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之間
折之間
之間
link
搜尋"藝術" (654)
371、 格雷的畫像(精裝版)
奧斯卡.王爾德
出版日期:20221227
定價:450元 特價:88折, 396
愛爾蘭文學才子王爾德 長篇小說代表作 「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主義經典 英國《衛報》「百大小說」、八次影視改編 「世人所謂不道德的書,只不過揭露了他們本來就有的恥辱。」 讓我永遠年輕,讓這幅畫變老! 如果能這樣,我願意用靈魂來換! 這是一張事實上不存在的畫像,故事產生於絕對的想像之中,卻實實在在地給真實世界造成了若干影響,其對人心造成的影響之巨,甚至超過了歐洲若干真實存在的名畫。 故事敘述美少年道林.格雷,為人處世單純。有一天,畫家好友為他創作了一幅逼真的畫像,格雷在讚美聲中,意識到自己擁有驚人的美貌。在亨利勛爵不斷的遊說下,格雷開始擔心自己失去青春和容顏,並為此感到痛苦不已。他甚至許下心願,說自己願意用靈魂做為交換,好讓畫像代替他承受歲月的碾壓。 之後,因為亨利勛爵的影響而開始探索生活的格雷,認識了女演員西碧兒,並為對方精湛的演技所傾倒,兩人陷入熱戀。然而,沉浸在愛河中的西碧兒卻因而拋棄了藝術,在某次格雷帶著兩名友人去看她演出時,搞砸了表演。西碧兒這個對藝術不忠的舉動扼殺了格雷對她的愛,他斷然提出分手。然則,那天格雷回到家瞥見畫像時,竟發現畫中的自己現出了一絲殘忍的冷笑。至此,格雷明白自己許下的願望實現了…… ———————————————————————————————————————— 王爾德在本書中有許多精采語錄,比如, ▎關於男女之間: ●婚姻的魅力之一就是:它使婚姻中的雙方都必須過著一種欺騙的生活。 ●女人對待我們就像人對待神一樣,她們崇拜我們,還老纏著我們為她們做這做那。 ●女人會激發我們做大事的欲望,但又總是阻止我們真的去做。 ●一生只愛一次的人,才是真正淺薄的人。 他們所謂的忠誠和堅貞,我都稱之為習慣性的懶惰或是缺乏想像力。 ▎關於美: ●美是一種天才——事實上,它比天才更高級,因為它不需要解釋。 ●美擁有自己神聖的主權,讓擁有它的人成為王子。 ▎關於人性: ●每個階級都會大談特談那些在他們自己生活中不必踐行的美德之重要。 富人宣揚節儉的價值,閒人則對勞動的尊嚴侃侃而談。 ●對社會的畏懼是道德的基礎、對上帝的畏懼是宗教的祕密——正是這兩者支配著我們。 ●每當一個人幹一件徹底愚蠢的事情的時候,總是出於最高尚的動機。 ●樂觀主義的基礎就是純粹的恐懼。 我們稱讚鄰居擁有一些美德,只是因為如果他們有那些美德,對我們自己有好處,然而我們卻覺得自己這樣稱讚別人是慷慨的。 ●當我們快樂時,我們總是善的;但當我們善的時候,卻並不總是快樂的。 ●善就是和自己和諧相處,被迫與他人和諧就是不和諧。 一個人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書中處處可見這般的機鋒妙語,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372、 劍橋大學教授亞瑟‧本森的「大學之窗」:美感與藝術、教育之道、簡樸人生,與心靈導師來場跨世紀交談
亞瑟.本森
出版日期:20230103
定價:330元 特價:88折, 290
大學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即使你只是一個窮人,只要你具備某種美德, 也可以過上富於尊嚴而簡樸的生活,並從中獲得純粹的樂趣。 在信手拈來的論述中挑戰人們慣常的思維並發出質疑 對事物深邃而獨特的見解,本書以第一人稱視角娓娓道來! ▎本森的「教育理念」 ──首先應將目標定在將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古典教育的失敗之處在於: 我們用心地對學生進行各種培養, 最後卻要他們為了一場考試漫無目的學點東西。 •我們是否有想過: 得到畢業證書後的大學生在離開校園時所感到的龐大的空虛與無助。 沒人想為他們去做點什麼,或是在某個領域中專心致志的培養他們。 •快樂卻無用的大學時光 我們扼殺他們心理反抗的唯一途徑就是透過讓這些「受害者」處於一種可悲的心理狀態及智力低等的狀態中,那麼,這些「受害者」根本不會抱怨曾遭受過多麼不公平的待遇了!畢竟,大學沒有干涉學生在大學玩樂的行為。 他們過上自由的生活,便覺得將來自己的孩子也該過這樣的生活。 所以,這種啼笑皆非的教育鬧劇得以從一代人手中傳遞到下一代。  ▎本森淺談「閱讀」 ──在看似老生常談的思想中榨出新思想與精髓 ▶閱讀的真諦到底是什麼? 首先,絕不是人們常說的「追求知識」! 本森認為閱讀約莫有三種動機: •純粹為了興趣而閱讀 正如人需要吃飯、睡覺、運動一樣,其動機很簡單,只是因為自己喜歡而已。這也許是解釋這種對閱讀痴迷最好的原因了──它讓人在閱讀中忘記自我。 •為了尋求知識而閱讀 這種閱讀動機就是希望能通曉知識與思想嬗變及其發展趨勢、了解歷史及那些曾叱吒風雲的偉人,從而讓自己不受制於別人的吹噓,並讓獲得寬廣且深遠的視野,改正以往的一些偏見。 •出於倫理道德而讀書 懷著這種情懷去閱讀就會更加注重書中的高貴情感,而非文字的故意雕琢或是字詞的苦心孤詣。他們會越來越注重那些直抵靈魂的書籍,而非那些刺激耳朵與心靈的書籍。 ▎本森論「社交」 ──社交並非每個人都應承擔的責任 •社交本應充滿愉悅,並重視每個人的意願 人們總認為參加聚會就一定要為別人帶來歡樂或是施加某種影響,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危險的自我陶醉思維。畢竟,社交是應該充滿娛樂與歡笑的,每個人都應本著愉悅的動機去參與,而不是懷著一種正直或是公平的意識。 •並非每個人都具備度過一個美好聚會的條件 那些樂於或精通社交的人總會要求其他人出席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他們骨子裡流淌的虛榮血液。至於那些不得不出席活動的人內心是否願意並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這時,「受害者」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堅決反抗!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社交圈的權利 收到邀約就好像在家門口放塊紙板,要自己隨時記住應履行的責任──四處逛一下,直到每個人都玩得開心!這種想法令人毛骨悚然。這塊紙板應作為一張正式邀請的門票,人們有參與或是討厭的自由,絕不能成為強制性的要求。 本書特色:本書是本森論大學教育主題文章的結集。在這些文章裡,作者以第一人稱娓娓道來,宛若一位諍友,將自己對自我、美、藝術、社交、簡樸的生活、教育等觀點坦率而真誠的進行了表述。相信讀者在與亞瑟‧本森「跨世紀」交談後將會感到豁然開朗。
 
373、 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坦納論教育:模仿與遺傳、情感與意志、性格與藝術,以精神科學研究教育的基礎
魯道夫.史坦納
出版日期:20230110
定價:280元 特價:88折, 246
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理念及華德福學校已經風靡全世界, 目前全球共有1000多所華德福學校和2000所華德福幼兒園。 他一生共發表了30多部著作,演講超過6000場…… 本書精選了其具代表性的哲學思想與教育相關的演講稿和文章! 魯道夫‧史坦納認為: 【人類所處的世界包括精神世界】 人類具有進入精神世界的能力,並且可以從精神世界獲得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可以在人類了解世界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童話、傳說、神話故事,實際上就是精神力量被發現和培養的一種表現形式。 【將成長劃分為三個階段】 0~7歲、7~14歲、14~21歲。 在教育和培養孩子時,老師應根據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將學生的整體發展,也就是身體、心理、精神的協調發展當作教育的目標。 【關於教育方法】 老師不該機械地向孩子灌輸藝術理論和方法,而應採取藝術化的教學方法,要重視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課程對孩子成長的促進作用,並透過藝術教育讓孩子實現身體、心理和精神的整體發展。 ▎幼兒的模仿和遺傳 人類的思考離不開神經系統、人類的情感離不開節奏系統、人類的意志離不開新陳代謝的循環系統。每一個方面的發展時段都大不一樣,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階段才能得到快速發展。 ◎0~6歲的孩子如「感覺器官」──整個發展過程從神經系統開始。 成年人接收到的影像只能透過感官發揮作用。比如:太陽的光亮能刺激成年人的眼睛,但繼續深入到內心的只能依靠人類感受或情感中對於光的想像。可是在孩子的身體裡,血液中的每一個小血球都會感受到光的刺激。 ◎對成年人的「模仿」──孩子能模仿他看到和聽到的一切東西。 一個具有豐富內心世界的成年人在一個剛出生、還不具有獨立思想的的孩子身邊,很容易會影響到孩子的言行。比如:小孩身邊總有個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困難和擔憂的成年人。這種狀態很容易影響到在物質器官上的表現,如表現出口乾、呼吸困難等症狀。雖然這些表現不是那麼明顯,不過孩子可能會去模仿成年人在物質上的所有表現。 ◎7歲前的「內戰」──遺傳因素和環境模仿因素互相爭鬥。 孩子剛出生時,遺傳因素占較大比例,可是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遺傳因素會慢慢被時間和經歷所改造,使孩子的感官、內心和精神繼續對外界開放。如果環境模仿因素戰勝不了遺傳的基因,孩子就無法快速地加入新的世界、接受新的事物,而只會繼續按照遺傳的、與環境世界有矛盾的特點長大。 ▎感謝、愛和自由 孩子14歲前沒有被干預過自由出現的精神(智力),這種覺醒的精神才是自由獨立的,它能夠讓孩子真切的感到:「我自己醒過來了。」而這種感受,又是一種流淌在整個生活中不會乾涸的「泉源」。 ◎7歲前 對頑皮孩子進行教育時,要將所有──不論好壞,屬於精神層面的感受當成自己的動機,並形成一種感激的情感。 ◎7歲後 孩子的節奏系統必須要加入「藝術」。這時,除了感激的情感以外,我們還要表達對於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做法的熱愛。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到了性成熟階段後,他們的思想就會是自由且獨立的。如果我們以敬畏和尊敬的方式去接納孩子、以愛他的方式去教育他,他成長到14歲之後也就能接收我們的教育並良好發展下去。 ◎教育過程中應遵循3大規律: •以感謝的心接納孩子。 •以愛心去教育孩子。 •讓孩子們的思想自由發揮。 ★本書特色:本書在編譯過程中選擇了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坦納尚未被翻譯的演講稿和著作。因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觀點都是建立在其哲學思想基礎之上的,所以本書在選材時,除了其教育方面的演講稿及著作之外,還另外篩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闡述其哲學思想且與教育相關的演講稿和文章,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啟發。
 
374、 最好玩的美術畫畫課【全球熱銷版】:全來自美術學校的訓練,這樣畫很搞笑、很基礎,畫到不想停
瑪莉安.杜莎
出版日期:20230210
定價:399元 特價:88折, 351
這些畫法全來自美術學校的訓練,但卻好玩得不得了! ▎4大基礎練習+12位藝術大咖招牌祕技 ▎ 連名廚Jamie Oliver也稱讚的插畫家,開啟你的藝術想像力! 英國知名插畫家瑪莉安‧杜莎享譽國際暢銷代表作! 畫畫可以很認真,很搞笑,更可以很開心! ▎一位才華洋溢的英國插畫家媽媽,送給孩子的創意禮物! 不只用紙筆的101種藝術玩法──牙刷、彈珠、剪刀、印泥、色紙、軟橡皮、手電筒、圓規、布、銅板、迴紋針……開啟你的「超」藝術想像力! 畫畫無難事,只怕老師不會教。Marion是享譽國際的英國插畫家,以鮮明的手繪風獨樹一格,合作的客戶從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企鵝出版社(Penguin Books)、雜誌Wallpaper、Design Museum到英國《衛報》等。插畫是她的本業,但她卻出了一本教大家畫畫的書,而且方法出奇的簡單? ▎讓兩個兒子,愛上畫畫,享受手繪力 為了讓兩個兒子,愛上畫畫,享受手繪力,延遲他們變成電腦宅男,而突發奇想地做了這本書,意外地獲得廣大共鳴,熱銷全球。她在書中教了美術學校該學的所有技法,但卻好玩的不得了。 從4大基礎練習──基本造形、光影、線條深淺、顏色,到12位超級藝術大咖的招牌祕技──跟梵谷學黃色、跟畢卡索學立體畫、跟安迪‧沃荷學設計、跟瑪格利特學想像、跟克利帶線條去散步,還要畫漫畫、畫超人、自己的夢、小鳥的夢,用創意帶你進入讓人覺得高不可攀的藝術。 畫畫,原來就該這麼有趣! 【別說你不會!畫畫無難事,這樣學,才好玩!】 ●這樣畫有表情:靈動小鳥的喜怒哀樂 ●這樣畫很搞笑:把蒙娜麗莎變Lady Gaga ●這樣畫很神奇:畫你的夢、小鳥的夢、超人、外星人 ●這樣畫有創意:跟畢卡索剪貼人臉、壓印面具、洞穴壁畫 ●這樣畫很專業:畫光源變化、細線法創造紋理與陰影 ●這樣畫不想停:跟線條去散步、用手掌變動物、跟安迪‧沃荷學設計 原書名:《最好玩的美術畫畫課》
 
375、 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
岑朗天
出版日期:20230224
定價:500元 特價:93折, 465
《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為作家、大學客席講師、本地資深哲普工作者岑朗天的文章結集,收錄其十數年來發表於不同文化刊物的哲普文字,本書精選其中十七篇詳述當世最具影響力哲學家的文章,包括鮑曼(Zygmunt Bauman)、大衛.哈維(David Harvey)、齊澤克(Slavoj Žižek)、巴特勒(Judith Butler)等哲學大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各人生平、思想源流、所關注課題及各家關鍵論述。作為香港少數以哲學普及為定位的哲學思想入門書,本書強調各思想家與時代當下的連繫,致力通過各家論述,思考在現今全球化、後期資本主義、後現代、後真相文化宰制下的出路。作者融匯貫通,消化各家理論,並靈活地將其置入香港的文化、社會語境中,配合現實事例,令讀者容易進入、理解理論內容。期望讀者能以此書為踏腳石,開啟各位對哲學及思考的興趣,具有哲學基礎者亦可透過本書溫故知新,對各家論述、關注課題有更深刻了解。
 
376、 不同視域下的藝術文化:科學×宗教×符碼×共時性×社會價值,闡釋藝術置於文化流變中的意義與作用
覃子安、林之滿、蕭楓
出版日期:20230317
定價:399元 特價:88折, 351
何謂藝術?藝術是大眾難以理解的高山流水嗎? 所謂藝術,在時代的進程中又扮演哪種角色? 藝術本身並非孤芳自賞的風雅, 以功能性和人文性揭示藝術與文化在歷史和今日的深層意義, 是對美學體系的探索,也是對社會和人性的審視! ▎文化與藝術之變 語言、文字、思想、文化,乃至藝術,都會隨著時間有不同的呈現, 不論是當代思想的詮釋、異文化的交會融合、歷史審視的再思考, 甚至受地域、國家政策、教育程度、戰爭殖民等因素影響, 文明產物在不同視域下的詮釋與解讀也不同,文化也得以大放異彩。 ▎藝術的社會功能為何? ◎審美認知作用 人們透過藝術鑑賞,可以認知社會、了解歷史、反思人生, 藝術作為一種載體,能以特有的形象性與審美性來反映思想與美學, 其反映的社會生活,大至宇宙、精神世界;小至細胞的自然現象, 能促進人們對於宇宙和世界繁複多樣現象的探尋與追求。 ◎審美教育作用 透過藝術鑑賞、藝術創作的方式來啟迪藝術受眾, 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人的思想、感情、認知,甚至建立起價值觀, 審美教育的概念在18世紀建立,最初以人的感性和自然等命題出發, 只要透過「以情感人」、「潛移默化」兩種方式來寓教於樂。 ◎審美娛樂作用 審美娛樂作用主要指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人的審美獲得滿足, 在精神上享受藝術的薰陶,感官上也接受美的刺激, 不同藝術形式在審美娛樂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特徵也不盡相同, 在個體上產生的娛樂效果也受藝術種類的影響而不同。 ◎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一是為了提高人們對藝術的理解力,宣傳基本知識, 二是利用藝術普及教育促進青少年的藝術創造力和審美心理,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接受美的薰陶,培養出健全人格, 更是人們豐富精神世界的管道,因此藝術教育更顯得格外重要。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不同角度來探析藝術與文化在各領域中的意涵和價值,並從本質上來談論藝術與符號學、藝術家、公眾、社會等多面向的牽涉和交互影響,包括宗教、哲學、科學、民俗、社會功能等等。對藝術與文化在人文領域所扮演的角色和意義有深刻的觀察,更以功能性、社會性、歷史性等角度的辯證關係,帶領讀者對藝術有更深層的思索。
 
377、 吳冠中藝譚──大家縱論:從梵谷到李可染,且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藝術家如何談美!
吳冠中
出版日期:20230410
定價:450元 特價:88折, 396
「單憑他發表的文字就足以讓他在藝壇上占一席之地。 尤其是他那樣濃烈、簡練與坦誠的表達方式, 可與他所崇拜的梵谷媲美。」 ──藝術史學家,麥克˙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 ▶論波提且利──他抒寫的不是春暖,是春寒! 「波提且利的作品不僅富於詩的想像,文學意味雋永,在造型手法方面更是獨樹一幟。他不僅是卓越的色彩畫家,又是極結實的素描畫家。」 【特色】他的女人體的造型主要是表達姿態動作的節奏美,其修長勻稱的腿不是在地面上走,而是在舞,在飄。 【技法】在造型中不依賴明暗的效果來表現立體感,主要是嚴格刻畫形象的組織結構和性格特徵,達到筆筆不苟而且整個形象洗練統一,在人體和肖像中是如此,在大幅構圖中亦是如此。 【談《春》】看《春》中那三個正在跳舞的少女的臂膀,上下左右的動作被巧妙地安排後,要細心辨認才能弄清楚誰和誰的臂膀,這樣,予人一種錯覺:她們的臂膀忽上忽下,具有連續動作的效果。並且,為了襯托這些風前人物的波狀動態,背景那一排排深色的樹幹畫得分外堅硬,而且幾乎都是垂直的。這一隱藏著的對照手法作者同樣用在《維納斯的誕生》中。 ▶論梵谷──他撲向太陽,被太陽熔化了! 「我總懷著強烈的欲望想了解他們的血肉生活,鑽入他們的內心去,特別是對梵谷,我願聽到他每天的呼吸!」 【初始】梵谷從事繪畫之始,繪畫構思是與文學構思混淆著的,或者說更多情況是由於文學構思的推動,繪事有時不免居於從屬地位。 【改變】當他接觸到巴黎的印象派之後,以視覺感受為主導的表現手法大大刺激了荷蘭鄉土畫家,他徹底改變了固有的色彩學觀念,斑斕的畫面替代了沉鬱的色調。 【色彩】他沒有沉湎於印象派的迷人情調,而是利用了印象派所發現的色彩的科學規律,更淋漓盡致地、神異地表達他強烈的感受與情思。 【評論】前期作品偏於詩中有畫,則後期作品是畫中有詩。 ▶論夏凡納──那是人間,是民間,是我們老百姓生活在其中的天地! 「米開朗基羅表現了天堂地獄的緊張,夏凡納抒寫了人間的寧靜,寧靜也許只是片時的,但人們祈求寧靜!」 【特色】夏凡納在大壁畫中往往用象徵手法表現寓意,道是有「題」卻無「題」,這些壁畫的題目也只是楔子或引言,夏凡納於此抒寫的真正內容是人間生活的長河,是寬銀幕的風俗畫,是人與大自然的綜合造型美,是形象美的詩篇。 【《文學、科學和藝術》】科學家、學者和文藝家們在研究、思考,漫步於林間草坪,人們有著共同美好的理想吧,互相呼應又互不干擾。世界上真有這種仙境嗎?月球裡已肯定沒有,這只存在於夏凡納的壁畫中。 【《文藝女神在聖林中》】眾神不在希臘赫利孔神山上,畫面中只是湖畔疏林,卡麗奧普給姐妹們朗誦詩句,有人閒談,有人默坐,有人懶洋洋躺在點綴著花朵的綠茵上,歐戴普與泰麗正在空中唱歌彈琴,飛來相會。水仙非仙,清白潔淨便自成仙,神女們的飄逸高貴來自造型的典雅優美,幾個愛奧尼式的卷渦柱頭是希臘時代的見證。 ▶論李可染──可貴者膽,所要者魂 「我愛李可染的畫,愛其獨創的形式,愛其自家的意境。」 【技法】李可染在作品中力求用筆用墨的奔放自由,往往追求兒童那種毫無拘束的任性,使人感到痛快淋漓。 【特色】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李可染在解放前的人物畫中,早已流露了其寄情於藝術的天真的童心。 【評論】「亂」而不亂,李可染於此經營了數十年,看來瀟灑的效果也正是作者用心最苦處,李可染不近李白,他應排入苦吟詩人的行列。 本書特色:本書為吳冠中評述中外藝術大師藝術、流派、人品等的散文集,文中配有畫作,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讓我們跟隨吳冠中,以他獨到的專業目光和優美的文字,走進輝煌的藝術殿堂吧!
 
378、 藝術陪伴:給孩子一點愛,讓他們走更遠
袁青、陳欣婷
出版日期:20230418
定價:420元 特價:88折, 370
「藝術的意義在於釋放靈魂,激發想像力,並鼓勵走得更遠。」 —— Keith Haring(普普藝術家)   人生也許並不如想像公平,每個人來自不同家庭、有著不同際遇。所幸許多基本生存權利是平等的,其中,「藝術」正是身而為人,活出「自我」和「自由」的重要啟發。 「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應該被輕易放棄。」   偏鄉與弱勢孩童要面對的是家庭和環境問題,不僅僅是吃不飽、穿不暖,更可能身陷家庭暴力、酗酒、菸毒、性暴力等極端複雜的困境,孩子們難以處理這些「大人的事」,但他們的成長卻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當所擁有的如此有限時,藝術為他們打開封閉的心,開闊他們的眼及視野。   「待用課程」的概念源自於義大利「待用咖啡」,一百多年前,某間拿坡里的咖啡店,當顧客有「好事發生」時,會支付兩杯咖啡的費用,拿走一杯,另一杯留給需要的人,讓好運延續不斷;待用課程則是由有能力者購買課程,將上課的權利保留給有需要的孩子,藉此傳遞學習的美好,讓希望的種子落地生根。   有別於其他民間或社福單位的捐助,「台灣待用課程協會」意識到「藝術是為眾人存在的」,於是推動以多元藝術來陪伴偏鄉孩童的身心靈,豐富的課程包含花藝、攝影、繪畫、舞蹈、戲劇……等,網羅全球優秀師資,讓來自不同家庭環境背景的學童,都能盡情探索潛能、療癒自我,建立自信並與群體連結,跨出追逐夢想的一大步。 藝術不需要艱難制式的技術傳授,只要以一點愛來灌溉,孩子們的創造力和可能性會讓你驚奇不已!
 
379、 吳冠中藝譚──藝術人生:從誤入「藝」途到視之為信仰,走過半世紀的創作生涯,是功是過,任人評說
吳冠中 著、賈方舟主編
出版日期:20230417
定價:375元 特價:88折, 330
「他的一生只愛藝術,只與藝術結緣,視藝術如信仰一般神聖。」 他的叛逆精神總是讓他處在風口浪尖上倍受爭議, 他卻在風風雨雨、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中依然如故, 從不妥協,也從無反悔之意。 他一心只在藝術的創造,吐真言,訴真情,說自己想說的話,畫自己想畫的畫。 他便是「藝術的殉道者」──吳冠中。 ▎ 誤入「藝」途──受朱德群之邀參觀藝專,意外成為美的俘虜 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圖畫和雕塑,遭到異樣世界的強烈衝擊,也許就像嬰兒睜眼初見的光景。我開始面對美,美有如此魅力,她輕易就擊中了一顆年輕的心,她捕獲許多童貞的俘虜,心甘情願為她奴役的俘虜。十七歲的我拜倒在她的腳下,一頭撲向這神異的美之宇宙,完全忘記自己是一個農家窮孩子。 ▎ 留學巴黎──「留」在異邦,「學」人家的好東西,一切為了至高無上的藝術! 到了巴黎頭三天,我就將盧浮宮博物館、印象派博物館(奧賽博物館)和現代藝術美術館(法國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飽看了一遍,我醉了!然而我的黃皮膚和矮小個兒,那一身土裡土氣的西裝,受不到人們的尊敬。 半年,一年,我首先從同學和老師處逐漸地得到真心實意的尊重和愛護。繪畫這種世界語無法撒謊,作品中感情的真假、深淺是一目了然的,這不是比賽籃球,個兒高的未必是優勝者。那是在三年公費讀完的時候,蘇弗爾皮教授問我:要不要他簽字替我申請延長公費?我說不必了,因我決定回國了。 ▎ 賣藝──藝術的崇高,開始在他心目中坍塌 繪畫並非只是為娛人眼目,畫家也並非都僅僅為了吃飯而畫圖兜售。他們有時像撲火的蛾,鍾情火焰而焚身。 梵谷為賣不掉畫而發愁,但他仍瘋狂地畫,他作畫的動力是什麼,天曉得。我初見他那群向日葵,是瘋子相,個個噴吐胸中塊壘,頭顱擲處血斑斑。 具有藝術精靈的人才極稀罕,古今中外如此,這千真萬確。心靈手巧者不少,多半能達到畫匠、畫工、畫王……的水準,但能深入藝門或攀登頂峰的藝術家鳳毛麟角。 ▎ 他和她──她忘了很多事情,卻還記得要等他回家 1946年在南京,教育部公費留學放榜,她從重慶趕到南京結婚,「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們享受到了人生最輝煌的一刻。 六十年後,他和她的暮年住在溫暖之窩,令人羨慕,但他覺得同老死於山洞內的虎豹們是一樣的歸宿。她不想,聽憑什麼時候死去,她不回憶、不憧憬。他偶爾拉她的手,似乎問她什麼時候該結束我們病痛的殘年,她縮回手,沒有反應。 年年的花,年年謝去,小孫子買來野鳥鳴叫的玩具,想讓爺爺奶奶常聽聽四野的生命之音,但奶奶爺爺仍無興趣,他們只願孫輩們自己快活,看到他們自己種植的果木。 六十年的光陰,他們一起走過輝煌與病痛,暮年他許下願望,願與她再度沐浴到晨曦的光輝。 本書特色:本書是吳冠中藝術人生的一個概括。吳冠中年輕時曾在法國巴黎留學三年,有著西畫的背景,他在回中國後圍繞理想與責任對藝術進行了嚴肅認真地探索,並進行了相應的思想剖析。吳冠中雖為美術家,但其語言駕馭能力極強,又因受魯迅影響較大,愛憎分明,直言不諱,僅其激情、真誠、睿智,本書就不可不讀。
 
380、 逃離集:亞瑟.本森經典隨筆,背對夢魘般的過去,向著未來的彼岸奔跑
亞瑟.本森
出版日期:20230502
定價:375元 特價:88折, 330
「我們的周圍是一片黑暗,但我們是光, 用抗爭的光線吞噬黑暗,用燃燒的火炬刺破黑暗。 黑暗熄滅不了光,光照到哪裡,哪裡就有光明。」 人從誕生於世上開始,就沒有停止過與煩惱角力, 關係破裂、突發惡疾、財務窘境……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既不可能完全避免生活中的負面因子,也不可能永遠樂觀面對, 那麼恰當地選擇暫時「逃離」,何以見得一定是壞事? ▎媒體&名家書評 「本森的書總能將你帶入一個思考的境地,而《逃離集》將你帶入反思戰爭、關於逃避和對美的追求的一種思考境地。」 ——《每日郵報》(Daily Mail) 「很多作品帶給你的力量都是無形的,它們是那麼安靜,但讀後卻能讓你陷入思考並有熱血沸騰之感,這就是好的作品,本森做到了。」 ——《格拉斯哥先驅報》(The Herald) 「本書的特殊之處在於,作者能將戰爭、逃避的本性、自由的理解等話題嵌入陌生的美感,賦予真正的詩意。」 ——《衛報》(The Guardian) 「我非常希望旅人在旅程中能為後人留下些許足跡,而且我也一直建議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最好都要這樣做。」 ——托馬斯.格雷(Thomas Gray,英國著名詩人、學者、大學教授) ▎逃避一點也不可恥,有時還非常有用 戰爭、謊言、疾病,彷彿生活在這個世界,難題困境就從未止歇, 而人類為什麼一定要24小時直面這些痛苦?一定要假裝很堅強? 本森指出,「逃避」是一種天性,不該受到他人猛烈抨擊。 社會不乏關於自殺的新聞,這些都歸因於他們仇視生活嗎? ►聽聽本森怎麼說 「自殺的人非常熱愛生活,只是生活中的悲哀和恥辱實在讓他無法忍受。他是在努力尋找,試圖移居到其他的環境當中;他渴望生活,但又不能就這麼生活……只有動物能夠忍受,而滿懷希望尋找更好生存環境的人卻匆匆離開了這個世界。」 「人們為什麼怕死?那是因為死亡的陰影似乎遊蕩在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之中。什麼也不做,僅僅依賴於回顧過去的美好時光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悲傷的時候回憶快樂的事情是最殘酷的折磨。」 ▎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事情,大腦便塑造出夢境 人們的夢境常常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平常循規蹈矩的謙謙君子,在夢裡竟是十惡不赦的殺人魔; 清醒時沒有任何創作靈感,在夢裡文思泉湧、信手拈來…… 這難道是一個人潛意識的象徵嗎?又為什麼只在夢境發生呢? ►聽聽本森怎麼說 「當一個人在清醒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是在虛構和控制事件;在夢裡,這種掌控權則完全消失。你似乎沒有力量控制大腦富有創造力的部分,你只能無助地跟著走,並對其創造力感到驚訝。」 「我所做過的所有夢似乎完全屬於另一個我,這個我是一個快快樂樂、無憂無慮、天真幼稚的人,充滿著生氣和好奇心,富有活力、無所顧忌,無論何時都覺得心滿意足……整體來說,就是那種追求享樂的。這絲毫不是我醒著狀態下的性情,而這比我了解的更像是我本人。」 〔本書特色〕 本書為亞瑟.本森隨筆集。在一趟火車旅行中,作者偶遇了受傷的年輕軍官,憔悴的面龐與低落的情緒感染了本森,使他對戰爭的殘酷有了深刻體驗,並更進一步思考,表達出對現實的關切。也許人們從未能「逃離」生活中的各類負面元素,當困境降臨,人們應該更加理性寬容,並追求和平、公正和良善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