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本書簡介】
東透可,是一本拿在手上的臺東。
東透可,也是一本讓在地人更認識臺東的地方刊物。
東透可,更是一本讓外地遊客深度體驗臺東的風格雜誌。
一本關於臺東的在地獨立雜誌─《東透可》。
藉由臺東在地刊物採集臺東城市生活的記憶,記錄在地人事物,為地方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發聲管道,要讓臺東在地人更認識生活的土地,從圖文之中連結城市、土地、社區、街道、文化等生活中的美麗與感動,透過刊物串聯起人與土地的情感。也期許藉由刊物觸動外地的遊子重新回到故鄉,更要使外地朋友深度的認識臺東,吸引前來臺東體驗在地的人文與自然,感受臺東最真實的蘊育原味,為地方發展注入新活水,成為一本與在地生活共生共榮的刊物。
【作者簡介】
《東透可》是一本關於臺東的獨立雜誌,也是一本讓在地人更認識臺東的地方刊物,更是一本讓外地朋友深度體驗臺東的風格雜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東透可》一本屬於台東人的雜誌刊物,走進台東人的生活角落,與土地共生共存,藉由刊物採集台東生活文化的記憶。期盼能喚起地方文化認同的意識,透過《東透可》。讓讀者除了喜歡上台東之外,更能了解台東真實的樣貌。並與我們一起為台東繼續寫下美麗的故事。
名人推薦:《東透可》一本屬於台東人的雜誌刊物,走進台東人的生活角落,與土地共生共存,藉由刊物採集台東生活文化的記憶。期盼能喚起地方文化認同的意識,透過《東透可》。讓讀者除了喜歡上台東之外,更能了解台東真實的樣貌。並與我們一起為台東繼續寫下美麗的故事。
章節試閱
在台東市隱藏的部落-馬蘭阿美族 口述:Raranges Hoki na Tungaw 編輯: Hongay
大馬蘭生活文化演進
今大馬蘭文化的前身是在Fara’ngaw(鯉魚山)文化,Fara’ngaw也就是族語中肺+眺望追索的意思,而鯉魚山文化的前身位移卑南溪南側叫做Sifulusay,(鹽膚木的意思)之地。搬遷至鯉魚山之前,居住地是位在寶桑一直延伸至海邊。那時卑南溪尚未成形,所以當時部落就搬遷至Sifulusay。由於在那裡地理環境為鹽膚木森林為主,祖先們在取地名時,就按照地理環境來命名。因而命名為sifulusay。那在sifulusay的前身,就是岩灣文化也就是卑南文化。
岩灣文化的前身,從來自南方、北方、縱谷這三方族人的集合地。Ciwidian他們是屬於北方人,來自花蓮。Pawtawwan及Udus,是來自縱谷線。Pacidal,Paanifung,Fafukud等..是來自海岸線。Raranges、Tarisakan,Talakup等等都是屬於恆春系,由南方上來。
當時大家聚集在岩灣生活,後來因故(天災或漁獵需求等等問題)才慢慢移居至Sifulusay,最後才遷至現今的Fara’ngaw馬蘭,就把Fara’ngaw的名字一起帶過來。從老人家口耳相傳至今,若要追朔到源頭、其實真的很困難,而現今所記載的,也都是推論說,演變成許多傳說故事。
而我從何得知?除了是自己問老人家以外,在每年的祭儀,祭司也是用口傳的方式,來教育我們大馬蘭起始的文化,代代相傳輪廓也非常清楚。每個氏族一定有每個氏族的文化脈絡。而我們的族群從古至今社會變遷,用口耳相傳的方式,實際也是歷史文化傳承最快的方法。
而文獻記載大多用文民社會的理念來臆測原住民文化歷史。而我們是自然名族,在自然民族的概念裡,年制的推算,豐年祭是一年的結束,也是開始。而按照自然環境推算有太陽有月亮為一天。所以在台灣的原住民到底在台灣居住多久?也無可考究。對於文獻紀載或者氏族間口耳相傳的歷史,遷移的文化,無法證明誰對誰錯。
原來醬生活-
大馬蘭阿美族的稻米人生 口述: 郭政男/編輯: Hongay
過去阿美族確實是以農耕種水稻為主。以前種水稻通常是一年兩期,大概是半年收割一次,就在我們豐年祭前。但現在因為氣候的關係,可能4-5個月左右就可以收割了。
米的種類其實很多,各地區域性不同。所以拿的米種類也不一樣。在台東市大多是台粳2號(205)。而我也是選擇這個品種,因地域性優厚,土壤水質都很好。種植出來的米粒大,煮飯後米粒黏彈性較高,口感非常好,香味濃郁,稻米自然的甜味也讓人回味無窮。而在種植過程中也比較好照顧。
我是台東人!我是阿美族!我認真地在這片土地上盡心地付出。
在台東市隱藏的部落-馬蘭阿美族 口述:Raranges Hoki na Tungaw 編輯: Hongay
大馬蘭生活文化演進
今大馬蘭文化的前身是在Fara’ngaw(鯉魚山)文化,Fara’ngaw也就是族語中肺+眺望追索的意思,而鯉魚山文化的前身位移卑南溪南側叫做Sifulusay,(鹽膚木的意思)之地。搬遷至鯉魚山之前,居住地是位在寶桑一直延伸至海邊。那時卑南溪尚未成形,所以當時部落就搬遷至Sifulusay。由於在那裡地理環境為鹽膚木森林為主,祖先們在取地名時,就按照地理環境來命名。因而命名為sifulusay。那在sifulusay的前身,就是岩灣文化也就是卑南文化。
岩...
作者序
〈台東市隱藏的部落〉
總編輯/RarangesHongay na atangigc羅瑞華
《東透可》一本屬於台東人的雜誌刊物,走進台東人的生活角落,與土地共生共存,藉由刊物採集台東生活文化的記憶。期盼能喚起地方文化認同的意識,透過《東透可》。讓讀者除了喜歡上台東之外,更能了解台東真實的樣貌。並與我們一起為台東繼續寫下美麗的故事。
今年《東透可》以「台東市隱藏的部落」為主題。台東共有原住民族七個族群。追尋過去的文化歷史,是認識台東很重要的其中一環,台灣改朝換代過了多少年代?雖然文獻紀載可以得知一二。但有多少事情是文獻紀載裡不知道的事情?
為了讓讀者能更了解台東原住民的文化故事,我們在今年走訪台東市各部落。將陸續推出隱藏在台東市的部落有哪些?分別有哪些族群?從過去到現在,各原住民族人是如何在台東生活著?從古至今又有哪些生活文化上的改變及故事?
本期《東透可》以「台東市隱藏的部落-馬蘭阿美族」為主題。
身為台東馬蘭阿美族的我,越來越想知道我們的先祖、耆老、長輩們。是如何在台東是這個地方,落地深根的?一路走來是甚麼原因遷移及擴散?而這些先到台東市裡的祖先們如何與不同的族群在一起生存? 雖然現在只能從部落耆老口中及耆老小時記憶中去挖掘…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部落耆老逐漸凋零。所以我們更要付諸行動力,如同探險家一樣的,不斷的去探險尋文化的寶藏。
訪談過程中一位老師感嘆說到,現代大部分的年輕人,回部落參與豐年祭,看起來人很多很熱鬧。但熱鬧過後的文化生活在哪兒呢?年輕人是否真實的了解,自己族群祖先所留下來的文化?懂得祖先所傳承下來的智慧嗎?懂得部落如何生活的嗎?從古至今的生活時代中,生活、語言、祭典文化、工藝、歌與舞,這些都是我們的文化生活啊!我很感恩部落裡總是有默默願意為文化付出的族人,但我們並不是傻子,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啊!近幾年也慢慢有年輕的族人,願意回到部落一起傳承文化,學習如何用文化生活。總算漸漸看見曙光。年輕人你們要加油!不能忘記自己的文化。
以農耕生活來說:雖說水稻是從過去日據時代時引進台灣的,但在那個年代,馬蘭阿美族就一直承接技術種植水稻到現在。這是我們的生活之一,也是我們的文化。風吹雨淋都還是要到自己耕作的田中去看。該如何維護自己種的水稻。就像是孕育孩子的過程一樣,細心呵護。將來有一天,都沒有年輕人願意傳承,我們哪來的稻米可以吃呢?
文化即是生活生活既是文化,我們更要懂得飲水思源。先人所留給我們的,不是白白得來的。我們必須知足的感恩他們所留下來的一切。而我們現在該做的是,把握時間,去追尋過去祖先從生活中留下來的文化。並珍惜的為現在及未來更努力的傳承生活著!
〈台東市隱藏的部落〉
總編輯/RarangesHongay na atangigc羅瑞華
《東透可》一本屬於台東人的雜誌刊物,走進台東人的生活角落,與土地共生共存,藉由刊物採集台東生活文化的記憶。期盼能喚起地方文化認同的意識,透過《東透可》。讓讀者除了喜歡上台東之外,更能了解台東真實的樣貌。並與我們一起為台東繼續寫下美麗的故事。
今年《東透可》以「台東市隱藏的部落」為主題。台東共有原住民族七個族群。追尋過去的文化歷史,是認識台東很重要的其中一環,台灣改朝換代過了多少年代?雖然文獻紀載可以得知...
目錄
●前言:
台東市隱藏的部落
●廣宣企劃
回鄉生活,願共享共榮
帶著夢想來台東移居的新住民
●部落小旅行-廣原部落
廣育大地,原味體驗。
●封面故事:台東市隱藏的部落-大馬蘭阿美篇
大馬蘭文化演進
阿美族的稻米人生
●原味生活
伊稗工作室 莊詠任
一針見學 張春瑛
伊雅戶 Muya Pakawyan
Hongay手作空間 Raranges Hongay na atangigc
佑晟工程行 劉志偉
●原味食光
傳統飲食AMIS 美味雙拼Siraw與Hak^Hak
創意飲食-吾酒餓-甜點食刻
●原味體驗:創意食譜小教室
刺蔥系列
●前言:
台東市隱藏的部落
●廣宣企劃
回鄉生活,願共享共榮
帶著夢想來台東移居的新住民
●部落小旅行-廣原部落
廣育大地,原味體驗。
●封面故事:台東市隱藏的部落-大馬蘭阿美篇
大馬蘭文化演進
阿美族的稻米人生
●原味生活
伊稗工作室 莊詠任
一針見學 張春瑛
伊雅戶 Muya Pakawyan
Hongay手作空間 Raranges Hongay na atangigc
佑晟工程行 劉志偉
●原味食光
傳統飲食AMIS 美味雙拼Siraw...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