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體‧解體
親愛的讀者,這次,不如從輕撫開始。
試讓指尖由臉頰滑落,抵達鼻尖與上唇之間的凹溝,據說操英文為母語的人也鮮有知其實稱為Philtrum,一個彷彿無法清晰言明的尷尬位置,《黃帝內經》卻稱之人中,是候人體生命功能的重要處所。
「面青,人中反者,三日死。」
如此輕率又如此確鑿,見微而知著,但你說,你從不相信。不相信不要緊,反正她信,就先由俞若玫為我們掀起一場痛感的身體風暴。如果你此刻仍在閱讀,不妨先翻去27頁,從她的指示,低下頭,大力按那頸椎棘突下凹陷的位置,若十級酸楚,對了,她會說,因此穴稱為「百勞」。你或會開始相信,皮囊內外果真無限風景:從天椎到雙肩到腰膝,沿骨骼經絡下遊往復,始發現,我們所獲知的全部真理,如痛與前行的辯證,都來自於身體。
存在就是身體,這當然不只單單俞一人所信奉的。翻掀書頁越過風暴之眼,擺放跟前的將是房慧真的女體宇宙,那位於子宮內每二十八天一次的生死循環,身為男性讀者的你此刻或難以徹底明瞭(身為女性讀者的你可能也已漸覺心虛),甚至無法認同其中取消性與生殖的種種聯想,但這保全身體「宗主權」的自體探索,其實在在展示了一種以身體為主體的寫作範式;縫接微體,重構肉身,循俞、房書寫的體己迴路得以開展。
所謂微體,亦係微「睇」,傾視我們熟悉的軀體,進而拆皮剔骨,鑽探那些我們未及的血肉領域。731高雄氣爆當夜,不知李淑君是否在場,但可以肯定的是災難於她已成無法消磨的傷痂,她以崩塌之肺喻趨敗之城,一呼一吸一呼一吸,「那些呼吸道變狹窄、惡膿、發炎的始末,其實是城市故事的痕跡」。李智良與黃茂林更逼近身體「不可見」之極致,同為書寫免疫系統,前者鋪寫現代社會區隔與管理身體的規訓,使個體一如從未對抗抗原的免疫細胞,只能逐步邁向衰頹,終至自滅;後者則在敘述中拉出一個同體異已的「牠」,想像與遊走於血管阡陌的「牠」對話。三位作者,無獨有偶,各自以身體比附城市,卻都不再如過去的疾病隱喻,而是個體與城市共生共滅,血肉之軀的「自我」也不再淪喪於各種家國論述之中。
鄭聖勳與盧勁馳不寫病體與城市的扭結,卻又開闢另一微體觀察的向度︰敘述與翻譯的病體殘軀的能與不能。鄭聖勳結合訪談與創作,摸索準確描述邊緣中的邊緣──殘障的吸毒者──的方法,結尾卻陰影處處,令人難以釋懷。有意思的是,盧勁馳有關翻譯失認症畫家作品的思考,卻似乎能為鄭因無能敘說殘軀的不安與躁動給出解決的方案,因為敘述本身「根本不是一種實在的質料,不可能觸及,那是你的個人主觀幻覺,而幻覺本身沒有客觀的形式可言。」
閱文及此,你或已感到目眩,甚至可能你會說,我讀不懂這些創作文章,不要緊,那你就先讀〈體感卮言〉吧,那是關於身體概念的文化知識,不過我很懷疑,應不存在這樣的讀者,畢竟你是《字花》的讀者。相反,如果你行有餘力,再試試〈靈魂即軀殼〉吧。如果你不喜歡文字,只愛看圖畫,就乾脆翻到第20和35頁。如果你是精明的讀者,你應該已經看出,上面的一句,以及這種跟你們對話的寫作格式,其實都是參考西西《哀悼乳房》的序言,假若這樣的設計令你想加深了解西西關於身體的書寫,〈從腐朽中重生〉正是為你而設的。如果你真的已累了,那就合上書吧,揉揉眼,喝口水,擇日再讀,如何?
目錄
執編語
譚穎詩/認識你自己 5
現場
虞興華/小說家,還是美食家?──浸大駐校作家李昂座談 10
郭詠遙/擊敗絕望,找回光──「好想藝術─如是,有了光」文藝黃昏聚 11
對談
西西×何福仁/《解碼遊戲》、T.E.羅倫斯、《潰雪》 12
封面專題:肉身微體
黃納禧/啟首語 微體.解體 21
李日康/體感卮言 23
俞若玫/身體風暴 26
房慧真/小宇宙 29
李淑君/崩塌之城 31
李智良/免疫身體 36
黃茂林/紅瘡狼斑 39
鄭聖勳/變形金剛 41
盧勁馳/整體大於部份之和 44
查映嵐/靈魂即軀殼──邁向無限延伸的混種身體 47
譚穎詩/從腐朽中重生──西西〈解體〉中的身體敘述 51
字元
蔡炎培/詩兩首 57
鄧阿藍/街道默片──草聞頻道在街頭公映《摩登時代》 58
樊善標/詩兩首 59
吳耀宗/詩兩首 60
洪昊賢/詩兩首 61
瑋煒/詩兩首 62
淮遠/射人先射眼 63
鍾國強/沒有像路一樣好走 65
黃安政/從九龍塘站到香港浸會大學 70
張兆添/睡著的聲音(下) 72
黃怡/天橋底之女 76
曾繁裕/我是妓女,不是妓女 82
未能盡錄
曾淦賢×羅樂敏/上帝之城與人間之城、再寫城市 88
特稿:黃裕邦×呂永佳:Crecasse譯介小輯
呂永佳/始於天裂:專訪英語詩人黃裕邦 92
黃裕邦×呂永佳/
鄰居 Neighbor 94
微體,或三五七言的自白 Minor Bodies, or Me Embedded in 3,5,7 Words 95
如果我們是宇宙的暗喻 If We Are a Metaphor of the Universe 96
呂永佳/編寫身體、欲望與文化的地圖:讀黃裕邦詩集Crevasse 98
未完成
董啟章/心 100
專題:香港作為方法
譚以諾/啟首語 從香港故事到作為方法 105
譚以諾/殖民者之間的「勢」──專訪朱耀偉 106
羅永生/民粹主義:香港的時代精神? 109
余麗文/閱讀香港文學的幾種方法 114
李佩然/「本土」作為方法:香港電影的本土回歸與文化自主 119
洛謀/自開埠以來──作為港口城市的香港 124
眾綴
蕭恒/一輩子做了三輩子的事情──向老師、學者、作家張美君博士致敬 128
譚琴/有得揀?無得揀?──《約會~戀愛的感覺是怎麼的一回事~》的愛情論述 132
專欄
陳麗娟/貓皮閒話 京都雙輪記 137
散稿
黃仁逵/兩個邦邦 139
執編語
譚穎詩/認識你自己 5
現場
虞興華/小說家,還是美食家?──浸大駐校作家李昂座談 10
郭詠遙/擊敗絕望,找回光──「好想藝術─如是,有了光」文藝黃昏聚 11
對談
西西×何福仁/《解碼遊戲》、T.E.羅倫斯、《潰雪》 12
封面專題:肉身微體
黃納禧/啟首語 微體.解體 21
李日康/體感卮言 23
俞若玫/身體風暴 26
房慧真/小宇宙 29
李淑君/崩塌之城 31
李智良/免疫身體 36
黃茂林/紅瘡狼斑 39
鄭聖勳/變形金剛 41
盧勁馳/整體大於部份之和 44
查映嵐/靈魂即軀殼──邁向無限延伸的混種身體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