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真實錄──挑戰體能極限的探索
一般人提到西藏,都會直覺地想到位於前藏的首府拉薩。而在後藏,除了有著名的日喀則和札什倫布寺,更有著一塊令人嚮往的高美之地──阿里噶爾鬆。
若以星級來評論這趟旅程,後藏「阿里地區」高地,是提供身體舒適度最低星級,堪稱「買罪受」的體驗之旅,但帶給靈魂的感動記憶,保證絕對超越星級!
準備好挺進西藏了嗎?
讓林齊宣醫師與他的「血氧機」,帶您走一趟意想不到的天路之旅。
※西藏‧雲端‧夢之境
一位氣喘病人發作時,作了如下表示:「四周都是空氣,就是吸不進來」。
體驗50%天空後的結論是:「你以為吸進空氣,其實卻沒有足夠的氧氣,而且必須等到症狀出現,你才會知道,原來過去一段時間你都在憋氣中。」
以上都是「高山症」的描述,也是行旅西藏的必經過程。本書除了對西藏有鉅細靡遺的介紹之外,作者林齊宣醫師特別針對旅者在四千公尺高地會遇到的必然現象 ──「急性高山症」,以他專業醫師的角度在書中提到一篇〈認識高山症〉,並將旅途中遇到的高山症狀真實記錄,教讀者如何坦然地面對、應付它。
全書收錄超過600張的精彩影像,張張驚豔,撼動人心!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979386.pdf
本書特色
◎深入人跡罕至的後藏高地,收錄超過600張獨家拍攝影像,震撼絕美。
◎市面難得一見的後藏遊記,帶給讀者新奇的體驗。
◎高山症真實全紀錄:作者親身體驗,並秉持醫生專業,記述旅程引發的高山症狀,教大家如何做好萬全準備、冷靜面對。享受美景之餘,也能確保體能與生命安全。
◎全書大開本全彩印製,完整呈現高原風土民情,彷彿身歷其境。喜好旅遊的你,不容錯過!
作者簡介:
林齊宣
1958年生,1983年畢業於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1985年起接受外科醫師訓練,1995年取得國立台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公衛碩士學位,2000年起兼管醫院行政業務,2007年取得私立東吳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行醫近30年,除了學位論文及相關醫學研究之文獻外,第一次嘗試遊記創作,不可免俗地,遊記中參雜著醫學論述,將個人經驗提供給愛好攀登高山者參考。
章節試閱
一、認識西藏
2008年盛夏某一天下午,辦公室電話響起,許姐以極為滿足的口吻稱「我剛從中國絲路回來,新疆真是太美了,又到了青海西寧,還碰到七月雪,讓人印象深刻,差點不想回來上班了。領隊預計明年要組團到西藏阿里,有沒有興趣?」還搞不清楚甚麼是「西藏阿里???」就隨口應酬式地回答「好啊!」許姐可能抱著抓一個是一個的心態說:「西藏阿里與一般旅遊景點不同,建議你先看兩本書,一本是紅樹林文化出版社發行由『藏羚羊自助旅行工作室』所編寫之自助旅遊指南《西藏》,另一本是由時報出版社發行,現在最夯的《45%的天堂》。」後來才知道,西藏阿里之行是一趟「苦行之旅」,一般人接受度不高,如果湊不到安全人數將無法成行,因此該領隊希望已決定前往者能以一年期間邀集同好,結伴前往。
放下電話後,幾乎把這件事給忘了。有一天參加在台北關渡平原舉辦之10公里路跑活動,跑到一半約5公里處,突然覺得窮極無聊,想到每天過著一成不變的「制式生活」,心中感到些許悽涼,經折返點作180度迴轉後,眼前映入深綠色的觀音山,背景襯著灰藍色的天空,雖然稱不上美,但寬廣的氣勢一掃心中鬱悶之氣,於是腦中出現一個念頭,「如果能親眼看到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的宏偉氣勢,不知會有何種感覺?」回到辦公室,就上網買了第一本參考書『西藏』。在閱讀『西藏』這本書之前,對於西藏的印象仍停留在學生時期地理教科書中所描述的情景,因為兩岸分治的關係,當年所唸的地理其實都成為歷史,西藏高原仍處於中國西南方,西康省已經消失,分別隸屬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區。拉薩(Lhasa)位於前藏,為西藏首府,第二大城為日喀則(Shigatse),位於後藏,雪山、髦牛、青稞、喇嘛,對於西藏的印象,僅止於此。
前後花了一個月時間把《西藏》一書看完,碰到書中描述不完整部份就上網查證,對於「當下的西藏」總算有初步的概念。行政上的西藏稱「西藏自治區」,目前由中國統制管轄,位於中國西南邊,係一高原地形,平均海拔約為4500公尺,南邊以喜馬拉雅山脈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相鄰,北邊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為界,東邊與中國四川省、雲南省比鄰,面積為120萬平方公里,約有台灣的34倍,總人口數為273萬人,僅為台灣人口數的九分之一,其中有五分之一人口約46.7萬人集中在拉薩與日喀則兩大「都市」。西藏自治區現轄1個地級市(拉薩市)、6個地區(那曲地區、昌都地區、林芝地區、山南地區、日喀則地區、阿里地區),以及1個市轄區(拉薩地區)、1個縣級市(日喀則市)。就面積而言,阿里地區面積僅次於那曲地區,居第二位,約39萬平方公里,大約是台灣的10倍大,但人口數最少,只有8萬3千多人,大約是台北縣鶯歌鎮鎮民的人數,明年的「阿里之行」主要活動範圍包括位於西藏高原西側的阿里地區及西南側的日喀則地區,因為拉薩地區是西藏的首善之區,入藏活動都以拉薩為中心,為進出西藏的必經之地,當然參訪地區之一。西藏高原位在亞洲大陸中央位置,可經由陸路及航空方式進入西藏,陸路有五條路線:青藏線,包括青藏公路及2006年7月1日始通車之青藏鐵路,從青海省經西藏那曲地區,自北邊進入拉薩;新藏線,主要的新藏公路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西藏阿里地區、日喀則地區從西邊進入拉薩;川藏線,川藏公路在四川省新都橋分成南北兩線,南線經西藏昌都地區、林芝地區自東南邊進入拉薩,北線經西藏昌都地區、那曲地區與青藏公路會合後從北邊進入拉薩;滇藏線,滇藏公路從雲南省經西藏昌都地區芒康與川藏公路南線會合,自東南邊進入拉薩;中尼線,中尼國際公路從尼泊爾經西藏日喀則地區與新藏公路會合,從西邊進入拉薩。航空路線只有一條國際航線,由拉薩飛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其他均為中國國內航線,與成都、北京、西安、重慶、昌都、香港,都有直飛航班。
因為整個西藏高原位處偏僻之境,高海拔、低氣壓,氣候惡劣,農畜業發展困難,居不易,因此號稱國道或省道的幾條主要公路,保養狀況不甚良好,其實中國開闢這些入藏公路主要係著眼於國防及邊防目的,平時作為一般生活物資的運補路線,當國土安全及主權完整受到威脅時,則成為軍隊及輜重的移防調動動脈。因此,外界(包括中國內地)到西藏旅遊,大多以航空方式直接進入西藏,活動範圍也都侷限在拉薩及日喀則兩座主要城市,只有少數旅遊者會嘗試到珠穆朗瑪峰中國側大本營;直到青藏鐵路完成,才有更多旅遊者以陸路方式進行藏北地區(主要為那曲地區)的旅遊,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火車內隔著窗戶觀賞藏北景致,中途停靠車站也只作短暫停留。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以攝影為目的的旅遊團選擇川藏公路,參訪川西及藏東地區(主要為昌都地區),但還是很少經由此路線進入拉薩,要不循原路回到出發點四川成都,就是經滇藏公路從雲南麗山出來。至於阿里地區似乎還沒有常規的旅遊團體在走,主要是因為當地生活條件之困乏及旅遊設施之缺如,處處充滿不確定性,令人卻步,與其說是旅遊,稱之為歷險,一點也不為過。
關於人文的西藏,藏族占西藏自治區人口的94%,有243萬人,其它民族包括漢族(16萬人)、回族(1萬人)、門巴族、珞巴族和納西族等少數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多數人信奉藏傳佛教,僅極少數人信奉回教及天主教;藏傳佛教又分成寧瑪派、薩迦派、噶當派、噶舉派、格魯派(又稱『黃教』,勢力最大)等五大教派。西藏政教領袖達賴喇嘛傳統上是格魯派傳承領袖,由於格魯派為長期主流教派,達賴喇嘛也被認為是全西藏地位最高的領袖,班禪喇嘛在格魯派中地位僅次於達賴喇嘛,此外還有甘丹赤巴,即格魯派主寺甘丹寺的主持,是宗喀巴大師法座的繼任者。宗教一直是藏族人生活的重要部份,對有些虔誠信徒而言可能是生活的大部分,因此在藏族人生活的區域內,只要是人造的事物,一定或多或少帶著宗教涵義,建築、服裝、裝飾品、祈禱、轉經、念經(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哞),再再都顯示著藏傳佛教在藏族人心靈生活上的地位。
西藏寺廟是藏人聚集、祈禱、修定的中心,在西藏和平解放前,著名的寺院有2711座,僧尼114105人,到文革前(1956年)只剩寺廟361座,僧尼 6248人。寺廟由許多單位組成,「措欽」係供僧眾集會的場所,是寺廟最高的管理機構;「扎倉」係供僧眾研究佛學的綜合性學院,對於較小的寺廟,扎倉的經堂又兼作措欽的大殿;「康村」係供僧人居住的地方;「拉康」係供奉佛像的場所;「拉讓」係供活佛居住的地方,其規模取決於活佛的地位;「辯經台」係供活佛和僧人考試辯經的地方;「佛塔」係標誌性的建築,用來象徵佛,常為窣堵坡的形制;「靈塔」係用於存放活佛屍骨的地方。西藏寺廟的平面多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在大門入口處有一對「瑪尼桿」,縱深進入依次是門廊、集會廣場、經堂、佛殿,四周為扎倉、拉康等配殿。寺廟裡供奉的佛教造像種類繁多,主要有佛、菩薩、度母、羅漢、護法神、祖師;在牆壁、天花板、門板、樑柱上常繪有佛、菩薩、羅漢、護法神等的肖像、傳記,佛教經典、歷史故事、民風世俗等壁畫;供奉佛像的殿堂都要點燃酥油燈,並且終年不熄,以示佛教教義永放光明。西藏寺院中地位最高的當屬布達拉宮,此外「拉薩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也都具有相當高的地位。依西藏的慣例,達賴喇嘛在親政之前,必須考取「格西」學位,有權向達賴授予該學位的僅有拉薩三大寺。傳統上,僧侶在西藏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特別是隨著佛教研修而升入高級喇嘛階層時,更是倍受信眾尊崇,寺院中的喇嘛有學經僧和普通喇嘛之分,學經僧的地位高些,在為寺院負擔勞役等方面會受到照顧,但需要付出較高的費用,考取高級「格西」學位是喇嘛升入高位的條件,是所有喇嘛的理想,但確屬不易,通常需要二十年以上的勤奮苦讀,方能取得資格。
西藏的地貌主要由「山」與「水」構成,西藏,位於亞洲中心的西藏高原,在遼闊的雪域大地上,分布著許多世界著名的山脈,據統計,西藏地區海拔在7000公尺以上的雪峰就有54座,平均海拔約在3000~4000公尺之間,由於氣候寒冷,山上終年積雪,西藏人稱西藏為「雪域」。其中喜馬拉雅山脈位於西藏南緣,全長2400公里,寬約200~300公里,大部份海拔7000公尺以上的山峰都位於喜馬拉雅山脈,8000公尺以上的高峰就有四座。岡底斯雪山又叫念青唐古拉山,位於西藏西南部,這座幾乎和喜馬拉雅山脈平行穿過西藏腹地的山脈(東西長約1400公里,從阿里一直延伸到康區昌都與橫斷山脈相連),岡底斯山脈是雪域西藏南北的分界線,同時也是內流河與外流河的分界線,被藏人稱為「眾水之源,眾山之根」。
六、挺進後藏
2009年9月8日(二)
因為今天的路程有點遠,所以6:00 am morning call,6:30am用餐,起 床時外面還黑丫丫一片(舊制新藏時間才凌晨四點),飯店自助式早餐的菜色尚未上齊,「有甚麼、吃甚麼」,吃到一半,包子、饅頭才出籠。用餐完畢,我發給每一位團原一張在台灣事先印製好的單張,內容是關於急性高山病的症狀評分表,讓團員在旅途中自覺或觀察他人有任何相關症狀出現,可及時告知泰哥或我,予以適當處置,希望這一路都能平平安安,順利完成。從今天開始全員將分乘五部吉普車,昨天泰哥已將組別分好,一號車,車長小伍,乘客為李主任與小公雞(兩人均為郵務相關人員),司機為四川漢人趙師傅;二號車,車長許姐,乘客為陳氏夫婦,司機為藏人巴桑師傅;三號車,車長是我,乘客為張氏夫婦,司機為藏人晉美師傅;四號車,車長泰哥,乘客為大瑤及鳥璋,司機為藏人洛桑師傅;五號車,車長史董,乘客為小邱及林氏姐妹,司機為藏人拉巴師傅,在西藏都稱司機為師傅。這五部車雖分屬兩家公司,但同為TOYOTA 4500型四輪驅動越野車,前兩排可以坐人,後段空間則為置放行李處,司機不算,我們總共有16人,史董自願坐五號車後段行李置放處,剛開始不覺得甚麼,到了越後面的日子,對於史董的情操與體能越為感動與佩服。每部車子都配備鋼製氧氣瓶及吸用配件,小伍也帶有數瓶罐式氧氣瓶,每位車長佩帶一只固定頻道之對講機,有效距離約一公里,這是旅程中很重要的聯繫工具。
五部車21個人依序從「江蘇生態園大酒店」出發,時間為8:30am,沿著前天從貢嘎機場進入拉薩的318號國道離開拉薩,先經過屬大拉薩市的堆龍德慶縣,進入同屬大拉薩市的曲水縣,這時拉薩河在國道左側,柏油路兩旁的行道樹高直挺拔,樹葉黃綠相間,殊不知此情此景在往後的日子裡卻是難得一見;車行約半小時,通過貢嘎機場新建聯外道路交會口後,進入全然嶄新的旅途。出發後一小時,車隊靠路邊暫歇,地點應該還在大拉薩市曲水縣318號國道某處,路旁有一處廢棄工場,大伙魚貫進入斑駁不堪的大門,才發現圍牆內外沒甚麼兩樣,一樣荒涼,一樣雜草叢生,當下各自解決私人問題後,順勢瀏覽週遭景致;眼前是一片小山巒,由黑色頁岩及金黃色砂岩組成,沒有植被,山腳下的沖積平原除了稀疏的雜草叢外,就是一片沙,整個景致只能用「荒涼」兩個字形容,這裡離開拉薩市區還不到100公里,如果「荒涼」可以量化分級,這只能列為「輕度荒涼」。
車子走著,走著,突然來個90度左轉彎,進入307號省道,通過一座跨越雅魯藏布江的大橋,這就是曲水大橋,下游不遠處就是拉薩河匯入雅魯藏布江的會合口,其實,雅魯藏布江應名為「雅魯江」,因為藏語中的「藏布」就是「江、河」的意思,所以其藏語名稱就叫「雅魯藏布」,雅魯藏布江發源於中國西藏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上游稱馬泉河,自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於墨脫以北切穿喜馬拉雅山,轉而南流,形成雅魯藏布大峽谷,流經米林後,於巴昔卡出境,在中國境內全長2057公里,是西藏地區第一大河,在經過中國和印度有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之後進入印度阿薩姆邦,改稱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又流經孟加拉與恆河相匯,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全長2900公里以上,被藏族視為「搖籃」和「母親河」;在藏語中雅魯藏布江意為「高山流下的雪水」,梵語中布拉馬普特拉河意為「梵天之子」。
通過曲水大橋後,進入山南地區的貢嘎縣(Gonggar),離橋不遠處有一開闊地,這是一處「水葬台」;藏民往生後,原則以「天葬」辦理後事,但藏童往生則以「水葬」處理,病死者以「土葬」處理,僧侶往生以「火葬」處理,達賴(神王)或活佛圓寂才有資格「塔葬」。一路上,可以見到岩壁上繪有許多白色的「梯子」圖案,稱作「天梯」,藏族早期的贊普都是登天梯上天,直到第七世贊普跟敵人比武,不小心砍斷天梯,從此歷世吐蕃王死後才留屍地面,如今,藏人則用這種方法替代天梯,以便死後攀登天庭;另一說法,係稱天梯可將厄運帶往天際,所以當藏人遇有不順之事時,就會去畫天梯祈福。
車子進入山南地區貢嘎縣後,沿著雅魯藏布江南岸行走一段距離,在這之前,車行海拔高度始終維持在3605~3700公尺之間。沒多久,307號道路離開河岸並開始蜿蜒爬升,「之」字型公路延著向陽面山壁直通山頭,因為一路上坡,沒有緩衝地形,司機先生必須持續加足油門往上衝,目視窗外景物,一會兒是翠綠草皮覆蓋的升陡坡,直上晴空藍天,轉個彎,又變成不見草木,有如斷崖深淵的降陡坡,山腳下的景緻好像從航機上往下看的「鳥瞰圖」,右手不由自主地緊握車頂握把;手中的計高器數值從3800公尺往上跳,出現4000公尺時,很興奮地向同車的張氏夫婦報告,我們的位置已超過台灣玉山的高度,沒幾秒鐘,高度值還一直往上升,最後停在4800公尺,車子也停了下來,這裡是「崗巴拉山口(KampaLa Pass)」。岡巴拉山口位於浪卡子縣(Nangkartze)與貢嘎縣的交界,是眺望標高7206公尺的聖山寧金崗桑峰(藏語的意思為夜叉神住在高貴的神山)與「羊卓雍措」的極佳景點。
一下車,冷風撲鼻,趕緊將外套拉鍊扣緊拉上,俯瞰腳底下的「羊卓雍措」,像一條湛藍的綵帶隨意鋪陳在山巒幽谷間,整個湖面淨如明鏡,湖水顏色隨著陽光與山影、雲影之移動而呈現深淺不同的藍色色調,在周邊高凸有致的綠色山巒襯托下,更顯出「羊卓雍措」的婉約動人,這場景真的令人感動。羊卓雍錯,藏語意為「天鵝之湖」,湖槽狹長曲折,形似一隻展翅欲飛的天鵝,藏族人民尊之為「聖湖」,相傳,有位仙女因思凡下界而犯天規,上天把她變成天鵝貶在這裡,諸峰的神女們都與她戀戀不捨,常來此洗澡與她相伴。羊卓雍措(Yamdrok Tso)與納木措(Nam Tso)、瑪旁雍措(Lake Mansarovar)並稱西藏三大聖湖,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絕藏南,「羊卓雍措」藏語「羊」是上面的意思;「卓」是牧場的意思;「雍」是碧玉的意思;「措」是湖泊的意思,連起來就是「上面牧場的碧玉湖泊」,也稱為「羊湖」,位於西藏山南地區浪卡子縣,形似珊瑚分枝,所以在湖畔岸上是無法看到它的全貌,湖面海拔4441公尺,東西縱長130公里,南北面寬約70公里,湖面總面積6400平方公里,幾乎占滿了整個浪卡子縣北半部,屬低濃度鹽水湖,蓄水量達150億立方米,是喜馬拉雅北麓最大的內陸湖泊。
以上內容擷取自《失落的記憶拼圖:阿里噶爾鬆》林齊宣◎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979386.pdf
一、認識西藏
2008年盛夏某一天下午,辦公室電話響起,許姐以極為滿足的口吻稱「我剛從中國絲路回來,新疆真是太美了,又到了青海西寧,還碰到七月雪,讓人印象深刻,差點不想回來上班了。領隊預計明年要組團到西藏阿里,有沒有興趣?」還搞不清楚甚麼是「西藏阿里???」就隨口應酬式地回答「好啊!」許姐可能抱著抓一個是一個的心態說:「西藏阿里與一般旅遊景點不同,建議你先看兩本書,一本是紅樹林文化出版社發行由『藏羚羊自助旅行工作室』所編寫之自助旅遊指南《西藏》,另一本是由時報出版社發行,現在最夯的《45%的天堂》。」...
作者序
從小就喜歡跟著父母在台灣各景點「趴趴走」,退伍後一直從事臨床醫療工作,1989年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卸下總醫師職務,每年都會利用休假到國外旅遊,二十多年來,因觀光、開會、參訪、打球,總共走過五大洲23個國家,每次都是拍些相片回來,頂多依時序裝訂成冊,加註說明,便束諸高閣。2001年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參加全球醫療品質會議,會後順道南下至巴達哥尼亞高原參觀Calafate冰川,又北上至阿根廷、巴西邊界參觀Iguazu大瀑布,一南一北相距近3000公里,回國後曾寫成短文遊記,投稿於公會雜誌,只想藉此留下那段記憶。這次到後藏阿里地區旅遊,週遭事物對五官的衝擊都有別於以往的出國經驗,回國之初,先著手繕寫關於「急性高山症」之醫學文章,發覺隨著時間流逝,記憶漸趨模糊,而且這趟旅遊的所見所聞,有許多是無法從相關資料查閱到的,於是決定作成紀錄,沒想到一動筆卻欲罷不能,寫成一本書。必須補充說明的是,書中大量圖片才是真正價值所在,也感謝大瑤、小邱提供部分圖片,使整本遊記更為寫實、完整。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關於「急性高山症」之描述,通常人類處於2500公尺以上之高地,就可能出現高山症反應,後藏阿里地區平均海拔約4000公尺,有些山口及住宿地絨布寺的海拔可高達5200公尺,長時間住在海平面的我們「一定」會發生急性高山症,只是嚴重程度不同罷了!這趟旅遊有10天4500公里的路程,都待在海拔4000公尺以上之高地,高山症狀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躲也躲不掉,只能坦然面對它、應付它。
人的生活經驗是經由學習、記憶累積而成,就我個人的學習經驗,對於「後藏」的概念僅限於「日喀則」及「札什倫布寺」,遑論「阿里地區」,待實際走一遭後,才發覺現有坊間相關書籍資料與真實狀況相去甚遠,阿里地區除了人口數極為稀少外,山川景物、畜牧礦產、歷史文物、宗教文化,多樣且豐富,這些事物在這次漫遊「阿里地區」之前,在我腦海中是不存在的,如果我的全球地理概念是由對各地的記憶拼圖所組成,那「阿里地區」可謂「失落的記憶拼圖」。
2012.02.20於臺灣‧宜蘭
從小就喜歡跟著父母在台灣各景點「趴趴走」,退伍後一直從事臨床醫療工作,1989年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卸下總醫師職務,每年都會利用休假到國外旅遊,二十多年來,因觀光、開會、參訪、打球,總共走過五大洲23個國家,每次都是拍些相片回來,頂多依時序裝訂成冊,加註說明,便束諸高閣。2001年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參加全球醫療品質會議,會後順道南下至巴達哥尼亞高原參觀Calafate冰川,又北上至阿根廷、巴西邊界參觀Iguazu大瀑布,一南一北相距近3000公里,回國後曾寫成短文遊記,投稿於公會雜誌,只想藉此留下那段記憶。這次到後藏...
目錄
自序
一、認識西藏 007
二、認識高山症 022
三、出發 030
四、進入西藏 034
五、拉薩逍遙遊 051
六、挺進後藏 075
七、高山症的洗禮 104
八、阿里大荒原 130
九、鹽的世界
十、湖泊圍繞的地方
十一、岩石圍繞的地方
十二、雪山圍繞的地方
十三、再見!阿里!
十四、迎向大山
十五、珠穆朗瑪峰
十六、回到原點
十七、雅魯藏布江
十八、回家
後記
自序
一、認識西藏 007
二、認識高山症 022
三、出發 030
四、進入西藏 034
五、拉薩逍遙遊 051
六、挺進後藏 075
七、高山症的洗禮 104
八、阿里大荒原 130
九、鹽的世界
十、湖泊圍繞的地方
十一、岩石圍繞的地方
十二、雪山圍繞的地方
十三、再見!阿里!
十四、迎向大山
十五、珠穆朗瑪峰
十六、回到原點
十七、雅魯藏布江
十八、回家
後記
商品資料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2-06-01ISBN/ISSN:978986597938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8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