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未來決定於現在
「品味低俗的社長會搞垮日本!」這是最近在讀的一本書*前言裡的第一句話。或許也可以如此套用──「品味低俗的決策會搞垮一個國家。」為什麼這麼說,稍後來談;我們先來試想「品味」是什麼,或,「設計」到底有什麼重要。
借用同一本書來說明。書裡第一個案例,訪問的是打造蔦屋書店的Culture Convenience Co., Ltd社長增田宗昭。訪談中有一段描述,我覺得非常動人。去過代官山蔦屋書店的讀者不知是否注意到,除了面向舊山手大道的正面入口,其中一棟建築還有一條能從後方小路進入的「花園路」;增田社長說,這是仿神社參拜道的意涵──抵達正殿之前,必先穿過鳥居、行走一段參拜道,讓思慮安靜,想像力奔馳。因為這條路上「什麼都沒有」,不會分心,人才會思考。
增田社長當初是為了自己想在這裡建造一個可以舒服地想企劃案、工作的場所,因此把理想中美好環境的樣貌──有書、雜誌、咖啡、音樂、綠樹、清風、遼闊的天空描繪出來,將概念想法清楚地跟設計師溝通,然後就不插手設計,也完全不看設計圖。「既然選擇了對方,就要信任對方。⋯⋯經營者該做的,是『制定概念』」。
所以代官山蔦屋書店會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樣子:只有兩層樓,映入眼簾的天空很遼濶。「一來到這裡,有什麼都沒有的參拜道,還有一片廣濶的天空,我想做的,就是提供一段這樣的『時間』。」
這就是「設計」。
如果我們對「設計」的理解還停留在「包裝、畫圖」,花錢去蔦屋或其他我們認為成功的「國外文創案例」考察,也只能複製一個空殼、放在不對的地方,永遠無法提升到品味的階段。學習必須學背後的思考脈絡,否則就只能抄襲,絕對學不懂設計。
如本期封面故事中GK社長木村雅彥所說的,城市、國家也應該要用「總合力」全面性地思考。「沒有品牌系統去設計時,將台北一詞換成其他城市,這個設計也都成立的話,還能說是台北的設計嗎?⋯⋯整合系統設計需包含『實用機能和台北的表情』。」
所以為何要談「文化創意」,為何要把「文化」納進來──真正的好設計一定是從人民的生活出發,從土地上長出來。而這件事,無法急就章。它要有累積,要長期耕耘,要有實行的決心和魄力。
原研哉多年前演講中曾對年輕人說道,「我建議大家不要把『未來』看做『不久的將來』。五年?如果你是用這樣短淺的時間在思考,氣量未免太小了。」現任MIT多媒體實驗所副所長的石井裕則說,「請在『設計』時想像著2200年時的未來。」
「想創造什麼樣的世界,想創造什麼樣的未來,如何才能讓大家都過得幸福,為此該做什麼──需要擁有的就是對未來明確的願景。然後真正新的東西、新的設計才會誕生。」我想起收錄在本期中的曼谷案例,那種「把生活過得很舒服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那是屬於曼谷的表情。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小小的願景,是這些願景讓路上被打掃得很乾淨、田裡的蔬菜長得生機蓬勃、沒有資源的設計師們為了環保一點一滴地貢獻自己的智慧⋯⋯盼望這些願景──「如何才能讓大家都過得幸福」的想像,也能深入到所有企業經營者及掌權掌政者的心裡,讓「設計」立足於企劃的上游而非末端,把「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目的)想得很透,而不是急著去畫一張美麗(醜陋?)的圖,我們會看到屬於我們自己的風景。
觀察家給我們的20個參考點,是窺探未來的窗。當我們啟動了不一樣的思考,「設計」就已經發生。「能具體實現未來願景的力量,那就是『設計』。」是否要有遼濶的天空,那就是決定未來的開始。
*《給未來的創新經營者》,川島蓉子著,啟動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