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二戰近尾聲,希特勒知道時日不多,於是加速消滅猶太人的工作。就在這個時間點,始終以為「集中營」只是個不實流傳的匈牙利猶太人,包括維瑟爾一家人在內,被送往集中營。
作者見證了集中營裡,慘絕人寰的不公不義、人不如蟲豸的極限境地;肉體上的創傷,連帶考驗著、摧毀了集體的心靈。為了生存,人性踐踏人倫,「如果我能擺脫生病的父親,就可以全力為自己的生存奮鬥 。……對此,我馬上感到羞愧。」甚至連活著都失去意義,一切變得虛無,「我們不再害怕死亡。每顆爆炸的炸彈都教我們欣喜若狂,讓我們對生命重拾信心。」最後虔誠的猶太教徒質疑:「上帝到哪裡去了?」
這段歷史是人類活動史上諸多迫害、屠殺他族的黑暗時刻之一,維瑟爾在書寫過程中,將苦難的經驗焠鍊成傳記文學。當初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里亞克奔走下,回憶錄終於付梓。暢銷至今五十多年,被翻譯成30多種語文,譽為與《安妮的日記》以及義大利作家普利摩.李維(Primo Levi)回憶錄《如果這是一個人》(If This Is a Man)齊名的經典作品,是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高中與大學生必讀教材,以及研究納粹與二次大戰歷史的重要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