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習近平向何處去 文/王劍
胡耀邦和習仲勳畢其一生反思和清理毛的遺產,開啟八十年代改革;二十年後,在朝的習近平和在野的胡德平們,能否面對和超越鄧的遺產,才是當下的真問題。
老人干政:扶上馬還要送多遠 文/周克商
「老人干政」因為元老們的權威能夠保證新領導人上任後政局的穩定。只有當政治權力在民主制度下安全移交和平穩運作時,這個政治痼疾才能夠被徹底治愈。
十八大窗外民間諫言井噴 文/溫克堅
十八大前,民間力量通過各種渠道向新領導集團諫言政改。這將不會觸動暴力維穩的中共政權,但引發的討論在為政治變革積蓄動能。
紅二代眼中的十八大:我們應該對習近平寄予希望嗎? 文/羅小朋
習近平被江澤民推上位,是因為他是最壞的體制裏最不壞的人選。形勢比人強,不改革,他馬上會被人民拋棄。
【其他精彩內容】
【台灣】
華為登台喚起島內諜影重重 文/李蔚
美國國會報告的一聲「華為來了」,喚醒了島內沉睡已久的冷戰意識。然而隨着兩岸經貿合作的深化,台灣如何在「發展」和「自主」間找尋平衡?
【中國】
撕毀毛澤東像之後 文/余聲
鄭州四青年撕毀毛澤東畫像之後,遭遇網絡人肉搜索,而後是警察的傳訊與扣留。
社會改革,兩面三刀?——廣東勞工組織遭遇清洗背後 文/曠達
深圳市針對勞工NGO開展「非政府組織清理擠壓專項行動」。廣東「社改春風」吹了僅半年,「小小草」們已無聲夭折。
【香港】
誰更離不開「港獨」? 文/陳嘯軒
「港獨是偽命題。如果北京不制止芝麻當西瓜的極左言論,就只會刺激群眾鬥群眾,激化香港社會和族群矛盾,對北京來說最終只會引火燒山。」
專訪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李家翹:粮食和供水不可受威脅 文/黃麗萍
陳佐洱引述魯平的話︰「没有内地的支持,香港就會變成一座死城。他們知道每天喝的水從哪裏來的嗎?」
上水揭示中港關係深層矛盾 文/溫朗鈞、蘇曉欣
「中港矛盾指向港人恐懼欠缺民主的他者(內地人)入侵到自已的領域,這些恐懼感歸根究底指向了最深層的矛盾,香港人不認同內地的制度,不希望內地化。」
境外勢力入侵香港? 文/蘇曉欣
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撰《藍皮書》,攻擊中大通識部是受美國基金控制,將西方價值入侵學校。
【國際】
簽證免了 台美關係新台階 文/林怡廷
目前獲得美國免簽證待遇的37個國家及地區中,其中只有台灣與美國沒有邦交關係。
港區護照未「免」有怨念 文/周澄
去年港府再次希望美方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待遇。據報,當時雙方同意積極跟進,但未有時間表。
拿一本中國護照去旅行 文/愛哲
雖然中國人愈來愈富裕,但龐大的人口、巨大的貧富差距,加之政治上不夠互信,免簽國數量若想追上台灣,短時間內並不現實。
奧巴馬成功連任 變中求穩
美國時間11月6日下午20點16分,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更新Twitter,寫道:Four more years(又一個四年),宣布成功競選連任,並發布了一張與夫人蜜雪兒擁抱的照片。
【專欄】
再思政改新加坡模式 文/夏明
中共十八大召開之際,有愈來愈多的跡象表明,即將掌權的新領導班子有心重彈鄧小平20年前提出的「學習新加坡」的老調,為中國變革找出一條活路。
超越小兒過年的十八大觀察 文/趙楚
此後決定中國政治進程的再不是神秘地坐在權力厚幔之後的那些人,而是因社會和思想運動而新崛起的力量,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歷史樞紐又一次轉到了中國大眾之手。
廣學會的精英戰略 文/張鳴
如果沒有甲午戰敗後的政治形勢,廣學會的傳教士們的精英戰略,無論怎樣賣力,基本上只能激起一點點的波瀾而已。形勢比人強。
點評郭樹清的一年新政 文/陳寧遠
去年就任證監會主席的郭樹清推出8個方向性改革,但對於參與股市交易的投資人來說,不僅沒有什麼直接幫助,相反還會產生斷崖式的休克。
誰的國旗誰做主 文/丁鴻富
所謂神聖的東西那是一種宗教概念,政府沒有權力來給民眾規定什麼是神聖的。國旗也是如此。
從九龍皇帝到佔領中環 文/鄒崇銘
2011年10月,「佔領中環」行動迎來一班年輕人,為滙豐樓下這片沒有歴史、過去及未來的空地,平添了傳奇性的嶄新象徵意義——未知作為高度現代主義大師的科士打本人,又或是早已仙游的九龍皇帝曾灶財,看見了會作何感想?
四十年前的選舉 文/張鐵志
40年前的首次增額立委選舉開啟了日後台灣民主運動的可能性,讓黨外人士得以以選舉為中心進行群眾動員和組織串連。反對運動也就延着這條體制內路線前進,讓台灣的民主化路徑成為由執政黨主導的和平轉型,
我對車窗搖手更感興趣 文/艾未未
通常外國記者該問政府的問題,沒人搭理時,也就問我了。他們通過了解我,了解我居住的地方的困境和快樂。
作者簡介:
陽光時務週刊
ISUN AFFAIRS
Slogan:陽光照亮真相
Light up the truth
關於我們
《陽光時務》2011年8月由陽光衛視在香港創刊,秉持新聞專業、獨立報導,創刊半年即獲得亞洲出版協會四項新聞大獎,「卓越人權報導獎榮譽獎」、「卓越人權報導獎優異獎」、「卓越評論獎優異獎」、「卓越調查報導獎榮譽獎」等,也是華文世界唯一一本新媒體iPad/iPhone雙週刊時事刊物。創刊周年之際,陽光時務將改版發行紙版週刊。2012年10月起,全新的《陽光時務週刊》將在香港、台灣、海外上架發行。
雜誌定位
《陽光時務週刊》將在全球視野下,對轉型中的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進行更有力的觀察分析,提供對時局、大趨勢更專業的解讀。新聞專業、價值獨立、言論自由,是我們不變的立場。致力成為華文世界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中文時事新聞刊物。
編輯團隊
《陽光時務週刊》凝聚兩岸三地頂尖編輯記者團隊,前香港亞視副總裁程益中,前《南方都市報》副總編長平等。凝聚全球華人的智囊學者:許小年、丁學良、袁劍、夏業良、謝國忠;專欄作家:程翔、林沛理、吳志森等,提供對中國趨勢的理性分析。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我為什麼推薦陽光時務週刊 / 羅世宏 (倫敦政經學院媒體與傳播博士、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陽光時務週刊》從今年10月起在港台等地發行,誠屬兩岸三地新聞界的一大盛事。
身為《陽光時務》iPad版的忠實讀者,我幾乎不曾放過每期的絕大部分內容。而從《陽光時務週刊》以印刷版面世以來,我已仔細閱讀了三期的雜誌內容。
一如過往,《陽光時務週刊》提供了兩岸三地最重要的政經要聞,也以超越兩岸三地大多數新聞雜誌的深度和廣度繼續吸引著我的目光。
我以為,《陽光時務週刊》的每一篇報導和評論,都具備了開闊視野和深刻關懷,追根究底地挖掘事實和調查真相,成功地跨越了兩岸三地各自的思維限制,並且以宏大格局探索兩岸三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這份刊物一貫嚴肅卻不失趣味,但也不刻意取悅或討好讀者。
這是我每週都期待一讀的刊物,也隨時伴我於案頭或床頭,每翻閱一次都有新的收穫。
在以中文出版的新聞時政雜誌中,我高度評價這份刊物,因為它一路來始終踐行著「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我期盼有更多人成為這份刊物的讀者,也希望台灣的讀者能夠支持《陽光時務週刊》這樣一份刊物,因為《陽光時務週刊》若能在台灣市場站穩腳跟,也等於是證明了台灣是一畸充滿民主自由和人文精神的沃土。《陽光時務週刊》加油!台灣加油!
我為什麼推薦陽光時務週刊 / 黃哲斌 (獨立媒體工作者)
陽光時務iPad版上線之初,就讓人驚艷,我當時數度向網上朋友推薦,認為是「華文媒體最佳APP應用之一」,在豐富的影音圖文背後,能看出強大的編輯意念與執行能力。
如今,陽光時務紙本雜誌創刊,拿掉了多媒體的目眩神迷,更讓人看見這個媒體傑出之處,中國議題的深入考掘,圖文整合的專業細膩,寫作品質的深刻講究,對於公共利益與邊緣聲音的專注堅持。
有立場但力求真實,有觀點但不浮誇聳動,有創意但不迎合媚俗,在紙本媒體被視為老派過時之際,陽光時務仍舊樸實認真,維護著傳統媒體的古典理想,一種市場缺貨的價值想像。
名人推薦:我為什麼推薦陽光時務週刊 / 羅世宏 (倫敦政經學院媒體與傳播博士、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陽光時務週刊》從今年10月起在港台等地發行,誠屬兩岸三地新聞界的一大盛事。
身為《陽光時務》iPad版的忠實讀者,我幾乎不曾放過每期的絕大部分內容。而從《陽光時務週刊》以印刷版面世以來,我已仔細閱讀了三期的雜誌內容。
一如過往,《陽光時務週刊》提供了兩岸三地最重要的政經要聞,也以超越兩岸三地大多數新聞雜誌的深度和廣度繼續吸引著我的目光。
我以為,《陽光時務週刊》的每一篇報導和評論,都具備了開闊...
作者序
真希望,不繞道 / 長平
一個人在黑夜裏獨行,眼睛大大睜着,耳朵高高豎着,求生的本能會讓他放大一切希望,甚至忽略了明顯的危險。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正在北京召開的十八大,雖然晦暗不明,但無數人仍然努力將它看作是正在燃燒的煤球。
當中共十七屆七中全會公報發布之後,熱切盼望着的輿論立即發現,其中沒有提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於是宣布「去毛化已成定局」。隨後有人找出了中共十六屆七中全會公報的全文,大家才發現這類文件早就沒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了。
趙紫陽女兒王雁南女士接受《新京報》專訪,談自己在文物拍賣領域的經歷和成就,也讓很多人感到莫名興奮,稱是23年來的第一次,表明風向正在轉變。又有人搜索了一下,發現王女士此前也接受過內地媒體採訪,比如2008年《揚子晚報》刊發過類似報道。
十八大新聞中心11月1日對外開放,新華社展示了歷屆黨代會圖片。眼尖的人發現,其中一張照片的背景中竟然出現了趙紫陽,前景則是時任總書記的胡耀邦與葉劍英交談。正當人們紛紛猜測其中的政治含蘊的時候,這張照片卻被悄然撤除了。
更早的時候,習近平會見胡耀邦之子胡德平,也被視為政治改革的信號。胡德平的弟弟胡德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醒說,習近平強調的是「穩中求進」,穩不穩是他們的感覺,那意思是「想改就改,想不改就不改」。有知情者說,這也可以解讀為「打招呼」,讓胡德平別亂說。
希望的泡沫不會全都破滅,最有可能的動作仍是在中共黨章中去掉「毛澤東思想」。這被稱作「去毛化」。這輕輕的一筆,將會勾銷太多的歷史恩怨,海內外輿論都已經準備好放聲歡呼。如此划算的交易都不做的話,我只能理解他們不需要和世界做任何的對話。
然而,「去毛化」到底是要去掉什麼,代之以什麼?「知青一代」領導人,以青春的熱血和熱淚,去實踐過毛主席的教導「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有充沛的感受和感情。然而,理性分析起來,答案卻未必美好。
最普遍的說法,「去毛化」之後,會以「高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旗幟」替代了「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這種說法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歸功於鄧小平的創造。這實在是不了解中共的歷史。
根據中共黨史,「毛澤東思想」的確立,源於劉少奇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會上的報告。劉少奇在題為《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稱毛澤東「是天才的創造的馬克思主義者」,他「敢於進行大膽的創造,拋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某些已經過時的、不適合於中國具體環境的個別原理和個別結論」,「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結合得到了高度發展」,創立了「最堅固的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
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創始者,正是毛澤東本人。「去毛」而又堅持「特色」,那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政治遊戲。
薄熙來在重慶不僅「黑打」,而且還要「紅唱」,因此人們覺得「去毛化」就是去掉這種「文革」重來的危險。其實,薄熙來在重慶的胡作非為,踐踏法治,漠視人權,控制輿論,吹脹經濟,並不是因為他信仰毛澤東思想,也不一定非得要套上這件「毛皮」外衣,那不過是他揀起的一張牌而已。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三個代表」和「和諧社會」的名義,完全可以幹出同樣的事情。
毛澤東思想的確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那就是以「中國特色」為策略的現代專制。最迷惑人的地方,就是它的游擊戰。換個地方打兩槍,就能管上一陣子。
我相信足夠聰明的中共新政權,一定會以新的遊擊戰,讓全世界為之歡呼。
我並不是要給滿懷希望者潑冷水。我完全明白,如果沒有希望,孤獨的夜行人可能連走下去的力氣都沒有。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要想走出叢林,最關鍵的不是如何沉迷於繞道的樂趣,而是不能迷失方向。
真希望,不繞道 / 長平
一個人在黑夜裏獨行,眼睛大大睜着,耳朵高高豎着,求生的本能會讓他放大一切希望,甚至忽略了明顯的危險。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正在北京召開的十八大,雖然晦暗不明,但無數人仍然努力將它看作是正在燃燒的煤球。
當中共十七屆七中全會公報發布之後,熱切盼望着的輿論立即發現,其中沒有提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於是宣布「去毛化已成定局」。隨後有人找出了中共十六屆七中全會公報的全文,大家才發現這類文件早就沒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了。
趙紫陽女兒王雁南女士接受《新京報》專訪,談自己在文物拍賣領域的經歷...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