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是人與人之間的生存法則,也是建立人類社會秩序的基礎。《大英百科全書》有言:「倫理學的同義詞是道德哲學。」可知倫理與道德為一體之兩面。
本書以提綱挈領的方式,講述東西方倫理觀的軌跡、傳承與差異。說理明析,條目清楚,更深入探討倫理道德之重要性,試圖喚醒人們心靈中純正光明之善意,並重視生命內在底蘊的培育積累。
作者游芳憫為海內外備受敬重之儒學專家,廣閱群書,對哲學、史學、神學、社會學等領域均有精深研究,更進而行旅天下,實地觀察世界各方風土民情,本書為其多年研究及講學之學術資料,讀者閱後必能對中西倫理學有一番全面而系統的認識,是極具研讀價值的入門參考書。
作者簡介:
游芳憫博士,一九二一年生。
求學經歷:
先後畢業於福建省立永安師範學校,重慶中央政治學校,美國普林頓大學(American Purlinton University)哲學博士,美國啟洲神哲研究院(American Chi Chou Theo-philosophical Institute)授予榮譽哲學博士。
工作經歷:
曾先後任教於台中靜宜大學、東海大學、美國啟洲神哲研究院倫理學教授、美國普林頓大學哲學教授。
社會經歷:
曾擔任《台灣新生報》主筆,《超越雜誌》編輯委員會召集人,中國文化研究發展基金會常務董事,兼任吉林白城師範大學及福建寧德高等專科學校客座教授。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倫理學史的開端
第一節 倫理簡介
如第上文所述,就中國文獻言,倫理最早見之於《禮記‧樂記》篇:「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也。」賈誼《新書‧輔佐》篇:「以禮義、倫理、教訓人民。」治倫理之序。」
倫理學語源(Ethics)係自希臘語習俗(Ethoes)而來。道德(Moral)語源,則由拉丁語習慣(Meres)而來。所以倫理道德起源不外風俗習慣。至倫理學一詞,則創自亞里斯多德,亞氏倫理學云:「倫理學的正鵠,在於實踐,不在推究。」
倫理學於拉丁語為Philosophia Moralis,英文由是而成道德哲學(Moral Philosophy)。因之倫理學亦即道德哲學。是以倫理道德實即一體兩面,仍有倫理學與道德學之分。
第二節 摩西十誡
「摩西十誡」記載於《舊約聖經‧出埃及記》後第二十章。據專家考證頒布於出埃及的第五十天。地點在西奈山,時約公元前1400年,適值中國商王盤庚遷殷,埃及進入第十九王朝。
十誡前三誡,教人敬天,遵守安息日,後七誡教人善處人際關係,不許殺人,不許姦淫,不許偷竊,不許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別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別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一切其他所有的。尤其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上帝所給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摩西十誡,固然是道德律法,實際上也涵蓋了民事律法及禮儀律法。較之更早的吾珥南模法典,漢摩拉比法典等,更包括了不成文法與成文法。十誡內涵,啟示了宇宙倫理學,家庭倫理學,社會倫理學,政治倫理學、國際倫理學等等延伸,而且也突顯了個人倫理等多方面的整體性。因此十誡乃成為世界倫理學的準繩與標竿,垂為永久性的自然律之永恆模式。
第三節 孔子奠定中國倫理思想基礎
孔子晚於摩西九百年,他整理中國古代典籍,可謂述而不作,尤以整理《易》、《書》、《詩》三經,奠定中國倫理思想的基礎。易以道陰陽,「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滋生」、「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故在倫理上「天尊地卑,乾坤立定矣」 。
書即《尚書》,《尚書‧召誥》云:「皇天上帝。」皋陶謨一再提示:「天工」、「天敘」、「天秩」、「天討」、「天聰」等詞句,更提出:「天命有德」。《尚書‧召誥》云:「上天孚佑下民」,《尚書‧伊訓》也提出:「唯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所以《尚書‧泰誓》指出:「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詩經》云:「皇天上帝,臨下有赫,監視四方,求民之瘼。」又云:「敬天之怒,莫敢戲豫,敬天之渝,莫敢馳驅。」這些詞句,顯示了中國古代敬天敬德的信念,形成了儒家倫理道德的主軸。所以孔子時期的儒家倫理道德架構,能以「仁」作為總綱。說明了中華民族與希伯來民族,共同由天道信仰,發展其倫理道德行為,可知兩大民族有其先天上的精神契合。
第四節 希臘亞里斯多德首創系統倫理學
亞氏晚於孔子一百六十七年,為世界第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其繁富著作中,系統倫理學十卷,由亞氏之子尼可邁出版,因而得名,稱為《尼可邁倫理學》(Ethica Nicomachea)。本書闡明善的本質,以及人之本性就是追求至善,進而討論善與快樂的關係。亞氏系統倫理學主要基礎在其人性論,指出人由靈魂與肉體的所構成。首先是生魂,乃動植物共同特性,會新陳代謝。生魂之上為覺魂,乃人與動物的共同生命特色。再上為靈魂,為人類所特有,因此人類乃有理智的思考,以及意志的倫理。人之可貴,在於人有思想與道德。亞氏更提出,人不但有理性,更是合群的動物,合群的規範,便是倫理與政治。因此亞氏!
另有八卷《政治學》(Politica)之作。
亞氏認為至善等於幸福,要達到幸福,便須修養道德,因此亞氏又有《幸福倫理學》(Ethica Eudemia)之作。亞氏指出修養道德,由於人性基於善的本質,由於理性所以能引出五種德目,包括藝術、科學、直觀、推理、實踐。至於道德的行為,則宜採取中庸之道。主張正義,節制、勇敢等德行。
除了系統倫理學及七卷《幸福倫理學》之外,尚有二卷《大倫理學》(Great Ethics),亞氏強調理智分辨善惡的能力,與蘇格拉底同樣認定智者便是善人,愚者即罪惡。同時亞氏也強調責任,從而分辨自由意志與道德責任的關聯。
第一章 倫理學史的開端
第一節 倫理簡介
如第上文所述,就中國文獻言,倫理最早見之於《禮記‧樂記》篇:「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也。」賈誼《新書‧輔佐》篇:「以禮義、倫理、教訓人民。」治倫理之序。」
倫理學語源(Ethics)係自希臘語習俗(Ethoes)而來。道德(Moral)語源,則由拉丁語習慣(Meres)而來。所以倫理道德起源不外風俗習慣。至倫理學一詞,則創自亞里斯多德,亞氏倫理學云:「倫理學的正鵠,在於實踐,不在推究。」
倫理學於拉丁語為Philosophia Moralis,英文由是而成道德哲學(Moral Philosophy)。因之倫...
目錄
徐 序
自 序
倫理、倫理學、倫理學史釋義
第一章 倫理
第二章 倫理學
第三章 倫理學史
倫理學史發展進程
第一章 倫理學史的開端
第二章 東方倫理學史的軌跡
第三章 西方倫理學史的傳承
世界文化體系的倫理觀念與道德行為
第一章 文化涵義與類型
第二章 倫理觀念的不同與道德行為之差異
第三章 倫理觀念道德行為的內在關鍵
第四章 當代倫理應有內涵與基本德目
儒家倫理學的理論與實驗
第一章 理論重點
第二章 實踐標竿
基督教倫理學的歷史階梯
第一章 舊約倫理學
第二章 新約倫理學
第三章 聖經倫理學精義
第四章 基督教倫理學的本質
儒家倫理學與基督教倫理學之比較
第一章 上帝觀之比較
第二章 倫理標準之比較
第三章 優點與缺點之比較
建立倫理道德的新社會
第一章 社會關懷應至誠不息
第二章 新倫理與新道德運動
第三章 新社會的倫理與道德
第四章 邁向天人合一的境界
世界倫理學史展望
第一章 新世紀倫理學的可能趨勢29
第二章 如何重建當代倫理
第三章 倫理現代化的新境界
作者小傳
徐 序
自 序
倫理、倫理學、倫理學史釋義
第一章 倫理
第二章 倫理學
第三章 倫理學史
倫理學史發展進程
第一章 倫理學史的開端
第二章 東方倫理學史的軌跡
第三章 西方倫理學史的傳承
世界文化體系的倫理觀念與道德行為
第一章 文化涵義與類型
第二章 倫理觀念的不同與道德行為之差異
第三章 倫理觀念道德行為的內在關鍵
第四章 當代倫理應有內涵與基本德目
儒家倫理學的理論與實驗
第一章 理論重點
第二章 實踐標竿
基督教倫理學的歷史階梯
第一章 舊約倫理學
第二章 新約倫理學
第三章 聖經倫理學精義
第四章 ...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11-01-01ISBN/ISSN:978986221645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7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