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的話
重劃區的市場機制
文/林志崧
2016年總統大選的第一場辯論在溼冷的寒冬中熱絡地展開了,或許大選局勢已定,臺北街頭似乎少了熱鬧的造勢嘉年華會,或許網路數位時代改變了選舉的造勢模式,或許一機在手即知天下事的時代,不需再隨候選人的造勢場子到處流動。激情不再的選舉活動或讓我們有冷靜的空間思索臺灣經濟的未來;歲末年初的此刻更值得我們思索,如何面對2016全球經濟詭譎多變的未來。
獨特的地理位置讓臺灣的近代史呈現戲劇性又多元性的發展,也造就了社會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歷史的匯流形成了地狹人稠的都市現象,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形塑了海洋國家人民的冒險精神。然或因安於現狀而自滿的鎖國心態,社會氛圍擺盪於盲從與躁進之間,影響這片土地文化與社會的發展。從威權白色恐怖的戒嚴時代到民主自由的政治體制,從以經濟發展為優先考量的開發政策到環境醒覺的公民社會,這片土地上的子民,為後代建構一個宜居環境的努力從未停歇。然而,過程中仍然需要不斷挑戰徇一己之利的心魔,而公民社會為永續環境而努力的態度,是一股良心的光芒,值得建築專業者虛心學習。
本期特輯企劃「重劃區都市現象探討」,從起首篇的由都市計畫角度談市地重劃,概括說明市地重劃從日據時期的地籍整理,到如今成為都市計畫的重要手段之一;接著則有全省各地如台北奇岩、新北新莊、新竹竹北、台中等地區重劃過程解決問題同時也製造問題等現象探討,其中新莊溫子圳地區違章工廠佔用農地,卻有龐大的中小企業產業生命力蘊藏其中,作者提出空間正義的思維值得深思。
十年的房地產多頭造成了資金與資源的排擠現象,尤其以2009年贈與稅與遺產稅調降,引導資金回流造成影響最為顯著。大量的資金回流並無投注於產業升級或擴廠計畫,而大多數流入房地產市場,淺碟的臺灣房地產市場因短時間大量的資金湧入造成房地產飛漲,出現預售屋的接待中心尚未完成,預售屋已全部售罄的現象。在資本主義追求資本利得的市場機制下,大量資金同步湧向重劃區,短期之間全台重劃區遍地開花,開發商以豐沛的資金急行軍般地追逐重劃區土地,短短四年間房價漲了60%以上,開發商前仆後繼地投入,無視重劃區公共建設尚未完備或投資客充斥其中的現象,從北到南短短幾年間,各地重劃區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以五年的速度完成預計二十年始完成的重劃區開發。一時之間房地產開發淪為資本市場ㄧ支獨秀的產業,包括科技業者與傳統產業者捨棄其產業升級的契機,轉而以高槓杆的財務操作投入房地產開發。房地產的飛漲為業者帶來超額利潤,引爆了社會對居住正義不滿,也挑起了房地產稅制改革的吶喊,從奢侈稅、囤房稅、豪宅稅與房地合一等稅制改革不斷推陳出新,就能明暸社會對居住正義的殷切盼望。然而,此其時的稅制改革將已在高點岌岌可危的房地產頓時打落谷底,此現象在餘屋充斥的重劃區尤為嚴重,房地產市場已面臨了的硬著陸或軟著陸的危機,這是總統大選後新政府亟需面對的問題。
臺灣應以海洋國家冒險犯難的精神,隨著全球化的潮流拓展海外貿易。政府亦應積極調整淺碟型房地產的供需發展,以回應社會對居住正義的訴求,引導產業轉型或升級,追求宜居社會與永續環境,使其不僅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更濡染成為國人對這片土地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