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台中之於我,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每年春節回娘家時,會非常期待打包了要給全家人的禮物,以坐在上面才拉得起來的方式、塞進行李箱以後,托父親帶回。待我們一家上了高鐵後,看著一旁高架橋、綠油油的田、高速公路旁的樹牆飛嘯而過,心想著,家要到了。台中有許多滋味,是其他地方沒有的,也成了我印象中老家的味道。我們台中人有一樣特有的食物,叫做「薏」。小時候會看到阿嬤在廚房後,拿著一個可以刮菜的竹簍, 薏就像一堆雜草一樣,阿嬤洗淨後放在竹簍上揉。必須要一直揉到如泥,草葉已不粗糙,就能煮成湯,我們會在裡頭加入番薯塊、仔魚增添風味。最特別的是,有時候我們不喝熱的,仲夏正熱時, 薏剛從冰箱裡拿出來,還冰冰涼涼的,就澆在熱呼呼的白飯上,然後再加上一匙魯好的肉燥汁,那就是我在台北時,時常想念、卻又吃不到的家常菜。現在阿嬤行動不便了,家裡這道菜也就失傳了,但我們每個夏天回台中,都會拜託叔叔上菜市場買一份回來。
另一份家的滋味,也是小點,是一碗看起來軟爛爛的麵,叫做「大麵羹」。口感上也是勾芡糊狀,我嬸嬸也自台北來,剛吃這碗麵時,覺得竟有此物,吃起來好像放爛的麵;說也奇怪,吃一吃就愛上此道。據說大麵羹這款麵條是鹼性的,又比黃麵白麵粗,水燒開下了麵,湯水就成稠狀,裡頭再加入一些油蔥酥、蘿蔔乾、蝦米等,料不多,不過味道正好。跟薏一樣,若非台中,你很難找到大麵羹的蹤影。鵝肉,不曉得是我的錯覺,或是台中人特別愛吃,我阿公每餐都要吃一盤切塊鵝肉一旁再放薑絲。原以為這就是庶民小吃,但沒想到台中以鵝肉為題的餐廳,也有金碧輝煌的獨棟大房,我過年吃了一家阿秋大肥鵝,以燒鵝的方式處理鵝肉,配以蝦蟹桌菜,就是宴客也不失禮數。
還有一道燉泥鰍,是很特別的回憶。從小到大,我都有氣喘病,在台中住了五年,阿嬤想盡辦法幫我進補。有一道菜就是燉泥鰍,聽上去可怕,想著泥鰍滑溜溜的身體,一條條蠕動,但嚐起來就像細緻的魚肉。對於鍋中的中藥補物沒什麼印象,可是記得泥鰍並不大隻,細小的刺特別多,每次阿嬤都會用大勺面的湯匙輕刮魚肉,刮一整碗給我吃。原以為這可能是我家鄉野偏方,後來發現台中的餐廳,如曾經得過MICHELIN GUIDE的三喜食堂也有賣蒜蒸野泥鰍,有些鄉間菜市場也會賣養殖的泥鰍,想來許是台中特有
的菜色。
最後,要說說東泉辣椒醬。不只是911提到炒麵配辣椒醬,為了寫這篇,我特別去問了住在台中的親戚,東泉辣椒醬真的市佔率這麼高嗎?親戚說:「我前兩天才吃肉粽配東泉辣椒醬呢!」大家點頭如搗蒜,吃鵝肉要配東泉加醬油,早餐吃炒麵要加。東泉辣椒醬之於台中,就像ABC辣椒醬之於印尼、東南亞,是完整了調味的最後一道手續。下次去台中的時候,去嘗嘗看台中特有的小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