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自覺心、歡喜心領悟「自然、社會、企業一體」的公司已經無法在二十一世紀繼續生存,因為它們非唯無法產生服務力、樂活力、永續力,更會被消費者以購買行為投票淘汰!
佛學能夠運用於管理嗎?很多人都會這麼問,這是多麼不同的兩件事情?但答案是「絕對可以」!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實驗將佛學落實於企業、管理、職涯與輔導的管理者。在臺灣高倡「人間佛教」的今天,我們企圖把佛法落實並生根到家庭、社會、生活,乃至每個角落;在現代,每人每天平均至少花八小時——也就是生命的三分之一在工作的地方,為何要對企業進行落實佛法的「排除條款」?
以這本書為例,我曾經將它用於輔導員工的工作態度與職涯規劃,結果反應相當良好;我也曾將它用在對企業經理人的演講與座談會上,討論種種管理議題,同樣也受到很大的歡迎。最令我感動的是,我曾在看守所演講的時候,撥時間談五大菩薩與個人發展,從他們專注與誠懇的臉上,我知道,他們接受了!所以我充滿喜悅,那是一種出自內心底層,摻雜很多感動的喜悅知道:就像生物都需要陽光一樣,沒有人不需要正善知識的引導!用一句佛法的話來說,他們(或我們)只是一時被外界的雜念或欲望蒙蔽了自心,只要有人持續用正善知識澆灌,終究會長出美麗的花朵與果實!
推薦人(依姓氏比劃)──
王勝輝(中強光電投影事業群總經理):
林金郎的《從心出發:儒道佛與現代管理》、《用易經做對管理》曾被譽為東方哲學與管理的兩本重要著作,而這本《圓滿的企業》,則無疑的是第三本重要著作 。
陳欣得(靜宜大學企管研究所教授):
本書從佛理出發,卻應證許多當代最新管理哲學,並將「企業」的定位與「經營」的定義,重新做一個更高境界的詮釋,使企業更容易為社會接受,也讓企業成為眾生的一部分。
顏艾琳(資深總編、講師、詩人):
這是一本從佛法利他利人觀點出發的企管書,作者以五大菩薩精神及眾多實例,重新檢視樂活觀念與整個商業行為。這一本特別的企管書,獻給所有生活在地球的你我……
作者簡介:
林金郎
一九六三年生,朝陽科技大學管理碩士,歷任臺灣文學創作者協會理事長、經濟部榮譽指導員、聯合報、自由電子報、世新大學臺灣立報、商學趨勢報導、中市青年……等報刊專欄作者。曾獲中央日報文學獎、臺灣文學獎、宗教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出版有《渡僧》、《淨土》、《行願家鄉》、《一位行者的詩遊記》等文哲著作二十餘種,其中《從心出發:儒道佛與現代管理》、《用易經做對管理》,被譽為東方哲學與管理的兩本重要著作,經常於人間衛視、復興電臺錄製相關節目。聯合新聞網作家部落格:blog.udn.com/frankjin
章節試閱
序 預約天上與人間淨土
我在出版了《從心出發:儒道佛與現代管理》(二○○五)、《東方不敗:
易經告訴你的64個經營管理智慧》(二○○六)(本書於二○○九年改版為《用易經做對管理》)後,原本計畫再書寫從佛教觀點出發的東方哲學與管理的書籍,但因為自己的佛學素養尚未達到理想的境地,所以便一直耽擱下來。
二○○五年底,我因故離開職場,便整天在附近元保宮的圖書館勤讀佛書並在幾個網站發表佛學文章,過著半閉關的生活。整整一年後我突然又興起了要寫佛教管理書的想法,初步構想是從五大菩薩的理念和精神著手,這樣的意念像火一樣的燃燒起來,於是我便到廟宇裡發下心願。
但因為佛教管理的典範和理論缺乏,所以起步艱難,因而沒有明顯的進度。但我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因為我的想法總是會在適時的時候出現幫助它實現的人,這就是所謂「良善的因緣」吧。沒多久,女詩人同時也是資深編輯工作者顏艾琳小姐來信關心我的寫作近況,我告訴她我的想法,她馬上表示肯定之意,從此經常來信關心書寫的進度,並閱讀我的草稿,提供修正的建議。因為她是如此正善並且義無反顧的協助這個想法,讓我突然覺得責任十分重大,因為我現在面對的,已經不是一群散布在各地,不知為誰的讀者,而是一個抱著期待的助緣者,我必須盡可能給她完美的答案。在這個因緣下,我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如期完成這本書,如果我是這本書的孕婦,那艾琳無疑的是本書的催生者。
佛學能夠運用於管理嗎?很多人都會這麼問,這是多麼不同的兩件事情?但答案是「絕對可以」!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實驗將佛學落實於企業、管理、職涯與輔導的管理者。在臺灣高倡「人間佛教」的今天,我們企圖把佛法落實並生根到家庭、社會、生活,乃至每個角落;在現代,每人每天平均至少花八小時——也就是生命的三分之一在工作的地方,為何要對企業進行落實佛法的「排除條款」?
以這本書為例,我曾經將它用於輔導員工的工作態度與職涯規劃,結果反應相當良好;我也曾將它用在對企業經理人的演講與座談會上,討論種種管理議題,同樣也受到很大的歡迎。最令我感動的是,我曾在看守所演講的時候,撥時間談五大菩薩與個人發展,從他們專注與誠懇的臉上,我知道,他們接受了!所以我充滿喜悅,那是一種出自內心底層,摻雜很多感動的喜悅知道:就像生物都
需要陽光一樣,沒有人不需要正善知識的引導!用一句佛法的話來說,他們(或我們)只是一時被外界的雜念或欲望蒙蔽了自心,只要有人持續用正善知識澆灌,終究會長出美麗的花朵與果實!
因為這個理念,我一直秉持將正善知識轉換為現代管理的書寫與實驗(正確的說,應該是「實現」)。感謝在我辭掉工作專心寫作時陪在身邊的家人,感謝所有曾經幫助過我的人,包括未曾謀面只是寫信、留言給我鼓勵、指正的讀者,甚至是從未現身,但固定收看我網路文章的朋友,謝謝您們給我力量,並共同實踐這個圓滿。
因為世上正善的力量從未消失,所以我始終相信,人間淨土一定會實現,而且我也相信,企業會在這個任務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現在就讓我們就開始動手吧!
林金郎 二○一○年兒童節
導讀 圓滿的經營方程式
二○○六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 Albert)以《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紀錄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s),隔年更以此奪下諾貝爾和平獎(The Nobel Peace Prize),這告訴我們,人類已經對當今資本主義極端發展下的商業與工業活動所產生的致命後遺症,有著迫切的焦慮。而事實上,問題並不止於環境崩解,乃至整個國際與國家的社會結構、人類的價值觀與生命意義等,也都面臨崩解的問題。一場浩劫如火山即將要爆發了,但人類的解決對策呢?
有鑑於此,本書探討在全球資本主義(Global Capitalism)架構下,總體經濟環境與企業應該如何以佛教五大菩薩的理念,重建「自然、社會、企業一體;利益無量眾生」的企業本質,並以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經營正義,以及「企業家志工」來圓滿的實踐。而這樣的實踐,並非只著眼於躲過人類的浩劫,同時也是企業真正的百年長青之道!
二○○五年《富比世》(Forbes)雜誌指出,過去五十年全球四百大企業至
今只剩五十家不到還在榜上。世界性大企業的主管與管理專家難道不重視變革、
創新、知識管理、執行力、藍海策略……等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嶄新管理概念?
那為什麼企業的生命週期會如此短暫,際運會如此滄海桑田?因為它們遺失了企
業本質,也就是基本精神和價值。
此外,諸多社會經濟學者確實明顯反應,企業因為太過強烈的營利性,始
終沒有認清自己的本質,因而給自身、國際和環境帶來危害,所以二十世紀末
的第二次「全球化」(Globalization)運動在世界各地並沒有獲得熱烈的支持
(十九世紀的殖民主義可視為第一次「全球化」),因為民眾並不信任在全球企
業為基準之下展開的國際分工經濟體制,所以二○○三年原本要在墨西哥坎昆
(Cancun)舉行的WTO部長會議,即因開發中國家對全球化的不滿而宣告失敗。
要尋回全球化資本主義下的企業本質,必須回到東方哲學。西方世界一向注重科
學,所以在管理上也著重建立理論與實務的結構;但東方哲學則主張應該認清事
相的內涵本質,並朝著這個本質直趨而去,如此便能不侷限太多外在形式與因素
就達到目的。對企業而言,這個本質是什麼?就是「自然、社會、企業一體;利益無量眾生」的圓滿境界(註)。企業的本質並非營利或佔奪市場,就如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所說,營利並非企業存在的目的。
佛教強調「不二」,任何事情都不能用「分別心」來劃分看待,所以企業與社會、民眾不能分開,結構管理與企業本質應該合一。因此,西方管理學和現代企業有必要從新檢驗自己遺失的本質,才能確定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管理也因而才能確實發揮出正向的效能。
如果企業覺得這麼說太過理想化,那它已經確定無法在二十一世紀繼續生存了!因為現在消費者意識與群眾治理運動已經轟然崛起,民眾開始用購買行為決定讓哪些克盡社會責任、維護經營正義、扮演社會志工的企業繼續留存下來,而要讓哪些不及格的企業出場。但如果企業只是把這些事項當成不得不的義務或營業項目,並未以自覺心、歡喜心真正認清企業本質,未與社會、群眾一體,未給眾生帶來利益,那它很快就會出現造假與矛盾,陷入危機,甚至滅亡,就像那些消失在排名榜上的大企業一樣。
因為有「破」,才能「立」,所以本書對現行資本主義和全球企業也提出了批評,並因而導入佛教管理思想,就如熊彼德(Joseph A.Schumpeter)所說,這所以,地藏菩薩最終的宏願並不只是救度自己的母親離開地獄而已,而是「地獄
不空,誓不成佛。」
以現代管理學來講,「願」就是組織的「願景」、個人的生涯「目標」,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就說:「沒有願景,我們將不知道那些百大企業是如何成功的?」但終究什麼才是願景的真義?在這裡就要用地藏菩薩的悲與願來做一番檢視。
再來是觀世音菩薩的「慈」,《華嚴經》記載觀世音菩薩的「大悲行解脫法門」,就是無視眾生差別,一律平等,與眾生完全地感應交道,所以能苦其所苦,疾其所疾,如此便能如火焚身,稍刻不疑,而聞聲救苦。
從觀世音菩薩的大慈精神,要檢驗的是「企業精神」。隨著時代的丕變,「營利的」企業精神,已經被「慈悲的」企業精神取代,但什麼才是「慈悲的」企業?這裡檢驗了全球化資本主義下國際企業的失當行為,以及為世界帶來的危機,如果要轉變這個危機,除了克盡企業社會責任、經營正義外,更重要的便是朝「企業家志工」轉型。同時消費者的覺醒與力量,可用購買行為投票選出適合繼續存在的企業,協助或敦促企業轉型為慈悲的企業,所以消費者、社會與企業是一體的,如此便能做到「與眾生完全地感應交道」。
三是文殊菩薩的「智」,有了願力、慈悲力,更需要有達成目的的智力,所謂「悲智雙運」、「福慧雙修」,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智慧都是圓滿尊貴的元素。什麼是「智」?在二十一世紀的管理裡,很多人會認為「知識管理」和「智慧資產」無疑的是最重要「智」,但事實上,外在的知識形式與架構,並非最重要的,因為企業如果不能有建立正確目標的智慧,因而偏離了方向,知識反而變成毀滅的因素。所以最基本的智慧便是「八正道」裡的正見、正思維、正念,沒有基本正善智慧為基準所發展出來的知識,都可能反而貽害自己與人間。
此外在充滿變異的今天,企業面對變革最重要的也不只是創新的智慧或新穎的管理方式,而是能堅持終極正確目標的良知與遠見,並因為堅持而產生力量,在這裡便舉出了許多出產知識的產業反而變革失敗的例子。同時,智慧必須與福德結合方能「福慧兩足」,如此才能成為受人敬仰且有無限「智慧資產」的企業,而最能產生福德的企業行為,又無非是「正命」和「教化」了。
四是普賢菩薩的「行」,所謂「知行合一」、「行解並進」,沒有「行」一切都是空談,因此最後實現的因素便是「行」。在《華嚴經》裡,普賢菩薩是一切菩薩行的代表,祂代表經過十願、淨行、梵行、發心、五地……等無量修行,而終將成佛的圓滿典範。普賢菩薩的「行」有兩個重大意義,《悲華經》:普賢菩薩發心,祂的菩薩行要勝過其他所有的菩薩,這是「勇猛精進」;《圓覺經》:普賢就是「週遍成德」,所以是經歷無量圓滿的修行。而這也是「行」的兩個重要意義。
另外以現代管理學而言,普賢菩薩的「行」又包含三重意義,以普賢菩薩為代表的《華嚴經》除了顯現成佛的境界外,並詳實記錄成佛的各個階段,又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來說明修「行」的實踐。這說明了世人在行—實踐時,必須有個內心絕對嚮往的界地(成佛境界),並且需有清楚的階段目標(修行次第),此外就是身體的力行(五十三參)。在這裡,還會用普賢菩薩的精神來檢視現代企業的競爭力與執行力。
最後是彌勒菩薩的「成」,大乘佛教一個重要的精神便是「眾生必當成佛」,所謂「眾生」就是沒有分別,不因出身、性別、愚頓……等而有差異,每個眾生都可以成佛,召示一種大平等,完全沒有差別心。此外便是「必當成佛」,而非「可能成佛」或「無法成佛」,這種必然性,給眾生帶來很大的鼓舞與希望,預告每個修行者良善的結局。但,「眾生必當成佛」並非一種宗教催
眠,它建立在眾生佛性本具,以及仰佛之力上兩個條件上。所以大乘佛教打破小乘佛教成佛的種種限制,以更佛性、宏觀、甚至迅速的角度來接納眾生成佛。
彌勒菩薩原是一位交友廣闊的富家公子,有功利心,最後卻能擊敗群雄,成為佛陀的接班人,這個情況很值得企業家玩味。此外,在這裡還要檢驗企業對「人人可以成佛」—「人人都是最優秀的員工」的信念到底有多少信奉?以往企業信奉「八十至二十」定律,認為只有二○%的員工是菁英,這種觀念是否嚴重違反人性?所以現在也要打破這種不正確的概念。
以上僅略述五大菩薩的基本精神於企業上若干相關議題的運用,在後續的章節裡,會有更多、更仔細的描繪,在這裡要先特別指出,五大菩薩的精神可以建立更深層的現代管理理念,而這也是本書的主要理念主軸。
首先,現代企業重視「人」,但佛教思想不但脫離利益或事相的窠臼,甚至將重視「人」的精神推延到「眾生」,這說明企業應該將關注的視野推演到物種、環境、生態和自然,並將「他」們也當成人一樣愛護、尊敬。
再者,現代企業強調「企業是社會的一份子」,但佛教更講究無差別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自然、社會、企業」是一體的,無法分割的,也唯有這樣的一體性,企業才能完全徹底與大我融合。
三者,現代企業除了重視社會責任、經營正義,也重視企業的「社會志工服務」,但佛教「普度眾生」的精神說明這還不夠,企業應該成為純然的「企業家志工」,因為企業是為利益無量眾生而存在,而有價值,並非只是營業或營利後的回饋服務而已,所以企業的行為應該就是救助的行為。
四者,現在不管任何行業,都會勾勒一個為人群服務、增進人類幸福的「使命」與「宗旨」,但結果卻經常只是一個美麗的幌子,事實與廣告詞經常背道而馳,但佛教強調的是「發心」,它們確實把使命當成「虔誠的信仰」在奉行,也因而才能完成最初的善衷。
五者,現代企業從以往的「企畫控制」進化為「自我管理」,而在佛教裡,更重視「自我覺醒」所產生的救度力,所以這股力量是歡喜的、慈悲喜捨的,因此不是機械式的力量,而是生命式的實踐力。
最後,現代企業強調「願景」,當成企業發展的最高共識、目標和指導,但佛教更強調基於「企業、社會、民眾一體;利益無量眾生」的本質與「圓滿境界」,而這會比願景更帶來圓滿和力量。
佛學不只是高深的哲學,更是入世救度之學,它不是一門躲到山裡念經拜佛的宗教信仰教派而已,所以今日將佛學落實於管理,不論是對佛學或企業,都是相得益彰的事。在西方管理學裡,以基督教精神為出發的「僕人管理學」正大行其道,說明世人正逐漸用宗教,或者說更博愛的精神來面對企業與管理,所以在這個時候,怎不會是「佛教管理學」出場的時代呢?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圓滿的管理時代!
註: 佛教分析事務本質的方法為:體(性)、相、用。「企業」只是外在的
「相」,它的「本體」(本性)是基於「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而來的
「自然、社會、企業一體」,如此才能廣大、永久、互融。它的「用」
則是基於「上求菩提、下度眾生」而來的「利益無量眾生」。因為體
(性)、相、用具到,所以「企業、社會、民眾一體;利益無量眾生」可
以援為佛教觀點中的企業本質與圓滿境界。
序 預約天上與人間淨土
我在出版了《從心出發:儒道佛與現代管理》(二○○五)、《東方不敗:
易經告訴你的64個經營管理智慧》(二○○六)(本書於二○○九年改版為《用易經做對管理》)後,原本計畫再書寫從佛教觀點出發的東方哲學與管理的書籍,但因為自己的佛學素養尚未達到理想的境地,所以便一直耽擱下來。
二○○五年底,我因故離開職場,便整天在附近元保宮的圖書館勤讀佛書並在幾個網站發表佛學文章,過著半閉關的生活。整整一年後我突然又興起了要寫佛教管理書的想法,初步構想是從五大菩薩的理念和精神著手,這樣的...
目錄
序 預約天上與人間淨土
導讀——圓滿的經營方程式
第一章 地藏菩薩——無悲不成願
第一節 不成佛的法王
第二節 願景的「悲」和「力」
第三節 「悲」是一種觀念和堅持
第四節 資本企業誤入歧途
第五節 悲願帶領企業正確方向
第六節 不自我設限的「大」願
結 論
第二章 觀音菩薩——慈悲的資本主義
第一節 觀世間苦厄音聲
第二節 資本經濟帶來幸福?
第三節 根本價值的淪喪危機
第四節 企業慈悲的覺醒
第五節 慈悲企業的形成
結 論
第三章 文殊菩薩——福慧兩足的智慧型企業
第一節 諸佛之母的智慧
第二節 企業的遠見智慧
第三節 福慧兩足的企業
第四節 變革破立的良知力量
第五節 教化是智慧最高價值
結 論
第四章 普賢菩薩——圓滿實踐的力量
第一節 圓滿菩薩行
第二節 企業的圓滿境界
第三節 行解並進的實踐力
第四節 發心、發什麼心
第五節 實踐力的密法
結 論
第五章 彌勒菩薩——預約人間企業淨土
第一節 欲界中的淨土
第二節 企業出席人間淨土
第三節 企業「廣大之慈」的角色
第四節 化育眾生
第五節 人、企業與淨土
結 論
參考資料
序 預約天上與人間淨土
導讀——圓滿的經營方程式
第一章 地藏菩薩——無悲不成願
第一節 不成佛的法王
第二節 願景的「悲」和「力」
第三節 「悲」是一種觀念和堅持
第四節 資本企業誤入歧途
第五節 悲願帶領企業正確方向
第六節 不自我設限的「大」願
結 論
第二章 觀音菩薩——慈悲的資本主義
第一節 觀世間苦厄音聲
第二節 資本經濟帶來幸福?
第三節 根本價值的淪喪危機
第四節 企業慈悲的覺醒
第五節 慈悲企業的形成
結 論
第三章 文殊菩薩——福慧兩足的智慧型企業
第一節 諸佛之母的智慧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