如獲至寶,立即復印幾十份,廣贈同業至友。現在,大陸有識者請周先生增訂後正式出書,快何如之。週著有理論深度,寫得又很生動。我感到遺憾的僅僅是,有的地方講得太新潮……但也許對年輕朋友來說,恰到好處。
三聯書店原總經理、《讀書》雜誌原主編沈昌文
周先生是一個獨特的編輯家,他有奇異的特色:一、“無人地帶”的佔領者,能看出讀書生活中的...
章節試閱
“拱橋”與“石頭”
編輯工作的過程,就是尋找拱橋,定義它和完成它的過程。
親愛的朋友:
先引述我講了一輩子的小故事。
我從彼得·德魯克(Peter F.Dnleker)的名著《管理的實踐》中讀到一段文字,頗受啟發,便刻意把它編撰成一則小品:
三個石匠正專心於自己的工作。
“你們在做什麼?”一個路過的行人問道。
“我正在賺錢過活。”第一個石匠說。
第二個石匠頭也不抬,小心翼翼地修整著眼前的石塊,答道:
“我要雕鑿出最合用的石塊。”
第三個石匠舉首望向空曠的荒地,眼裡閃著亮光,說:
“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三個答案都深獲吾心。
我們既為每日三餐而努力,也為了維護工作職位而練就一身本領,更重要的是內心要有願景(vision),否則至多庸庸碌碌過活,談不上完成什麼成果了。在努力實踐理想的奮鬥歷程中,即使被不斷擊倒,仍然得躍身而起,蹣跚前行。
但我們的“願景”是什麼,要清晰地說清楚,可不是容易的事。
在揭示的願景之下,讓創意冒出頭來,然後擬定編輯計劃,一步一步付諸實施,配合財務調度和營銷等支援系統,才稱得上是一件可被推動的案子。
我又要講故事了。
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1923~1985)在《看不見的城市》一書,有一段頗具深意的文字,忍不住要與你分享:
馬可·波羅描述一座拱橋,他正一塊一塊石頭地仔細訴說著。
“到底哪一塊才是支撐橋樑的石頭呢?”
忽必烈大汗問道。
“這座橋不是由這塊或那塊石頭支撐的,”馬可·波羅回答,“而是由它們所形成的橋拱支撐。”
忽必烈大汗靜默不語,沉思良久,然後說:
“為什麼你跟我說這些石頭呢?我所關心的只有橋拱。”
馬可·波羅回答:
“沒有石頭就沒有橋拱了。”
我認為每一個以編輯生涯為職志的人,都應把這段文字熟記於心,不可或忘。
從編輯工程角度審視,“橋拱”意謂什麼? “石頭”又意謂什麼?
“橋拱”與“石頭”這些看得見的存在之外,又是什麼?
“橋拱”與“石頭”彼此在既定空間裡存有辯證關係,之外呢?
時間是一端,人——編輯大業工程師——也是一端。
假設“橋拱”意謂著一家出版公司,那麼“石頭”意謂著職員,出物品,還是隱性的組織架構或運作模式?之外,領導人和他的視野、器識、創新力、執行力又如何估量?
……
“拱橋”與“石頭”
編輯工作的過程,就是尋找拱橋,定義它和完成它的過程。
親愛的朋友:
先引述我講了一輩子的小故事。
我從彼得·德魯克(Peter F.Dnleker)的名著《管理的實踐》中讀到一段文字,頗受啟發,便刻意把它編撰成一則小品:
三個石匠正專心於自己的工作。
“你們在做什麼?”一個路過的行人問道。
“我正在賺錢過活。”第一個石匠說。
第二個石匠頭也不抬,小心翼翼地修整著眼前的石塊,答道:
“我要雕鑿出最合用的石塊。”
第三個石匠舉首望向空曠的荒地,眼裡閃著亮光,說:
“我正在建造一...
目錄
功課一:編輯力
1.“拱橋”與“石頭”
2.編輯這一行
3.不可原諒的排版錯誤
4.落版的藝術
5.“1”的大用
6.“1”與“多”的另類思考
7.編輯力,起步走!
功課二:經營力
1.1:2:9
2.尋找長尾
3.書系的經營
4.書系構築之謎
5.局部、整體與差異優勢
6.一位值得學習的出版達人
功課三:創新力
1.從“紫牛”說起
2.何處覓“紫牛”?
3.兩個“I”
4.經典再造的商機
5.聰明的拷貝
6.從異想天開到突破現狀
7.從“電影書”談開去
8.創意構想舉隅
9.藍海戰略與人才觀
10.兩個領域之間
功課四:思想力
1.編輯人該想些什麼?
2.出版界需不需要一本讀書雜誌?
3.思考是一門時時必修的功課
4.閱讀的力量
5.展望出版2.0時代
6.U-出版時代,如何優化競爭力?
7.N(競爭優勢)在哪兒?
附錄
【附錄一】報告書和企劃案匯集
Ⅰ.“無人地帶”的經營方略:時報出版公司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Ⅱ.《iREAD·讀冊I週報》簡案
Ⅲ.編務報告:全競爭時代,實學社的競爭策略
Ⅳ.《1年報》構想備忘
Ⅴ.調研報告:簡析一本旅遊雜誌
Ⅵ.大眾小說市場競爭策略及攻取方略
【附錄二】周浩正檔案
Ⅰ.小傳
Ⅱ.履歷表
Ⅲ.同行友人的評價
功課一:編輯力
1.“拱橋”與“石頭”
2.編輯這一行
3.不可原諒的排版錯誤
4.落版的藝術
5.“1”的大用
6.“1”與“多”的另類思考
7.編輯力,起步走!
功課二:經營力
1.1:2:9
2.尋找長尾
3.書系的經營
4.書系構築之謎
5.局部、整體與差異優勢
6.一位值得學習的出版達人
功課三:創新力
1.從“紫牛”說起
2.何處覓“紫牛”?
3.兩個“I”
4.經典再造的商機
5.聰明的拷貝
6.從異想天開到突破現狀
7.從“電影書”談開去
8.創意構想舉隅
9.藍海戰略與人才觀
10.兩...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