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永遠在學習,永遠在改變。
回想一下我們的職業生涯,讀讀下面這幾點,看看你熟不熟悉?
⑴ 凡事務必照規矩走,不允許為盡快決定而抄近路。
⑵ 盡量多「發表高論」,逮到機會就說,滔滔不絕、愈長愈好, 多舉故事和經驗來闡述「要點」。
⑶ 凡事盡量叫眾委員「做進一步研究與考慮」,而且委員人數多多益善─絕不可少於五位。
⑷ 盡量常提無關的議題。
⑸ 對溝通、決議與會議紀錄的用詞斤斤計較。
⑹ 重提上次會議的決定,設法質疑該決定不夠明智。
⑺ 叫大家要「謹慎」、「理性」,切勿急躁,免得之後造成麻煩而後悔莫及。
⑻ 對任何決定都瞻前顧後,詢問這種行動是大家有權決定的,還是可能牴觸上層的政策。
⑼ 訓練新員工時,給的指示讓人一頭霧水。
⑽ 即使有更迫在眉睫的工作,還是堅持開會。
⑾ 盡量把指令和發薪等程序變得疊床架屋,一個人可以批核的事,偏要由三個人分別批核過才算數。
⑿ 所有規定需要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實行。你會想問:這些是誰寫的?滿合理的猜測是:這些是多年來企業跟大客戶合作時觀察到的行為。然而它的出處,簡直難以令人置信。多年從事組織設計、擔任過多家跨國企業顧問的亞倫•迪格南寫下《組織再進化:優化公司體制和員工效率的雙贏提案》,揭露了這個秘密。一九四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之際,杜諾萬(William J. Donovan )擔任美國戰略情報局(中情局前身) 的局長,想方設法要削弱敵國,要求局裡設計新的實戰手冊,展開「簡單的破壞」行動打擊對手。這本手冊大功告成,稱為《簡單破壞實戰手冊》,內容涵蓋廣泛,包括破壞建築物、破壞基礎建設及截斷補給線等。不過最後有一部分在談打擊日常商業活動,正是上述這份無比熟悉的行為清單。但經過了這麼多年,現在我們在公司裡這些行為仍然俯拾即是。科技日新月異,網路、無人車、行動計算、人工智慧和自動降落式火箭紛紛推陳出新,然而我們人類攜手合作解決問題和發明未來的方式幾乎毫無改變。我們如何做團隊打造、專案管理、決策制定、資訊分享、目標設定、績效考核和酬勞設定?所採用的方法不是靠目標、公開和信譽創造自由和負責的公司文化,而仍然依賴泰勒式的管理管制作法。
一種進化型組織(Evolutionary Organization )正在興起, 既追求既有目的、也有彈性,既去中心、也重協調, 而且崇尚正向待人(People Posi tive )和錯綜意識(Complexity Conscious )。改變不是一蹴可幾,但你不改變永遠走不到終點。這年頭只能永遠在學習,永遠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