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麥(Eric Rohmer)曾於書中寫道「一個故事,如果能寫出來,為什麼還要拍成電影?如果要拍成電影,為什麼又要去寫它?」這樣的一個提問。
故事藉由影像運鏡、配樂、演員表演與台詞相互交織,試圖捕捉你我或許埋藏於幽微處的情感和尚未好好處理過的情緒,直探你我心裡,激盪出共鳴。猶如塔可夫斯基(Andrey Tarkovsky)所形容的「影像並不是導演所表達的特定意旨。而是宛如一滴水珠所映射出的整個世界。」電影觸發觀影者心靈的活動,帶領你我回訪過去,走進未來,也駐留在當下可能錯失的一種細微人性。
這或許也正是即便在串流平台蓬勃的現下,走入電影院看電影這必然存在的理由。電影可以很大眾娛樂,形成獨樹一幟的文化現象,也可以很藝術哲理,成為探索生命的劇本。
關於電影這樣一個說故事載體,影迷影癡的你們,想必也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見解,怎麼也說不盡。不妨隨著雜誌影展,一探究竟。

「你又是為了什麼而畫呢?」

保有創作自由,輸出成為台流

家庭餐桌戲,吃出家的羈絆

紀錄,在實驗與歲月之間

深入配樂家的內心世界

探索影像操作、生產與感知的關聯

世界的吉卜力

電影是不可或缺的醍醐味

粉絲必收集的一冊

忠實保留了原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