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的話 05月
百年前的一頁設計教育傳奇:Bauhaus原來有一俄國攣生兄弟
Vkhutemas莫斯科高等藝術暨技術學院,1920年在莫斯科成立,並且規模更大。學校有100名教職員工,入學人數為2500名。Vkhutemas是由兩所先前學校合併而成:莫斯科繪畫,雕塑和建築學院和斯特羅加諾夫應用藝術學院合併而成。同樣因政治力早夭,Vkhutemas甚至比Bauhaus還短命4年,只存在了10年,大約就是俄國構成主義(The Russian Constructivism)活躍的年代。
納粹關閉包浩斯後,教師們大部分奔往美國新大陸、葛羅培斯、布魯耶到哈佛;约瑟夫夫婦在北卡羅來主持黑山學院;那基在芝加哥成立『新包
浩斯』,這所『新包浩斯』幾經改組成為芝加哥設計學(1939年)、設計研究所(1944年),最後終於在1949年併入伊利諾理工學院(IIT)而成為現代設計運動以及推動設計教育『新學制』的另一重要據點。
同在那時期,埃列爾.沙里寧(Gottlieb Eliel Saarinen)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而佛蘭克‧萊特也開辦了他籌劃多時的塔里森學社。那真是設計教育輝煌的史頁,本期包浩斯傳奇4介紹此一時期的百花爭放。
張晉維博士候選人評介《書寫空間:1960年─2000年之間建築、都市與建成環境的論述》一書, 因文長分二期,本期刊載下半段。
旅外賀昌申建築師評析OMA事務所士林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他認為建築師在政治、社會、文明的意識和意識形態上,能夠努力的去面對全球化人類面臨的問題,或是能夠提出譬如:自由言論、人權、自由貿易、公共空間的歸屬、著作智慧產權、反腐敗、反對無止境核子武器發展,等等較為民主自由、開放、社會意識的論述。畢竟建築師作為一個公共的城市視覺美學達人,應該有一些正面積極的想法和做法,用建築來論述,用建築來構築。
宜蘭玩美客本期以英國建築環境教育為例,透過觀察思考的教學方法,從不同角度思考建築教育的價值,探討建築環境如何被使用於兒童和青少年教育,藉由觀察環境來連結知識,可幫助學習、解決問題;而環境決策參與的機會則可以培養年輕人,讓他們在未來塑造世界時,積極發揮正向思考的作用。
登載多篇四月初放築塾府城論劍+行腳師生心得迴響文章,已有學員期盼著暑期的行腳,預計移師中台灣。
黃翊翔安排了家族富士原市的定點深度旅遊,也從生活的角度娓娓訴說老少三代的靜好日子,頗得日日是好茶的生活真諦。
魚夫本期《基隆原是美麗的歐風海港城市》,介紹臺灣銀行基隆支店在日治時期,日本人是如何認為臺灣是前進南洋的跳板,開始設立銀行及其周圍的建築群。如果歷史建築人存活下來,那麼基隆原是美麗的歐風海港城市啊!
春末雜誌社的流蘇花開得燦爛 ,期待這個夏天更努力的耘作,也將收穫滿滿!
總編輯 陳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