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部分總論
第1章引言
第2章《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2.1海洋法的現代進程
2.2 《公約》的主要特徵
2.3 《公約》設立的機構
2.4監控未來發展
第3章大陸架的法律問題
3.1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1958年《大陸架公約》的大陸架條款的比較
3.2第七十六條各條款的評述
3.3沿海國在確定大陸架外部界限時應遵循的程式小結
第4章大陸邊緣特徵
4.1大陸架定義中地貌和地質概念
4.2大陸邊緣地貌與構成
4.3大陸邊緣地質學
4.4大陸邊緣類型與第七十六條應用
4.5結論
第5章大陸邊的資源和國際法
5.1國家對大陸邊擁有的權益
5.2大陸邊主張引起的國家責任
5.3大陸邊主張給國家帶來的機遇
5.4對主張大陸邊國家的挑戰
第二部分方法論
第6章大地測量技術
6.1坐標系統和基準
6.2國家和國際基準
6.3大地定位
6.4誤差理論
6.5觀測網分析
6.6距離測定
第7章歷史上的海上定位方法
7.1天文觀測
7.2陸地電子定位方法
7.3船位推算法(速度和方向的測量)
7.4衛星定位系統介紹
7.5平面基準
7.6總結
第8章衛星定位方法
8.1第一代:美國海軍多普勒導航衛星系統
8.2第二代:NAVSTAR GPS和GLONASS
8.3 GPS定位
8.4 GPS設備
8.5 GPS的未來
第9章歷史上的水深測量法
9.1機械方法
9.2單波束迴聲探測儀
9.4總結
第10章現代水深測量法
10.1側掃幾何學
10.2干涉測深法
10.3差分相位法
10.4多道窄波束法
10.5優點比較
10.6水準與垂直定位設備的影響
10.7姿態的影響
10.8海水的影響(傳播與折射)
10.9獲得的海底測深資訊內容
10.10界定2 500米等深線的應用
10.11界定“深洋洋脊和海底洋脊”的應用
10.12界定“陸坡腳”的應用
10.13海面的衛星測高法的潛力與局限
10.14總結
第11章海洋測深學介紹
11.1地圖相關特徵
11.2導航海圖和水深圖:在劃界中的使用
11.3水深圖繪製
11.4繪製等深線
第12章地震反射和折射方法
12.1地震反射測量
12.2廣角反射
12.3地震折射測量
12.4沉積層厚度的測定
12.5確定沉積物厚度的地震測量計劃
12.6從地震剖面評價大陸邊緣
第13章重力和地磁方法
13.1數據的採集與展示
13.2地殼類型和陸洋邊界的特徵
第14章地質技術手段
14.1採樣
14.2柱狀取樣器
14.3動力取樣器
14.4用鑽探船鑽取岩芯
14.5水下運載工具
14.6結論
第15章數據來源、管理和展示
15.1水深
15.2沉積物厚度
15.3其他數據及其使用
15.4水深數據的來源
15.5沉積物厚度資料的來源
15.6歐洲地學資料
15.7世界數據中心系統
15.8數據可視化
15.9基於網絡的資料
第三部分建立劃界案
第16章初步評價
16.1初步評價
16.2情形A:無延伸型大陸架
16.3情形B和C:延伸型大陸架
16.4編輯可用資料
16.5劃定大陸坡腳
16.6第七十六條公式的應用
16.7最外界限
16.8確定大陸架外部界限
16.9新資料採集
第17章大陸架界限的具體實現
17.1情形A:無擴展型大陸架
17.2情形B:大陸坡腳加60海裡
17.3情形C:基於坡腳和沈積物厚度的界限
17.4最外界限
17.5結論
第四部分其他問題
第18章洋脊問題
18.1定義
18.2歷史背景
18.3洋脊類型
18.4第七十六條洋脊條款的適用
18.5位於洋脊之上的島嶼
18.6增生洋脊和第七十六條
18.6結論
第19章深海扇問題
19.1科學和法律的交匯
20劃界問題
20.1海上邊界的劃定
20.2 200海裡以外的邊界
第一部分總論
第1章引言
第2章《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2.1海洋法的現代進程
2.2 《公約》的主要特徵
2.3 《公約》設立的機構
2.4監控未來發展
第3章大陸架的法律問題
3.1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1958年《大陸架公約》的大陸架條款的比較
3.2第七十六條各條款的評述
3.3沿海國在確定大陸架外部界限時應遵循的程式小結
第4章大陸邊緣特徵
4.1大陸架定義中地貌和地質概念
4.2大陸邊緣地貌與構成
4.3大陸邊緣地質學
4.4大陸邊緣類型與第七十六條應用
4.5結論
第5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