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凱倫.庫希曼
定價:NT$ 250
優惠價:88 折,NT$ 22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羅吉娜和二十一個孤兒在芝加哥坐上火車,千里迢迢前往西部的加州,找尋領養家庭;這群調皮搗蛋又孤寂落寞的孩子,宛如狄更斯筆下的孤雛,流落街頭討生活,或在孤兒院裡飽受欺凌,他們渴望被愛,渴求一個溫暖安適的家,無奈卻被迫離開熟悉的環境前往異地,走向不可預知的未來。
人物介紹
羅吉娜(Rodzina)
高大、機伶、個性剛強的十二歲的孤女。她是移民到美國的波蘭人,父母去世後曾在芝加哥街頭流浪,後來與其他孤兒一起被送往美國西部,尋找寄養家庭。
凱琪醫生(Doctor Cat)
蒼白削瘦、看起來凶巴巴的女醫生,負責在「孤兒火車」上照顧孤兒。個性堅毅、外表冷漠,對孤兒似乎毫不關心,總要人稱她為「醫生」,不要人叫她「小姐」。
蕾西(Lacey)
嬌小纖細、有一頭紅褐色頭髮的小女孩。智力較低,反應很慢。
米基.杜利(Mickey Dooley)
橘髮小孤兒,話很多,不管何時都笑口常開,其實內心仍深藏著落寞。
山米(Sammy)
愛跟人唱反調的小男孩,常與喬伊被認為是兄弟。
喬伊(Joe)
像隻憤怒緊張的小野獸,常與山米被認為是兄弟;事實上她卻是個女孩。
賀曼(Hermy)
綽號「賀曼小刀」的孤兒。有一頭油膩的頭髮、鷹勾鼻,長相頗為嚇人。
斯波特先生(Mr. Szprot)
他是慈善救濟團體協會的外派經紀人,負責將孤兒送到西部。
杜托先生、杜托太太(Mr. Tuttle and Mrs. Tuttle)
在猶他區奧登開設旅館的夫婦,個性和善。
大伯爵(Big Earl)
高大魁梧、鼻頭往上翹、黃鬍鬚上沾著菸草漬的警長。
作者簡介:
凱倫.庫希曼
Karen Cushman
凱倫.庫希曼生長在芝加哥的勞工階級家庭,童年時代曾寫過詩及戲劇,但一直到五十歲時才開始從事青少年讀物的專業創作。
一九九五年她的第一本著作《小鳥凱瑟琳》”Catherine, Called Birdy”榮獲紐伯瑞文學獎銀牌獎(Newbery Honor Book),隔年”The Midwife’s Apprentice”,榮獲紐伯瑞文學獎金牌獎(Newbery Medal Book)。凱倫擁有人類行為及博物館研究兩項文學碩士學位,目前與丈夫菲利浦居住在華盛頓州西雅圖的維雄島。
譯者簡介:
麥倩宜 (1958 ~ 2010)
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聯合報系新聞編譯、出版社英文主編,後為專職譯者與文字工作者。著作有《從前》,譯作有《小教父》、《歪歪小學來了一個小小陌生人》、《朗讀手冊》、《小河男孩》、《愛.回家》、《卡蘭德文件》、《故事可以這樣寫》、《贏家》等數十本書。
得獎紀錄:
★入選美國圖書館協會青少年十大歷史小說
★《評論書刊》編輯選書
★家長首選金牌獎
★《兒童雜誌》年度最佳書籍
★美國華盛頓州書獎
★新聞局優良讀物推薦
名人推薦:
孤女的尋家之旅
文/青少年文學暨兒童文學工作者 王宇清
《愛.回家》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一八八一年的美國,主角是一位年僅十二歲的波蘭裔女孩羅吉娜。
美國是一個「種族大熔爐」,大量來自各國的移民,為了追求自由或財富,懷抱著夢想飄洋過海到達美國。然而,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國、語言不通、工作不易獲得,加上種族歧視……移民的歷史,往往交織著斑斑血淚。
羅吉娜一家,為了追求自由移民到了美國芝加哥,過著比在波蘭更貧苦的日子。幸好,家人融洽的感情,讓日子再苦都仍幸福。然而,造化弄人,家人接連遭逢意外驟逝,羅吉娜竟成了舉目無親的孤兒。她經歷了流浪街頭、收容所的生活後,最後與一群孤兒被送上火車,一路開往西岸,沿途尋找願意收養他們的家庭。
這一趟漫長且充滿未知的鐵路旅程,串連起羅吉娜內在自我成長歷程,同時也是波蘭裔作者凱倫‧庫希曼自身的尋根之旅。
成長的停駐站
作者以獨特的「鐵路旅行」作為故事結構的主幹,而鐵路的意象,也深入綿密地串織在整部作品中。
書中的每個章節,都是以羅吉娜鐵路旅程的停駐點作為標題,散發著遷徙漂泊的不安定感。隨著列車前行,鐵道沿途殊異多樣的風土人情也隨之變換。透過作者細膩優美的筆觸,讀者也彷彿經歷了一趟美國鐵道風土人情之旅。
而在每一個尋找領養家庭的停駐站中,羅吉娜遭遇了各式各樣的困難挑戰,人性的複雜與現實的絕望不斷衝擊她、考驗她;當她一站一站遠離熟悉的芝加哥,也一站一站朝艱辛的成長之路邁進。
在作者的匠心下,羅吉娜並未被賦予世俗所認定的「美貌」,反而有著「波蘭人的大鼻子」和高壯的身材。外貌所受到的嘲諷譏笑,自然在羅吉娜心中產生了自我質疑;波蘭人的身分,在她心中,是抽象又模糊的。
不過,一路上,羅吉娜為車上的孤兒們說著生動的故事,撫慰了他們空虛落寞的心靈。敏銳的思考、豐沛的情感,與優異的表達能力,除了長相像爸爸,她更承繼了父親波蘭詩人的文學天賦與堅毅的性情,支撐著她,度過接踵而至的難關;她一路上照應其他孤兒們,展現了無比的愛心與勇氣,讓她散發出獨特而迷人的魅力,令人動容。透過羅吉娜的故事,讀者得以細細思考,何謂「美」的真諦?
家的回憶
在漫長的鐵路旅程中,許多情境不停觸動羅吉娜的回憶。從前家庭生活的溫馨片段,彷彿遙遠而無法回頭的過站記憶,不斷遠去,卻也不斷浮現心頭。失去了家人的孤寂,讓羅吉娜痛不欲生,但家人深植她心中的愛,卻化成幽微的火光,指引著她,照亮前方看似晦暗不明的路,同時昇華成溫暖他人的大愛。她在不知不覺中,扮演起照顧其他孤兒的父母角色,彷彿自己出色的父母一樣,為了守護孩子不畏困苦,奮不顧身。在當前「教養」理論風行的時刻,羅吉娜的故事,無非讓我們省思,對孩子最好亦最深遠的教育,就是父母充滿愛的身教與言教,一個充滿愛的家。
平行的鐵軌,交集的希望
書中僅次於羅吉娜的重要角色,便是隨車的凱琪醫生。作者巧妙運用了對比的文學技巧,讓凱琪醫生與羅吉娜在故事中產生了豐富的戲劇張力:凱琪醫生出身美國上流社會,並有專業的學養,羅吉娜卻是出身貧苦的移民孤兒。在故事的前半段中,兩人的關係疏離而冷漠,甚至充滿敵意。她們的性格,都像構成鐵軌的鋼鐵一樣,堅韌而強硬;在女性權益備受忽視與打壓的年代中,她們各自堅持,頑強抵抗宿命;她們的關係,好似平行的鐵軌,永無交集的可能。
分隔她們兩人的距離,是她們對不同族群與身分的彼此,抱持著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所導致的疏離與衝突。幸好,隨著共同度過旅程中的諸多考驗,兩人逐漸意識到,彼此間竟存在著巨大的想像與認知謬誤!難能可貴的是,她們兩人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化解歧見,學習相互理解與包容,終能打破殊異地位及族裔的藩籬,攜手共進,交集出充滿希望的未來。
隨著列車即將抵達終點,讀者將豁然開朗,孤兒羅吉娜的鐵道之旅,不是放逐,而是找到新的歸屬;不是開往絕望,而是朝向無窮的希望。
文學賞析
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吳敏而
凱倫‧庫西曼的小說經常涉及三個主題:歷史時代、自主的女性和孤兒。庫西曼作品的主角大多都是複雜的女性,既剛且柔,每個人物都堅持著自己的良知來克服困境、對抗惡勢力,這些固然是優點,但是免不了也帶給她們不少麻煩。《愛.回家》中的「女」醫生在當時是罕見的,不只被同行排斥,連家人都不諒解,只好用「冷若冰霜」的言談舉動來掩飾對孤兒們的關懷。羅吉娜有顆善良的心,她忙著擔心一旁的孤兒,又擔心自己前途,還盡力爭取大家的幸福,這是她的優點;然而,過度醜化和抗拒別人的好意,把好人也看做壞人,則是她的弱點。當她逐漸意識到周遭人物跟自己一樣,都有優缺強弱的幾個面向,就漸漸領會到生命有悲歡離合,能夠走出陰影。庫西曼筆下的孤兒,表面在尋找一個家,心靈深處是渴望人間的溫暖,故事情節層層推進,最後的依歸,竟然不是當初的夢想,只是另一個暫時的新開始,需要奮鬥繼續闖蕩;這些孤兒最寶貴的收穫,是內心的解脫和成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 陳欣希
在找尋家的過程中,「愛」是存在的。雖然,它很難下定義,但卻常透過各種方式(尤其是行為)證實它的存在。到底哪些行為是愛、哪些不是?閱讀《愛.回家》時,若能想想我們自己和故事人物對「愛」和「家」的看法有什麼不同,將對這個故事有更深的體悟。
彰化縣愛鄰社會福利協會 洪敦明
在找尋家的過程中,「愛」是存在的。雖然,它很難下定義,但卻常透過各種方式(尤其是行為)證實它的存在。到底哪些行為是愛、哪些不是?閱讀《愛.回家》時,若能想想我們自己和故事人物對「愛」和「家」的看法有什麼不同,將對這個故事有更深的體悟。孤兒們一開始有如商品一樣,任人挑選,然而隨著旅程景觀的改變,孤兒們的觀點也在改變。原來認為等待與希望只是兩條永遠不會交會的鐵軌,最後卻發現時間可以製造機會,讓「等待」與「希望」相遇。
《愛.回家》故事中穿插著各類型的應徵與銷售廣告,似乎不斷地在揭示一個道理:「有些人事物為了有人愛,所以不斷地試圖證明其價值;卻也有些人事物因為有人愛、有所歸屬,所以其價值已經不證而明。」家,永遠是一個人價值的基礎,即使我們不是孤兒,我們依然都需要從「心」回家,而不致於迷失自己成為另類孤兒。
媒體推薦:
School Library Journal
學校圖書館學刊
十二歲的羅吉娜坐上從芝加哥出發,開往美國西部的孤兒火車,她認定自己將像奴隸般被賣掉。她的家人全都死於悲劇,這個高大、冷淡、相貌平平的女孩始終不相信自己能被一個有愛心的家庭收養……這個故事人物鮮明突出,寫景細膩,還有一位個性倔強,卻滿懷愛心的女主角。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成功地描繪出一個孤女的性格與精神,和她喪失摯愛家人的悲慟,同時卻以智慧、勇氣與毅力開創自己的前途。羅吉娜的沉思和觀察反映出深刻、辛辣和幽默的情感,以及敏銳的人性和詳細的地理景物描述。
The Horn Book
號角雜誌
羅吉娜是個倔強、固執、悲傷苦惱的女孩,但也具備真誠、可愛和聰慧的優點……書中充滿不可預料的轉折,以及動盪不定的期望與遠景。
Booklist
評論書刊
這是個有趣的女性歷史題材,主角羅吉娜並非一個浪漫的角色,她高大、易怒、固執。而帶領孤兒的女醫生冷漠且疏離,卻和羅吉娜一樣內心充滿孤寂。是的,很清楚的,這兩個剛強的女子最後在一起了;這當中的過程形成了這個卓越的故事。
山米還手把他推回去,兩人又扭成一團,一直到戴眼鏡的女士過來把他倆拉開才罷休。
我初次見到山米和喬伊時,他們正在吃馬鈴薯。那時我才安葬了媽媽,離開奧諾利街的家,不知何去何從。我身上的外套嫌太小,腳上的皮靴卻太大,瑟縮走在寒風吹襲的芝加哥市區,隨後看見密西根大道一座教堂的門廊內有個小火堆,一群孩子圍著火堆坐著,他們有大有小,也有半大不小的,全都渾身髒兮兮的,又累又餓。有個男孩沒有鞋穿,只能用報紙裹著腳禦寒,他的模樣有點像我弟弟托迪。我問他:「請問你哪裡有吃的?我餓得半死。」
有些孩子冷冷地嘲笑我,但那個長得像托迪的男孩卻對我說:「來,把你的腳伸到桌子下。」我連忙在他身旁坐下,接著他從火堆灰燼裡撈出一個馬鈴薯。
「嘿,」一個男孩叫起來,我後來才知道他叫山米;他說:「你們看她,她根本不像快餓死的樣子,我才需要吃那個馬鈴薯。」
「不,我才需要,」喬伊說著便伸手來搶馬鈴薯,「給我,馬鈴薯鼻。」
「滾開,你們這些小鬼!」長得像托迪的男孩罵著,然後把烤馬鈴薯塞進我的手心裡;馬鈴薯好香好溫暖,我不知道該把它吃掉或就這麼一直捧在手裡;最後我一面小口的啃著馬鈴薯,一面握著它取暖。
此刻我好希望手裡捧著一個烤得又熱又焦的馬鈴薯,或者能有一杯雞湯,或者……這時一聲汽笛響起,接著火車噴出一大股蒸氣煙霧,在鐵輪磨擦著鐵軌的吱嘠聲中,火車開始駛動。這當兒有一群乘客急急忙忙地跳上車,但並沒有人跳上我們這節車廂。沒有人想當孤兒,也沒有人願像一袋麵粉似地被裝運上火車車廂,被送往西部面臨不可預測的未來,我不得不認為未來一定會更糟,就跟我們生活中其他每件事一樣。不,沒有人想當孤兒,包括我們孤兒在內,只不過我們別無選擇。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6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凱倫.庫希曼
優惠價: 88 折, NT$ 220 NT$ 2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羅吉娜和二十一個孤兒在芝加哥坐上火車,千里迢迢前往西部的加州,找尋領養家庭;這群調皮搗蛋又孤寂落寞的孩子,宛如狄更斯筆下的孤雛,流落街頭討生活,或在孤兒院裡飽受欺凌,他們渴望被愛,渴求一個溫暖安適的家,無奈卻被迫離開熟悉的環境前往異地,走向不可預知的未來。
人物介紹
羅吉娜(Rodzina)
高大、機伶、個性剛強的十二歲的孤女。她是移民到美國的波蘭人,父母去世後曾在芝加哥街頭流浪,後來與其他孤兒一起被送往美國西部,尋找寄養家庭。
凱琪醫生(Doctor Cat)
蒼白削瘦、看起來凶巴巴的女醫生,負責在「孤兒火車」上照顧孤兒。個性堅毅、外表冷漠,對孤兒似乎毫不關心,總要人稱她為「醫生」,不要人叫她「小姐」。
蕾西(Lacey)
嬌小纖細、有一頭紅褐色頭髮的小女孩。智力較低,反應很慢。
米基.杜利(Mickey Dooley)
橘髮小孤兒,話很多,不管何時都笑口常開,其實內心仍深藏著落寞。
山米(Sammy)
愛跟人唱反調的小男孩,常與喬伊被認為是兄弟。
喬伊(Joe)
像隻憤怒緊張的小野獸,常與山米被認為是兄弟;事實上她卻是個女孩。
賀曼(Hermy)
綽號「賀曼小刀」的孤兒。有一頭油膩的頭髮、鷹勾鼻,長相頗為嚇人。
斯波特先生(Mr. Szprot)
他是慈善救濟團體協會的外派經紀人,負責將孤兒送到西部。
杜托先生、杜托太太(Mr. Tuttle and Mrs. Tuttle)
在猶他區奧登開設旅館的夫婦,個性和善。
大伯爵(Big Earl)
高大魁梧、鼻頭往上翹、黃鬍鬚上沾著菸草漬的警長。
作者簡介:
凱倫.庫希曼
Karen Cushman
凱倫.庫希曼生長在芝加哥的勞工階級家庭,童年時代曾寫過詩及戲劇,但一直到五十歲時才開始從事青少年讀物的專業創作。
一九九五年她的第一本著作《小鳥凱瑟琳》”Catherine, Called Birdy”榮獲紐伯瑞文學獎銀牌獎(Newbery Honor Book),隔年”The Midwife’s Apprentice”,榮獲紐伯瑞文學獎金牌獎(Newbery Medal Book)。凱倫擁有人類行為及博物館研究兩項文學碩士學位,目前與丈夫菲利浦居住在華盛頓州西雅圖的維雄島。
譯者簡介:
麥倩宜 (1958 ~ 2010)
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聯合報系新聞編譯、出版社英文主編,後為專職譯者與文字工作者。著作有《從前》,譯作有《小教父》、《歪歪小學來了一個小小陌生人》、《朗讀手冊》、《小河男孩》、《愛.回家》、《卡蘭德文件》、《故事可以這樣寫》、《贏家》等數十本書。
得獎紀錄:
★入選美國圖書館協會青少年十大歷史小說
★《評論書刊》編輯選書
★家長首選金牌獎
★《兒童雜誌》年度最佳書籍
★美國華盛頓州書獎
★新聞局優良讀物推薦
名人推薦:
孤女的尋家之旅
文/青少年文學暨兒童文學工作者 王宇清
《愛.回家》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一八八一年的美國,主角是一位年僅十二歲的波蘭裔女孩羅吉娜。
美國是一個「種族大熔爐」,大量來自各國的移民,為了追求自由或財富,懷抱著夢想飄洋過海到達美國。然而,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國、語言不通、工作不易獲得,加上種族歧視……移民的歷史,往往交織著斑斑血淚。
羅吉娜一家,為了追求自由移民到了美國芝加哥,過著比在波蘭更貧苦的日子。幸好,家人融洽的感情,讓日子再苦都仍幸福。然而,造化弄人,家人接連遭逢意外驟逝,羅吉娜竟成了舉目無親的孤兒。她經歷了流浪街頭、收容所的生活後,最後與一群孤兒被送上火車,一路開往西岸,沿途尋找願意收養他們的家庭。
這一趟漫長且充滿未知的鐵路旅程,串連起羅吉娜內在自我成長歷程,同時也是波蘭裔作者凱倫‧庫希曼自身的尋根之旅。
成長的停駐站
作者以獨特的「鐵路旅行」作為故事結構的主幹,而鐵路的意象,也深入綿密地串織在整部作品中。
書中的每個章節,都是以羅吉娜鐵路旅程的停駐點作為標題,散發著遷徙漂泊的不安定感。隨著列車前行,鐵道沿途殊異多樣的風土人情也隨之變換。透過作者細膩優美的筆觸,讀者也彷彿經歷了一趟美國鐵道風土人情之旅。
而在每一個尋找領養家庭的停駐站中,羅吉娜遭遇了各式各樣的困難挑戰,人性的複雜與現實的絕望不斷衝擊她、考驗她;當她一站一站遠離熟悉的芝加哥,也一站一站朝艱辛的成長之路邁進。
在作者的匠心下,羅吉娜並未被賦予世俗所認定的「美貌」,反而有著「波蘭人的大鼻子」和高壯的身材。外貌所受到的嘲諷譏笑,自然在羅吉娜心中產生了自我質疑;波蘭人的身分,在她心中,是抽象又模糊的。
不過,一路上,羅吉娜為車上的孤兒們說著生動的故事,撫慰了他們空虛落寞的心靈。敏銳的思考、豐沛的情感,與優異的表達能力,除了長相像爸爸,她更承繼了父親波蘭詩人的文學天賦與堅毅的性情,支撐著她,度過接踵而至的難關;她一路上照應其他孤兒們,展現了無比的愛心與勇氣,讓她散發出獨特而迷人的魅力,令人動容。透過羅吉娜的故事,讀者得以細細思考,何謂「美」的真諦?
家的回憶
在漫長的鐵路旅程中,許多情境不停觸動羅吉娜的回憶。從前家庭生活的溫馨片段,彷彿遙遠而無法回頭的過站記憶,不斷遠去,卻也不斷浮現心頭。失去了家人的孤寂,讓羅吉娜痛不欲生,但家人深植她心中的愛,卻化成幽微的火光,指引著她,照亮前方看似晦暗不明的路,同時昇華成溫暖他人的大愛。她在不知不覺中,扮演起照顧其他孤兒的父母角色,彷彿自己出色的父母一樣,為了守護孩子不畏困苦,奮不顧身。在當前「教養」理論風行的時刻,羅吉娜的故事,無非讓我們省思,對孩子最好亦最深遠的教育,就是父母充滿愛的身教與言教,一個充滿愛的家。
平行的鐵軌,交集的希望
書中僅次於羅吉娜的重要角色,便是隨車的凱琪醫生。作者巧妙運用了對比的文學技巧,讓凱琪醫生與羅吉娜在故事中產生了豐富的戲劇張力:凱琪醫生出身美國上流社會,並有專業的學養,羅吉娜卻是出身貧苦的移民孤兒。在故事的前半段中,兩人的關係疏離而冷漠,甚至充滿敵意。她們的性格,都像構成鐵軌的鋼鐵一樣,堅韌而強硬;在女性權益備受忽視與打壓的年代中,她們各自堅持,頑強抵抗宿命;她們的關係,好似平行的鐵軌,永無交集的可能。
分隔她們兩人的距離,是她們對不同族群與身分的彼此,抱持著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所導致的疏離與衝突。幸好,隨著共同度過旅程中的諸多考驗,兩人逐漸意識到,彼此間竟存在著巨大的想像與認知謬誤!難能可貴的是,她們兩人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化解歧見,學習相互理解與包容,終能打破殊異地位及族裔的藩籬,攜手共進,交集出充滿希望的未來。
隨著列車即將抵達終點,讀者將豁然開朗,孤兒羅吉娜的鐵道之旅,不是放逐,而是找到新的歸屬;不是開往絕望,而是朝向無窮的希望。
文學賞析
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吳敏而
凱倫‧庫西曼的小說經常涉及三個主題:歷史時代、自主的女性和孤兒。庫西曼作品的主角大多都是複雜的女性,既剛且柔,每個人物都堅持著自己的良知來克服困境、對抗惡勢力,這些固然是優點,但是免不了也帶給她們不少麻煩。《愛.回家》中的「女」醫生在當時是罕見的,不只被同行排斥,連家人都不諒解,只好用「冷若冰霜」的言談舉動來掩飾對孤兒們的關懷。羅吉娜有顆善良的心,她忙著擔心一旁的孤兒,又擔心自己前途,還盡力爭取大家的幸福,這是她的優點;然而,過度醜化和抗拒別人的好意,把好人也看做壞人,則是她的弱點。當她逐漸意識到周遭人物跟自己一樣,都有優缺強弱的幾個面向,就漸漸領會到生命有悲歡離合,能夠走出陰影。庫西曼筆下的孤兒,表面在尋找一個家,心靈深處是渴望人間的溫暖,故事情節層層推進,最後的依歸,竟然不是當初的夢想,只是另一個暫時的新開始,需要奮鬥繼續闖蕩;這些孤兒最寶貴的收穫,是內心的解脫和成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 陳欣希
在找尋家的過程中,「愛」是存在的。雖然,它很難下定義,但卻常透過各種方式(尤其是行為)證實它的存在。到底哪些行為是愛、哪些不是?閱讀《愛.回家》時,若能想想我們自己和故事人物對「愛」和「家」的看法有什麼不同,將對這個故事有更深的體悟。
彰化縣愛鄰社會福利協會 洪敦明
在找尋家的過程中,「愛」是存在的。雖然,它很難下定義,但卻常透過各種方式(尤其是行為)證實它的存在。到底哪些行為是愛、哪些不是?閱讀《愛.回家》時,若能想想我們自己和故事人物對「愛」和「家」的看法有什麼不同,將對這個故事有更深的體悟。孤兒們一開始有如商品一樣,任人挑選,然而隨著旅程景觀的改變,孤兒們的觀點也在改變。原來認為等待與希望只是兩條永遠不會交會的鐵軌,最後卻發現時間可以製造機會,讓「等待」與「希望」相遇。
《愛.回家》故事中穿插著各類型的應徵與銷售廣告,似乎不斷地在揭示一個道理:「有些人事物為了有人愛,所以不斷地試圖證明其價值;卻也有些人事物因為有人愛、有所歸屬,所以其價值已經不證而明。」家,永遠是一個人價值的基礎,即使我們不是孤兒,我們依然都需要從「心」回家,而不致於迷失自己成為另類孤兒。
媒體推薦:
School Library Journal
學校圖書館學刊
十二歲的羅吉娜坐上從芝加哥出發,開往美國西部的孤兒火車,她認定自己將像奴隸般被賣掉。她的家人全都死於悲劇,這個高大、冷淡、相貌平平的女孩始終不相信自己能被一個有愛心的家庭收養……這個故事人物鮮明突出,寫景細膩,還有一位個性倔強,卻滿懷愛心的女主角。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成功地描繪出一個孤女的性格與精神,和她喪失摯愛家人的悲慟,同時卻以智慧、勇氣與毅力開創自己的前途。羅吉娜的沉思和觀察反映出深刻、辛辣和幽默的情感,以及敏銳的人性和詳細的地理景物描述。
The Horn Book
號角雜誌
羅吉娜是個倔強、固執、悲傷苦惱的女孩,但也具備真誠、可愛和聰慧的優點……書中充滿不可預料的轉折,以及動盪不定的期望與遠景。
Booklist
評論書刊
這是個有趣的女性歷史題材,主角羅吉娜並非一個浪漫的角色,她高大、易怒、固執。而帶領孤兒的女醫生冷漠且疏離,卻和羅吉娜一樣內心充滿孤寂。是的,很清楚的,這兩個剛強的女子最後在一起了;這當中的過程形成了這個卓越的故事。
山米還手把他推回去,兩人又扭成一團,一直到戴眼鏡的女士過來把他倆拉開才罷休。
我初次見到山米和喬伊時,他們正在吃馬鈴薯。那時我才安葬了媽媽,離開奧諾利街的家,不知何去何從。我身上的外套嫌太小,腳上的皮靴卻太大,瑟縮走在寒風吹襲的芝加哥市區,隨後看見密西根大道一座教堂的門廊內有個小火堆,一群孩子圍著火堆坐著,他們有大有小,也有半大不小的,全都渾身髒兮兮的,又累又餓。有個男孩沒有鞋穿,只能用報紙裹著腳禦寒,他的模樣有點像我弟弟托迪。我問他:「請問你哪裡有吃的?我餓得半死。」
有些孩子冷冷地嘲笑我,但那個長得像托迪的男孩卻對我說:「來,把你的腳伸到桌子下。」我連忙在他身旁坐下,接著他從火堆灰燼裡撈出一個馬鈴薯。
「嘿,」一個男孩叫起來,我後來才知道他叫山米;他說:「你們看她,她根本不像快餓死的樣子,我才需要吃那個馬鈴薯。」
「不,我才需要,」喬伊說著便伸手來搶馬鈴薯,「給我,馬鈴薯鼻。」
「滾開,你們這些小鬼!」長得像托迪的男孩罵著,然後把烤馬鈴薯塞進我的手心裡;馬鈴薯好香好溫暖,我不知道該把它吃掉或就這麼一直捧在手裡;最後我一面小口的啃著馬鈴薯,一面握著它取暖。
此刻我好希望手裡捧著一個烤得又熱又焦的馬鈴薯,或者能有一杯雞湯,或者……這時一聲汽笛響起,接著火車噴出一大股蒸氣煙霧,在鐵輪磨擦著鐵軌的吱嘠聲中,火車開始駛動。這當兒有一群乘客急急忙忙地跳上車,但並沒有人跳上我們這節車廂。沒有人想當孤兒,也沒有人願像一袋麵粉似地被裝運上火車車廂,被送往西部面臨不可預測的未來,我不得不認為未來一定會更糟,就跟我們生活中其他每件事一樣。不,沒有人想當孤兒,包括我們孤兒在內,只不過我們別無選擇。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6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