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教育專家教您培養出快樂、懂愛、合群又獨立的幸福女孩!
讓孩子變得親切、聰明的充滿愛與快樂的教養術
「愛的能力」+「聰明生活的工作能力」=「女孩的幸福力」
快樂女孩的背後,一定有快樂的媽媽!
培養出快樂、懂愛、合群又獨立的幸福女孩,做父母的不能不看本書!
培養快樂女孩的捷徑提示:
‧「自我肯定的感覺」,是父母能送給子女最大的禮物。
‧用「肢體接觸」和「正面的話語」盡量傳達愛
‧散發被愛氛圍的傑出女性,秘密就在「自我肯定」
‧教導孩子「吵架過後也能和好」
‧孩子10歲後,父母要進入育兒方式的「換檔」
‧「具體」教導孩子「正確的性知識」
‧培養「自然與男性應對的能力」
‧拋開「離婚家庭的孩子不幸福」的迷思
‧自立工作的能力 和 愛的能力,兩者的平衡很重要
‧比起「誇獎」,更重要的是「同樂」的態度
‧青春期的小圈圈是克服「女子戰場」的方式
‧父母要留意手機個人簡介網頁和學校網路地下討論區
‧嚴禁檢察孩子的手機和隨身物品
媽媽和女兒是很特別的一種關係~既親密又矛盾!
千萬別讓媽媽的不小心,影響到女兒未來的人生!
作者簡介:
諸富祥彥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
筑波大學畢業,筑波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曾任千葉大學教育學部講師、副教授,現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教育學博士、臨床心理師。
主要著作為:《活著很痛苦》(平凡社新書)、《沒辦法交一百個朋友》、《怪獸家長!?》(Aspect)、《父母比小孩還可怕》(青春新書)、《諮詢師爸爸的育兒經》(金子書房)等。
中文出版品有:《你的孩子再這樣下去就糟了!》(新手父母)、《媽媽不抓狂!「教出乖兒子的簡單方法」》(青文)、《給一直沒有女友的你》(青文)等。
目前不定期前往日本全國幼稚園、小學、中學、高中校園,對家長演說。
相關著作
《你的孩子再這樣下去就糟了!》
譯者簡介:
葉韋利 Lica Yeh
1974年生,水瓶座。
慣於跳躍式思考的隱性左撇子。
現為專職主婦譯者,熱愛翻譯工作。享受低調悶騷的文字cosplay與平凡充實的生活。
譯有:《你的孩子再這樣下去就糟了!》(新手父母)、《3歲、7歲、10歲決定孩子一生的競爭力:把握3大關鍵期,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教你從小鍛鍊大腦潛能的10個方法!》(平安文化)、《挑戰不可能!比NASA更接近太空的小鎮工廠》(野人)、《語言養成與心智開發》(尖端)、《3分鐘解決小學生媽媽的7大煩惱》(野人)等。
譯者葉韋利工作筆記:licawork.blogspot.com/
章節試閱
快樂女孩的背後,一定有快樂的媽媽!
本書將針對女孩的教養提出具體建議。不過,在這之前我想先讓各位讀者知道堪稱「基本中的基本」、「大原則」,也就是「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母親本身要保持快樂。這是培養快樂女孩的大原則」。
女孩會直接受到同為女性的母親生活方式的影響,母親等同於女兒的人生範本。
如果母親每天都過得很開心,想必女兒也會感覺到:「哇!活著真好,真快樂!」將更積極面對人生。相反地,若是母親每天都過得很難過,女兒就會認為「活著好累,好辛苦啊」,自然而然抱持著負面的人生觀。
「孩子還小的時候,別出去工作,應該要當個百分之百的媽媽,教養孩子。既然是母親,就該辭掉工作,先放下自己感興趣的事,全心全意放在孩子身上!」
有些媽媽一心秉持這種想法,把自己的工作和感興趣的事全放在一邊,將人生的熱情全數投注在教養子女上。
當然,如果是個非常喜歡小孩,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全心期待著和孩子在一起的媽媽,這種做法不會有任何問題。
然而,育兒比想像中來得辛苦,如果每天的生活只繞著育兒打轉,很難不累積壓力吧。
壓抑著自己想做的工作和興趣,純粹出於義務與責任感來帶孩子的話,這股不滿的情緒一定會傳達到孩子身上。
很多人至今還相信「三歲幼童的神話」,也就是「孩子三歲以前應該要讓媽媽自己帶」。然而,翻遍全世界的心理學調查報告,對這個說法目前尚無任何佐證。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母親本身即為快樂的女性。即便母親外出工作,一天之中有大半時間將孩子交給托兒所,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只有四個小時,但這四個小時之中,媽媽卻能保持百分之百的幸福,這樣就夠了!這麼一來,女兒也會感受到這股幸福。「媽媽跟我在一起的時候都好開心。真幸福!」
將孩子培養成快樂女孩的最佳捷徑,就是母親本身發自內心感到快樂。
請各位先把這個道理牢牢記在心中。
教養期之後,建立「家規」
低年級之前,每個孩子都還是愛撒嬌的小寶寶,保持溺愛期的氣氛,繼續寵愛孩子也無妨。
然而,教養期正如其名,就是該好好教養孩子的時期。
在這個階段,孩子藉由升上小學,以及更換班級等,學習到克制自我,以及配合社會規則的方式。家長不能把一切都交給學校,也該從自己的口中清楚指導孩子「社會上的規則」、「該做的事」,以及「不該做的事」。
「女孩的教養」重點有下列三點:
1.清楚用語言表達「不行」及「NO」。
2.尊重孩子自發性的行動與判斷。
3.訂出必須遵守的最低門檻──「家規」
◎清楚用語言表達「不行」及「NO」
有些父母面對子女的任性,即使抱怨還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傾聽,或是認為把事情鬧大太麻煩。這種狀況一再反覆下,孩子會認為「只要哭鬧就能無往不利」,久而久之便無法控制或克制自己的行為。
只是,情緒化的斥責,或是不講道理,只說「不行!」等這類高壓式的說法並不好。最理想的方法是耐著性子,柔聲勸導,以信任為基礎,好好要求孩子。
○ 「在這裡吵鬧的話,會影響到其他客人喔。媽媽知道妳一定可以的,妳要是小小聲說話,媽媽會很高興喔。」
這裡的重點在於「媽媽會很高興喔」,母親自稱「媽媽」,以本身當作主詞,說出自己的感受。像這樣以「我」為主詞,表達自己的心情,比較容易一下子打入孩子的心裡。這叫做「第一人稱訊息」。「第一人稱訊息」中,不去否定孩子,目的在於傳遞母親本身的想法,讓孩子容易坦然接受媽媽說的話。
比較一下相對的例子。
X「在這種地方吵吵鬧鬧的,(你)怎麼這麼壞!為什麼(你)都不聽話呢!」
類似這樣,以「你」為主詞來斥責孩子的說法是行不通的。聽到這樣的斥責,孩子會認為「媽媽討厭我」、「我是沒用的小孩」,很可能會出現自我否定的現象。
◎尊重孩子自發性的行動與判斷
孩子通常會有自己的想法,「想做這個」、「想嘗試這樣」。他們未必都能照著父母的交代,而會積極依照自己的想法,還有將自己想到的點子付諸行動。
或許很多時候從父母的角度來看,會覺得「太花時間、動作慢吞吞」、「感覺不會順利完成」,但千萬別否定或阻止孩子的這些行為,而要耐著性子支持孩子,「好,你去試試看。」尤其面對女孩子,父母總想著「不想讓女兒經歷失敗」、「希望幫孩子做好」,所以母親經常在「這樣做比較好」,「別這麼做」的心態下,一不小心就會插手、插嘴,擅自為孩子安排。
不過,像這樣插手、插嘴,擅自為孩子安排的行為,非但對孩子沒幫助,還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的心。「反正自己思考也沒用......」、「只要照媽媽交代的去做就好......」最後可能變成像傀儡一樣。
◎訂出必須遵守的最低門檻──「家規」
小學階段的女孩子,會仔細觀察父母的行為及反應,當作範本,同時判斷哪些事情能不能做,哪些事情是否正確,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
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判斷善惡、社會規則,以及培養禮儀最理想的時期,但建議在這些狀況下不要過度瑣碎去提醒孩子。
只要訂出「不可以這樣!」這類最低門檻的「家規」,讓孩子自己來遵守這些規定。
「到了別人家要記得打招呼、要叫人。」
「天黑之前一定要回家。」
「絕對不可以跟朋友借錢,也不可以借錢給朋友。」
「絕對絕對不可以對朋友說傷人的話,像是去死或是醜八怪這些話。」
讓孩子確實遵守這些「家規」,就能成為保護孩子身心的重要「框架」。
為了孩子的將來,要讓孩子遵守社會上的規則
最近有不少家長會因為「全家人出國旅遊」、「為了避開假日人潮,想挑人少的平日去遊樂園玩」這類理由,也就是為了休閒娛樂讓孩子向學校請假。
「別這麼死腦筋嘛,有什麼關係。請個假也還好吧。」雖然也能理解家長的想法,但我個人實在不建議這種做法。
每個人都想在平日避開人潮出遊,或是在價格便宜的時期出國玩,但若凡事都像這樣為了配合自己方便而設下「特例」,孩子可能會認為「想偷懶的時候偷懶也無妨」、「把自己的方便放在第一位沒什麼不對」,以為只有自己能適用這樣自私的規則。
如果這種自私的規則能適用一輩子,也沒問題。但是,出社會工作之後,不可能因為一己方便而偷懶、把業務丟一邊,身邊的人也無法接受這麼任性的做法。到時候陷入困境的就是孩子本身。
即便在朋友家裡是認可的行為,但建立「自家家規」將是孩子內心的依歸。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抱怨:「我們家太嚴了,朋友家裡的規定比較鬆啦。」不過,久而久之,孩子對這些規則會視為「有我們家的風格」,心態上也會趨於穩定。和孩子一邊討論,一邊訂出「我們家有我們家的做法」、「這是我們的家規」,無法說明的部分就直接規定。
青春期在育兒上的「換檔」
孩子到了十歲左右進入青春期,就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同時對父母的指示、父母訂出的規則也會感到不耐煩。
「大人最囉嗦了。」
「我有自己的想法啦!」
經常能見到從這些想法所產生的反彈。此外,和朋友的關係變得更親密,這個階段的人際關係轉為以和朋友的互動為主,比和家人、父母來得重要。
尤其是女孩子從小學四、五年級到高中一年級這段時期,都把心思放在「在朋友圈中該如何保持互動」,和以「自己重於他人」,維持自我步調的男孩子相較之下,女生基本上是「他人重於自己」,對於自己與身邊朋友的人際關係相當敏感。
要跟誰交朋友,要打進班上哪個小圈圈,該怎麼撐過女生之間出現的陰險、霸凌等,這些都是在學校社會上攸關生存的問題。
根據日本國立教育對策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小學四年級到國中二年級之間,曾遭受「霸凌」、「排擠」的孩子竟然高達約九成!很遺憾,府上的孩子也無可避免的遭到「霸凌」及「排擠」。
話雖如此,即便憂心、乾焦急,事情也不會解決。
在不少案例中,家長面對孩子的煩惱太過焦急,忍不住想幫忙,導致過度干涉,反而讓問題變得更嚴重,造成孩子心情低落。
朋友、升學、異性互動等,青春期的女孩有很多煩惱。身為家長,能為孩子做的就是母親要先做好心理準備,穩定情緒,讓孩子感覺「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緊!」然後保持一段距離,觀察守護孩子的一舉一動,一旦孩子發出求救信號就「用心傾聽」。相較於孩子在十歲之前,母親凡事都要面面俱到的育兒方式,這個階段需要大幅換檔。
孩子到十歲時,母親要回歸家庭
事實上,「觀察守護」對很多母親來說,反而比凡事干涉要來得辛苦。
過去我在育兒議題的演講中,一再提出「孩子到十歲時母親要回歸家庭」的建議,但社會上多數人認為「孩子念小學之前,母親應該待在家裡,到孩子差不多十歲可以自立時,媽媽再外出工作」。
然而,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心理諮詢顧問同業,都抱持完全不同的想法。
十到十五歲的青春期,是孩子尤其是女生在一輩子裡心理狀況最不穩定的時期。做母親的最好能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面對痛苦的狀況時,隨時都能主動發出求救信號。理想狀態是能盡量做到在孩子放學時就在家中。
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別插嘴,只要守護」。
不要出意見要求孩子「做這個好,要這樣做」,也不必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一一反應,保持雍容大方的穩定情緒,讓孩子知道「一旦覺得難過,媽媽隨時都能出手相助喔」。若是因為工作關係無法早歸時,即便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短暫,也別忘了要營造出讓孩子能放鬆緊繃情緒的氣氛。
比起「誇獎」,更重要的是「同樂」的態度
近來為了讓家長多鼓勵孩子,「誇獎式教育」的教育理論成了主流。但我個人認為這類「誇獎式教育」有個很大的缺陷。
因為「受到誇獎」等於是一種「獎勵」,會養成「不受到誇獎就不主動的孩子」;「想受到誇獎才動手整理」的孩子,到最後會變成「沒有誇獎就不動手整理」。
那麼,該怎麼做才好呢?
我的答案是不要採取「誇獎式教育」,而是「同樂式教育」。父母要捨棄上對下的誇獎態度。
「做得真好。爸爸好開心喔!」
「不要氣餒啊,你已經比之前更努力了吧?媽媽很佩服你喔!」
「媽媽好高興呢!」
像這樣對努力的孩子傳達父母本身喜悅的感覺,非常重要。
有些父母會拿孩子和兄弟姊妹或朋友做比較,「只在孩子贏過其他人時才誇獎」。拿這種誇獎的方式最糟糕,會養成孩子只把重點放在與其他人的競爭輸贏,一旦發現沒有獲勝希望就完全不想努力。
孩子到了學校或補習班念書之後,生活中也充滿了許多不得不競爭的狀況,如果家長也在意孩子和其他朋友間的輸贏,會讓孩子養成只在獲勝時感到自我滿足,一旦輸給其他孩子就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面對孩子別再「誇獎、斥責」,應改變成「與孩子同樂」的態度。話雖如此,就孩子的角度來說,還是希望「自己努力之後,能獲得媽媽的誇獎」。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巧妙地誇獎孩子。
訣竅有下列三項?
1.即時誇獎。
2.誇獎時看著孩子雙眼,摸摸孩子的頭。
3.誇獎時針對的不是結果,而是「努力的過程」。
「即時誇獎」,就是讓孩子當場立刻獲得稱讚。根據各式各樣的心理學實驗,做了某件事之後,距離獲得報酬的時間越短,結果顯示越能提升能力。
「看著孩子的雙眼誇獎」,是溝通的基本。孩子比大人想像中來得更敏感,要是不直視孩子的雙眼,他們就會認為「真的這麼想嗎?說不定只是嘴上說說。」
同樣地,誇獎時「同時摸摸孩子的頭」,會讓誇獎的言詞更容易傳達到孩子心裡。在孩子十歲左右之前,撫摸著頭誇獎的效果十分驚人。
至於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針對「努力的過程」來誇獎。
如果只誇獎考試或比賽的成績,孩子也會變得只在乎「結果」(成績或勝負),一旦持續成績都不好時,就會認為「反正我就是沒用......」進而放棄一切、意志消沈。
如果父母改以誇獎過程,像是「你平常每天只用功二十分鐘,今天念書念超過一個小時耶,媽媽覺得你好棒喔!媽媽很高興喔,總有一天一定會有好成績的。」
這麼一來,孩子心裡也會想,「原來努力也是能獲得認同的。」如此便能提高努力的意願。
在孩子開始感興趣後,就能談「性」
從小學高年級到中學二年級左右這段期間,孩子開始對異性,以及性事方面產生興趣。意識到自己喜歡的男生,想要跟對方聊天、牽牽手,有時候會進一步想約會或親吻。
近年來,中學時有過第一次性經驗的也不罕見,到了十六、七歲還沒有過性經驗的話,好像在某些學校還會被朋友奚落:「妳還是處女啊?」
不過,坦白說,我覺得在中學時期就有性經驗並不是好事。
第一次性經驗再早也要在高中之後,最好是等到大學時期會比較理想。在中學時就有過第一次性經驗的女孩,一問之下不少都是「被男方強迫」也就是對性事都抱持否定的想法。
要讓孩子清楚了解「性愛是為了幸福而存在」,就應避免太早急於有性經驗。
別讓孩子被類似「不早點找人上床就落伍了」、「到了高中還是處女很奇怪耶」這種沒有根據的胡說八道所迷惑,要很明白地告訴孩子:「性愛是與心愛的對象在愛情交歡上很珍貴的行為。」
若有機和孩子觸及性事相關的話題時,千萬別只丟下一句「還太早」,或是因為難為情而打馬虎眼;應該認真面對,告訴孩子「性愛不是玩玩而已」、「這不是跟不愛的對象隨便玩玩的遊戲」,說明性愛的重要與可貴。
「具體」教導孩子「正確的性知識」
話雖如此,不管大人再怎麼苦口婆心的說「性愛不該是隨便玩玩的遊戲」,還是有孩子就是這麼做。雖然知道「中學時有性經驗還太早」,但遇到心儀的對象提出要求時,還是忍不住回應。要全面禁止孩子的性行為,是不可能的。
因此,希望家長務必做到這一點,就是確實指導孩子正確知識。
「進行性行為時一定要使用保險套。」
有些人聽我這麼說可能會很生氣,「跟小孩說這種事,不就是等於鼓勵性行為嗎?哪有女生的父母建議用保險套,豈有此理!」
然而,實際上的確有很多高中生在性行為時因為沒有避孕而懷孕的例子。
指導孩子使用保險套時,不能只是輕描淡寫說「是為了避孕」。
必須清楚且具體地告訴孩子:「使用保險套是男生愛的證明。」
「如果對方是真心喜歡妳,就一定會戴保險套。有些不戴保險套的男生會說一些藉口,像『戴了之後不舒服』或是『妳根本不愛我吧?』這種男生最差勁,他們的目的只為了做愛。媽媽認為,跟這種人上床保證很糟糕。性愛是跟喜歡的人身心合一,是非常美好的事。所以千萬不要選那種隨便玩玩、見異思遷的人,要挑選打從心底珍惜妳的對象......」
「做愛就算沒戴保險套,只要不射精在體內就沒關係」有這種錯誤觀念的國高中生多到驚人。家長千萬別過於樂觀,認為「我們家小孩不會這樣......」為了保護孩子,務必找機會指導孩子正確使用保險套的觀念。
另外,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性知識,重點就在於千萬別將性事話題視為家中禁忌。父母若是對性事話題保持稍微開放的態度,當孩子在性方面出現擔憂時也比較容易開口討論。
女孩面對「好朋友小圈圈」的壓力
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難關之一,就是女孩子之間拿捏困難的交友互動。
到了小學三、四年級左右,女生就開始建立起兩到四人感情好的小圈圈。
然而,這種好朋友小圈圈未必讓人感到很舒服。因為要維持這樣的小圈圈,就必須壓抑自我、配合同伴才行。
為了配合其他同伴,有時候得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被罵了也要忍耐。對女孩子來說,打入好朋友小圈圈是一項辛苦的考驗。
「我們家禮奈最近在班上好像多了一些朋友,不過其中似乎有些壞孩子,讓她很傷腦筋。」
來找我諮詢的這位母親,家中有個小學四年級的女兒禮奈。她感受到禮奈的交友關係出現微妙的變化。
我:「禮奈被找麻煩而感到困擾嗎?」
母:「不是,被找麻煩的不是禮奈,而是另一個從一年級就跟她很要好的朋友,小愛。過一陣子班上有遠足,這三、四個好朋友小圈圈約好到時要一起吃便當,不過其中帶頭的女生說:『禮奈要一起來可以,但是不能帶著小愛。如果要跟小愛一起的話,我們就不讓妳加入。』禮奈想跟大家一起吃便當,又不能不理小愛,好像為此很煩惱。還問我:『媽媽,該怎麼辦呢?』」
我:「差不多到了小學四年級,就會開始出現這種狀況......」
母:「我這樣告訴她。『媽媽了解妳想跟大家一起吃便當的心情,也懂得很難去制止其他人說這種話。所以如果妳婉拒跟小愛一起,跑去跟大家吃便當,媽媽也覺得無所謂。不過,這麼一來,有可能妳跟小愛的感情就沒辦法和之前一樣好了。
妳覺得不能再和小愛做好朋友也無所謂嗎?』」
從「設身處地了解孩子心情」開始
我:「禮奈夾在中間真可憐。媽媽說得很有道理,不過最好能先站在禮奈為難的立場安慰她比較好。『居然有這種事啊,真辛苦妳了,朋友這樣跟妳說,妳一定很為難、很難受吧......』像這樣,如果媽媽也站在同樣的立場,是不是也會煩惱『該怎麼辦』呢?」
母:「......對耶。煩惱的時候找人商量時,一開始會想先聽到『真辛苦你了......。很難受吧』這樣的話。」
我:「孩子的心情也一樣啊。比起『不如這樣做』的建議,會更希望父母能設身處地,了解自己不安的心情。如果能得到媽媽的體諒,就能提起精神,接下來再自行判斷。換句話說,不需要以上對下的態度教導孩子『做這種討人厭的事情不好』,只要從旁協助讓孩子思考該怎麼做就行了。」
有些家長遇到孩子遭到霸凌,或是遭同學排擠時會很生氣。但是,做父母的在這種狀況下,首先該做的是聽聽孩子難受的情緒,然後設身處地著想。
要讓孩子坦然說出難受的心情,家長不要慌張失措,而要以沉著的態度仔細傾聽孩子的心聲。
快樂女孩的背後,一定有快樂的媽媽!
本書將針對女孩的教養提出具體建議。不過,在這之前我想先讓各位讀者知道堪稱「基本中的基本」、「大原則」,也就是「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母親本身要保持快樂。這是培養快樂女孩的大原則」。
女孩會直接受到同為女性的母親生活方式的影響,母親等同於女兒的人生範本。
如果母親每天都過得很開心,想必女兒也會感覺到:「哇!活著真好,真快樂!」將更積極面對人生。相反地,若是母親每天都過得很難過,女兒就會認為「活著好累,好辛苦啊」,自然而然抱持著負面的人生觀。
「孩子還小的時候...
作者序
前言
這二十幾年來,我身為教育顧問,和很多人討論過各種育兒問題。現在我擔任明治大學的教授,從事育兒及教育方面的心理學教學。
在女孩的教養上,有一些男孩教養上沒有的特殊煩惱。本書的目的在於傳達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培養出「能夠擁有愛人、被愛的幸福人生,並且找到自己生存價值的聰明女性」。
多數父母都希望掌上明珠最好能和一般大眾一樣,有幸福的婚姻,過著平凡幸福的人生。即便沒能結婚,「反正就是希望女兒能幸福!」身為育有一個女兒的父親,我也感同身受。
但這其實真不容易。根據林林總總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們孩子這一代,每三到四人就有一人終生未婚!換句話說,可預想一輩子就這樣都沒結婚。
況且,即便能結婚,這也是個三對夫妻中有一對以離婚收場的時代。
此外,考量未來日本社會的狀況,令千金的結婚對象非常可能沒有固定工作,或是就算有工作也會慘遭裁員,生活陷入困頓。再說,人有旦夕禍福,結婚對象說不定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
想到這裡,最近「婚活(以結婚為目標所從事的各種交誼活動)熱潮」可窺見許多現代女性「以家庭主婦為志向」,但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風險極高、全憑運氣」的人生哲學。
「能和年薪超過千萬日圓的男人結婚,女人就能幸福」,這樣的人生哲學在另一半生病、被裁員、遭減薪等無法預測的小變化,就可能一舉瓦解,是非常危險的生活方式。
但正因為如此,我才不希望心愛女兒的人生得「為了生活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在這樣的思考下,期盼女孩能養成:
「懂得去愛人,懂得被愛,進一步經歷美好的戀愛、結婚,建立幸福家庭的能力」「即便不結婚,也要能充分擁有自己的生活,並且有值得努力的職業,樂在其中的工作能力」以上兩者。換句話說,「戀愛.結婚能力」+「聰明生活的工作能力」=「女孩的幸福能力」。
要培養這股「幸福能力」,最初的基礎就是嬰幼兒時期充滿愛和快樂的育兒方式!
我的想法是這樣。
掌上明珠是「宇宙送給父母最珍貴的禮物」。同時也給了爸媽身為父母、身為一個人學習成長的重要機會。每一個孩子的靈魂都賦予專屬於這孩子背負的任務(生存的意義與使命),因而來到這個世界。孩子的靈魂來自隱形的世界,當他們降臨這個世界時,選擇了媽媽、爸爸,還有他們的DNA,來到這裡。
當孩子們還在天上,那個隱形的世界時,靈魂便持續觀察著媽媽和爸爸,「我要降臨到他們身邊,在那個地面上的世界裡,我的身體要借用他們的DNA!這麼一來,就能完成自己該學習的事物。相信他們倆會給我完成任務所需的愛、養分、DNA,還有成長需要經歷過的嚴格挑戰!」孩子們就這樣選好了媽媽和爸爸,慢慢降臨到這個世界。
請各位用這樣溫暖「發自內心的目光」守護著孩子。
從幼兒時期就以這股「充滿關愛的眼神」看著令千金,對她將來成為「能擁有幸福人生的女性」,是最重要的關鍵。
親暱不可分的肢體接觸,緊緊的擁抱,還有親吻。加上不斷對孩子訴說「妳好棒!爸媽愛妳。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寶貝!」
「我真的好幸福哦!」
能讓令千金打從心底有這種感覺,就是最成功的育兒。
至於基礎,還是老話一句,最重要的就是母親本身的「愛和快樂」。母親本身不動如山,保持安定的幸福以及穩重的情緒,當一個「孩子有什麼困難時,永遠可以回歸的心靈安全基地」。育兒過程中再也沒有任何事比這個更重要!
希望各位的育兒之路,從明天開始將有滿滿的愛,精采無比!
本書將我身為教育顧問二十多年經驗為基礎,為讀者介紹許多實現理想育兒的具體知識與方法。
願本書能助廣大讀者實現充滿愛與幸福的育兒。
諸富祥彥
前言
這二十幾年來,我身為教育顧問,和很多人討論過各種育兒問題。現在我擔任明治大學的教授,從事育兒及教育方面的心理學教學。
在女孩的教養上,有一些男孩教養上沒有的特殊煩惱。本書的目的在於傳達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培養出「能夠擁有愛人、被愛的幸福人生,並且找到自己生存價值的聰明女性」。
多數父母都希望掌上明珠最好能和一般大眾一樣,有幸福的婚姻,過著平凡幸福的人生。即便沒能結婚,「反正就是希望女兒能幸福!」身為育有一個女兒的父親,我也感同身受。
但這其實真不容易。根據林林總總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們孩子...
目錄
第一章 教養「快樂女孩」的基本原則
快樂女孩的背後,一定有快樂的媽媽!
教養女孩有許多「好處」!
育兒有三個步驟
用「肢體接觸」和「正面的話語」盡情傳達愛
教養期之後,建立「家規」
為了孩子的將來,要讓孩子遵守社會上的規則
青春期在育兒上的「換檔」
孩子到十歲時,母親要回歸家庭
女孩學習的才藝推薦「鋼琴」
比起「誇獎」,更重要的是「同樂」的態度
發現孩子「些微的努力」,並具體誇獎
常誇獎孩子,但不能讓他「自信過度」
幼兒時期的「食育」,將決定女孩的品格
第二章 讓女孩「學識」成長的法則
──培養擁有知識好奇心以及上進心的孩子
和男孩相較之下,女孩的注意力來得高一些
用「肯定的話語」開啟孩子的鬥志開關
「母親的期待」會刺激孩子的挑戰精神
比起「自己想」,協助孩子拓展興趣更好
以「開心活動」的感覺來安排早期教育
留意「早期教育的氣氛」
「發呆時」豐富的內心活動
念書時不要待在兒童房,要在客廳裡
和父母一起學習,切換到學習模式
「真正會念書的小孩」所實行的祕密法則
為內向的孩子選擇「氣氛安穩的學校」
「學校本身的特質」比「公立或私立」重要
選擇不止重視「偏值差」和「升學成績」的學校
完全中學的優缺點
第一所報考的學校請設定是「考得上的學校」
「考上第一志願」未必是最理想的
第三章 培養女孩的「戀愛能力」與「結婚能力」
──散發被愛氛圍的傑出女性,祕密就在「自我肯定」
愛人,同時被愛的女性共同點
培養「自然與男性應對的能力」
家中只有姊妹的話,建議和「朋友的兄弟」一起玩
「爸爸和媽媽的愛」將培養出幸福婚姻的印象
教導孩子「吵架過後也能和好」
拋開「離婚家庭的孩子不幸福」的迷思
傳達「為了幸福而離婚」的想法
無論離婚或結婚,都以肯定的角度接受
單親媽媽千萬不能太過逞強,
認為「要連父親的份一起努力」
不需要為了「單親家庭」而感覺有缺陷
在孩子青春期時再婚,易造成孩子心理不穩定
「具體」教導孩子「正確的性知識」
建議孩子做可愛、恰當的打扮
女孩喜歡像父親的人
父親要為了女兒當個「好男人」!
第四章 「青春期的小圈圈」是克服「女子戰場」的方式
女孩面對「好朋友小圈圈」的壓力
從「設身處地了解孩子心情」開始
對青春期的女孩而言,學校是「戰場」
留意手機個人簡介網頁和學校網路地下討論區!
讓老師成為「可靠夥伴」的「理想應對方式」
該怎麼應對情緒陷入低潮的孩子?
不能對苦惱的孩子說的話
一旦發現孩子有可能遭到霸凌時選站在他那邊
即便交不到朋友也無妨
千萬不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培養「坦率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避免受到霸凌
母親本身當作自信表達的範本
第五章 加深母女之間的情感
女孩想要「回應母親的期待」比想像中來得深
母親的「過分期待」會壓垮女孩
是否掉進「為了女兒等於為了自己」的陷阱
母親很容易把女兒當成「自己的一部分」
嚴禁檢查孩子的手機和隨身物品
遇到只會說「隨便」、「然後咧」的孩子,要換個「地點」對話
捨棄「從上對下的目光」,要和孩子在「同一個視線水平」
打造一個「無話不說的家庭」,而非「全是笑容的家庭」
第六章 當個「度過幸福人生的女性」
育兒的終點在哪裡?
是否給得太多?
只要給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
為了孩子好,最理想的責備方式
試著別再要孩子「快念書!」
別錯過孩子「沉迷」的狀態
以「家庭主婦」為志向的人,風險未免太大!
培養出懂得「工作樂趣」的女性
孩子從「與身邊的人互動」找到「想做的工作」
結語
第一章 教養「快樂女孩」的基本原則
快樂女孩的背後,一定有快樂的媽媽!
教養女孩有許多「好處」!
育兒有三個步驟
用「肢體接觸」和「正面的話語」盡情傳達愛
教養期之後,建立「家規」
為了孩子的將來,要讓孩子遵守社會上的規則
青春期在育兒上的「換檔」
孩子到十歲時,母親要回歸家庭
女孩學習的才藝推薦「鋼琴」
比起「誇獎」,更重要的是「同樂」的態度
發現孩子「些微的努力」,並具體誇獎
常誇獎孩子,但不能讓他「自信過度」
幼兒時期的「食育」,將決定女孩的品格
第二章 讓女孩「學識」成長的法則
──培...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新手父母出版日期:2012-11-25ISBN/ISSN:978986661677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