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之間
折之間
之間
link
搜尋"歷史" (1938)
651、 血色青銅:夏商周歷史密碼(上)
馬兆鋒
出版日期:20160413
定價:480元 特價:88折, 422
本書稿用通俗的行文方式和獨特的寫作思路與選材視角,對夏商周的歷史進行了粗略的勾勒,全景展示了中國夏商周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及社會,既有正史也有野史,呈現給讀者的不一樣的夏商周歷史。 【本書特色】 青銅器,是中國上古時代的重要表徵! 然而,每件青銅器多是用無數的鮮血所熔鑄而成的。 這究竟是一個文明的黃金時代?還是一個殘酷的血腥時代? 透過件件出土的青銅器、甲骨文字等遺物,嘗試為您解開這些上古密碼,還原這 段以無數鮮血所打造的青銅時代的歷史真相。
 
652、 血色青銅:夏商周歷史密碼(下)
馬兆鋒
出版日期:20160413
定價:420元 特價:88折, 369
本書稿用通俗的行文方式和獨特的寫作思路與選材視角,對夏商周的歷史進行了粗略的勾勒,全景展示了中國夏商周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及社會,既有正史也有野史,呈現給讀者的不一樣的夏商周歷史。 【本書特色】 青銅器,是中國上古時代的重要表徵! 然而,每件青銅器多是用無數的鮮血所熔鑄而成的。 這究竟是一個文明的黃金時代?還是一個殘酷的血腥時代? 透過件件出土的青銅器、甲骨文字等遺物,嘗試為您解開這些上古密碼,還原這 段以無數鮮血所打造的青銅時代的歷史真相。
 
653、 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6冊)
林滿紅
出版日期:20160501
定價:420元 特價:79折, 331
本書突破中國史及世界史的分野,不僅是貨幣史與經濟史的傑出研究, 更是學術史、思想史與政治史領域的宏大之作! 中國對於白銀的需求如何與十九世紀前期拉美人民的獨立運動,以及其他世界經濟變化交互影響,從而使中國從清初的鼎盛走向了近代的衰落?此為本書的核心論述。鴉片戰爭常被認為是傳統中國由盛轉衰的轉捩點,但本書根據時人觀點及更多分析指出,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因拉丁美洲白銀減產而起的危機,比戰爭本身帶來的影響更深。 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論述帝國內外的政治變動所導致的經濟與社會問題為何拖垮了老邁的中華帝國;中篇則探討晚清知識分子如何從既有的文化資源中尋找靈感,為自己的政策主張找到支持點;下篇則轉向學術史、思想史的方向思索,探討不同流派「經世致用」思想的脈絡。以上表明本書不僅是一部貨幣史與經濟史的傑出研究作品,更是學術史、思想史與政治史領域的宏大之作。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陳國棟、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王玉茹專文導讀
 
654、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羅威廉
出版日期:20160501
定價:400元 特價:79折, 316
本書將英語學界的清史研究精華置入整體性的框架中, 提供我們不同於教科書習見說法的清史敘述。 本書是近半世紀西方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將四十多年來英語清史學界研究的發展,整合到一套層次分明的架構之中,呈現包括社會史轉向、內亞轉向和歐亞轉向等三個重要的新取向。作者從這些觀點出發,把清帝國的歷史放入前後更長時段的中國史脈絡,以及更廣闊空間的全球性觀點來討論。 本書以帝國統治問題作為全書主軸,並以主題為主、時序為輔的敘事方式安排章節,全書共分十章,分析與敘述兼長且極具可讀性;前五章論述清帝國從建立到興盛的歷程,後五章轉而析論在十九世紀之後遭遇的危機與調適,深入淺出地探討清帝國各時期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重要主題。本書提供臺灣讀者不同於教科書慣常習見的清史敘述,是總覽西方清史研究成果極佳的入門之作。 ★本書譯者之一、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李仁淵專文導讀 名家推薦 羅威廉教授是馳名國際的清史專家,他這本《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成功地綜合了國際及中國清史學界過去數十年的成果,具有典範性的價值。此書拋棄了清朝無能保守及中國近代史起於西力入侵的傳統觀點,將清朝視為一個克服種種挑戰、成就斐然而必須完整視之的重要斷代,以深入展現中國近代歷史自身演變的特質。作者同時融合了新清史、社會史、內亞史、東亞史以及比較世界歷史的眼光,對於清代歷史各重要階段的起源、發展及特性,做出完整而深刻的詮釋。是以本書堪稱這數十年來海外清史研究最重要的通論性作品,為研究清史及中國近現史者所必讀。 ──吳展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羅威廉在本書〈導言〉中說:歷史學家們現在對大清帝國的理解,與四、五十年前我們所曾經理解的大不一樣了。感謝作者羅威廉,本書夾敘夾議式的宏大敘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半個世紀以來西方最富有活力的清史領域產出的豐碩成果,並且通過此一對比,領會五十年來人們對大清帝國的理解確實已經「大不一樣」。這一點也提醒華語史學界應更加重視西方同行研究清史過程中基本概念的重構(basic reconceptualization)和相關理論支架的可驗證性(testability of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張廣達(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講座教授) 本書精要地整合過往英語學界清史研究的成果,將眾多不同的研究置入一個整體性的框架,讓讀者可以得知個別課題的學術脈絡與其在整體歷史中的位置,等於是提供了一份了解英語學界清史研究的更新版地圖。而書中許多個別論點具有啟發性,其全面的關照更可誘導讀者將研究放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從認識對方開始反思自己的研究路徑,以及清史研究未來的方向。 ──李仁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羅威廉在這本精湛傑出的研究著作中,將最新的清史研究推介給一般讀者。《中國最後的帝國》為作者畢生研讀清史此領域之最新力作,對於我們瞭解中國史,這是一本治學嚴謹、值得信賴的重要之作。 ──蓋博堅(R. Kent Guy),華盛頓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這是一本來自美國史學界的中國史嶄新論述。自1644年由非漢族的滿洲人征服明朝那一刻開始,傳統中國逐漸變得不太一樣。這意謂著過去以費正清為首的哈佛學派,其強調中國朝代更迭、道統延續的概念必須被摒棄……簡而言之,一如作者羅威廉教授在此書中所陳述,「內向封閉的天朝帝國」雖然業已消失,更有趣的卻在我們面前上演著。 ──Jonathan Mirsky,《泰晤士報文學評論》(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書評 一本針對中國史這段重要時代的最佳研究。 ──K. E. Stapleton,《Choice》書評
 
655、 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8冊)
若林正丈
出版日期:20160501
定價:500元 特價:79折, 395
日本研究臺灣政治第一人――若林正丈, 在戰後臺灣政治變遷研究領域的學術生涯代表作。 若林正丈教授是日本近三、四十年來研究臺灣近現代史、戰後臺灣政治史最重要的學者。而本書正是若林教授在戰後臺灣政治變遷研究領域的學術生涯代表作。本書以「中華民國的臺灣化」為線索,統攝戰後臺灣政治史的發展歷程,分為「中華民國臺灣化的啟動(1945-1987)」與「中華民國臺灣化的展開(1987-2008)」兩部分進行論述。 本書整合目前為止中、日、英文學界對戰後臺灣史的研究成果,橫跨政治學、歷史學、語言學、社會學、區域研究、認同政治等學術領域,是一本具科際整合特色的戰後臺灣政治史。本書更在先行者的研究基礎上進而提出其獨特的「分析式架構」,檢視並解釋戰後臺灣政治發展的軌跡,是一部飛得高、潛得深,能夠縱觀全局,並具有開闊視野的史家之作。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蕭阿勤、政大臺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專文導讀 名家推薦 若林正丈教授在本書以政治體制為經,以時間為緯,分析了戰後臺灣政治體制的結構,也同時梳理了六十餘年來的臺灣政治史,是一部成功地結合社會科學(政治學)與歷史學研究手法的佳作。 ──吳密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作者熟稔於臺灣的學術成果與現實脈動,在本書運用「多重族群社會」、「遷占者國家」、「七二年體制」、「民族主義政黨制」等論述工具,更大量應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兼具深度與廣度,讓讀者在閱讀上無疑享有「鳥瞰式」的滿足感。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放眼近三、四十年來日本對臺灣近現代史、戰後臺灣政治變遷的研究領域,如要列舉其中最重要的學者,相信許多臺灣學界同仁腦海中首先浮現的,絕非若林正丈教授莫屬。如要舉出若林教授在戰後臺灣政治變遷方面的研究生涯代表作,那麼又非本書莫屬。 ──蕭阿勤(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作者若林正丈是日本從事臺灣政治研究的第一人,本書以「中華民國臺灣化」此一概念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直至今日的臺灣政治發展,是作者從事臺灣政治研究三十年來累積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小笠原欣幸(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總合國際學研究院副教授) 作者透過「多重族群社會」論述,詳細紀錄「臺灣化」轉向的自我認同意識過程。 ──中西寬(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法學研究系教授) 本書以「中華民國臺灣化」為問題意識,成功將書中內容明確、完整地連貫起來。 ──井尻秀憲(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總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 作者重構分析錯綜複雜的現代臺灣政治,提出獨特見解的專門語彙,賦予本書無比的魅力。 ──金子文夫(橫濱市立大學國際總合科學部教授) 本書是有志於臺灣政治研究的學術工作者所必讀,也是從事東亞比較政治研究以及國際關係研究極為重要的參考書。 ──松田康博(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656、 軍神榮耀:西庇阿與漢尼拔(6)
カガノミハチ
出版日期:20160420
定價:130元 特價:88折, 114
公元前3世紀,有一名男人將勢力不斷擴張的羅馬共和國推入恐怖的深淵。 漢尼拔‧巴卡──成為羅馬史上最大的敵人之怪物, 以及自他手上保護羅馬的英雄──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 生在同一時代的兩人之間的戰爭就此揭開序幕!! 原本以為中央軍順利進攻著,但這一切卻都是漢尼拔的陷阱。 被漢尼拔軍包圍的羅馬軍陷入混亂,狀況不斷惡化。 包含埃米利烏斯和米努基烏斯, 死者人數逼近6萬人的坎尼會戰讓羅馬迎來空前的敗仗! 本書特色: ☆描寫迦太基的軍事天才漢尼拔,與羅馬將領西庇阿之間的鬥爭。 ☆《JOJO的奇妙冒險》荒木飛呂彥強力推薦--「我打從心底佩服那些為了保護國家不惜做到如此地步的人們。」
 
657、 殺劫(新版):不可碰觸的記憶禁區,鏡頭下的西藏文革,第一次披露
唯色、澤仁多吉/攝影
出版日期:20160426
定價:480元 特價: 480
文革五十週年紀念新版 文革依然是禁區,《殺劫》依然是禁書 傳統藏語並無「革命」一辭。半個多世紀前,中共解放軍進駐西藏,刻意結合原先藏文的「新」與「更換」才造出這一個全新的辭彙。藏語「革命」的漢語發音近似「殺劫」,恰恰表明二十世紀五○年代以來,「革命」為西藏帶來的種種劫難。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席捲西藏。「殺劫」之前於是再被加上「文化」一辭。藏語的「文化」與漢語的「人類」發音近似。對西藏民族而言,這場「文化大革命」無疑成了「人類殺劫」。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的烈火開始燎原,作家唯色出生於西藏軍區總醫院。當時她的父親是中國駐藏解放軍的一名軍官,也是一位熱心的攝影愛好者。透過鏡頭,這位軍官記錄了迄今為止關於西藏文革最全面的一批影像。「與強權的鬥爭就是與遺忘的鬥爭」,在世界面前,文革是中共的一個尷尬,西藏則是另一個尷尬,因而西藏的文革就成了雙重禁區,愈加不可觸碰。 這本書的原版,因藏語「革命」的諧音而得名《殺劫》,十年前的二○○六年由大塊文化出版。那時恰逢文化大革命四十週年,儘管已經過了四十年,但文革在中國仍被列為不可碰觸的禁區,而發生在西藏的文革更是禁區中的禁區。也因此,在文化大革命五十週年的今天,在霧霾日益濃重卻堪稱強大的中國,《殺劫》依然是禁書,文革依然是禁區。 這期間,唯色嘗試使用他父親在文革當年拍照片的蔡司伊康相機,站在他父親當年同一角度,拍攝今日拉薩圖景,兩個時代照片的對比,顯示出歷史的無常……《殺劫》文革五十週年紀念新版,除了全書修訂外,還追加了更多文字與影像的記錄。透過唯色父親的照片,讀者可以進入歷史中的拉薩,去認識曾經有過卻已消失的風景,曾歷盡滄桑卻已輪迴的人們,傾聽曾經發生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悲歡離合…..當然也可以跟著唯色,一起追索著他父親當年行蹤,透過他們的文字與影像記錄,見證著更多西藏的生與死。
 
658、 我不喜歡站在起點,也不喜歡看到終點:桑塔格《滾石》雜誌訪談錄
強納森.科特
出版日期:20160430
定價:280元 特價: 280
《滾石》雜誌王牌編輯與西方一代才女交鋒實錄,靈光過處,句句見骨。 這回,桑塔格終於遇上對手! 美國公眾良心 桑塔格 唯一訪談錄 歷經三十餘載 首度完整問世 本書以桑塔格最喜歡的對話形式,記錄其生命關鍵時刻。訪談雖已歷三十多年,卻毫不過時,反而保有某種永恆感。 訪談人科特與桑塔格相識多年,曾為師生。一九六七年科特初任職《滾石》雜誌,基於求學時期對桑塔格之仰佩,及生活中與其不時之巧遇,他一直希望能代表《滾石》雜誌專訪桑塔格。構思良久之後,科特於一九七八年正式向桑塔格提出訪談邀請。當時,桑塔格經歷多起人生大事 : 乳癌手術、攝影學名著《論攝影》出版、開始撰寫因罹癌所觸發的疾病思索經典《疾病的隱喻》。前後兩次訪問分別於巴黎、紐約完成。一九七九年,該訪談由《滾石》雜誌刊出,限於篇幅,僅刊載三分之一。二○一三年,科特終於將這篇桑塔格遺世唯一訪問完整集結出版,呈現給每一位喜愛思考、熱愛桑塔格的人。 桑塔格辭世已十二年。且讓科特這位遍訪重量級人士的提問高手,引領讀者重返那段機鋒迸發、智采飛揚的談話時光。哲人已遠,談興猶旺。
 
659、 烽火巴黎眾生相:麗池酒店內上演的諜報密謀和生死愛欲
緹拉.瑪潔歐
出版日期:20160505
定價:400元 特價:88折, 352
這間傳奇酒店也是一座歷史舞台。當法國戰場烽火連天,這些傳奇人物——將軍、女伶、作家、酒保、富商、間諜——也齊聚麗池,淋漓盡致地上演他們對國家的忠誠與背叛,人性的良善與卑劣,還有男男女女永難掙脫的愛欲執迷。 「一九四○年六月十三日星期四,也就是巴黎接下來四年多遭占領前的最後一天,麗池酒店一場難忘的晚宴上,新舊兩個世界的人在那脆弱的一刻集體屏住呼吸,共同舉杯,向巴黎不確定的未來致意。明天,巴黎也許就將陷入一片火海。」 巴黎,凡登廣場十五號,這是傳奇的麗池酒店所在,也是歐洲歷史的舞台 一八九八年六月,當世界即將邁入二十世紀前夕,位在巴黎古老市中心、日後將成為歐陸傳奇的麗池酒店開幕在即。在此前夕,「德雷福斯事件」這起政治醜聞讓法國知識分子公開與貴族階級決裂,成為現代法國文化的轉捩點,麗池酒店見證了這段巴黎世紀之交的社會騷動。一九一七年夏天,德軍轟炸巴黎。門外戰火正盛,物資缺乏,酒店內的上流住客卻不受影響,仍能安穩享受高雅生活;他們不談壕溝與戰爭,而是大聊藝術、旅遊和醜聞。這座酒店旁觀著門裡門外的兩個極端世界。 名流、間諜、富商、貴族因緣際會齊聚在此,合演一場人性善惡愛憎的大戲 二十多年後,當德軍在二戰時期占領巴黎,高階軍官、美豔女星、歐洲貴族、戰地記者、藝術家、調酒師、旅館經理、地下反抗分子,紛紛匯聚在麗池酒店這個戰時的灰色地帶,各懷鬼胎心機,彼此暗中角力; 當中包括著名的海明威、攝影師卡帕、溫莎公爵夫婦、邱吉爾、香奈兒、英格麗褒曼、瑪蓮黛德麗、西蒙波娃和沙特、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以及最後違抗希特勒命令,讓巴黎躲過焚城厄運的納粹軍官馮・蕭爾蒂茨軍等人。他們的慾望、野心和勇氣,無聲卻猛烈地碰撞出段段交雜纏繞、充滿危險與光輝的人性故事。麗池酒店看盡這些名人住客戰時戰後的潮起潮落,繁華落盡……他們留下的不僅是一則巴黎百年酒店的傳奇,更是烽火時代下的歷史見證。
 
660、 文化的衰頹:史學大師巴森的12堂課
雅克.巴森
出版日期:20160507
定價:350元 特價: 350
回顧過去500年「偉大卓絕的成就和令人痛心的失敗」,我們可以用它來創造一個新的現在。 ──雅克.巴森 文化在衰微,也在興起 文化既是個人的涵養,也是公眾的資產。 文化就像細胞,在多方吸納、兼容並蓄下必然會產生質變, 這正是文化最可敬也最可怕的一個特質! 從黎明到衰頹,雅克.巴森談的不只是文化的起落, 還有道德、教育、藝術、信心危機、公共倫常等等令人憂心的走向。 幸運的是,在看似黑暗的盡頭,總有微光閃爍。 在奔洩而下的文化洪流中,我們需要一條攀援繩 雅克.巴森,美國一代文化史學大家,學問博大精深,尤其專精教育、文化、歷史,見解獨到而發人深省,九十三歲出版的《從黎明到衰頹》一書更被讚譽為曠世經典,追溯西方文化發展長河中各個階段的崛起與衰落,字字平實懇切,沒有聳動的預見,唯有遠見者的憂心,沒有吶喊疾呼的激情,卻能細水長流地熨貼人心,帶領讀者在翻越歷史一波波的循環發展中,堅信下一次的文化復興終將到來。 本書是雅克.巴森八○年代探討當代文化所寫的散文集,所談「高雅而枯燥的文化」、「批評家的價值何在?」、「藝術過剩的問題」、「單一歷史原因的謬誤」、「人文學科該退場了」等問題,篇篇含金量高,如今讀來仍是切中流弊,值得反覆再三品味。 是文化?還是偽文化? 當文化活動越來越多,讓我們來不及參與就一閃而逝;當我們有感而發地嘆驚一切東西越來越表象,還來不及細細品味又迎來一波新潮流;當全世界都在興奮地喊著文化大融合,慢慢模糊無形的文化國界時,是否同時也在慢慢抽走我們的文化底蘊,我們曾經所踩踏、自以為堅實的那層基石已經鬆動了? 把文化詮釋的大權拱手交給專家以後,我們靠各路「小而美」的專家告訴我們生活要怎麼過,藝術要怎麼看,哪些書值得讀,哪些電影不可錯過,哪些活動一定要參加……這些形似、一窩蜂的時代症狀蔓延得讓人驚心,使得各個文化越來越相似,僵化的統一觀點也阻礙了文化的流動。更教人憂心的是,過往被視為個人基本學養或稱通識教育的人文、歷史,也慢慢成了只是關在校園、學術圈等象牙塔被某些「專家」豢養的專業,越來越精細越碎裂化的科系更助長了這種趨勢。 我們要問的是,當美好的事物成了專業,賣弄術語成了謀生之道,成了某種光環,成了可以行銷的商品,不再只是因為它們能直接影響我們的理智與內心時,還能稱之為文化嗎? 巴森說過,文化的本質是闡釋,而闡釋少不了對話與交流。換句話說,文化貴在流通,而當我們開始人云亦云,無法獨立思考與進行邏輯性的意見交流時,文化就會停滯不動,甚至崩壞。然而,巴森這位自稱「快樂的悲觀主義者」的人文學家,透過本書告訴我們:只要人類存在,就會有一股足以實現文明與其所有成就的潛力存在。無論現在或任何時刻,重建文化就是我們天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衰頹中重建,在貧瘠中新生,在微火中重見光明,才是本書的中心思想。文化也有生命周期,有高低潮、會生病會衰弱,也會逐漸步上死亡,但文化總能在荒蕪中再次抽芽生長,需要靠我們的自覺來灌溉它茁壯、進而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