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編劇、作家宋欣穎

請回答1980s!
六年級生的兒時點點滴滴

1980年,我進入國民小學。
此後的十年,我從一個小一幼童成長成一個高一少女。不管是心靈或是體態,都是猛烈成長變化。 而我生長的台灣社會,也是如此。

1980年代,台灣的經濟猛烈成長,人人覺得「台灣錢淹腳目」。我那身為勞動階級的藍領父母親,確實在這十年間存夠錢買下了自己的房子,還付清了貸款。 而我,國中畢業考上北一女中的那個暑假,就只是坐在補習班櫃檯改國中生考卷,就能荷包賺滿滿,工錢足以讓我自由地買書,上租書店看漫畫以及言情小說看到飽。

七、八〇年代的中華商場高掛十餘座霓虹燈廣告塔,是台灣經濟進入全面起飛時期的重要象徵。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那是一個很單純又愉快正向的年代,不只大人最喜歡的葉啟田唱著〈愛拼才會贏〉,我最愛看的卡通《小甜甜》主題曲結尾也是唱著「自立自強有信心,前途光明又燦爛」。整個社會氣氛都相信「努力就會成功,肯拼就會過著幸福的日子。」

因為國民所得三級跳,原本是奢侈品的電視機,也成為家家戶戶都買得起,必須具備的電器。看電視成為那個年代最重要的娛樂,而且所有的人幾乎都看差不多的節目。

民國51年(1962),臺灣電視公司開播,電視逐漸進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七〇年代黑白電視在台灣已有一定的普及率,並在1976年正式向全臺灣完成彩色電視訊號傳送。
(圖片來自國家文化記憶庫

身為小學生的我,是名副其實的電視兒童,根本是電視帶大的孩子。爸爸媽媽都忙著賺錢沒空也無法思考怎樣教育小孩,反正電視一開小孩就會乖,確實是最佳的保母。

每天四點放學回家,我就會乖乖攤開作業快快寫完,因為電視兒童很忙。四點半開始得看卡通,清一色都是孤兒找媽媽的故事:《苦兒流浪記》、《小英的故事》、《小蜜蜂》、《龍龍與忠狗》,看著看著我的親生媽媽就會在一旁提醒:「宋欣穎妳看妳有多幸福!有飯吃又不用流浪找媽媽。」

1975年,《小蜜蜂》在華視播出一個半小時的帶狀時段,是台灣電視史上的第一部「卡通連續劇」,也是首部以國語配音方式播出的外國卡通。(圖片來自IMDb

1980年代,台灣引進多部改編自經典兒童文學的日本動畫,在中小學生間形成一股卡通熱潮。

六點,則是邊吃晚飯邊看「閩南語連續劇」的時間;六點半,換看《楊麗花歌仔戲》,體驗各種忠孝仁義故事。直到中年,台語破破爛爛的我,還能說上幾句道地的台語,都是這十年間看這些戲劇學會的。

看完歌仔戲,洗澡準備迎接最重要的老三台(除了民視以外的三家無線台)八點檔。當《一代女皇》播出的時候,我記得街上家家戶戶都在看,全台灣的小學生都會唱主題曲。 我其實是一個歷史學科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中國歷史怎樣背都背不起來。現在還記得的中國歷史故事,都是當年看這些電視劇得來的杜撰野史。

然而,那是一個「美好」的年代,因為大家看的節目都一樣,想法很一致,共識很一致,沒有紛爭,就也沒有煩惱。就像1980年代最紅的八點檔電視劇《星星知我心》裡的家庭,因為爸爸死了媽媽染上絕症,單親媽媽必須把五個兒女分送各地。不知道為什麼佩佩的養父養母明明是竹山客家人,卻還是得講一口標準國語,這一切都沒有人會質疑。

八〇年代是電視歌仔戲的全盛時期,《梁山伯與祝英台》、《風流才子唐伯虎》等多部作品播出後迴響熱烈,楊麗花也因此成為台灣歌仔戲的代名詞。
(圖片來自國家文化記憶庫

1985年11月18日播出時,《一代女皇》的收視率達到驚人的51.4%,創下國語連續劇最高收視率。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星星知我心》標榜劇情絕無色情暴力和怪力亂神,適合全家人共同觀賞,體現出八〇年代人們對於「社會其樂融融」的想像。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可能是當時電視節目選擇太少,沒有補習也沒有上才藝班的我,成為升上中高年級的小少女,閒暇的時間太多,全都拿來讀瓊瑤小說和日本少女漫畫;對小少女而言,痛徹心扉的愛情故事才是王道。然而,當我來到二十一世紀,長成中年婦女,那些當年動人的瓊瑤台詞例如:「喔,我的小粉蝶」、「你的眼睛裡有星星」,聽起來卻成為各種好笑肉麻的經典語錄,金馬獎影展放映瓊瑤電影時,據說還被年經影迷當成cult片欣賞。

台灣八點檔的鼎盛時期,收視率都是破40%的,劇情曲折離奇引人入勝。所以到現在可能老人家們都還會說:「這是什麼八點檔的劇情?」意思就是嫌故事或是劇情太扯,但卻是全國闔家觀賞。
現下,電視劇收視率破1%就值得慶賀的時代,八點檔這名詞還有意義嗎?我們可能會說「這新聞比『韓劇』還扯」。晚上八點,小孩可能還在寫功課背國文,爸爸媽媽若不是在工作應酬,也可能是在用平板各自追劇吧。

這部瓊瑤阿姨的處女作,在1973年改編成同名電影,由當時年僅18歲的林青霞主演,也是一代女神的出道之作。

單一美好的價值觀在80年代中期,也開始鬆動了。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蔣經國宣佈解嚴,沒多久的隔年他就過世了,一個叫李登輝說著滿口台灣國語的人繼任總統。這個歷史事件對於剛升上國中一年級的我,最大的意義不是失去歷史偉人,而是讓我第一次明白:「原來台灣總統可以不用姓蔣啊」。

接著,電視新聞開始頻繁出現各種遊行示威的新聞畫面,必定會穿插遊行人士會毆打無辜路人的嚇人片段,讓電視前的我和爸媽都深信:「民進黨等於暴力」以及「遊行是暴力分子才參與的」。 我記得媽媽每次看這些全台放送的暴力遊行影像,都會掉眼淚懷念過去的美好小幸福:「蔣總統為什麼要解嚴?然後就放下我們走了!戒嚴時期多麽祥和。」我那出身花蓮擁有阿美族血統的母親,個性活潑外向又開朗。在我記憶中,另一次哭到這麼悲慘,是我外公她爸過世的時候。對她以及當時的許多台灣人而言,蔣經國是比父親還重要的存在。

解嚴之後,民進黨除了各種暴力遊行,還開始參選。1989年,民進黨的尤清在我居住的台北縣參選縣長,每次在新莊遊街造勢,那些來自中南部的鄉下鄰居,都會攜老扶幼去一睹「尤清博士」的風采,這是我完全不明白的。因為,在我家的信箱裡,充滿了各種強調民進黨是暴力黨的文宣。快要15歲的我,有一天還跟我媽去搜刮尤清的文宣,拿回家燒掉。我們母女堅信:「我們進行了一個愛國的動作。」

1986年5月19日,鄭南榕、江蓋世、江鵬堅等黨外人士以「紀念臺灣戒嚴日」為由,發起主張解除戒嚴的519綠色行動。隔年同一天,民主進步黨在臺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抗議活動,延續前一年請願運動的主張,要求當局「100%解嚴、100%回歸憲法」。
(圖片來自國家文化記憶庫

這些關於1980年代的記憶與生活片段,站在現在回頭看,宛如一齣荒謬劇。但毫無疑問的,在這種社會氛圍與歷史轉變中成長的我,成為了一個喜歡說好笑故事的創作者。
好笑的喜劇不是故事裡的人物值得被取笑,而是那些荒謬的情境可以被客觀地反思與檢討,所以好笑。我是這麼認為的。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合作計劃 | 徵人 | 客服信箱 | Facebook | instagram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24342999   10491 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23號三樓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