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過去四十年中《科學月刊》所刊載的各學科文章按編成專書。
2009年是全球天文年,紀念伽利略使用天文望遠鏡四百年,天文發展的歷史很早,大約西元前4000年,英格蘭出現環狀的巨石陣,據說是巨石排列的位置和夏至冬至的太陽位置有關。但唯有天文望遠鏡的使用,天文才開始加入實驗科學的行列。
隨著各類科學的快速進展,天文學和其他科學的關連也益發密切,天文學的研究範圍包山包海,除了傳統的天文觀測,應用其他領域的專業技術是不可避免。本書便是以天文學與其他領域的關連與應用為主軸,以統整的方式介紹在最近十年發表的天文專文,希望讓讀者能有更寬闊的眼光,欣賞我們的宇宙。
作者簡介:
曾耀寰
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及天文研究所博士。
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助技師、《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曾獲第八屆李國鼎通俗科學寫作獎第參獎。
曾任交通大學理學院、臺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著作包括《企鵝雄兵──用Linux進行電腦叢集計算》以及《Linux萬萬歲》(與謝寶慶合著);譯作包括《愛因斯坦的鏡子》(與邱家媛合譯)以及《下一波資訊革命──量子電腦》(與邱家媛合譯)。
章節試閱
光明與黑暗、明天與末日──與人類福禍相倚的太陽
曾耀寰
在《聖經》創世紀第一章寫到: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兩千多年前的西方人對於「光」——如此重要、具有啟發性的光,指的應是太陽。因為「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而白天的光就是太陽光。相較於滿天星斗,太陽是人類所感受到、在宇宙間最光輝燦爛的一顆星球。《詩經》裡曾出現「杲杲日出」的詠歎;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萬物的本源,雖然沒有明指這個火就是或來自於太陽,但若說永恆不變的火是太陽,原則上也沒什麼大錯。如果沒有恆久不變的太陽,地球不會成熟,也不會有生靈,自然也不會有今日如此聰明的人類。說到人類對太陽客觀的、不夾雜著主觀的感受,第一印象多認為太陽是一個圓盤狀的發光體,所發出的光非常明亮刺眼、令人難以直視。正因如此,這個發光體被古人視為非常理想的圓,沒有絲毫缺陷和斑汙;一旦出現日食奇景,一定是人做錯了事,神降下的處罰。
燦爛恆久的太陽
太陽是如此地明亮,透過現代科學的數據測量,我們可對太陽的亮度做出比較具體的描述。以家裡常用的白熾燈泡而言,其亮度是100瓦,瓦是一種單位,代表每秒鐘所放出的能量。所以燙手的100瓦燈泡,不僅表示它能量很高,也代表了放出能量的快慢。就好像轉開浴室的水龍頭,水龍頭開得越大,代表出水量大、每秒流出的水很多;因此,瓦數越大,也代表流出的能量越大。若將太陽每秒流出的能量換成100瓦的白熾燈泡,可以換成多少只呢?答案是個驚人的天文數字 ──大約是400000......0000只燈泡──4的後頭共有24個零,多到不知要如何念出來。
這麼亮的太陽到底是什麼成分組成的?和我們地球有何差別?其實太陽和地球是大大地不同,太陽是一個大火氫氣球,而地球只是一顆小石頭,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半徑是地球半徑的109倍,在太陽裡頭可以塞進130萬顆地球。太陽裡頭主要成分是氫和氦,氫原子的數量占94%,氦原子大約占了6%,內部構造粗略地分成核心、輻射層、對流層和太陽表面(包括光球層、色球層、過渡區和日冕)。雖然說太陽是個大氣球,但內部密度可是超乎想像地緻密,從核心發出來的光,會不斷地和裡頭的原子碰撞,經過少則1萬7000年、多則5000萬年的跌跌撞撞,才能走到太陽的表面。
太陽表面果真是完美無瑕?我們很難用肉眼直視的方式來檢查太陽,一般人也就很少仔細觀察太陽表面,因此直覺上會認為太陽是個零缺點的圓盤。
實際上,太陽表面並不是如我們想像,沒有斑點和缺陷。1610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太陽表面有黑色的斑點。這斑點的確是在太陽表面上,因為經過長時間觀察,伽利略發現這些黑斑會改變位置,逐漸朝向右邊偏移,然後從太陽邊緣消失;數天後又從另一邊出現,繼續向右偏移,回到上次的位置。這代表黑斑是在太陽表面,也說明了太陽本身會自轉。這些黑斑稱為太陽黑子。在中國典籍中,早在約西元前 140年,《淮南子》〈精神訓〉便記載「日中有踆烏」,簡單地描述黑子的模樣;詳細的記載則是出現於西元前28年,《漢書》〈五行志〉記載:「河平元年,……,三月已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不過這也只限於簡單的定性描述。
其實黑子並不是黑色,黑子只不過比周圍的太陽表面暗,所以看起來像是黑的。如果整個太陽變成像太陽黑子一樣,也只不過變暗些,因為太陽黑子的溫度約有三千多度,比太陽表面的六千多度要低,但燒紅的鐵也不過一千多度,可以想見三千多度的太陽黑子還是很亮的。
太陽黑斑發威
小姐女士們最怕的就是太陽的紫外線,紫外線會傷害人的皮膚,在白皙的皮膚上晒出黑斑。太陽黑子就像是太陽臉上的黑斑,不過太陽的黑斑是有生命週期的,一般持續數天,甚至數個月,但總是可以自己消失,無須昂貴的美白化妝品。在《後漢書》〈五行志〉裡頭便也曾寫到:「五年正月,日色赤黃,中有黑氣如飛鵲,數月乃消。」
現在科學家已明白,太陽表面活動和結構都是很複雜的,除了近似黑氣的黑子外,還有磁場、米粒組織、閃焰、譜斑、日珥等。簡言之,由於太陽表面有磁場,表面高溫氣體受到磁場的影響,會有各種不同的變化和活動,太陽黑子則是太陽磁場最強的地方,通常是地球磁場的數萬倍。
先不論太陽黑子的形成原因,光從太陽黑子的表面觀察發現,黑子都是成雙成對的,有時也會成群出現。就長期觀察來看,太陽黑子的數量有週期性的變化:黑子數量上的觀察記錄可追溯到17世紀,但發現數量變化的規律性,是19世紀的施瓦貝(Heinrich Schwabe)。他原先是想尋找比水星更靠近太陽的行星,但因為太陽實在太亮,他嘗試在太陽表面尋找行星的陰影,因此進行了長達十七年的太陽表面觀測,記錄太陽表面的黑斑。
這項觀察記錄的工作,反而讓他發現了太陽黑子數量的變化週期,其變化週期大約為11年,我們稱之為太陽活動週期(solar cycle)。太陽黑子數量最多和最少的時期,分別稱為太陽活動極大期(solar maximum)和極小期(solar minimum)。
如果將太陽黑子數量變化週期和地球長時間氣候變化作比對,科學家意外發現15~18世紀,在北半球的小冰河時期竟然和太陽活動極小期一致。從資料顯示,西元1645~1715年是小冰河時期最冷的時候,當時的太陽表面幾乎沒有黑子活動,這段時期又稱做芒得極小期(Maunder Minimum),平均每年只有一兩個黑子出現(在一般情形下,應該可以看到數萬個太陽黑子)。
太陽表面活動的減少,表示從太陽流出來的能量變少。地球所需的能量都源自於太陽,因此科學家相信,北半球小冰河時期應是太陽產生的能量減少所導致的。從樹木年輪和鑽鑿出來的冰柱可以得知,從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歐洲冬天的溫度約減少了攝氏1~1.5度;若從更大的區域來看,其實平均溫度只降了攝氏 0.3~0.4度。變黯淡的太陽會使地球局部地區的溫度明顯下降,造成全球性的氣流變化,進而造成冰河時期發生。
光明與黑暗、明天與末日──與人類福禍相倚的太陽
曾耀寰
在《聖經》創世紀第一章寫到: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兩千多年前的西方人對於「光」——如此重要、具有啟發性的光,指的應是太陽。因為「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而白天的光就是太陽光。相較於滿天星斗,太陽是人類所感受到、在宇宙間最光輝燦爛的一顆星球。《詩經》裡曾出現「杲杲日出」的詠歎;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萬物的本源,雖然沒有明指這個火就是或來自於太陽,但若說永恆不變的火是太陽,原則上也沒什麼大錯。如果沒有恆久不變的太陽,地球不會成熟,也...
目錄
光電儀器
1. 古今天文觀測大躍進 王祥宇
2. 電波天文觀測儀器 黃裕津
電腦
3. 從0與1之間認識廣大宇宙 曾耀寰
物理
4. 用X射線看星星 周 翊
5. 黑洞:抗拒不了的吸引力 演講/蔡 駿 整理/范賢娟
化學
6. 從星際塵埃中窺見宇宙萬千 呂聖元
太空科學
7. 光明與黑暗、明天與末日──與人類福禍相倚的太陽 曾耀寰
8. 探索太陽系的起源 劉名章
9. 冥王星是怎麼被幹掉的? 黃相輔
10. 台灣之光──從鹿林看鹿林彗星 林宏欽
11. 引人追尋的飛舞彩光──橫跨三世紀的極光研究 呂凌霄
宇宙學
12. 微弱的宇宙輻射化石 吳建宏
13. 暗能量︰來自宇宙的大謎團 林文隆
生命
14. 宇宙裡更多的「地球」 辜品高
15. 尋找系外生命計畫 葉永烜
氣候變遷
16. 在宇宙尋找暖化的線索 梁茂昌、翁玉林
教育
17. 零距離的天文教育──從遙控天文台談起 吳昌任、林詩怡
18. 探索宇宙的電眼──電波望遠鏡動手做 曾耀寰
光電儀器
1. 古今天文觀測大躍進 王祥宇
2. 電波天文觀測儀器 黃裕津
電腦
3. 從0與1之間認識廣大宇宙 曾耀寰
物理
4. 用X射線看星星 周 翊
5. 黑洞:抗拒不了的吸引力 演講/蔡 駿 整理/范賢娟
化學
6. 從星際塵埃中窺見宇宙萬千 呂聖元
太空科學
7. 光明與黑暗、明天與末日──與人類福禍相倚的太陽 曾耀寰
8. 探索太陽系的起源 劉名章
9. 冥王星是怎麼被幹掉的? 黃相輔
10. 台灣之光──從鹿林看鹿林彗星 林宏欽
11. 引人追尋的飛舞彩光──橫跨三世紀的極光研究 呂凌霄
宇宙學
1...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