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旅居日本的柏瑋建築師新近通過了日本導遊的執照,百忙中幫忙撰寫了1895年日本三大最早的博物館,片三東熊建築師設計的其中一棟-京都國立博物館。百年後後起之秀谷口吉生以輕巧、簡約與世紀前的厚重、典雅展開不同的對話!是實務的呈現,但也植基於理論的翻轉。
在英國攻讀博士學位的晉維則點評【向實驗學習|設計再教育論壇】現代傳統演繹遇上當代創新再造,從包浩斯的傳承討論設計教育的不斷創新。是理論的翻轉,但也找得到實務的傳承嗎?
我成長於糖鄉,在蒜頭糖廠百多年的歷史裡,我有幸生於斯、長於斯,到8歲半遷居嘉義市。扣掉嬰兒期,真正有記憶約莫5年光景。然而細漢時在糖廠的印象卻清晰而不易磨滅。因從事規劃設計與城鄉社造工作,承黃江正村長囑託參與一些調查與創生工作研擬。於是在離開糖廠近一甲子(中間當然也曾偶爾踏足)後較密集的返鄉,再次任是以陌生又熟悉的故鄉。似乎當年未修習、修滿的課業,重拾來補修習。不再是剛讀完一年級的稚嫩學子,我已是鄉音未改的老小子,難得的是一些父執輩猶存,也還記得先父母。或許參與能撫慰漂泊的心;或許投入可寬解近甲子的虧欠。
魚夫〈用臺北城牆的石頭來蓋小白宮〉,介紹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的紅樓與小白宮。現在位於南昌路的國定古蹟「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建築群,其實僅有原日治時期「臺北南門工場」規模的八分之一,雖然古今差別很大,但留下來的建物仍非常值得研究。
本期的重頭戲是八月初放築塾師生行腳北台南菁寮、土溝及嘉義市的回響,從神父帶領遊走、坐憩感受自然的風,想像與天主自然的溝通。真實面對田野中的基地,比較其與考場、教室中平面缺想像的圖說,如何從虛擬到落實。十字街的小村落有國寶崑濱伯、透心涼的冰店,委身在南方的水牛建築師,昭和J18的歷建新用,舊監的歷史感、北門、檜意生活村的再現繁華。感動讓學員們或畫或寫!這些篇章將成為他們的底蘊,積墊建築師考試及日後執業的厚度與溫度。
總編輯 陳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