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日本聖山,選擇人生的三把鑰匙。
「侘寂」作者--貝絲‧坎普頓,
面對中年不適與親友逝去,攀登三座日本聖山,
記錄一趟探尋人生道路、思索生命為何的「心」之旅。
「這本書是一個邀請,請你加入我走上參拜之路,遠離日常喧囂,為我們的問題尋找一個新的情境,允許清晰的思緒在該來的時候來到。」--貝絲‧坎普頓
「日本文化的許多方面都很難解釋,但並不表示不值得去探究。我和貝絲花了很多的時間討論生命、死亡,以及『心』的重要,我知道她是你身邊一位值得信任的嚮導。」
--廣井良典(京都大學人類社會的未來研究院教授)
羽黑山,「現在與世俗欲望」之山,思考我們所處的位置,想想生命中的此時,什麼是真正重要的。月山,「死亡與前世」之山,正面面對自己的必死命運,思考死亡能教導我們什麼關於人生在世的事。湯殿山,「重生與未來」之山,我們在這裡沉思在世上的餘生,我們想要怎麼過,不論還有多長的時間。
貝絲‧坎普頓在這一趟中年旅途裡,走入位在日本東北,被稱為出羽三山的羽黑山、月山和湯殿山這三座日本聖山,沿途遇到來自各行各業,有著不同背景和信仰的人,深入體驗何為「日式智慧」,體認到由「心」所告訴人們的十二個不虛度人生的原則:
1.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悉心檢視的人生。
2.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用正念心體驗的人生。
3.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由平靜來豐富的人生。
4.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我們臨在的人生。
5.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完全體認到萬物無常的人生。
6.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融入愛的甘苦的人生。
7.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翻越一座座高山。
8.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整合多個層次的人生。
9.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被全然表現出來的人生。
10.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被好好滋養的人生。
11.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條由感覺正確的事鋪成的開展路徑。
12.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有意向的人生,全然地活出,並且充滿感恩。
作者在書中鼓勵讀者與她一起完全投入這場冒險,感受一起走路時升起的智慧,包括從腳下的、我們之間的,以及所遇見的人話語中潛藏的。也許在章節之間,讀者可以花些時間在大自然裡,回想自己的故事,以及在她的故事中所看見的。隨著一起旅行,將接收到溫柔的教導,回到自己的「心」的初始智慧。
作者簡介:
貝絲‧坎普頓Beth Kempton
貝絲‧坎普頓是一位日本學學者、勵志書作者,以及作家的心靈導師,她的書已被譯成超過二十五種文字。坎普頓研究日本人的生活二十五年,有兩個以日文拿到的學位。
貝絲先前在東京的日本電視台(NTV)接受主持技巧的訓練,曾在山形有線電視主持她自己的電視節目。這些年,她曾學過日本造紙、花藝、陶藝、暖簾、書法和編織。她也是一位靈氣療法師,以及一位合格的瑜伽老師。
她的作品曾刊載於多個出版品,包括《時代雜誌》(TIME)、英國《Vogue》、旅遊雜誌《Wanderlust》、瑜伽雜誌《Yoga Magazine》、心理雜誌《Psychologies》、心靈雜誌《Breathe》、《浮華世界》(Vanity Fair)雜誌、《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與線上建築、室內和設計雜誌《Dezeen》。
貝絲一直是美的追尋者,身為一位作家,她使用文字來思辯如何好好生活的大哉問。身為一位心靈導師,貝絲為寫作者與夢想者提供支持與靈感,教授文字與意念能如何療癒、啟發、激勵與連結我們,並且幫助我們,將我們在這個美麗世界裡的時間,做最大的運用。她的公司名為Do What You Love(愛你所愛),已提供原創的線上課程給超過十萬名學員,幫助他們探索人生,活得有創意,做他們喜愛的事。
在日本生活與工作多年後,貝絲目前與她的夫婿K先生和他們兩個小女兒一起住在英格蘭德文郡海邊的鄉村,享受慢活人生。
著有《侘寂:追求不完美的日式生活美學》(Wabi Sabi:Japanese Wisdom For a Perfectly Imperfect Life,時報出版)、FREEDOM SEEKER: Live more. Worry less. Do What you love.、CALM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 A little book of festive joy、WE ARE IN THIS TOGETHER: Finding hope and opportunity in the depths of adversity、THE WAY OF THE FEARLESS WRITER: Ancient Eastern wisdom for a flourishing writing life。
dowhatyouloveforlife.com /bethkempton.com /
bethkempton.substack.com
Facebook/X@dowhatyoulovexx
Instagram @bethkempton
Podcasts/The Fearless Writer Podcast/The Calm Christmas Podcast
譯者簡介:
游淑峰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曾任地理雜誌採訪與編輯,目前為自由譯者。
譯有《驕陽下,我們一起奔跑》、《愈跑,心愈強大》、《跑者之道》、《一次讀懂心靈探索經典》、《穀物之海》、《身體密碼》、《侘寂》、《超馬跑者的崛起》等書。認為能透過譯筆與讀者分享作家的思想與心靈,並在翻譯中學習,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生命:長卷打開
日本的召喚
一個潮濕的午後,我正與孩子們一起做摺紙勞作「東南西北」 ,一半的心思想起這些關於後半段人生的事,這時我突然有一種超奇怪的念頭,想離開我自己的身體,從我們廚房的一個角落,回頭看我們三個。我看見自己伏首在料理台上,人在那裡,但心不在那裡,女孩們聊天時,我靜靜地摺著四方形的白紙,她們的愉悅襯托出我灰暗的存在。
這時一朵雲飄過,桌上的影子隨之變幻。我手上的方形摺紙,變成我將近八十八歲的預期壽命的有形表徵。我看見自己把紙摺成一半,變成兩個四十四歲的長方形,然後再摺一半。每一個正方形小到可以放進我的口袋,代表了我人生四分之一的二十二歲。
二十二歲。我四分之一人生的門檻。當時我住在山形縣,在那裡工作,那是日本東北部一個會下雪的偏遠地區,我因為它的地名,意思是「山的形狀」而被吸引。我的思緒飄進回憶,然後又飄回廚房。我看見自己把紙打開,又摺回去,接著,我又進入想像,這個白色的方形自己動了起來,像是一個會動的拼圖,變成三個紙山峰。
出羽三山。當然。這個地區被稱為出羽三山,位於山形縣的中央地帶,是日本國內的參拜聖地,而且有上千年的靈修歷史。「羽黑山」被認為是現在與世俗欲望的山。「月山」代表死亡與前世。而「湯殿山」則是重生與未來的山。
突然間,我知道我必須出發了。
宇宙使然,因為新冠肺炎而關閉超過兩年的日本的邊境,即將重新開放。我道了再見,搭上下一班班機飛往東方。
我接受(任何事與每件事)
當我端坐在山裡冥想時,我的呼吸輕輕地沖刷掉我腦袋裡的雜音,時間彷彿收疊起來了。當我終於聽到海螺的呼喚,它似乎是同時來自海底深處和森林各處。
為了遵循山伏的規範,我對於海螺的呼喚,唯一能被允許的回應是「うけたもう」(uketamō),意思是「我接受(任何事與每件事)」。在這座山裡發生的任何事,我都必須接受。包括天氣;我身體對爬山的反應;像河裡的魚每分每秒吐出來的泡泡般,升起又消失的情緒。
「先達」(Sendatsu),是對我這位資深山伏嚮導的尊稱,他在我們重新上路後,走得有點快。我緊跟在後,木手杖敲在四百多年前鋪好的石階上,發出奇怪的聲響。我踏出的每一步,踩在先我之前數百萬參拜者的幽靈腳印上,我感覺到我的肉身與整個朝往相同方向的前人們的連結,以及與這座山的連結。這對我來說,不是一種尋常的感受,對於一向關注於現代世界價值的我來說,這裡具有某種原始熟悉的、安撫人心的回響;有一條臍帶,從遙遠的源頭滋養我。
我曾讀到,山伏扮演連結的重要角色,將人們與土地、靈和大自然連結,也互相連結,將一種神聖感與紀念感融進日常生活。每隔一段時間,早坂大師便會吹起法螺,向天空發出悠長的樂音,像是一條河的記憶,它曾經將這座山的礦物攜到海裡,經過一段時間,成了他現在手上的法螺,並將他自己的呼吸變成洪亮的風。天地裡的元素會轉換。
地、水、火、風、空。依據較不廣為人知的日本佛教說法,這五大元素組成了宇宙。在爬山的路上,我們朝拜了五重塔,這是位在羽黑山下,柏樹林中一座知名的五層塔。我之前拜訪過數次,其中一次有位官員告訴我,五重塔中的每一層如何象徵這五大元素:最底層是地,逐層往上分別是水、火、風和空,空是最接近天空的。
我記得問過一位日本友人,他怎麼定義「空」。鈴木先生將他的手臂舉起來,劃了一個大大的弧。「你知道在能劇裡,演員會戲劇性地以非常慢的動作拂袖,藉著這個動作,製造出故事開場的氣氛?這就是『空』。」然後我就笑了,想起我喜歡日文的原因。
他繼續說:「這和水墨畫一樣。我們只用黑色的墨水,而且,如果你在紙上加了太多東西,把它填滿了,那只會有一個故事。事情都定死了。但如果你有足夠的留白,就有空間讓觀者自己解釋,用他們的想像力來豐富這幅畫作,這幅畫就能產生很多個故事。在較少人知道的佛教裡,『空』這個元素是很重要的。可能性的存在,能容許更寬廣的觀點。」
也許這正是我此刻生命中所缺乏的:我一直如此忙碌的累積、做事,擔心我不能再做的事,以致於沒有留下任何空白給可能發生的事,給所有仍未知的事。
如今,我踏在這條石頭路上,在森林裡迂迴前進,吸飽山裡的空氣,一種開闊的感覺,打開了我心胸的某處。
未完成的工作
幾年前,我寫了一本書,書名是《侘寂:追求不完美的日式生活美學》(Wabi Sabi: Japanese wisdom for a perfectly imperfect life)。我在書裡探索了不完美的美,以及「侘寂」概念可以教導我們哪些關於接受與放手的事。我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人的是:在交出初稿時,我有一種某件事未完成的感覺,但我不確定那是什麼。
在《侘寂》那本書末了快結束的時候,我分享了一段經驗,是關於時間慢到一個程度,以致於我幾乎可以看見一個新的記憶被烙印在我的心上。我把它寫下來,描繪這個時間點,當時我不明白:重新想起它,會解開一條綑綁了一個陳年長卷的絲帶,這個長卷上是我二、三十歲時累積下來的問題,但在我忙於事業,後來忙於家庭的時候,把它們捲起收拾了。這些問題是關於時間與意義、人之必死與神祕,以及我們要如何過人生,才不留遺憾。
當我按下送出鍵,把《侘寂》的初稿寄出,我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我閣樓書房的窗邊,這個被遺忘的卷軸從我的大腿上掉下來,打開了,把所有的問題攤在地板上。我蹲下來,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撿起來,我心裡知道,當一個故事結束,就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你覺得,當妳死掉的時候會怎樣?」麗莎曾經問我。我跟她說,我不知道。沒有人知道。「我想,我大約六個月後就會知道了,」她不經心地笑著說:「如果沒有奇蹟的話,我到時就會知道。如果真有奇蹟,我會好好活下去,一點都不要浪費。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是我這段時期的結束。」
她清晰的思緒令人震驚。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是我這段時期的結束。這讓我想起,我已經從人生的一個階段到了另一個階段,但從來沒意識到我正跨過一個門檻,某個「最後一次」如今都成了「之前」。我最後一次看到我的祖母。我最後一次哺餵我最小的孩子。在我成為中年人之前,最後一天還年輕的時候。
雖然我們大概知道「中年」是什麼意思,
而且我們可能對我們的預期壽命有大概的認知,
事實上,我們從來不知道我們還剩下多久的時日,
所以我們從來不知道我們在什麼時候人生過了一半。
在羽黑山上想起麗莎的話,我有一種感受排山倒海而來,我想到,我正面臨一種選擇:中年不會永久,我可以把它看成一陣迷霧,踉蹌度過,忽視這些惱人的問題,繼續咬牙苦撐,奮力爭取世人眼中的成功(或者至少避免成為世人眼中無足輕重的人);或者,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要刻意穿過的出入口,雖然不知後面有什麼,但暗自相信,終會有真正的成功出現——也許是以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樣貌呈現出來。
第一章
生命:長卷打開
日本的召喚
一個潮濕的午後,我正與孩子們一起做摺紙勞作「東南西北」 ,一半的心思想起這些關於後半段人生的事,這時我突然有一種超奇怪的念頭,想離開我自己的身體,從我們廚房的一個角落,回頭看我們三個。我看見自己伏首在料理台上,人在那裡,但心不在那裡,女孩們聊天時,我靜靜地摺著四方形的白紙,她們的愉悅襯托出我灰暗的存在。
這時一朵雲飄過,桌上的影子隨之變幻。我手上的方形摺紙,變成我將近八十八歲的預期壽命的有形表徵。我看見自己把紙摺成一半,變成兩個四十四歲的長方形,然後再摺一...
作者序
引言
十七歲的時候,日本寫了一封信給我。起初,我完全讀不懂,日文的字形是世界上最複雜也最美的語言之一。我盯著它看了一陣子,直到漢字開始游出頁面,把我包圍了。它們在我的皮膚表面停留,然後融進去。你看,日本會這樣。它安靜地來,便不走了。
將近三十年前,我打包我那個青少年的房間,把厚厚的新字典塞進一個手提箱,離開英國一年。表面上我是前往東方學習語言,但還有其他的東西。內心深處,我能感覺到一股拉力,一個重要的祕密,藏在多層次的日本生活裡,也許是如此。
當我投下一顆奇想的巨彈,說我要丟掉精心安排的經濟與會計學位生涯規畫,改而嘗試去遙遠的國度冒險,我的母親並沒有想辦法勸退我,反而帶我去一家書店。我們到了旅遊書籍區,那裡關於日本的書寥寥可數。我拿起一本旅遊指南,隨意翻到一張照片,那是一座覆滿白雪的寶塔。我的內心振動了一下。後來,我躺在床上,仔細翻閱每一頁。在這一頁,有一張打開的扇子孤零零地躺在一個傾斜的沙圃旁,深色的木板上。另一頁,一個小孩被放在一個大白蘿蔔(冬天的蘿蔔,這一種我沒見過)堆成的牆前面。有一頁,一座優雅彎曲的紅橋跨在一條湍急的河流上方。隔壁那頁,一長列覆著青苔的雕像坐在涼蔭的森林裡,等待著。書裡也有談到火山、稻田、熱帶島嶼和偏僻的神社。
在此之前,我只去過法國,校外教學時去的。日本對我來說,是一個只存在想像中的世界,然而,我看到一張照片,那是在一個樹木成蔭的寺廟裡,兩個人的側面翦影坐著,看著外面一座明亮的花園,靜靜地沈思。當我躺在床上仔細端詳這張照片時,我感覺到有某種東西從此不曾離開我。那是關於怎樣才不虛度人生的祕密真相。
這股拉往日本的力量,在我整個成人階段,一直是個強大的呼召。在回應這股呼召當中,我有幸遇到許多人,他們觀看世界與存在的方式,影響了我如何過得更好。
因此,當我步入中年,在我高度有條不紊的日子表面下,我感覺到一股不滿意時,我想要回到日本,應該也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要談「心」?
在我多年前開始學日文時,我最先學到的字之一便是「心」,讀起來是「こころ」(kokoro),有些時候讀作「Shin」。我被這個字的簡單筆畫所吸引,這個字似乎自己躍然紙上,每一筆畫毫不費力地接到下一筆畫。當時,我學到的是最基本的翻譯:「心臟」(heart)。
作為一個字,「心」在日本的日常能見度很高——它出現在寺廟的書法、在海報上、廣告裡、公司名、詩句,以及日常對話——然而,它也影射某種看不見,而且很個人的部分。若你問一百個母語為日語的人對這個字的定義,你可能會得到一百個不同的答案。
多年來,我注意到關於禪、茶、能劇與武術的英文版書籍,常常依據上下文,把「心」譯成「heart」(心臟),也有譯成「mind」(大腦)、「heart-mind」(心—智)或「spirit」(靈)。我發現這種情況一方面令人驚喜,一方面也令人困擾,因為對我身為一個母語為英語的人而言,「heart」、「mind」和「spirit」是非常不同的東西。
當我步入中年,開始覺得不堪負荷,發現自己身上帶著許多燃眉之急的問題,我冥冥中明白,我知道「心」是部分的解答。
即使現在,經過五年的研究,我對於提供一個「心」的明確翻譯仍然覺得遲疑,尤其是因為這個字使用的範圍太廣,但請容許我先做一個不夠完美的嘗試。
「心」是一顆聰明的心,會和我們的內在智慧溝通,並且以感受到的衝動,在當下回應世界。它是我們內在智慧的源頭——我們內在深處的智慧,未被社會壓力、期待或其他人的想法污染。「心」能幫助我們敏銳地審視關係,並經由我們每一天、每一刻做出的決定,選擇一條輕鬆且自由的人生道路。
認識「心」的智慧的能力,對於體驗一個有覺察、有感知的世界,是很重要的。在我整個中年的旅程中,我體認到由「心」所告訴我的十二個不虛度人生的原則。我們將一起探索當中的每一個原則(一個章節一個)。有時,我會直接探討這個原則,有時,它是隱含在我分享的故事裡。我希望你能在你自己的人生中沈思這每一個原則,不論你現在正處於人生的哪一個階段,也讓它指引你找到你自己問題的解答。
由日式智慧所啟發的十二個不虛度人生的原則
1.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悉心檢視的人生。
2.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用正念心體驗的人生。
3.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由平靜來豐富的人生。
4.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我們臨在的人生。
5.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完全體認到萬物無常的人生。
6.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融入愛的甘苦的人生。
7.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翻越一座座高山。
8.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整合多個層次的人生。
9.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被全然表現出來的人生。
10.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被好好滋養的人生。
11.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條由感覺正確的事鋪成的開展路徑。
12.一個不虛度的人生,是一個有意向的人生,全然地活出,並且充滿感恩。
如何使用這本書
《心之道》這本書在結構上分為三部分,是受到三座聖山的啟發,這三聖山在日文中被稱為出羽三山,位於東北,這是日本北部一個偏遠且美麗的地方。
●第一部,受羽黑山的啟發,羽黑山是「現在與世俗欲望」之山,我們思考我們所處的位置,想想我們生命中的此時,什麼是真正重要的。
●第二部,當我們爬上月山,「死亡與前世」之山,我們正面面對自己的必死命運,思考死亡能教導我們什麼關於人生在世的事。
●第三部,我們遇見湯殿山,「重生與未來」之山,我們在這裡沈思在世上的餘生,我們想要怎麼過,不論還有多長的時間。
這三座山形成了這本書的骨幹,但這段旅程也會帶我們去許多日本較不為人所知的鄉間,我們會遇到當代的先驅、祖靈思想家,以及住在這片土地上的靈。總體而言,他們會告訴我們,為什麼對「心」的真實感知,能改變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體驗、我們的關係,以及我們對一個不虛此行的人生的認識。
我們沿途會遇到的人來自各行各業,不同的背景和信仰,但他們都有一個相同點:他們都對他們的「心」的智慧相當敏銳。對有些人來說,這顯現在他們走的人生道路;對有些人來說,這教會他們與其他人互動的方式,或者與自然界的關係。對有些人來說,這會以對藝術與文化的深度投入呈現出來。
在這些書頁上找到的智慧,像微風裡的花瓣一樣,吹到我打開的雙手上,這些是從我在日本漫遊的一段又一段的對話集結而來。藉著將它們寫下來,我正輕輕地把這些花瓣吹往你的方向。我寫這本書的意圖,是想分享日本與它的文化慷慨教給我的,也許這也是你需要的門路。
在這本書裡,你將會學到:
●為什麼這三座聖山握有我們在任何時刻選擇新的道路的鑰匙?
●一位十三世紀的禪學大師可以教導我們關於時間本質,以及為什麼這會改變每件事。
●遇見死亡時,可以教導我們關於好好活著的事。
●如何聽見你的「心」、照顧它,並且讓它每天指引你如何活出一個不虛度的人生。
因為如此,這本書是一本你平常探索人生的指南,尤其是在過渡轉換期,但雖然這算是一本勵志書,你不會在當中發現一系列的生活小撇步或快速解答,彷彿對於我們背負的各種問題,有一體適用的解答這回事。相反地,這本書是一個邀請,請你加入我走上參拜之路,遠離日常喧囂,為我們的問題尋找一個新的情境,允許清晰的思緒在該來的時候來到。
日本文化裡有一種困難但很重要、需要去理解的事:問題的概念和答案經常是曖昧,模糊的。這不是因為說話者的知識不足,而是因為一種強調和諧的傾向。隱晦經常被視為一種尊重的表現。據說這種文化價值是起源於日本的地理特質,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嶼國家,覆蓋大面積的山脈,歷史上,人們必須要在緊密的社區中合作,才能存活下來。直到今天,團體和諧的地位一樣至高無上,而且這也擴及私人互動,變成是一種體貼的心概念。
我想要直接與你分享我在日本的經驗,這也是為什麼我納入了我與自然界互動的某些對話與描述。由這些相遇與帶來的一些智慧,有些是隱晦,而非露骨的,如日本常見的方式,所以我鼓勵你慢慢地讀,讓它吸收進去。
每一章的結尾,你會發現一組三個隨筆問題,刺激你自己的疑問。也許你可以為這個目的開始一份新的筆記,如此一來,你可以在我們一起前行時,捕捉你的想法。當我們到了結尾,你回首時,將能看見你走了多遠。我稱這些問題是「『心』的工作」,我邀請你回答這些問題,而且在你的大腦與頁面之間,不用編輯你的文字。寫下任何湧現的想法,不帶評論。感覺你回答的方式,你將會訝異你讓你的「心」領路時,所自然顯露的東西。
(註:若你很好奇,想知道更多「心」這個字在日本人的生活和語言中的廣泛使用方式,請參考本書最後的附錄「心的剖析」。)
「日式智慧」的說明
在日本,許多人的生活中會有一種以上的宗教信仰,通常是佛教與當地以自然為基礎信仰的神道教,當然,在這本書裡我不會鼓吹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好奇人們如何生活。
為了研究的目的,我在日本各處與僧人、山伏 喝茶聊天、爬山、靜坐,也對許多不同種的傳統與信仰系統獻花,包括曹洞宗、臨濟宗、天台宗、真言宗、浄土宗、神道、修驗道和基督教,也包括不可知論者與無神論者。這些相遇太多了,無法在這本書中等量一一細數,但我的人生觀受到所有這些的啟發,我也嘗試透過我在這裡分享的經驗,將其中的精髓帶給讀者。這些反思,加上受日本歷史人物著作耳濡目染的影響,即是我在本書中所指的「日式智慧」。
此外,有些我們一路接收到的「日式智慧」並不是從人的身上得來,乃是從土地與大自然而來——尤其是從山脈,日本人相信,山是祖靈的家。還有一種古代的信仰,相信神祕的力量能存在文字本身。「言靈」(Kotodama),字面上即是「字—靈」,當以儀式的方式使用時,會賦予文字力量,很多人相信,這些可能影響我們很深。這當然也是我的經驗,如你將發現的,我在旅途中爬山、一遍遍地吟唱神聖的字句。
請注意,我已經修改了我參與的山伏傳統的一些細節,為的是對這個千年歷史的神聖傳統表示尊敬。
當你閱讀本書時,我鼓勵你與我一起完全投入這場冒險,感受我們走路時升起的智慧,包括從你腳下的、我們之間的,以及我們所遇見的人話語中潛藏的。也許在章節之間,你會喜歡花些時間在大自然裡,回想你自己的故事,以及你在我的故事中所看見的。隨著我們一起旅行,我們會接收到溫柔的教導,指引我們回到我們自己的「心」的初始智慧。
與我同行
探索「心」,即是探索在這困難而令人震撼的美麗世界裡,生而為人的真意。
這本書的道路,記錄了我所遭遇的最難熬的一年,就在我跨過統計學上的中年門檻,一連串突如其來的事件一一浮現。這過去一年教導我關於生命的脆弱,以及我們在大計畫中失控的重要課題;同時提醒我要珍惜寶貴的事物,並且相信我自己的「心」的智慧。
隨著我們一起與季節的循環前進,你將見證我的領悟、重新校準與更新,我也盼望你能從我的經驗裡吸取靈感,支持你自己的生命轉換。
我曾經以為,年紀愈大,我會愈篤定。
我錯了。
我曾經以為,我到中年時,我會對每件事很透徹。
我錯了。
我曾經以為,如果我不談到死亡,它就不會來到我家門口。
我錯了。
我曾經以為,隱藏你的情緒,是展現力量。
我錯了。
我曾經以為,如果我們握得夠緊,事物就會永遠存在。
我錯了。
我曾經很害怕做錯,
但我不再害怕。
一個不虛度的人生從「心」開始,從「心」結束。願這本書正是你此時此刻所需要的書;也願這本書在你擁抱即將來到的一切時,一直在你身邊。
貝絲‧坎普頓
京都,二〇二三年
引言
十七歲的時候,日本寫了一封信給我。起初,我完全讀不懂,日文的字形是世界上最複雜也最美的語言之一。我盯著它看了一陣子,直到漢字開始游出頁面,把我包圍了。它們在我的皮膚表面停留,然後融進去。你看,日本會這樣。它安靜地來,便不走了。
將近三十年前,我打包我那個青少年的房間,把厚厚的新字典塞進一個手提箱,離開英國一年。表面上我是前往東方學習語言,但還有其他的東西。內心深處,我能感覺到一股拉力,一個重要的祕密,藏在多層次的日本生活裡,也許是如此。
當我投下一顆奇想的巨彈,說我要丟掉精心安排的經濟與...
目錄
序--廣井良典教授
前言
引言
第一部:羽黑山--在羽黑山遇見現在
第一章生命:長卷打開
第二章正念心:只是插花
第三章寂靜:沉默發聲的地方
第四章時間:如雷的聲音
第二部:月山--在月山的死亡陰影下
第五章人皆有死:這裡。不在這裡。
第六章墜落:放手。隨波逐流。
第七章釋放:旅行之光
第八章衰老:生命的層次
第三部:湯殿山--在湯殿山上重生
第九章回歸:成為我們自己
第十章滋養:善進,善出
第十一章全心全意:時間就是現在
第十二章意向:我們有幸擁有這一天
後記
心的剖析
誌謝
參考資源1|在日本慢旅行的祕訣
參考資源2|幫助自己面對悲傷
參考書目
序--廣井良典教授
前言
引言
第一部:羽黑山--在羽黑山遇見現在
第一章生命:長卷打開
第二章正念心:只是插花
第三章寂靜:沉默發聲的地方
第四章時間:如雷的聲音
第二部:月山--在月山的死亡陰影下
第五章人皆有死:這裡。不在這裡。
第六章墜落:放手。隨波逐流。
第七章釋放:旅行之光
第八章衰老:生命的層次
第三部:湯殿山--在湯殿山上重生
第九章回歸:成為我們自己
第十章滋養:善進,善出
第十一章全心全意:時間就是現在
第十二章意向:我們有幸擁有這一天
後記
心的剖析
誌謝
參考資源...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