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首次暢談專業業務的本質
業務先鋒們必讀的業務指南! 業務工作不是一買一賣的短期交易往來,最重要的是要能夠站在客戶的立場思考,獲得客戶的信賴,建立起長期關係。為了實現客戶的要求,就必須站在客戶的立場絞盡腦汁,思考出可能會碰到的障礙,該運用何種方法解決,並且提供客戶解決問題的對策。透過貫徹顧客主義,降低組織的利己主義,不斷提供超出客戶預期的高層次策略,便能加深客戶的信任感與認可。這樣一來,在某個時間點,業務人員就會從單純的往來廠商的身分,晉身為彼此的合作夥伴。
在那一刻,業務人員會才成為真正的專業人才。
本書是為立志成為「專業」的業務人員所寫的書。坊間以業務為主題的書相當氾濫,但是,目前卻沒有一本能輔導傳統業務走向專業的書籍。
為了讓讀者理解這些一般業務書籍未曾涉入的領域,並且逐一實踐理論,於是大前研一邀集了商業突破大學研究所教授們,針對業務專業的主題來撰寫,集結的成果就是本書。
內容除了理論及觀念之外,本書也有相當多實務操作的方法與經驗。讓讀者能夠淬取到業務最精華的部分,精進個人能力、提升團隊業務力,創造個人、企業與顧客皆贏的局面。
為什麼到現在我們還要來談「業務」?
既不是經營戰略、也不是全球經濟,而是探討「業務」這個已經被談到爛的主題呢?
大前研一認為,當前世界經濟的變化太過劇烈,企業在拓展新興國家市場同時,必須兼顧國內市場,這是相當困難的運籌帷幄。在市場縮小的環境下,企業一方面確保公司利益,一方面也以信賴為基礎,與客戶建立長期且深厚的關係,力圖拓展市佔率。
要達成這項艱鉅任務,有項不可或缺的、眼前卻獨缺的要素——業務。
企業不僅必須擁有能夠販售產品的業務人才,更重要的是,必須大量培育能夠針對客戶問題、課題,提供與產品相關解決策略的專業業務人員。
能區分專業主義與業餘愛好的指標,就是顧客至上主義。
業務工作不是一買一賣的短期交易往來,最重要的是,要能夠站在客戶的立場思考、獲得客戶的信賴、建立起長期關係。為了實現客戶的要求,就必須站在客戶的立場,絞盡腦汁,思考出可能會碰到的障礙,該運用何種方法解決這些障礙,提供客戶解決問題的對策。透過貫徹顧客主義,克制圖利組織的利己主義,不斷提供超出客戶預期的策略,才能加深客戶的信任感與認可。
當業務人員從往來廠商的單純身分,晉身為彼此合作的夥伴時。此時,業務人員才能稱為真正的專業人才。
本書是為立志成為專業的業務人員所寫的書。坊間以業務為主題的書相當氾濫,但是,目前卻沒有一本能輔導傳統業務走向專業的書籍。
業餘愛好的研究者所寫的業務書籍,因為作者本身不具備業務經驗,加上業務工作較難從過去事例中蒐集到足夠的資料來比較、探討、分析並建構體系,因此,書籍內容並不符合實務面操作。
另一方面,成功業務員筆下的業務書籍,容易傾向於熱血澎湃、重視人情義理的體驗,與出人頭地的故事,讀完之後的確會讓人精神亢奮兩、三天。但是由於個人色彩過於濃厚,其他人幾乎難以仿效。
專業業務人員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術,必須是廣博且多元的。業務的工作必須同時聯繫公司內各部門及相關人士,才能解決客戶的問題。因此必須具備市場行銷、思考技巧、人才管理等知識。為了在嚴苛的環境中,發揮最高的能力,業務人員的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
為了讓讀者理解這些一般業務書籍未曾涉入的領域,並且逐一實踐理論,於是大前研一向商業突破大學研究所教授們提出一項全新挑戰,讓大家針對業務專業的主題來撰寫,集結的成果就是本書。
第一章,將針對專業業務的觀念,以及業務必備的技巧進行論述。此外也添增小專欄,提供給每天在職場奮鬥的業務人員實用的建議。
第二章,是由專門解決問題的齋藤顯一教授,針對解決問題時,業務人員的思考模式,以及方法論來進行解說。透過發現與解決顧客所面臨的問題,即使在商品難以銷售的時代,依舊能夠創造新需求、掌握住機會、拓展業務的格局並超越既有的業務框架。
第三章的主題是市場行銷。須藤實和教授以目前業務工作的課題為基礎,闡述業務人員必備的市場行銷意識,以及磨練技巧的方法。透過與客戶站在同一陣線的立場,貫徹行銷意識,讓業務人員培養出品牌守護者的新價值觀。
第四章由川上真史教授執筆,針對每日在劍拔弩張的緊張狀態下工作的業務員,提供自我管理的基礎知識。讓讀者明白,在任何狀況下,如何安定地發揮個人執行力、成為客戶的好夥伴,以及業務人員必須具備的思考與行動模式。
第五章,後正武教授透過案例,抽絲剝繭地探討有關提升團體業務能力、組織的營運模式以及領導人的職責任務等問題。
過去的業務人員總是頑強抗拒變化,因而無法進步。能夠改變業務模式,企業就能蛻變,企業也能脫胎換骨。我們十分期待專業的業務,引領企業走向改變。
作者簡介:
大前研一
商業突破大學代表董事社長兼商業突破大學校長
一九四三年生,福岡縣人。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院畢業後,取得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原子核工學系碩士學位、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所原子能工學系博士學位。歷經日立製作所原子能開發部技師,一九七二年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任職。擔任日本分社長、亞太地區會長。是為「無國界經濟學與地區國家論」的提倡者。持續於《華爾街日報》(撰稿編輯)、《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論文 。由於功績卓越,曾由義大利總統獲頒Pio Manzu獎,並於美國聖母大學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著作有《OFF學》、《後五十歲的選擇》、《即戰力》、《質問力》、《研磨商業力》、《形塑生活者大國》、《看不見的新大陸》(以上均為天下雜誌出版)、《專業》、《再啟動》、《一個人的經濟》、《無國界的世界》、《新‧資本論》、《思考的技術》、《M型社會》等眾多作品。
齋藤顯一
Foresight & Company代表董事
大阪人。國際基督教大學畢業後,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就職,一九八七年成為工作合夥人。一九九六年創立Foresight & Company,直到現在。過去投注心力於經營管理顧問以及多數解決問題技巧之研修工作,打造出企業業績提升的莫大成果。二○○五年四月,擔任大前研一的商業突破大學研究所教授。二○○二年至二○○六年間,擔任國際基督教大學校友會會長、現任國際基督教大學法人理事、校友會理事。著作有《解決問題的實學》(Diamond社)、與大前研一合著的《實戰!解決問題法》(小學館)。
須藤實和
Planetplan代表董事
東京大學理學院畢業,東京大學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課程。歷經博報堂行銷局,以註冊會計師身分於安達信(Arthur Andersen)會計師事務所協助監察業務、收購監察工作。此後,於Schroder Ventures經歷了創投業務之後,以貝恩管理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 的合夥人身分參與企業的顧問活動,並進行廣泛的演講.著述活動。現在以支援國內大型企業經營、人才開發活動為主軸,從事創投企業的培養支援及教育活動。著作有《戰略集團經營──重新建構事業投資組合》(東洋經濟新報社,共著)、《e品牌戰略》(日本經濟新聞社)、《思考企業戰略》(日本經濟新聞社,共著)、《LIVE實況!行銷實戰講座》、《LIVE實況!顧問實戰講座》(Diamond社)等。
川上真史
韜睿惠悅(Towers Watson) 組織人事部門主管
京都大學教育學部心理學系畢業,歷經產業能率大學總和研究所研究員、HAY Consulting Group顧問,一九九七年起擔任現職。主要負責人才任用、評價、培養系統,從設計到運用、定型為止的顧問工作。此外,顧問活動之外,並透過有關心理學觀點的全新人才論研究、開發,向社會提倡針對下一世代的人才想法。除了擔任企業內講座、研修的講師之外,也曾參與電視及演講會等眾多講壇。著作有《改變自己的關鍵在那?》、《全身投入力》(Diamond社)、《職能面試守則》、《採用優秀人才了嗎?》(弘文堂)、《只對工作感到憂鬱的人們──壓力社會下生存的工作模式》(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等。
後正武
東京Management Consultant代表
東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哈佛大學企管學碩士(MBA.優異)。歷經新日本製鐵、麥肯錫顧問公司(合夥人)、貝恩管理顧問公司董事副社長/日本分社長,任於現職。著作有《經營參謀發想法》、《經營參謀彰顯的理論思考與發送技術》(President社,PHP研究所)、《新美國意識形態》(Saimaru出版,共譯)、《成熟期的差別化戰略》(President社,共著)、《決定意思之「分析技術」》(Diamond社)。
譯者簡介:
巫文嘉
專職日文筆譯。東吳大學日研所碩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全台最強的CEO 熱力推薦:
尹衍樑 潤泰集團總裁
汪國華 國泰金董事長
周俊吉 信義房屋董事長
林蒼生 統一集團總裁
唐松章 崇友實業董事長
孫大明 TPK宸鴻集團總裁暨執行長
徐重仁 統一超商總經理
許朱勝 GE公司台灣首席執行長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童至祥 特力集團執行長
葉明桂 奧美集團策略長暨奧美廣告副董事長
韓家寰 大成集團會長
策略學者、專業人士專業推薦:
王正明 桂冠實業總經理
余 湘 WPP傳播集團Group M台灣區董事長暨總裁、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
林丙輝 國立中興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陳玲玲 晶晶晶廣告公司總經理
湯明哲 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
詹文男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兼主任
蕭瑞麟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
名人推薦:全台最強的CEO 熱力推薦:
尹衍樑 潤泰集團總裁
汪國華 國泰金董事長
周俊吉 信義房屋董事長
林蒼生 統一集團總裁
唐松章 崇友實業董事長
孫大明 TPK宸鴻集團總裁暨執行長
徐重仁 統一超商總經理
許朱勝 GE公司台灣首席執行長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童至祥 特力集團執行長
葉明桂 奧美集團策略長暨奧美廣告副董事長
韓家寰 大成集團會長
策略學者、專業人士專業推薦:
王正明 桂冠實業總經理
余 湘 WPP傳播集團Group M台灣區董事長暨總裁、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
林丙輝 國立中興大學管理學院...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業務專業化
商業突破大學校長 大前研一
——業務人員一定要夠「專業」
全球企業領導人的導師——彼得.杜拉克(譯註: Peter Ferdinand Drucker,一九○九~二○○五年)曾經說過:
「我們不可以認為招牌員工的薪水比經理高,是一件怪異、不合理的事情。這種思維也可以套用在業務人員身上。成績優秀的業務人員獲得的薪水,是可以比業務經理高的。」
杜拉克認為,在仰賴個人能力、技巧、努力來創造業績的專業世界,專業人才獲得公司的頂尖報酬,甚至高於社長或執行長(CEO),這件事一點都不怪異。他甚至還認為,優秀的業務人員,理所當然應該獲得比上司更高額的薪水。
我對這深有同感。既然專業的世界是以實力決勝負,薪資報酬也應該採取以成果論高低的路線。
【業務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專業嗎?】
我在拙作《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天下文化發行)中曾經主張,區分出專業與業餘的關鍵要素為「顧客主義」,這項要素比一般所謂的高度專業技術或倫理觀等要素更重要。
當然,業務工作並非僅仰賴「顧客主義」這項概念就能萬事大吉。此外,只靠專業技術、倫理觀也是行不通的。唯有均衡統合一切要素之後,才能塑造出專業人才的職業人格。
杜拉克生前,我曾經在演講會等場合與他多次照面,也曾經有過機會跟他交換意見。可惜的是,我卻不曾跟他討論過「何謂專業?」這個議題。不過,我相信他一定會贊同我的想法。——畢竟,杜拉克這號人物終其一生都不斷強調顧客主義的重要。
若是依我對專業所下的定義,對照目前以業務工作營生的人們,幾乎全部的人都稱不上是專業的業務人員。不過我還是這麼認為:
【業務人員,更應該以專業為目標】
人們通常都把業務人員稱為「銷售部隊」、「最前線的士兵」,認定這項工作是必須「身先士卒」,處在搶奪客戶與市佔率爭奪戰的工作。然而在製造業,製造過程總是最受重視,銷售過程則容易被看輕。
雪上加霜的是,在不景氣的環境下,每家公司都企圖確保營業額、利潤與市佔率,於是不管一切,首先就拿業務部門開刀。也有不少企業,總是排除業績獎勵。
不過,只要能導入專業的業務,就可以讓「把滯銷品賣出去是業務的工作」這種不合理認知,或者「別囉唆,去賣就對了!」這類不講理的命令,銷聲匿跡。甚至,還有可能拓展出以下的發展。
● 讓嚴格探求顧客真正需求的「顧客主義」於公司及組織中扎根。
● 業務工作不再以銷售產品為主,而是以配合提供客戶服務的解決問題型業務為主流。
● 業務人員能夠意識到系統知識的重要,不斷地學習、進修。
● 促進個人、團體之間共有、共享知識與價值觀。
● 從單槍匹馬式的個人業務型態,轉變為團隊合作的業務型態。
● 重視顧客認定的價值,同時提升業務部門的組織能力與業務人員的個人能力,開發出全新的業績考評指標。
● 降低組織內的不公平觀感,編整出員工容易接受的人事制度與敘薪體制。
這些新發展所帶來的結果,將會大為提升企業的「戰略自由度」(strategic degrees of freedom)。所謂戰略自由度,顧名思義,就是能夠拓展經營策略上的可能執行選項(並非紙上談兵的選擇項目),最後能提升企業因應變化的適應力,也就是提升企業本身的競爭力。
企業成長的敵人就是厭惡變化、習於安穩、墨守成規的態度。企業必須不斷地進行改善與改革工作。但是,幾乎所有的企業中,特別是業務部門,最容易形成阻礙改革的勢力。至今我幫助過數十家企業進行企業改革運動,每次改革幾乎都會遭遇業務部門的頑強抵抗。
回想起跟隨大家到業務工作現場的情景,就能理解他們為何會如此頑固。
所謂客戶,大多極自我中心,而且,一樣米養百樣人,需求各有不同。因此,幾乎每個業務員都曾經碰過許多釘子,面臨無能為力的窘境。
即使在公司內部,業務部門也常常容易被冷落在一旁,完全不受重視。尤其是在製造業中,上自社長、下至主管階級,每位重要人物都毫不忌諱地表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就是技術」或者「製造是最為重要的」。
能夠支持著業務人員的,是業務員工的自負:「(碰到這麼多釘子)替公司賺到錢的可是我們啊」。然而,公司方面卻冠冕堂皇地訓斥業務人員:「提升效率!」或「多賣一點高利潤的產品!」聽到這番話,難免會讓人怒火中燒。
此外,公司內部如果變更服務客戶的手續或新規定,距離客戶最近的業務人員,就會頑強抵抗。只要一聽到「改革」兩個字,就反射動作般地跳起來抵抗。
如果業務部門能夠換個角度思考,成為改革的推手,狀況又會有何改變?我認為,他們絕對會成為推開市場大門的一股強勁力量。
公司裡若能誕生一股「接近客戶」的強大推力,客戶也會對這家公司刮目相看。這個想法,是過去許多企業管理人員與改革先鋒所描繪的理想步驟。
從這個角度來看,曾經是抵抗企業改革勢力的業務部門,相當有可能推動改革,讓改革如虎添翼。
然而大多數人,甚至業務部門的人們一開始就認定:光改革業務是沒用的,業務要成為專業業務更是天方夜譚。但業務有十足的條件能成為「公司的智囊團」。促進夢想實現的,不正是進步與發展本身嗎?
事實上,一個世紀前就有人挑戰過這項難題。這號人物名叫約翰.派特森(John H. Patterson), 他於一八八四年創立了National Cash Register(譯註:NCR,收銀機製造商)。
在當時的美國,所謂的業務工作,形同小販的沿街叫賣,不過派特森卻決定建立白領階級的業務集團,進行破天荒的改革。他讓業務人員們穿上質地優良的西裝、投宿在最高檔的飯店,並教導他們注重禮儀、規律與健康管理。除了教導他們關於產品的知識以外,為了徹底教育業務人員企業理論的觀念,甚至還設立全美最古老的研修中心。
依照他的想法,無法在企業上提供提案給客戶的人,不跟顧客搏感情、拍馬屁就拿不到訂單的人,或者只能倚賴吉凶運氣及市場謠言的人,這些類型的業務人員都是無用之徒。唯有能夠理解客戶的需求,才是上上之策。
他認為,業務必須體認,所銷售的不是那一台台的收銀機,而是所提供的解決策略。從這點來說,派特森稱得上是時代先驅。
日後繼承了派特森業務哲學的,就是孕育出 IBM的湯瑪斯.J.華生(Thomas J. Watson, Sr.)。華生在一九二五年進入 NCR任職,從派特森身上學習到與過去迥異的業務手法。據說,他因此茅塞頓開,彷若醍醐灌頂。後來,他獨自反覆改良了這套手法,奠定解決問題型業務的基礎。
他的兒子湯瑪斯.J.華生二世(Thomas J. Watson Junior)繼承父親遺志,培育出傳說中 IBM的業務傳教士(evangelist)——巴克.羅傑斯(譯註:Buck Rogers,美國 IBM公司前營銷副總裁)等傑出人才。
解決問題型業務的概念,近來從「硬體販售」轉變為「軟體系統販售」。據說,這套方法是那位讓瀕死的
IBM,再度浴火重生的前執行長路易斯.葛斯納(Louis V. Gerstner, Jr.)的獨門妙計。實際上,對 IBM來說,這套概念可以說是自 IBM創業以來,傳承多年、深具歷史的產物。
如今,IBM的業務型態,被譽為全世界的最佳典範。不過,一定還有高於這個層次的型態。要整合問題、解決問題,就必須每天反省,自己是否能提供客戶個別的解決方案?自己會不會只是在銷售一堆空有其表的老套產品呢?
業務工作因為沾染上過去的習慣,並受到根深柢固的觀念拖累,幾乎是裹足不前、毫無進步。業務要變專業,是在試圖推動已經靜止的時針,絕對不是荒誕的無稽之談,也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蒐集資訊的能力會改變業務人員
業務人員每天都在現場接觸到第一手資訊,這些資訊蘊含著最寶貴且最具衝擊力的事實,也就是能夠「改變業務狀態」。然而,在這些汗牛充棟的資訊中,稱得上有價值的資訊也只是滄海一粟,為了從資訊大海中掬取出一小滴精華,就必須具備堅實的資訊能力。業務必須掌握的資訊有幾項主軸,即是以下這三點:
1 產品的資訊
蒐集「自家產品」的相關資訊,對業務人員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使用心得、感覺不合用之類的心聲,以及對公司最坦誠的觀感,這些都無法在調查或統計數據上呈現出來,只有業務人員才會知道。業務人員不妨化身為一枚石蕊試紙,虛懷若谷,傾聽顧客的心聲吧!
就拿業務人員到商店進行銷售工作這件事來說吧!假如業務人員到客戶端進行銷售時,第一關就直接找商店的老闆談,這樣的做法是不及格的。業務人員必須在拜訪老闆之前,先找店鋪裡的店員或者老闆娘聊聊。在彼此閒聊的過程中,不著痕跡,順帶提到自家產品。透過這個方式就能聆聽到消費者直接或間接的心聲。若能進一步向店家老闆提到這些消費者心聲,或許就能探索出決策者心中難以揣測的真心話。
一旦獲知客戶對產品所提出的問題點,必須毫不猶豫地回傳給公司。曾經發生過因為隱瞞問題不上報、而拖垮了整個組織的案例。
2 競爭對手的相關資訊
第二項至關重大的主軸,就是關於競爭對手的資訊。要獲得對手資訊的方法可說是五花八門,既可以直接前往經銷商店去查訪,甚至也可以派工讀生追蹤競爭對手的業務用車,許多方法都可行。
追蹤到最後,查清對手的客戶之後,只要殺到對方客戶的公司裡推銷,過程中就能夠得知更多消息。視情況,或許還能打聽到「競爭對手未完整因應顧客需求」的秘辛,而為公司帶來商機。
無須直搗黃龍、進行強勢推銷,只要積極前往拜訪競爭對手的客戶,也可以蒐集到資訊。
舉例來說,假設自己負責銷售影印機硬體設備,從客戶的碳粉減少速度以及對手的訪問頻率,就可以看出競爭對手維持客戶端的服務狀況。假如發現競爭對手沒有頻繁造訪,說不定有機會讓對手的客戶轉而投向自己的陣營。
當然,盜取競爭對手的資料會構成犯罪,但是,透過勤跑客戶的方式挖掘出的資訊,卻是自己寶貴的財產。所以,別客氣、盡量蒐集吧!
3 顧客的需求
顧客需求也是相當重要的資訊。例如,公司以開發銷售收銀機為業,正在思考是否能製造出一款收銀機,能夠掌握商店月底的結帳金額,甚至納稅資料,將財務收支相關功能一網打盡。那些每逢月底就必須徹夜狂寫帳單的店家老闆,一定會喜出望外地購買這款收銀機。在業務工作的現場,商品開發的相關資訊是垂手可得的。
人類面對棘手的問題時,有時絞盡腦汁,也無法好好理出頭緒。當客戶碰上這種狀況,有些業務人員經常會不明就裡地問道:「您有什麼困擾嗎?」如果要掌握顧客需求,這種做法不夠高明。
舉個實例,一家雇用工讀生當收銀員的商店,經常發生帳目不符合的狀況。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工讀生偷偷把錢塞進自己口袋呢?還是純粹結錯了帳?即使這些虧空只佔營業額的二%、三%,但是對於小本經營的商店老闆而言,他們可是都會心痛。
這時候,負責收銀機的業務人員應該詢問商店老闆:「您店裡的對帳,每天都一致嗎?」聽你這麼一問,這位老闆應該會回答道:「有時候帳目也會對不上來啊!」此時,業務人員再進一步深入詢問:「大約有多少是沒辦法對上的呢?」對方會具體地回答:「大約佔營業額的三%左右吧!」
接下來,業務人員就可以接話:「使用敝公司的這一款的產品,就不會弄錯按鍵,可以預防結帳時的失誤喔!雖然這款比您現在使用的收銀機價格多了五萬日圓左右,不過您不覺得值得投資嗎?」
透過這樣的對談方式,就能挖掘出顧客真正的需求。
不求立竿見影的短期成效
從事業務工作者,莫不認為客戶人數多多益善、客戶訂單愈多愈好。但是,這股急功近利的情緒,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變成以自我為優先的態度。被強迫推銷的客戶,日後可能會爆發不滿與不信任感。
一般人都很容易將業務與銷售混為一談,不過業務與銷售卻是兩碼子事。
銷售,是一種為了達成業績目標,有時會無視客戶狀況而無所不用其極強勢推銷產品的行為。相對地,真正的業務是,將客戶與我方的關係擺在第一位,同時掌握客戶的需求,依照客戶方便的程序,從事對客戶有益的行銷工作。透過以客戶為本位的業務作風,即便沒有立即效果的業績成長,卻能建構彼此間長久鞏固的關係。
以汽車銷售公司的業務人員為例。
不論在那一種產業的業務人員,全都固定在決算期前的三月、九月卯足全力衝業績。但是,與銷售工作不同,業務工作必須依循客戶的循環週期,伺機而動。汽車銷售公司裡的客戶循環,就是每兩年一次的汽車檢驗。
一個能準確掌握客戶狀況的業務人員,在車檢的日子將近時,就會提供客戶意見:「有打算換新車嗎?還是下一回再考慮呢?」接下來,業務員還能跟客戶一同討論下一回想換乘的車款。這樣的對話,如果每兩年循環一次,一定能加深業務人員與客戶的信賴關係。
有時候,業務人員還需要具備「不進行推銷」的判斷力。
舉例來說,當業務人員聯絡客戶有關車檢期間使用的代步車時,客戶對業務人員表示:「我乾脆換輛新車好了!」而當時客戶的汽車里程數應該還不多。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客戶開始玩起單板滑雪,所以正在考慮換一輛在雪路上比較容易駕駛的四輪傳動車。
若是一位優秀的業務人員,應該會告訴客戶,四輪傳動車的維修費較高,若要去滑雪,另外有出租雪地用車的選項。不論客戶最後決定換不換新車,客戶應該會深深感動地想:「這位業務人員比起增加自己的業績,更設身處地地為我著想,提供我意見。」
此外,單純的「銷售」產品與按照客戶意願來推廣的「業務」工作之間,兩者的差距會隨著時間而愈拉愈遠。
假設業務人員順水推舟,賣給客戶一台四輪傳動的 SUV(編註: sport utility vehicle,運動休旅車),這位客戶日後不堪負荷高額維修費,說不定就此不開這輛車了。但是,買了省油車的客戶就不會這樣想。下一次他很有可能還是會找同一位業務人員買新車吧!
能夠提供建議,讓客戶日後也會感到開心的人,才是一位真正優秀的業務人員。要是死守著公司方面的理論:「每家每戶應該都需要車,給我去賣車!」這樣一來,就會局限了業務人員與客戶之間的關係。
除了業務人員本身之外,公司組織中也必須重視長期的成果。
一家表面上業績不錯的公司,大多高舉著超出一般水準的獎勵,透過鞭子和胡蘿蔔並進的管理手法,逼迫業務人員卯起勁來推銷。採取這種粗暴銷售手段的公司,通常不久之後就會出問題。
這類業務人員彷彿狩獵民族,到處狩獵客戶。客戶無法感到滿足,對於產品的評價必定不佳。因此,銷售成本就成為公司的負擔,使得上坡路愈走愈陡峭,也愈艱難。
的確,要與客戶建立起長期的關係,建構起一套業績逐步成長的業務體制,需要下不少功夫,而且還必須具備領導魅力。若捨棄這些功夫、不投注心血耕耘,業務工作是不會有未來的。
解決客戶面臨的問題
景氣依舊蕭條,市場無法從通貨緊縮中脫身,日圓升值與原物料費用高漲的情勢持續上演……。
在這個客戶莫不看緊荷包的嚴苛環境下,業務部門也瀰漫著一股封閉的氣氛。若是為了客戶著想,應該降價供應,但是,相反地,卻要求對方提高售價。在這種狀況下,即使想要維持工作動力,也常常事與願違。
雪上加霜的是,有不少人都認為,只要鞭策業務人員提升銷售量,就能改善整體業績,他們也認為,透過激勵或斥責業務人員的手段,是改善業績的特效藥。這種想法實在太輕率,這種做法只會使得業務部門更加意志消沉罷了。
按照以往的方式重視來往的客戶,以及透過各種管道、拼命開發新客戶,徹底執行這套業務的基本動作並不是壞事,只不過,光靠這套功夫,並無法走得長遠。
業務人員還有一項重責大任,即解決客戶所面臨的問題。人們很容易就忘記這項任務也是企業肩負的使命,就連業務人員也不例外。事實上,我過去所見的那些堪稱一流的業務人員們,每個人無一例外,都是「解決問題高手」。
業務人員必須解決的課題,會依照國家、地區、業界或市場而有所不同,如今企業所認定的﹁優良產品﹂不一定就能夠順利賣出去。換句話說,即便提供了優質的產品,客戶也不見得會感到驚訝。這正是企業最大的課題吧!
大多數的企業一味地將重心放在拓展產品銷路方面。但是,即使打出了「具備最新技術」、「業界最初的嘗試」等口號,就算大肆宣傳,消費者及企業法人的反應都很冷靜,完全沒有任何回應。不僅如此,他們甚至抗拒這一類大肆推銷的手法。
當然,持續不斷的改善行為及革新活動還是很必要的。製造商若疏於努力,活動力遲早會變得孱弱不堪。不過,我想強調的是,光是仰賴改善產品的手段,效果有限。每個人口口聲聲喊著「東西賣不出去」,既然市場環境改變,就必須採取能夠因應環境的想法與緊急應變措施才行。
這種產品滯銷的時代,正是業務人員上場表現的時候。人們期待業務人員所具備的全新重大任務,就是「創造新需求」。
如今,人們依舊根深柢固地認為:「把滯銷品賣出去就是業務的工作。」或許會有不少讀者質疑:「你說的是什麼外行話啊?」事實上,不少企業的業務部門都認為,銷售量無法提升的責任在於產品開發部門。此外,把業務部門「分公司化」的汽車業及電子業中,認為創造需求與開發產品的任務是「總公司的工作」,業務只是專門負責銷售的部門。
我卻不這麼認為。正因為身為業務人員,才能夠吸取客戶的思考意向,創造出全新需求。業務人員最接近客戶,處於最容易理解客戶的立場。若能投注心力開發其中蘊含的各種可能商機,業務人員也就能夠晉升成為產品企劃或者事業開發的主角。
以實例來說,我所經手指導過的企業中,經營管理階層就在這種期待下,投注心力為業務部門進行了意識改革及鍛鍊,因此開拓出全新的產品市場。
分三個階段達成「解決問題型業務」
話雖如此,很遺憾的是,能夠一口氣達陣,順利完成業務改革的組織並不多。要達成業務改革,除了每位業務人員本身之外,也必須提升組織的解決問題能力。毫無預警地,就突然要求員工投入創造力取向的工作,創造新需求,這是有勇無謀的舉動。不是有句俗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嗎?
要強化業務人員的解決問題能力,必須按部就班,依循步驟,分階段來進行。這段過程大略可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投注心力,思考有效銷售既有的產品與提供服務。在理解客戶所面臨的問題之後,向客戶提出建議,以運用自家產品與服務來解決問題。這個階段的問題解決能力尚低。
第二階段——思考下個階段應該販售何種商品,並進行提案。理解客戶們尚未感到滿意的需求,同時不限定個別客戶,而是提出能適用於許多客戶的具體改善方案與改良方針。這個階段的解決問題能力屬於中等。
第三階段——以創造新需求為目標,開發出條理清晰的觀點架構。透過與客戶對話,構想出過往業務人員,以及客戶未察覺的全新商品與服務。這個階段的解決問題能力已經提升許多。
遺憾的是,現實中所見,日本企業的業務組織,幾乎都還達不到第一階段的水準。
或許大家會覺得很意外,第一階段的「有效銷售」過程,所應仰賴的並非是降價促銷等殺手鐧,而是要讓客戶正確認同既有的商品,以及服務的價值。
偶爾業務人員會碰到窘境。例如,無論如何都必須達成業績目標,絞盡腦汁也要想辦法讓客戶下訂單。即便如此,也絕不能夠削價求售,因為降價打折是一種麻藥。
降價促銷或許能夠確保銷售額。但是,一旦降價就會招來更多要求降價求售的狀況,獲利就會蒙受相當大的損失。更重要的是,降價這種做法只會妨礙業務人員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我問業務人員:「你為什麼要降價呢?」
得到的回答都是類似「這樣比較容易賣出去」、「因為客戶會很開心」、「因為客戶也認為應該打折」的說法。歸納理由,就是為了讓客戶覺得「在經濟層面佔到便宜」。既然這樣,應該還能想出擁有同樣效果的方法,而無須藉助降價求售的手段。
當客戶要求降價時,可以改個方式婉轉提出,「要降價是有點難,不過我們可以提供與降價同樣價值,甚至是能夠產生更高價值的其他服務。」
例如,贈送消耗品、提供能夠大幅提升產品操作性能的教育課程、替客戶解決所面臨的真正問題、銷售相關產品的套裝組合、提供包括來自海外的技術資訊等等。調查出對方所期待的,理解對方的需求,能夠運用的方法不勝枚舉。
業務的工作現場,經常會遭遇到被對方要求清濁並存、善惡兼容的狀況。然而為了個人與組織的成長,則必須貫徹正面進攻的作風。
第一章
業務專業化
商業突破大學校長 大前研一
——業務人員一定要夠「專業」
全球企業領導人的導師——彼得.杜拉克(譯註: Peter Ferdinand Drucker,一九○九~二○○五年)曾經說過:
「我們不可以認為招牌員工的薪水比經理高,是一件怪異、不合理的事情。這種思維也可以套用在業務人員身上。成績優秀的業務人員獲得的薪水,是可以比業務經理高的。」
杜拉克認為,在仰賴個人能力、技巧、努力來創造業績的專業世界,專業人才獲得公司的頂尖報酬,甚至高於社長或執行長(CEO),這件事一點都不怪異。他甚至還認為,優秀的業務人...
目錄
推薦序 我以身為「業務」為傲!那你呢? 余湘
推薦序 業務力為公司經營之本 湯明哲
推薦序 精準目標,業務對焦 詹文男
推薦序 大前的實力學 蕭瑞麟
前言
第一章 業務專業化 商業突破大學校長 大前研一
業務人員一定要夠「專業」
以發揚「街頭智慧」為目標
專欄:蒐集資訊能力能改變業務人員
成為客戶的「代理人」
專欄:不求立竿見影的短期成效
貫徹倫理
專欄:提升交涉能力
成為改革的火車頭
追求知識切勿怠慢
第二章 提倡解決問題型的業務方式 商業突破大學研究所教授 齋藤顯一
解決客戶面臨的問題
分三個階段達成「解決問題型業務」
【第一階段】有效銷售既有產品及服務
專欄:關鍵在於第一次接觸
強化提問力的方法
專欄:提高預約訪談的成功機率
【第二階段】思考並提出下個階段應該販售的商品
業務上的「提問技術」──演繹思考與歸納思考──
提升解決問題者的提問能力
【第三階段】以條理清晰的觀點,創造全新的需求
團隊業務的時代
第三章 業務上的市場行銷思維 商業突破大學研究所教授 須藤實和
解決問題型業務的時代──從個人競技至團體競賽
市場行銷是共通語言
市場行銷並非產品推銷
注意客戶忠誠度
判斷誰是忠誠客戶
讓共享價值(Shared Value)成為品牌守護者
第四章 業務上的自我管理能力 商業突破大學研究所教授 川上真史
成為客戶的唯一夥伴
連結知識.技能與成果的職能
專欄:「職能」與「職能模式」不同
職能的五個層次
如何穩定發揮職能
打破僵局的「形式的操作」與「抽象思考」能力
面臨緊張情勢,依舊輕鬆以對的心態
藉自尊與共鳴,創造出綜效(Synergy)
壓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的謬誤
因應壓力來源的守法
專欄:壓力反應的進展
提升積極的參與度
推廣製作人型的業務
如何成為客戶真正的夥伴
第五章 提昇業務團隊能力 商業突破大學研究所教授 後 正武
業務活動與團隊合作
專欄:成果主義與團隊合作
仙台分店的三人組
團隊組織的三項要素及業務團隊
專欄:巴納德的「組織要素」
專欄:宣導活動的效果
人才培育對公司的影響
專欄:管理方格理論
推薦序 我以身為「業務」為傲!那你呢? 余湘
推薦序 業務力為公司經營之本 湯明哲
推薦序 精準目標,業務對焦 詹文男
推薦序 大前的實力學 蕭瑞麟
前言
第一章 業務專業化 商業突破大學校長 大前研一
業務人員一定要夠「專業」
以發揚「街頭智慧」為目標
專欄:蒐集資訊能力能改變業務人員
成為客戶的「代理人」
專欄:不求立竿見影的短期成效
貫徹倫理
專欄:提升交涉能力
成為改革的火車頭
追求知識切勿怠慢
第二章 提倡解決問題型的業務方式 商業突破大學研究所教授 齋藤...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2-06-01ISBN/ISSN:978986241509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軟精裝頁數:23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