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下一朵玫瑰的花瓣,遙遠的另一個世界就會起某種反應,更遑論殺生。
如果不能先淨化自己的情緒,在心靈修行之途上你將寸步難行。
~斯瓦米韋達
◎作者用心記錄的喜馬拉雅瑜珈學習之旅,2個星期的時間所得到殊勝的生命領悟和體驗,
◎跟隨心靈瑜珈大師的腳步, 踏進了神性的殿堂 , 所有的感官和能量都被這古老的力量所喚醒, 開了心眼使我們可以用新鮮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世界, 因而不再恐懼不再逃避麻煩來到, 讓人安住並觀察每一次的發生的事件, 於是生命成為”修行的最最佳道場” 而生活的品貭自然也就大不同於以往. 作者用一種行過千山萬里的胸襟和讀者進行一場跨界的心璽對話。
**本書源自於作者石宏為期二周的一趟印度瑜珈學習之旅,文筆細膩流暢、清新淡然,對於瑜珈中的守靜、呼吸, 咒語,修為,乃至飲食、睡眠、行走,都有大篇幅的啓發和詳解, 夲書不是遊記不是日記, 而是一夲彌足珍貴的瑜珈修行小百科入門. 值得初學者收藏的入門參考範夲.
2010年初,住在香港的石宏前往享譽全球的印度聖城瑞詩凱詩,向瑜珈導師斯瓦米韋達•帕若堤學習喜馬拉雅瑜珈。回國後,石宏把將近兩個星期的訪遊見聞和一些學習心得整理成書,與廣大讀者朋友共同分享此次印度心靈旅程中的精彩見聞,我們也可以通過這本書,一窺的印度瑜珈師的修行生活的堂奧,也在行住坐臥中體會斯瓦米韋達大師洞察人性的睿智與幽默。
【本書亮點】
夲書猶如瑜珈修行小百科。
◎書中特別自挑選了十餘幅珍貴照片,精彩呈現出印度聖城瑞詩凱詩的美麗風情, 好似作者帶著我們一起神遊聖地.
◎詳實分享斯瓦米韋達導師的教示與啓發的方法,以及和學生們在學習瑜珈中,反躬自省的心得及感悟。
◎許多的咒語和儀軌的詳解, 如什麼是火供?又守靜的利益所在…夲書猶如瑜珈修行小百科.
作者簡介:
石宏,1954年生於臺北,臺灣大學畢業,留美碩士。
1987年移居香港,服務於國際金融行業,非專業翻譯人員,平日喜愛閱讀和瑜珈。
2007年在香港國際瑜珈會議中巧遇斯瓦米韋達大師,獲大師接引。
現以翻譯喜瑪拉雅瑜珈文獻為業餘嗜好。譯著有 :心靈瑜珈, 拙火瑜珈 幸福瑜珈
章節試閱
根據印度吠檀多的哲學,人身可以粗略分為五層,像是一層層的套子,也可以想像成是洋蔥橫切面的樣子。這五層身套從外到內,從粗到細,分別是:肉身(食物身)、氣身(能量身)、意身、智身、樂身 。既然稱為身套,可見它們是種外包裝,真正的那個在最裡面。這個身套的理論是和修證有密切的關係。作功夫要能一層層深入,穿過越來越細微的身層,到了真正最裡面才是自己的本來面目。根據瑜伽師親自的體驗,這五個身層並不是彼此獨立界限分明的,而是像光譜一樣呈現連續狀的。光譜中的各個顏色光雖然一一可見,但是各個顏色光之間卻沒有明顯的區分。同樣的,瑜伽師說各個身套層也是連續不可明顯區分的。
我們最外層的肉身是這個血肉之軀,因為一般人只能看見、只能感覺到這個肉體,所以我們心目中的“我”,就只限於肉身,以它為唯一的實在。據說,禪定的功夫進步了,會感覺肉身沒有了,那時所感覺到的,是氣身,就是能量(prana)所分佈的身形。斯瓦米韋達說,有些人在做完瑜伽式子後,躺下來大休息(攤屍式)時,如果能徹底放鬆,集中在呼吸上,會覺得身體好像沒有了,那也是心去到了氣身層,這時會以為“我”是氣身。等功夫更深了,會去到意身,是心思意念構成的身體(不知是否道家所謂的“意生身”)。智身則是更進一層,是心智(思辨抉擇的智慧,是理性的極致)的身體。最裡面的身層則是樂身,是神秘喜樂之身,到此時、空、因果關係都收束回來。
樂身裡面是什麼?是所謂的“真我”或者說“神我”,梵文是atma(阿特曼),是屬於個人層面的“真我”也稱為jiva-atma,也可以說是靈(soul),是宇宙整體“大我”的一分。大我也是Atma,就是大梵(Brahman)。吠檀多哲學認為所有這些身層都是“非我”,把“非我”當作“我”,是根本無明,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人生最終目的是求離苦得解脫,就是要把“非我”和“我”分離,才能重歸真我。
佛學中有色、受、想、行、識的“五蘊”或“五陰”之說,蘊或陰有“積聚”“覆蓋”的意思。佛家認為人的身體和精神作用都不出這五類,而這五類都不是實在的,要把它們證到空了,才可以離一切苦厄,才是徹底解脫了。佛家好像不說五蘊是層層包裹的身套,可是如果拿來和吠檀多的說法作個對比研究,應該也是個有趣的話題。
最終佛家是主張“無我”,不承認在五蘊之下有個我。那麼到底有沒有一個“我”?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甚至在佛教內部也不是完全沒有爭論的。在這個大問題上,斯瓦米韋達建議像我這種程度的人,先把它放在一邊,等真的證到那個地步再說,在沒有證到之前都是沒有用的空談。
不論是吠檀多的身套觀念,還是佛學的五蘊觀念,都認為肉身是人最粗淺的一層。可是我們凡夫所有的注意力偏偏都耗在這個上面,都是在伺候這個身體。就拿吃東西來講,大家對於要吃進嘴裡面的會非常講究,但是給其他身套吃的“食物”就不那麼在意。這都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生命除了肉身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層次,而這些其他的層次也應該要照顧到,否則就不能有整體的健康。而很多疾病的病根,可能是生在較深的層次,所以在肉身層就診斷不出來,用治療肉身層的方法來醫療,效果就不彰。雖然這些身層都不是真正的自我,可是除非我們能把這些層次都淨化了,否則還是會受到它們所拖累。
佛說我們要維繫生命,要吃的“食物”有四類,分別是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如果把這四食和吠檀多的五種身合起來看,段食就是給肉身層吃的,是最粗的食物。觸食略微精細,包括了由感官吸收的色聲香味觸的感覺和我們所呼吸的空氣,所以是給肉身層和氣身層吃的。思食更為精細,應該是屬於意念思想情緒之類的,是給意身吃的。至於識食究竟是什麼就比較難以理解,正如同智身和樂身是什麼也不容易說得清楚,可能這個識食和這二種身有某種的關係也未必。總之,這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題目了。
關於身體,吠檀多哲學還有一個分類法,就是“粗身”、“細身”、“因身” 。粗身包括了肉體身以及五官的作用,所謂“死亡”是粗身的死亡,如同衣服穿爛了,就要脫下來換一件。粗身對應於五層身套中的肉身層。細身主要是心靈的思想、情感、記憶、自我意識等作用的集合身,約當於神識或者一般人認為的靈魂,對應於五層身套中的氣身、意身和智身。所謂“輪迴”,是細身在輪迴,是細身披上另一件粗身,好像成為另一個生命。至於因身,是對應於五層身套中最深一層的樂身,是一切生命現象所生起、所回歸的所在。這三個“身”仍然是屬於“物”,不是最終的真我。
人的身體像是一個“田”,或者說是一個“場”。我們不斷地在田裡播種,種什麼種子我們就收獲什麼果。這不停的播種收成,就是輪迴。根據印度哲學的說法,輪迴不限於“人身”,動物身乃至於植物身都包括在內。輪迴到哪一種生命的形態,是因為自己的行為、自己的心識需要以哪一種形態“現身”,就會成為那種生命的形態,沒有任何外力、神力能改變。
﹝內文試閱﹞2.
除了讓自己身體健康身形變好之外,究竟為什麼迷上瑜伽?
作瑜伽的式子其實是一種“苦行”,是一種自我的淬煉,是身和心的鍛練。斯瓦米韋達說,作瑜伽的原因之一,其實是在實踐一個生活的智慧,就是:凡是你不樂意的事,如果不想它被強加諸於己身,就自動自發的去作,就甘願地去作。你主動去面對自己所懼怕的事,正是避免恐懼之道。以身體而言,我們的本性是避免不舒適的活動和姿勢,就形成了慵懶怠惰的習慣。哈塔瑜伽的鍛練是在祛除這種惰性。每天花15分鐘鍛煉身子,換來的是以後少在醫院住個15天。同樣的,我們現在不肯甘願地節制口腹之欲,終有一天業報會強制讓我們戒口。業報是一定要償付的,如果我們不肯主動去償付業報,業報就會向我們索償。我們可以主動地慢慢償付業報,或是一次性的被強制索償累積的業報。俗話說,敬酒不吃,吃罰酒。要吃哪種酒,自己選吧。
所以練習哈塔瑜伽不只能消脂,還能消業。身體上的脂肪反映出心靈中的脂肪。我們甘願忍受一些身體的不適,讓過去所播的業種能快點成熟,不要讓它累積起來一次爆發。重點是,我們要心甘情願,要樂意地去做,才有效果。如果心中咒罵叫苦連天,那反而又造了新的惡業。下次你上瑜伽課,如果老師讓你定在一個式子太久了,不要埋怨,心想這是在幫自己消脂消業好了。
為什麼你會熱衷瑜伽?也許你潛意識中已經明白這個消業的道理也說不定。
◆◆◆
前面說到的“左右鼻孔交互呼吸”,斯瓦米韋達說他所知道的就有九十幾種之多,他要我們平常只練一種。練習的時候要坐端正,有如在打坐的坐姿。右手的手掌舉至面部,掌心朝內,食指和中指彎曲入掌心(這是其中一種手印),用拇指和無名指分別壓住右邊和左邊的鼻翼,控制二邊鼻孔氣息的進入。開始前先體會哪一邊鼻孔較為通暢,就從哪一邊開始。如果不能分辨,就由右邊開始。
◎第一輪(如果由右邊開始)
壓住左鼻翼,放開右鼻翼,呼氣。然後壓住右鼻翼,放開左鼻翼,吸氣。接下來繼續交互用手指壓住左右鼻孔呼吸,注意在第六次後要把呼吸順序反過來:
1、呼(右) 2、吸(左)
3、呼(右) 4、吸(左)
5、呼(右) 6、吸(左)
繼續放開左鼻翼
7、呼(左) 8、吸(右)
9、呼(左) 10、吸(右)
11、呼(左) 12、吸(右)
放下右手,雙鼻孔自然呼吸約三次。再舉起右手,持手印壓住鼻翼,開始第二輪。
◎第二輪(如果第一輪是從右邊開始,第二輪就從左邊開始,類推)
1、呼(左) 2、吸(右)
3、呼(左) 4、吸(右)
5、呼(左) 6、吸(右)
7、呼(右) 8、吸(左)
9、呼(右) 10、吸(左)
11、呼(右) 12、吸(左)
放下右手,雙鼻孔自然呼吸約三次。再舉起右手,持手印壓住鼻翼,開始第三輪。
第三輪(與第一輪同)
1、呼(右) 2、吸(左)
3、呼(右) 4、吸(左)
5、呼(右) 6、吸(左)
7、呼(左) 8、吸(右)
9、呼(左) 10、吸(右)
11、呼(左) 12、吸(右)
放下右手,恢復用雙鼻孔呼吸,結束練習。
◎如此三輪作下來,左右鼻孔總共呼吸36次。每天能作三次為佳,一般在用餐前作,不要在睡眠前作。要點是用橫膈膜正常呼吸,不要刻意地用力出聲呼吸,呼吸以平緩無聲為佳。作的時候保持身體姿勢靜止,舉起的右手也保持不動,注意上身不要隨呼吸而動。
做得熟練的基本定義是,次序不出錯,心能專注,每一次出氣和入氣的長度和力度都相同,左右鼻孔同樣通暢。斯瓦米韋達說,如果自認為熟練了,就延長為每一次連續作九輪,共108次呼吸,每天一共作27輪。體會看看有什麼不同。能夠做到了,再去問他下一步該怎麼作。
交互鼻孔呼吸主要的目的是在平衡我們身體的左右兩邊,它也有淨化的作用,是最簡單又有效的調息法門,不需要有老師在旁指導,也不會有什麼顧忌。每人每天都可以作,也應該要作。
斯瓦米韋達的呼吸非常緩慢,他一呼一吸要超過一分鐘,所以三輪交互鼻孔呼吸作下來有半個鐘頭之久。他半開玩笑地說當年住在美國的時候,工作時間非常緊湊,有時候忙得沒有時間作,就只好利用開車上班的機會來作。他的右手要捏住鼻子,要用左手駕車。據說美國現在有很多州基於安全理由,禁止在駕車時用手持的電話通話,所以他今天要是邊開車邊作交互鼻孔呼吸的話,可能就會被交警攔下來,因為遠遠看來就像是拿著電話在嘴邊講話。
你下次看見有人坐在車中右手捏住鼻子,他不見得是在嫌空氣污濁,很可能是正在作調氣功夫呢。
根據印度吠檀多的哲學,人身可以粗略分為五層,像是一層層的套子,也可以想像成是洋蔥橫切面的樣子。這五層身套從外到內,從粗到細,分別是:肉身(食物身)、氣身(能量身)、意身、智身、樂身 。既然稱為身套,可見它們是種外包裝,真正的那個在最裡面。這個身套的理論是和修證有密切的關係。作功夫要能一層層深入,穿過越來越細微的身層,到了真正最裡面才是自己的本來面目。根據瑜伽師親自的體驗,這五個身層並不是彼此獨立界限分明的,而是像光譜一樣呈現連續狀的。光譜中的各個顏色光雖然一一可見,但是各個顏色光之間卻沒有明顯的區...
目錄
前 言
2月1日 找到上師是巧合?是因緣?
2月2日 修行的火侯
2月3日 打坐不要有所求
2月4日 聽斯瓦米韋達說《道德經》
2月5日 殊勝的火供法會
2月6日 出去玩一玩
2月7日 山巔水崖都可修行
2月8日 守靜之日
2月9日 恒河之濱的孔巴美拉節
2月10日 用哈達瑜珈調息身心
2月11日 梵文的大奧妙
2月12日 吉祥“希瓦”之夜
2月13日 天下無不散的席
附錄:國際喜瑪拉雅瑜珈禪修協會會徽詳解
前 言
2月1日 找到上師是巧合?是因緣?
2月2日 修行的火侯
2月3日 打坐不要有所求
2月4日 聽斯瓦米韋達說《道德經》
2月5日 殊勝的火供法會
2月6日 出去玩一玩
2月7日 山巔水崖都可修行
2月8日 守靜之日
2月9日 恒河之濱的孔巴美拉節
2月10日 用哈達瑜珈調息身心
2月11日 梵文的大奧妙
2月12日 吉祥“希瓦”之夜
2月13日 天下無不散的席
附錄:國際喜瑪拉雅瑜珈禪修協會會徽詳解
商品資料
出版社:台灣明名文化出版日期:2011-01-12ISBN/ISSN:978986865103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