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洛特‧瓦朗德雷
定價:NT$ 360
優惠價:88 折,NT$ 317
本商品已絕版
「我認識在妳身上跳動的那顆心。我曾深愛她。」
17歲就贏得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獎,卻也喚醒了體內的愛滋病毒;
35歲被迫「換心」,第二顆心臟的前世記憶也隨之甦醒……
夏洛特17歲出道即嶄露頭角,摘下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銀熊獎,演藝事業正如日中天時,卻被驗出是愛滋帶原者。自此,她從一個忙碌的女演員,淪落到幾乎沒有演出機會……。
10年後,由於體內的愛滋病毒增加,夏洛特開始藥物治療的療程,最後導致器官衰竭,心肌梗塞兩度發作,迫使她在35歲那年接受了換心手術。
「我認識在您身上跳動的那顆心。我曾深愛她。
但願它讓您健康,帶您走得長遠。
p.s.倘若妳讀到這封信……我無時無刻不想念妳,想得好苦。」
換心兩年後,她開始經歷一連串奇特的事:不斷作同樣的怪夢、喜歡吃過去從來不愛的食物、自稱是捐心者丈夫的人寫信給她、初次到泰姬瑪哈陵旅遊,卻對當地景物熟悉無比……
夏洛特幾度懷疑,自己是否能透過這顆換來的心,體驗捐贈者的回憶與感受?
在《我有一顆陌生的心臟》中,夏洛特寫下接受換心手術之後的不可思議遭遇,以及她努力不懈的奮鬥過程。她渴望愛情,也勇於主動出擊;儘管演藝圈排斥愛滋病患,她也從不放棄任何演出機會;她不畏世人的異樣眼光,出書寫下自己的遭遇,鼓勵許多愛滋病友;並擔任器官移植代言人,呼籲社會支持器官移植。
「細胞記憶」是否真的存在?那是誰的夢境?誰是捐贈者?對夏洛特而言,真正的答案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幾乎死去又獲得重生的波折中,她懂得去恐懼死亡,懂得害怕生命會隨時終止,因此她想立刻體驗所有美好的事物,熱愛生命的分分秒秒,
「活在當下,或許只能活到明天,但永遠別忘記作夢!」
在此發聲的不是那位女演員,而是夏洛特的內心。她對我們訴說一個不可思議的浪漫故事,但說服力無庸置疑,因為那是她本人的親身經歷!用最簡單的字眼,不灑狗血,同時蘊含無比堅強的個性與感人的脆弱。——Gwen
這是一本無法被歸類的書,寫得非常好,有時詩意,有時犀利,直接,殘酷,美麗。一位不可思議的女性之不可思議的故事,她永遠在戀愛,大難不死,比我們所有人活得更起勁。夏洛特,妳太棒了!加油!——Yann Nice
非常豐富,非常有意義,也非常切合人性。這強而有力的親身見證提供了思考細胞記憶的素材。夏洛特文筆兼具深度與輕盈,還有一顆絕對的藝術家心靈,引導我們進入每個人都會遭遇的曲折與難題。能讀到這些極為美麗的生命經驗分享,我萬分感激。——Michelle Duvivier
夏洛特不僅說了個精采故事,而且文筆自然,如音樂一般優美流暢。有些句子我一讀再讀,只因為好聽。她是好作家。——Michel Kohn
我只花了三個晚上就讀完,因為太喜歡夏洛特的故事,即使那不是羅曼史!這就是為什麼我自願捐贈器官,讓一些人擁有存活的希望。——Clouet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給這本書六顆星。——Yolande Debureau
作者簡介:
夏洛特.瓦朗德雷(Charlotte Valandrey),法國知名女演員,本書是她的親身經歷。
本名安娜—夏洛特.巴斯卡(Anne-Charlotte Pascal),1968年11月29日出生於巴黎,在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長大。藝名瓦朗德雷(Valandrey)來自她童年時的度假聖地,位於布列塔尼的海水浴場安德列谷(Val-Andre)。
1985年,17歲的夏洛特在電影「紅唇」(Rouge Baiser)中初試啼聲,即獲法國凱薩獎提名,更據此奪得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銀熊獎。然而,她的演藝生涯並未從此平步青雲,因為她在那年做了愛滋病篩檢,結果呈陽性反應。
在2005年出版的自傳《愛濃於血》(L’amour dans le sang)中,夏洛特揭露她身為愛滋帶原者的身份,病毒從未摧殘她的身體,反而因為接受抑制病毒的治療,導致在2003年8月兩度心肌梗塞,幾乎喪命,因而必須接受換心手術。從此,她本已充滿波折的人生,更出現不可思議的變化……。
在法國,夏洛特是第一位公開自己是愛滋病帶原者的名人,也是當時唯一接受心臟移植且存活下來的帶原者。如今,她是母親(女兒身體健康);她也是公益組織「生命移植基金會」的代言人,時時為弱勢團體發聲,並持續透過真誠感人的書寫,分享她奇特的經歷與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名人推薦:
要當「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蘇格拉底」?◎柯文哲(醫師、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本書作者夏洛特.瓦朗德雷十七歲時即奪得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但同時卻被發現是愛滋病帶原者,從天堂掉進地獄,大紅大紫的演藝生涯也為之中斷。幸好得病初期疾病進展緩慢,AZT抗愛滋雞尾酒療法之發明,有效抑制病毒發展,所以事實上她並未實質受到愛滋病之折磨。
但好景不常,她因為多次心肌梗塞於三十五歲進行換心手術,術後雖然身體恢復良好,但她一直受困於情境相同的惡夢,心理治療也未見成效。她一直相信惡夢是跟著心臟移植帶過來的前世記憶。
在追查捐贈者是誰的過程中,她經歷了愛人的出現和不告而別。接著,又來了莫名的新追求者,卻又意外發現新的追求者是捐贈者的丈夫,她不知這個男人是愛這一世的她?還是把她當作去世的太太的代替者?
在這一片迷惘之中,男人遠赴海外工作一年。故事的結尾是她去機場等他回來,到底這是beginning of end,還是end of beginning?兩人將要就此分手?還是重新開始新一段的戀情?
峰迴路轉的人生
夏洛特的羅曼史實在豐富,人生大起大落,外人看來,簡直驚心動魄。
年少不經世事時,卻已紅遍影壇,被一個不知名的搖滾歌手感染愛滋之後,幸好現代醫學進步,夏洛特不但長期存活且病況控制良好,還能結婚生女,而且是沒有感染愛滋的健康孩子。離婚後,又因多次心肌梗塞需要換心。
拜移植醫學的進步,以前換心已屬少見,愛滋病帶原者換心更是前所未聞,因為抗愛滋病藥物已屬複雜,抗愛滋病藥物和抗排斥藥物的藥物交互作用更是複雜,所以她是法國第一個接受心臟移植的愛滋帶原者。但是後來又經歷過一次幾乎致命的心肌梗塞,其實死亡的陰影並未遠離。但即使如此,她還是努力追求愛情。
面對這種曲折人生,雖然「愛情」是她追求的,但是我認為「親情」和「友情」才是她度過這麼多難關的力量所在。當父母其實是「終生職」,有人說:「女人弱者,為母則強。」作者在字裡行間隨時都有女兒的影子存在,相信這是她撐過一切困難的基本力量。
另一方面,「朋友」實在是上帝給人類社會的最佳禮物,也許因為上帝無法無時不刻在每一個人身邊,所以發明了「朋友」這個東西。她的那位朋友莉莉,歡樂時和她一齊歡笑,困難時不離不棄,守在一旁。作者如飛蛾撲火似地追求愛情而遍體麟傷,但是她擁有的親情和友情,也許更值得珍惜。
「人生的目的」與「生命的意義」
要當「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蘇格拉底」?若能選擇,大多數的人還是會選擇後者。但是作為一個人類不免就會想到這些難解的題目,例如: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義?
我自己的意見:人終究一死,但死亡不可能會是人生的目的,沒有人活著是為了死去。如此「人生的目的」就不應是一個議題了。那麼「人生的意義」又是如何?
我記得在醫學系五年級的內科門診實習課程中,我被分到一名中年婦人,她主訴頭痛,接著述說:她先生外遇,她最近被倒了兩百萬會錢,她女兒未婚懷孕,她兒子當流氓不學好。我望著她,心想:這種頭痛怎麼治的好?這是我後來選外科的理由,因為在內科門診,這種根本原因難治的病人還真多!
後來我當外科加護病房主任,常有新進護理人員上班一個月就受不了工作壓力要離職,我常告訴他們,人只要活的夠久,一定有更慘的事在後面,所以現在遇到的實在不算什麼!
那麼,充滿困厄的人生又會有什麼意義呢?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正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人生只是一個過程而沒有目的,但在過程中,我們不斷尋找這個過程的意義而已。整個人類的歷史是一個看不到盡頭的接力賽,我們只是跑其中渺小的一棒,這一棒不會決定最後的勝敗,但又不能少掉這一棒而中斷比賽。
所以,「活在當下,盡其在我」,如此而已,不然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媒體推薦:
激勵這位生命力最強韌的女性的,是熱情與希望。——《快報》
喜劇結局,精采程度不亞於電影。——《巴黎人報》(Le Parisien)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夏洛特‧瓦朗德雷
優惠價: 88 折, NT$ 317 NT$ 360
本商品已絕版
「我認識在妳身上跳動的那顆心。我曾深愛她。」
17歲就贏得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獎,卻也喚醒了體內的愛滋病毒;
35歲被迫「換心」,第二顆心臟的前世記憶也隨之甦醒……
夏洛特17歲出道即嶄露頭角,摘下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銀熊獎,演藝事業正如日中天時,卻被驗出是愛滋帶原者。自此,她從一個忙碌的女演員,淪落到幾乎沒有演出機會……。
10年後,由於體內的愛滋病毒增加,夏洛特開始藥物治療的療程,最後導致器官衰竭,心肌梗塞兩度發作,迫使她在35歲那年接受了換心手術。
「我認識在您身上跳動的那顆心。我曾深愛她。
但願它讓您健康,帶您走得長遠。
p.s.倘若妳讀到這封信……我無時無刻不想念妳,想得好苦。」
換心兩年後,她開始經歷一連串奇特的事:不斷作同樣的怪夢、喜歡吃過去從來不愛的食物、自稱是捐心者丈夫的人寫信給她、初次到泰姬瑪哈陵旅遊,卻對當地景物熟悉無比……
夏洛特幾度懷疑,自己是否能透過這顆換來的心,體驗捐贈者的回憶與感受?
在《我有一顆陌生的心臟》中,夏洛特寫下接受換心手術之後的不可思議遭遇,以及她努力不懈的奮鬥過程。她渴望愛情,也勇於主動出擊;儘管演藝圈排斥愛滋病患,她也從不放棄任何演出機會;她不畏世人的異樣眼光,出書寫下自己的遭遇,鼓勵許多愛滋病友;並擔任器官移植代言人,呼籲社會支持器官移植。
「細胞記憶」是否真的存在?那是誰的夢境?誰是捐贈者?對夏洛特而言,真正的答案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幾乎死去又獲得重生的波折中,她懂得去恐懼死亡,懂得害怕生命會隨時終止,因此她想立刻體驗所有美好的事物,熱愛生命的分分秒秒,
「活在當下,或許只能活到明天,但永遠別忘記作夢!」
在此發聲的不是那位女演員,而是夏洛特的內心。她對我們訴說一個不可思議的浪漫故事,但說服力無庸置疑,因為那是她本人的親身經歷!用最簡單的字眼,不灑狗血,同時蘊含無比堅強的個性與感人的脆弱。——Gwen
這是一本無法被歸類的書,寫得非常好,有時詩意,有時犀利,直接,殘酷,美麗。一位不可思議的女性之不可思議的故事,她永遠在戀愛,大難不死,比我們所有人活得更起勁。夏洛特,妳太棒了!加油!——Yann Nice
非常豐富,非常有意義,也非常切合人性。這強而有力的親身見證提供了思考細胞記憶的素材。夏洛特文筆兼具深度與輕盈,還有一顆絕對的藝術家心靈,引導我們進入每個人都會遭遇的曲折與難題。能讀到這些極為美麗的生命經驗分享,我萬分感激。——Michelle Duvivier
夏洛特不僅說了個精采故事,而且文筆自然,如音樂一般優美流暢。有些句子我一讀再讀,只因為好聽。她是好作家。——Michel Kohn
我只花了三個晚上就讀完,因為太喜歡夏洛特的故事,即使那不是羅曼史!這就是為什麼我自願捐贈器官,讓一些人擁有存活的希望。——Clouet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給這本書六顆星。——Yolande Debureau
作者簡介:
夏洛特.瓦朗德雷(Charlotte Valandrey),法國知名女演員,本書是她的親身經歷。
本名安娜—夏洛特.巴斯卡(Anne-Charlotte Pascal),1968年11月29日出生於巴黎,在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長大。藝名瓦朗德雷(Valandrey)來自她童年時的度假聖地,位於布列塔尼的海水浴場安德列谷(Val-Andre)。
1985年,17歲的夏洛特在電影「紅唇」(Rouge Baiser)中初試啼聲,即獲法國凱薩獎提名,更據此奪得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銀熊獎。然而,她的演藝生涯並未從此平步青雲,因為她在那年做了愛滋病篩檢,結果呈陽性反應。
在2005年出版的自傳《愛濃於血》(L’amour dans le sang)中,夏洛特揭露她身為愛滋帶原者的身份,病毒從未摧殘她的身體,反而因為接受抑制病毒的治療,導致在2003年8月兩度心肌梗塞,幾乎喪命,因而必須接受換心手術。從此,她本已充滿波折的人生,更出現不可思議的變化……。
在法國,夏洛特是第一位公開自己是愛滋病帶原者的名人,也是當時唯一接受心臟移植且存活下來的帶原者。如今,她是母親(女兒身體健康);她也是公益組織「生命移植基金會」的代言人,時時為弱勢團體發聲,並持續透過真誠感人的書寫,分享她奇特的經歷與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名人推薦:
要當「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蘇格拉底」?◎柯文哲(醫師、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本書作者夏洛特.瓦朗德雷十七歲時即奪得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但同時卻被發現是愛滋病帶原者,從天堂掉進地獄,大紅大紫的演藝生涯也為之中斷。幸好得病初期疾病進展緩慢,AZT抗愛滋雞尾酒療法之發明,有效抑制病毒發展,所以事實上她並未實質受到愛滋病之折磨。
但好景不常,她因為多次心肌梗塞於三十五歲進行換心手術,術後雖然身體恢復良好,但她一直受困於情境相同的惡夢,心理治療也未見成效。她一直相信惡夢是跟著心臟移植帶過來的前世記憶。
在追查捐贈者是誰的過程中,她經歷了愛人的出現和不告而別。接著,又來了莫名的新追求者,卻又意外發現新的追求者是捐贈者的丈夫,她不知這個男人是愛這一世的她?還是把她當作去世的太太的代替者?
在這一片迷惘之中,男人遠赴海外工作一年。故事的結尾是她去機場等他回來,到底這是beginning of end,還是end of beginning?兩人將要就此分手?還是重新開始新一段的戀情?
峰迴路轉的人生
夏洛特的羅曼史實在豐富,人生大起大落,外人看來,簡直驚心動魄。
年少不經世事時,卻已紅遍影壇,被一個不知名的搖滾歌手感染愛滋之後,幸好現代醫學進步,夏洛特不但長期存活且病況控制良好,還能結婚生女,而且是沒有感染愛滋的健康孩子。離婚後,又因多次心肌梗塞需要換心。
拜移植醫學的進步,以前換心已屬少見,愛滋病帶原者換心更是前所未聞,因為抗愛滋病藥物已屬複雜,抗愛滋病藥物和抗排斥藥物的藥物交互作用更是複雜,所以她是法國第一個接受心臟移植的愛滋帶原者。但是後來又經歷過一次幾乎致命的心肌梗塞,其實死亡的陰影並未遠離。但即使如此,她還是努力追求愛情。
面對這種曲折人生,雖然「愛情」是她追求的,但是我認為「親情」和「友情」才是她度過這麼多難關的力量所在。當父母其實是「終生職」,有人說:「女人弱者,為母則強。」作者在字裡行間隨時都有女兒的影子存在,相信這是她撐過一切困難的基本力量。
另一方面,「朋友」實在是上帝給人類社會的最佳禮物,也許因為上帝無法無時不刻在每一個人身邊,所以發明了「朋友」這個東西。她的那位朋友莉莉,歡樂時和她一齊歡笑,困難時不離不棄,守在一旁。作者如飛蛾撲火似地追求愛情而遍體麟傷,但是她擁有的親情和友情,也許更值得珍惜。
「人生的目的」與「生命的意義」
要當「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蘇格拉底」?若能選擇,大多數的人還是會選擇後者。但是作為一個人類不免就會想到這些難解的題目,例如: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義?
我自己的意見:人終究一死,但死亡不可能會是人生的目的,沒有人活著是為了死去。如此「人生的目的」就不應是一個議題了。那麼「人生的意義」又是如何?
我記得在醫學系五年級的內科門診實習課程中,我被分到一名中年婦人,她主訴頭痛,接著述說:她先生外遇,她最近被倒了兩百萬會錢,她女兒未婚懷孕,她兒子當流氓不學好。我望著她,心想:這種頭痛怎麼治的好?這是我後來選外科的理由,因為在內科門診,這種根本原因難治的病人還真多!
後來我當外科加護病房主任,常有新進護理人員上班一個月就受不了工作壓力要離職,我常告訴他們,人只要活的夠久,一定有更慘的事在後面,所以現在遇到的實在不算什麼!
那麼,充滿困厄的人生又會有什麼意義呢?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正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人生只是一個過程而沒有目的,但在過程中,我們不斷尋找這個過程的意義而已。整個人類的歷史是一個看不到盡頭的接力賽,我們只是跑其中渺小的一棒,這一棒不會決定最後的勝敗,但又不能少掉這一棒而中斷比賽。
所以,「活在當下,盡其在我」,如此而已,不然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媒體推薦:
激勵這位生命力最強韌的女性的,是熱情與希望。——《快報》
喜劇結局,精采程度不亞於電影。——《巴黎人報》(Le Parisien)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