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礴的建築經典,細緻的文化饗宴
西方的教堂有如東方的廟宇,
不僅傳達教義,更承載豐厚的歷史文化,
本書搜羅歐洲最著名的51座經典教堂,
美學大師周至禹教授將帶您一同品味歐洲多元的信仰世界!
極美的教堂藝術‧感性的文明之旅
從巴黎聖母院到英國的西敏寺,
從柏林大教堂到義大利聖母百花大教堂,
51座世界級教堂輕鬆全覽,帶著它,讓你不再霧裡看花!
關於本書
在歐洲的每個城市,都會有教堂矗立。一個城市的成長,一定曾經伴隨教堂的修建和布道;一個鄉村,最高處也一定是教堂的鐘樓和尖塔,當報時的鐘聲響起,人們的心靈也得到慰藉。
教堂是綜合了藝術史、宗教史、建築史、繪畫史、雕刻史、設計史等的建築。它是歐洲人民的信仰中心,也是歐洲文明的起源。每座教堂都是歷史的見證,每個穹頂、廊柱、雕塑、壁畫、彩繪窗,也都是藝術的呈現,若以「建築藝術殿堂」稱之,誠不愧實至名歸!
藉由中國版畫大師周至禹教授遊歷歐洲各國大教堂,以藝術家敏銳的眼睛觀看、專業的思維探究、靈動的文字記錄,將歐洲教堂文化的細節與靈魂,與藝術家個人的審美體驗,用最親和的文字介紹給讀者的大眾小品。
因此,本書是橫跨八個國家、五十一座博物館,四百多幅西方教堂藝術經典,不僅傳達教義,更承載豐厚的歷史文化,這次我們將藉由教堂的光,滿足您親臨現場的渴望!
作者簡介:
周至禹 教授
●作品多次參加中外美術展覽並獲獎。
●版畫作品被英國大英博物館、日本神奈川美術館、美國波特蘭博物館、德國路德維希博物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藝術學院、中國美術館、廣州美術館等收藏。
●入選中國文化部主編《中國美術六十年》及中國當代美術全集》等大型畫冊。
●出版教材、散文集、作品集三十餘部。
●在現代設計基礎教育方面有開創性研究。
中國知名版畫藝術家,現任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主任、中央美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版畫作品被英國大英博物館、日本神奈川美術館,及美國、德國、澳洲等博物館收藏,同時多次參加中外美術展覽並獲獎,入選《中國當代美術全集》等大型畫冊,為中國知名的藝術家與美術學者。
他的學生形容他是一位「思維能力很強的老師」,與「無法停止思考的藝術家」。他對於設計課程的任教方式,是激發學生對於「材料可以變成什麼樣」的想像,學生因此可以隨性且開放的去發揮與創造。
繪畫是他的職業,文字是他的愛好,二者的結合,成為周教授記錄心情與見聞的方式。他的文字深富感染力,彷彿帶您重回歷史,共同經歷藝術家的人生百態;他的書寫輕盈而優雅,傳達的作品知識與意境卻無比浩瀚。
周教授在學術研究閒暇,除了編著美術技法書籍外,並出版多本美學理論與個人審美體驗文集。本書與《來去歐洲,逛逛博物館》,即為周教授兼具藝術賞析與旅遊導覽的力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家學者‧經典推薦】
漢寶德 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
張基義 前交大建築研究所所長
夏鑄九 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長
賴守正 師大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所長
黃宏輝 多次榮獲國家建築金質獎得主
高燦榮 成大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邱博舜 北藝大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副教授
胡朝聖 胡氏藝術公司執行長
名人推薦:【專家學者‧經典推薦】
漢寶德 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
張基義 前交大建築研究所所長
夏鑄九 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長
賴守正 師大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所長
黃宏輝 多次榮獲國家建築金質獎得主
高燦榮 成大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邱博舜 北藝大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副教授
胡朝聖 胡氏藝術公司執行長
章節試閱
法國巴黎 聖母院
Cathe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瞻仰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已經第二次。第一次在1999年冬天的耶誕節期間。那時正值聖母院維修,正面搭起了鷹架,遮掩了巍然壯觀的面容,當時只留下對內部整體的印象。然後就是19世紀法國詩人作家「雨果」(Victor-Marie Hugo,1802~1885)的同名小說《鐘樓怪人》,以及根據小說拍攝的電影,在腦海裡徘徊不去。曾經有一段時期,CNN的新聞片頭從左岸拍攝晚間的聖母院與塞納河,聖母院被燈光映照得輝煌壯烈,宛若烈火裡涅槃的鳳凰。
好的建築是有精神的建築,也是有文化的建築。因而也就成為歷史的時代標誌。在第一次參觀之後,我有了以上的感想。宗教的結晶又用藝術的形式來升華,二者成為互補的關係,因此具有獨特的美學意味,這也是我看巴黎聖母院進一步的體會。聖母院坐落在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堤島上,歷史久長,最早可以追溯到1163年,由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Maurice de Sully,不詳~1196)決定興建。到1345年建成,前後歷時一百八十多年。
這一次看到完整的正面,可以盡情地欣賞早已在圖片上熟知的形象。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底層有三座並排的桃形大門,這三個尖形的內凹門洞,飾帶一層層漸進縮小,上面雕滿了瘦長的雕像,如紋飾般排列。左邊是聖母瑪利亞事跡,右側是聖母之母聖安娜事蹟,中間是密密麻麻的《最後的審判》的雕刻。拱門上面有一排代表28個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雕像。中間那層的兩邊是尖拱雙石窗,中部是直徑10公尺的圓形玫瑰花窗,中間供奉著聖母聖嬰像,兩邊立著天使,兩側是亞當和夏娃的雕像。上層則是柱廊,再上面是兩座塔樓,總高69公尺。屋頂正中央為90多公尺的尖塔高聳挺拔,直插藍天。整個建築是典型的哥德式,外觀正面的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十分莊嚴和諧。
門洞入口的隊伍在廣場上蜿蜒了上百公尺。還好廣場很大,隊伍移動得也比較快,從外面進入教堂,眼前頓時一片漆黑,好像失明的感覺,慢慢地黑暗裡才逐漸顯現出空間。遙不可及的穹頂是如此之高,幾乎讓人產生失望的心情。只有巨大的玫瑰窗引人注目,真的是太絢麗了。因為在黑暗裡,玫瑰窗並非提供了光線,而是分外地顯示出色彩的斑斕,也許暗示了天堂世界的美好,讓黑暗裡的人感覺到渺小和卑微,也因此產生對天堂的嚮往之情吧。
內部的灰色石頭牆面相當樸素,不像羅馬的教堂,用很多的彩色大理石裝飾,或者掛滿了油畫。肋拱的線條也不張揚,有些纖細,自然融合在寬闊的空間中。教堂內沒有太多的宗教藝術作品可供欣賞,只是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雕塑。倒是共有6000根音管的大管風琴引人注目,在黑暗裡閃著金屬的光澤。在重大的典禮時響起來,想必音色是渾厚響亮吧。無論是在此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讚美詩時,或是1970年舉行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1890~1970)的葬禮時,人們都會被這管風琴樂感動吧。
法國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修道院
Mont Saint Michel Abbey
在路邊停下車、查看地圖,然後開車往聖米歇爾山方向而去。從窗外看到地平線上孤零零地矗立著一個灰色的剪影,心裡奇怪那裡怎麼會有一個巨大的建築,車子轉來轉去,最後順著公路朝灰色剪影開去,眼看著剪影愈來愈清楚,結果發現就是目的地──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就是海邊的一大塊岩山。整個岩山修建了修道院和住所,因此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形,最高的地方就是教堂的尖塔。塔尖上的大天使雕像金光閃閃,成為一個最引人注目的形象。山島與修道院建築成為一體,無所依傍地矗立在沙灘上,旁邊絕無其他的礁岩、建築,因此,聖米歇爾山就像從天而降,鮮明到突兀,不可以解釋,完全是一個奇蹟。
任何修道院都不如聖米歇爾修道院(Mont Saint Michel Abbey)選擇的地點好,因為很難有人想到要在那個孤零零的小島上建修道院。這座小島並不足以建立起一個城市。長長的大堤通到聖米歇爾山下,兩邊是遼闊的草地淺灘,靠近聖米歇爾山的地方,海水漫漲上來,圍繞著孤山,一片茫茫。其實,孤島原來與陸地相連接,歷史上一次呼嘯而來的特大海嘯吞沒了原有的森林,這個地方就變成了與陸地相分離的小島。這裡的潮水落差極大,有時會達到14公尺左右,因此漲潮的時候,連接的堤路也會被淹沒,這時的聖米歇爾山,就真正成了海水中的孤島。小島就像是一艘拋錨的大船,無所依傍地矗立在那裡。
據旅遊指南上記載,8世紀初,阿弗朗什(Avranches)的主教「聖奧貝爾」(St. Aubert)在夢中聽到聖米歇爾的告誡,讓他在此地修建修道院。世界上許多奇蹟的產生的靈感,通常被創造者自稱是被托夢了,托不托夢,是一個無可追究的托詞,但是,如果是想到這裡來建修道院,那一定是具有非凡的藝術想像力。或許,奧貝爾是見過這一片孤島的,孤島的獨特或可激發人的聯想,奧貝爾主教的聯想自然會和教堂聯繫起來。這一點,也已經被現在所證明。因為聖米歇爾山已經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蹟」,是天主教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岡之外的第三大聖地,也成為聯合國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聖米歇爾山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在大堤上匯成人流湧向山下,這情景是壯觀的。從山門的入口處到山頂的修道院,上下只有一條窄小的山道。沿石板路盤旋而上,窄小的街邊是擁擠的紀念品商店、餐廳。迴旋處、瞭望臺和懸空小花園雖可流連,但是無奈人流簇擁著停不下腳步。中古便存的石造房屋在不經意處伸出它的陽臺和窗戶,此時是隔空而望,彼時就會走在它的屋頂上,侷促的地盤,緊緊地攀附著眾多的房屋。
終於走到半山的修道院門口。從修道院的城牆上回頭眺望,只見法國內陸煙氣渺渺,沙鷗上下翻飛,山腳下的人群如蟻,紛紛攘攘地蠕動。走進修道院,涼森森的一股寒意撲面而來,修道院有高大的屋頂、深暗的空間,但是這空間也顯得有些空蕩蕩,樸素得幾乎沒有任何裝飾,彷彿一間巨大的倉庫,多少無法和外在的壯觀相配。或許,這樣的環境適合修士們忘卻人間的繁華,能夠潛心靜修。
據說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1769~1821)統治期間,這裡曾經被用作監獄,似乎這樣離世的環境很容易激發產生這樣用途的想法。有一個天井迴廊顯得有些特別,纖細的紫色大理石廊柱形成一圈四方的迴廊,白色的柱頭已經有些風化,雕飾的花紋已經不清楚了,但是還是看得出來是中世紀羅馬與哥德風格的混合。在庭院裡有一些罕見的草木綠色,讓修道院因此有了一點生氣。
義大利佛羅倫斯 聖母百花大教堂
Santa Maria del Fiore
聖母百花大教堂(Santa Maria del Fiore)是旅遊者來佛羅倫斯遊覽的中心內容。從聖母新堂東邊的義大利廣場,順著龐扎尼街(Panzani)前行,狹窄人行道上擠滿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旅遊者,摩肩接踵,在佛羅倫斯的陽光感染之下,你碰我撞,彼此都是友好的。彎向科雷塔尼街(Cerretani),已經可以看見教堂的一偶,快走幾步來到廣場,立即被教堂、鐘樓和洗禮堂的外觀震撼得啞口無言,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建築外觀的裝飾把佛羅倫斯華麗一派的風格發揮到極致,乍然一看,以為是彩繪的圖案布滿了建築的表面,尤其是「喬托」(Giotto di Bondone,約1267~1337)設計的鐘樓,像高聳入天的彩色方柱。仔細端詳大教堂,表面上覆蓋的是大理石,綠色、白色、粉紅色大理石交替使用,以白為底,綠、紅為線,兼有黃色、紅褐色、粉色,編織出幾何形、點、線和一些窗櫺拱緣的變化飾線圖案,而紅色大圓頂綴飾著白色拱肋,頂端又有白色尖頂巍峨其上。
整個教堂猶如風情濃郁的織錦,洋溢著視覺與精神的雙重愉悅,一點也沒有宗教所特有的肅穆、沉重感,與羅馬的教堂風格迥異。主教堂的立面,曾經在1588年被毀,19世紀後半葉重建起來。穹頂直徑42.2公尺,僅次於羅馬萬神殿,是世界第二大穹頂。
還是先從六角形的洗禮堂開始細細觀賞。洗禮堂與教堂分開,最早建於5世紀,是最古老、最漂亮的建築之一。本身具有特殊功能,是新入教的人進行接受信仰的洗禮之處。曾經當過佛羅倫斯執政官的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就在此受洗,稱它為「美麗的聖約翰堂」。洗禮堂基本以綠、白二色大理石覆蓋表面,圖案不比教堂、鐘樓華麗,也沒有後二者的紅色大理石。相形之下素樸一些,且它的外表受到自然的污染,不免看來有些黑灰髒污。
洗禮堂內部的堂頂有13世紀的8片壁畫及圓頂畫。但是它的三道銅門最為精彩。佛羅倫斯洗禮堂南門由「畢沙諾」(Andrea Pisano,1290~1348或1349)設計製作,每扇門分為14個方形,7個方形為一條,一共28個方格,方形四周以花卉和幾何圖形裝飾,四角突起以獸頭點綴,方形內描繪《舊約聖經》故事。構圖嚴謹平穩,人物塑造精微,衣褶柔軟飄動。青銅門框四周裝飾著花卉鳥獸,體現出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圖案特徵。北門和東門則是由文藝復興初期、義大利最重要的雕刻家「吉爾伯提」(Lorenzo Ghiberti,1378~1455)設計。1401年,出身於金銀首飾匠的吉爾伯提,在設計競賽中拔得頭籌,往後他花費了21年製作北門上的28幅浮雕,其後又用了長達27年的時間製作東門上的10幅浮雕。畫面採用《舊約聖經》傳說中的10組故事為題材,10個格子裡的浮雕內容,敘述了《舊約聖經》裡的故事。
南門、北門都很精彩,裝飾和構圖手法基本相同,但是吉爾伯提的門框裝飾更為樸素簡潔,人物雕刻則更為微妙生動。相比較而言,北門上的28格浮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東門則大有不同,吉爾伯提減少了裝飾圖案,主要利用繪畫的形式加以表現,細膩地塑造了人物的動態,表情刻畫栩栩如生,並且利用透視再現了人物的位置、空間環境和深度,這是前兩個門所沒有的。鍍金的大門至今閃閃發亮,整個青銅大門洋溢著一種金色的輕霧。東門的內容雖然也是表現《聖經》上的故事,但由於畫面氣氛濃郁,雕刻精美,連米開朗基羅都讚賞不已,稱它為「天堂之門」。
梵蒂岡城國 聖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 Pietro
從側面灰黑色的城牆下的城門進入,就是梵蒂岡。從側面漸漸走進梵蒂岡,會比從正面的和解大道(Cociliazione)前往,或許更會給人驀然一驚的欣喜,使你迫不及待地想要穿過柱廊,站在遼闊的廣場上,體驗它的宏偉。聖彼得廣場的宏偉壯觀,就在於它的整體設計,它的文化性與它的精神性的合一。一個宏大的建築,如果沒有藝術與精神的靈魂,就只是巨大的軀殼而已。
始於1506年,歷時176年的教堂與廣場的建築工程,從「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1444~1514)開始,到文藝復興的大師「拉斐爾」(Raphael,1483~1520)接手,還有「桑卡洛」(Antonio da Sangallo il Giovane,1484~1546)等工程師一位接著一位地設計施工,再到「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設計建造著名的大殿圓頂,但未完身先死,又有後繼者馬德爾諾(Carlo Maderno,1556~1629)接力,完成教堂正面,直至巴洛克的天才雕刻與建築師「貝爾尼尼」(G.L.Bernini,1598~1680)完成廣場兩邊如臂展開的橢圓形柱廊。
在時間的長河中,眾多藝術家和設計師的智慧長久地鍛煉與融合,才凝結成如此持久永恆的宏偉與美麗。個人的名利,生命的長短都已經不再成為創造偉大建築的妨礙性因素。一個強悍的宗教精神性也便由此產生。
聖彼得在這裡被皇帝「尼祿」(Nero,37~68)釘死,遺體就安葬於附近,250多年後,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272~337)在此建造了第一座教堂,1377年,教宗從法國的亞維農(Avignon)回到羅馬後,便以此地為永遠的住地,梵蒂岡由此成為世界天主教的神聖中心。我曾經數次在電視上看到教宗「保祿二世」(Paul II,1920~2005,波蘭籍)在教堂及廣場主持彌撒,白髮如雪,動作顫顫巍巍,但是依然神智清明,面色祥和。廣場上,政要首腦、小民百姓雲集,甚至其他如東正教的宗教掌門要人蒞臨,在動聽的唱詩裡,在喃喃的讀經中,從教堂到廣場一片肅穆莊嚴的景象,在復活節那天更是壯觀。而現在,已經是新的教宗接替去世的保祿二世主持儀式了。物是人非,令人感慨。
在迴廊下小坐、環視周遭。四排、284根陶立克圓柱組成的迴廊,頂上林立140尊雕像,均由貝爾尼尼弟子完成。貝爾尼尼的雕塑多是太過華麗,但迴廊的設計大膽豪邁,盡展才華,顯示了以往缺少的雄壯意味。廣場中央的方尖碑(25.37公尺)是1586年時,教宗「西斯托五世」(Sixtus V,1520~1590)下令樹立於此。紅色花崗石上沒有雕刻埃及象形文字,反倒與環境協調。在我看來,碑兩邊的噴泉雖由馬德爾諾、貝爾尼尼分別設計,亦是平平。大殿正面幾乎被維修的鐵架護網遮得嚴實,十分難看。儘管維修重要,但是也帶來形象的損害,並且是如此長久地在腦海裡、照片中。好在米開朗基羅的圓頂白皚皚地巍峨在深藍的天空裡,宏偉而不沉重,美麗而不喧嘩,傳達的是一種欲與天接的精神升騰和溝通。
在教堂坡下的通道設了禁止攔阻,幾個衣冠楚楚的大漢就站在入口檢查,穿背心、短褲、短裙的遊客都會被阻擋在外、不能進入。「衣冠不整,不能入內」,許多不知道規矩的遊客要失望了。夏季的人潮從大門口工作人員形成的夾縫中通過,這些大漢身穿黑色西服,如冬天般肅颯森嚴,個個像如臨大敵的總統保鏢,銳利的眼光在人群中掃射,令人未進堂門,已然肅穆。
英國 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坐落在英國倫敦議會廣場,最初由篤信宗教的國王「懺悔者」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 the Confessor,1003~1066)於西元1050年下令修建,1065年建成。現存的教堂為「亨利三世」(Henry III,1216~1272)在1245年時重建,以後歷代都有增建,15世紀末竣工。教堂全長156公尺,寬22公尺,大穹隆頂高31公尺,鐘樓高68.5公尺,一對塔樓插入天空。整座建築既金碧輝煌,又靜謐肅穆,被認為是英國哥德式建築的傑作。
坐在教堂外的草地上小憩,想要畫教堂的速寫,但是建築速寫實在著不得急,不像風景可以自由改動簡化自然事物的形狀、構圖。古代建築的外立面有太多的裝飾細節以及局部的造型雕刻,重重疊疊、莊嚴的哥德結構,故意暴露的飛扶壁,使得外觀更加立體多變,建築與雕塑達到了和諧平衡,而它的美與特色就在其中——刺向天空的垂直尖塔和雕刻在牆上的雕塑橫帶形成複雜的平衡,創造出立面的凹凸效果,由於陽光的變化得到加強。
西敏寺在英國社會政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被譽為英國「榮譽的寶塔尖」。1997年的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1961~1997)葬禮,就在這裡舉行。那時我在山西大學美術學院教書,住在旅館,正好看到電視轉播葬禮,目睹了高大深邃的教堂裡舉行的隆重儀式。但是,對西敏寺發生興趣,主要是因為裡面埋葬著一些歷史名人。幾百年來,從歷代國王到詩人、作家、作曲家、科學家,成百上千的人靜靜地安眠在這裡,因此參觀教堂就帶了點朝覲的味道。走進教堂,遇到了神父引領參觀者進行短暫祈禱,使得隨後的參觀帶有了一種沉默而壓抑的氣氛。石棺、雕像與墓誌銘,積累起蒙塵的厚重的歷史,對英國人來說,也許是偉大的。
西敏寺和英國皇家有著割捨不開的關係,因而也就和英國的近代史發生緊密的聯繫。1066年征服者威廉(威廉一世的綽號,William I the Conqueror,1066~1087)之後,教堂成為絕大多數英王加冕的地方,是英國社會歷史的見證。1540年(英國國教與羅馬教廷決裂)之前的600年裡,這裡都是本篤教會的教堂,18世紀以後,則成了大眾的遊覽休閒的去處,但仍和英國社會緊密相連。
教堂的內殿是加冕之地,所有的不列顛國王都在西敏寺舉行。現今的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在1953年由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加冕,據說當年電視直播了盛況,而加冕的坐椅現在還存放在教堂中最神聖的懺悔者愛德華的小教堂裡。教堂裡還陳列有英國橡木製作的愛德華國王坐椅,是1307年第一次為其加冕時所用。寶座放在聖愛德華小教堂內,座下有一塊稱作「斯庫恩」的聖石,原是古蘇格蘭國王傳統的加冕座位,後被愛德華國王征討蘇格蘭時奪過來,並在石上配了一把橡木椅子。此後各代英王登基時,就在這椅上端坐加冕,這樣看來一般的椅子和下面的石頭日後成為神聖的國寶。
在這裡,英王們成為正式的最高統治者,同樣也成了最後的歸宿。亨利七世(Henry VII,1485~1509)、愛德華六世(Edward VI,1547~1553)、瑪麗一世(Mary I,1553~1558,綽號:血腥瑪麗)、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58~1603)、蘇格蘭瑪麗王后(Mary I of Scotland,1542~1587)和詹姆斯一世(James I of Scotland,1394~1437)等都埋葬在這裡。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國王亨利七世的教堂和陵墓,它位於中軸線正中的最後方,占據了整整三分之一的面積。它那纖細華美的穹頂,五彩繽紛的旌旗,給人明快歡樂的世俗氣氛。
法國巴黎 聖母院
Cathe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瞻仰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已經第二次。第一次在1999年冬天的耶誕節期間。那時正值聖母院維修,正面搭起了鷹架,遮掩了巍然壯觀的面容,當時只留下對內部整體的印象。然後就是19世紀法國詩人作家「雨果」(Victor-Marie Hugo,1802~1885)的同名小說《鐘樓怪人》,以及根據小說拍攝的電影,在腦海裡徘徊不去。曾經有一段時期,CNN的新聞片頭從左岸拍攝晚間的聖母院與塞納河,聖母院被燈光映照得輝煌壯烈,宛若烈火裡涅槃的鳳凰。
好的建築是有精神的建築,...
作者序
英國史學家「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在自傳中這樣寫道:「1764年10月15日,在羅馬,當我坐在朱比特(Jupiter,羅馬三大主神之一)神廟遺址上默想的時候,天神廟裡赤腳的修道士們正在歌唱晚禱曲,我心裡開始萌發撰寫這座城市衰落和敗亡的念頭。」一種激情是「愛德華․吉本」寫出羅馬史的動力,而我在凱撒大帝被刺倒下的地方,羅馬古寺的旁邊,開始了對人類信仰的一種思考。宗教是人類自我設定、自我接受的一種信仰系統。幾乎在歐洲的每一個城市,都會有教堂矗立;一個城市的成長,一定曾經伴隨教堂的修建和佈道;一個鄉村,最高處一定是教堂的鐘樓和尖塔。
擁有絕佳地點位置的教堂,可以把鐘聲傳到四面八方。教堂的鐘聲不僅準時,而且穿過黑暗響起來,讓你的心靈得到慰藉。鐘聲是悠長的,鐘聲是深沉的,肯定而不含糊,是「夜半鐘聲到客船」,讓旅途上的行者安然入睡。我曾經在歐洲一個鄉村的旅舍裡住過幾天,鄉村的寧靜彷彿凝固了時間,但是在午夜的時候,鄉村裡唯一的教堂,總會敲起十二點的鐘聲,那一聲一聲的鐘聲,清晰而明亮,穿透了無邊的黑暗,來到我的枕邊,驚破了我的睡夢;並且鐘聲是那麼準時,分毫未差地開始,在該結束處結束,但是餘音嫋嫋,讓我在黑暗中清醒。
教堂是一座融合了藝術史,涵蓋了宗教史、建築史、繪畫史、雕刻史、設計史等的建築,細心的遊客可從中受益,而我就是其中之一。在教堂裡還可以讓心靈獲得喘息的片刻。有一次逛集市時,走累了,看到路邊有教堂,就走了進去,教堂牆壁刷著鮮豔的乳黃色,鮮亮得不真實。進裡面去看,卻是深暗而空曠,和街上相比是另一個世界。不規則的室內格局、裝修和彩繪玻璃鑲嵌,完全是現代的風格,顯示著教堂的歷史不會久長。一位年輕的女信徒正在側堂的陰暗處默禱,跪著的剪影在模糊的光線裡籠罩著神祕和傷感。在無聲裡,女信徒起身離去,融入門外明媚陽光下的人群裡,把一份孤獨與寂寞帶走,留下的是一絲惆悵。我不知道她是誰,沒有看到她的面孔,不了解她的生活,不知道她為什麼祈禱,轉瞬之間已經不見她的身影,眼前僅剩流淌著喧囂的人流。但是,我依然能夠感受到那陽光下一顆隱祕寂靜的心靈的存在,像是不會融化的堅冰。
英國史學家「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在自傳中這樣寫道:「1764年10月15日,在羅馬,當我坐在朱比特(Jupiter,羅馬三大主神之一)神廟遺址上默想的時候,天神廟裡赤腳的修道士們正在歌唱晚禱曲,我心裡開始萌發撰寫這座城市衰落和敗亡的念頭。」一種激情是「愛德華․吉本」寫出羅馬史的動力,而我在凱撒大帝被刺倒下的地方,羅馬古寺的旁邊,開始了對人類信仰的一種思考。宗教是人類自我設定、自我接受的一種信仰系統。幾乎在歐洲的每一個城市,都會有教堂矗立;一個城市的成長,一定曾經伴隨教堂的修建和佈道;一個...
目錄
巴黎 Paris
1 先賢祠 Panthéon
2 巴黎聖母院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3 聖徒禮拜堂 Ste-Chapélle
4 聖日耳曼教堂 St-Germain des Pres
5 聖心堂 Basilique du Sacré-Coeur
盧昂 Rouen
6 聖女貞德教堂 Eglise Jeanne d ' Arc
7 聖馬可魯教堂 Eglise St -Maclou
8 聖母大教堂 Cathedrale Notre-Dame
聖米歇爾山 Mont St-Michel
9 聖米歇爾修道院 Mont Saint Michel Abbey
里昂 Lyon
10 福維埃聖母教堂 Basilique Notre-Dame de Fourvière
11 聖讓首席主教教堂 Primatiale St-Jean
奧地利 Austria
12 史蒂芬大教堂 Stephansdom
13 瑪利亞教堂 Maria Taferl
14 梅爾克修道院 Stift Melk
15 海頓教堂 Haydn Church
柏林 Berlin
16 柏林大教堂 Berliner Dom
17 瑪利亞教堂 Marienkirche
18 聖赫德維希大教堂 St. Hedwigs Kathedrale
19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Kaiser Wilhelm Gedachtnis Kirche
佛羅倫斯 Florence
20 聖母新堂 Santa Maria Novella
21 聖羅倫佐教堂 Cathedral San Lorenzo
22 聖母百花大教堂 Santa Maria del Fiore
23 聖母領報教堂 Santissima Annunziata
24 聖馬可教堂和修道院 Convento de Museo di San Marco
25 聖瑪利亞·德爾·卡邁納教堂 Santa Maria del Carmine
26 聖十字教堂 Santa Croce
羅馬 Rome
27 聖三一教堂 Trinità Dei Monti
28 聖埃格尼斯教堂 Chiesa di Sant, Agnese
29 聖母大教堂 Basilica di S.Maria Maggiore
30 拉特朗聖約翰大教堂 S.Giovanni in Laterano
31 聖彼得鎖鍊教堂 San Pietro in Vincoli
32 人民廣場聖母堂 S.Maria del Popolo
33 萬神殿 Panthéon
梵蒂岡城國The Vatican City state
34 聖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Pietro
威尼斯 Venice
35 聖馬可教堂 Basilica San Marco
36 弗拉里榮耀聖母堂 S.M.Gloriosa dei Frari
37 安康聖母教堂 S.M.Della Salute
38 聖若望與聖保羅教堂 S.Giovanni e Paolo
39 穆拉諾島教堂 Basilica di I.S.Murano
蒙塞拉特 Montserrat
40 本篤會修道院 Benedictine Monastery
倫敦 London
41 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
42 聖保羅大教堂 St. Paul’s Cathedral
日內瓦 Geneva
43 聖彼得大教堂 Cathédrale de St.Pierre
44 聖母院 Basilique Notre-Dame
45 瑪德琳娜教堂 La Madeleine
盧加諾 Lugano
46 聖安東尼教堂 Chiesa di S.Antonio
47 聖洛可教堂 Chiesa di San Rocco
48 聖卡爾羅教堂 Chiesa di San Carlo
49 聖羅倫佐修道院 Cattedrale San Lorenzo
50 聖母無原罪教堂 Chiesa dell Immacolata
迪沃納 Divonne
51 迪沃納教堂 Temple de Divonne
巴黎 Paris
1 先賢祠 Panthéon
2 巴黎聖母院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3 聖徒禮拜堂 Ste-Chapélle
4 聖日耳曼教堂 St-Germain des Pres
5 聖心堂 Basilique du Sacré-Coeur
盧昂 Rouen
6 聖女貞德教堂 Eglise Jeanne d ' Arc
7 聖馬可魯教堂 Eglise St -Maclou
8 聖母大教堂 Cathedrale Notre-Dame
聖米歇爾山 Mont St-Michel
9 聖米歇爾修道院 Mont Saint Michel Abbey
里昂 Lyon
10 福維埃聖母教堂 Basilique Notre-Dame de Fourvière
11 聖讓首席主教教堂 Primatiale St-Jean
奧地利 Austri...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軟精裝頁數:27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