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  
  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參展書目66折起

佛陀成道緣起歷程

釋尊降生於東北印度之喜馬拉雅山麓,那是一個小國,釋迦族就是此國的主人。迦昆羅衛城的淨飯王,就是他們當時的共和國的領袖,釋尊悉達多便是淨飯王的太子。釋尊之母摩訶耶夫人,是天臂城主之女,摩訶耶夫人將要分娩之前,依時俗返回娘家生產,但在半途進入她父王的別宮——藍昆尼園休息時,即在一棵無憂樹下,釋尊降臨了人間。釋尊七、八歲時,從跋陀羅尼婆羅門,受學《梵書》等六十種書,又從武師學習諸般武藝。十四歲出城郊遊,見了病人、老人、死人、沙門,而興世間無常之感,並啟出家修道之念。十六歲時,父王憂慮太子出家,故設三時殿,廣聚婇女,期以五欲牽住太子的出家之心。十九歲,納天臂城主之女耶輸陀羅為妃,生一子叫作羅睺羅。

不論淨飯王用盡一切方法,豪華的宮廷,五欲的迷醉,都不能留住太子的心。終於,在一天夜裡,悄悄地離開了迦昆羅衛城。拂曉時分,到了羅摩村,自己剃除了鬚髮,披上袈裟,現了沙門相,並遣車回城代向他父王告他已出家的消息。經過六年的苦行生活,僅以野竹生的麻米為食,日限一麻一米,以延續生命。結果,形體枯瘦如乾柴,尚未見到成道的消息,始知光用苦行,不是辦法,便放棄苦行,至尼連禪河沐浴,並受牧女的乳糜之供,調養身體,以恢復健康,再到近的畢缽羅樹下,以吉祥草,敷金剛座,東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發大誓願:「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是身,終不起此座。」靜心默照,思惟除人間之苦的解脫之道。

釋尊在樹下宴坐了四十九日,克服了內外的魔障,遂於二月八日之夜,明星將升之際,悟透了一切法無非是緣起,緣起的一切法畢竟是無我的道理,廓然圓悟,成等正覺,自覺、覺他、覺滿,所以自稱為無上的佛陀,皈依他的弟子們,則稱佛陀為世尊、為釋迦牟尼,「牟尼」是聖者、證得寂默(了諸種煩惱)之法的聖者,本為印度對於內外道仙人的通稱,即是久在山林修心學道的人,皆可稱為牟尼,釋迦族出身的聖者,故稱釋迦牟尼。釋尊在樹下自受其證悟的法悅之後,決意教化眾生,先向鹿野苑行去,因為他知道,先前伴侍了他六年的五位侍者,捨離釋尊之後,就到了那裡,佛陀為了報答他們,所以先要度他們。這是釋尊成道之後的初轉法輪。(摘錄)

佛教建國信仰與佛教造像(上)、(下)
佛陀的前世故事
看懂印度佛教
世界文明原典選讀(Ⅴ)
平安鈔經組合
龍王藏(第四冊)
「生不惑、死無憾」生死有福套書(全四冊)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10冊合售】
【精裝限量版】愛,最好的祝福

經、律、論三藏法師

 因為《西遊記》的緣故,我們習慣稱玄奘法師為唐三藏,但知道三藏是哪三藏的人卻不多。三藏主要分為經、律、論。「經」多指佛所說的教導,是佛教的經典跟主要思想內涵。「律」則顧名思義在說明沙門的各種大大小小戒律和行為準則。最後「論」是對經典中闡述與說明,大多是由具有相當修為的僧人所撰寫,精通經典的可稱作法師;精熟律典的稱作律師;熟悉論的被稱為論師;三者都能精通就可以稱作三藏法師,可知這稱號相當難得。可是也不只有玄奘大師一人擁有三藏法師的稱號,其他仍有像是鳩摩羅什三藏法師、不空三藏法師、安世高三藏法師、真諦三藏法師、義淨三藏法師,其中不乏許多知名的譯經師,除了前章介紹的鳩摩羅什、真諦法師及義淨法師,還有不空三藏法師與安世高三藏法師。

不空三藏法師是開元三大士之一,也是密教付法第六祖,金剛智大師的徒弟。從小就悟性極高,對於師傅傳授的經典總能很快通達且精通多國語言,他不但顯密兼修也翻譯了許多的佛典,在金剛智大師圓寂後遠赴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學習密法,更曾幫唐玄宗灌頂,並在圓寂後被封為「大廣智三藏」。另外,安世高法師出家前為安息國太子,屬於早期將佛法傳入中國的僧侶,翻譯了許多經典,可惜某次在街頭被打架的人群波及而死。唐三藏西天取經的故事世人耳熟能詳,但比較鮮為人知的是,西天取經前就有法顯法師,後有義淨法師,玄奘並非第一人,也絕非最後一人,只是其功績與成果都相當輝煌。 

佛陀紀念館十周年圖志
佛教淨土法要
哲學家的學佛筆記【暢銷新版】
波卡仁波切談度母
西藏度亡經
西藏生死書
歪瓜:一代禪師鈴木俊隆的平凡與不凡
佛教禪關入門
禪門日誦(18開法式精裝)

2024年5月15日適逢佛誕日
為釋迦牟尼佛降生之日
特以此書展慶賀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23號三樓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