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我是「不是我的我」,是主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本書是李登輝最真情的信仰見證,是他第一本與妻子曾文惠一同合作寫下的人生事件簿,更是他在接近大限之齡,為台灣社會所留下的最珍貴紀錄。
他從信仰的角度,回頭觀看生命中50個關鍵時刻,包含政壇充斥的惡鬥與不實指控、家庭內的重大決定、身體健康的起伏變化。每天晚上,他與曾文惠一起禱告之後,翻開聖經閱讀上帝的話語,從中得到安慰與力量。本書就是紀錄上帝在這50個時刻裡如何帶領他、啟示他,使他能夠為國家、社會、人民做出有貢獻的作為。
書中還有曾文惠首度為了出書而接受訪問的內容。全部50個事件都摘錄自曾文惠日記的相關紀錄,清晰回顧李登輝、曾文惠在當下的心境,也見證了曾文惠對李登輝無怨無悔的陪伴、支持、鼓勵。
晚年的李登輝,眼界、思想已無纏累,下筆行文深切誠懇,以平實的感情回顧人世際遇,不慍不火,多少往事舊人盡付風中,文字間充分展現長者的謙和與智慧。如線團般纏繞的人生,現在化約為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是誰?
答案很簡單,他說,我是「不是我的我」,我絕對不是自我,我也不是我。我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的我。
本書特色 1.最真摯:信仰是絕對的、感情的,本書是李登輝論信仰的最真摯作品。
2.最真實:書中內容摘錄自曾文惠的日記,能夠清晰還原當時的情境與思緒。
3.最難得:李登輝生命中50個重要的經歷,以本書還原這些事件中所經歷到的上帝啟示與帶領,以及他是如何在上帝的帶領下,為國家、社會、人民做出有貢獻的作為。
4.最完整:介紹他從唯心、唯物到基督信仰的過程。
5.本書清楚說明李登輝的思路從唯心、唯物到接受基督的變化歷程。早熟的李登輝,從小遍覽群書,知識增加後更強化了自我的意識,經常因倔強使母親傷心。經歷了祖母的過世後,「自我」與「死亡」這兩個問題成為他最大的關切。坐禪、苦行、自願掃廁所等行為並沒有為他找到答案。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他目睹日本、台灣在戰火中的百般蕭條,他開始從唯物的角度思考糧食、環境、社會正義的問題,但終究無法滿足內心的最深一層。凡是追根究柢的他,於是展開信仰的追尋,每週五天前往台北市各教會聽道,五年後終於擺脫平常賴以自律的框架,全心全意接受基督。
作者簡介:
李登輝 台灣首位民選總統。1923年生於台北三芝。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學士。獲中美基金獎學金,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研究農業經濟。美國康乃爾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博士論文〈農、工間資本移動問題──台灣個案研究(1895-19600)〉獲美國農業經濟學會選為「年度最佳論文」。 曾任教台灣大學、政治大學。 曾任職農復會,並歷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972-1978)、台北市長(1978-1981)、台灣省主席 (1981-1984)、副總統(1984-1988)、總統(1988-2000)。現任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 著有《經營大台灣》、《台灣的主張》、《亞洲的智略》、《李登輝學校的教誨》(小林善紀合著)、《慈悲與寬容》、《「武士道」解題》、《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李登輝筆記.李登輝口述歷史小組編)、《921大地震救災日記》、《新時代台灣人》、《最高領導者的條件》。 作者相關著作 《經營大台灣》 《台灣的主張》 《亞洲的智略》 《李登輝學校的教誨》(小林善紀合著) 《慈悲與寬容》 《「武士道」解題》 《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李登輝筆記.李登輝口述歷史小組編) 《921大地震救災日記》 《新時代台灣人》 《最高領導者的條件》。
章節試閱
一、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 蔣經國總統逝世繼任總統 【事件背景、經過】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下午,當時擔任副總統的我,正在總統府接見外賓,秘書蘇志誠報告,蔣經國總統的秘書王家驊來電通知,請我到七海官邸開會。抵達七海官邸後,才得知經國先生已經過世,未來得及見他最後一面。當晚立即與行政院長俞國華、參謀總長郝柏村、總統秘書長沈昌煥、經國先先生公子蔣孝勇等人討論遺囑內容。晚上八點零八分,在總統府大禮堂宣誓繼任總統,九點零八分離開總統府返家。隔天,約見參謀總長郝柏村,聽取軍事報告;隨後,國防部長鄭為元及參謀總長郝柏村,也共同致上電文,表示三軍將士定將銜哀報效,服從命令,有效穩定民心。行政院長俞國華呈請辭職以示對新總統的尊重,然考量政局穩定,在十五日上午予以慰留。十八日,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丁大衛奉命轉答,雷根政府堅定支持台灣安全與安定的保證。繼任總統後,分批約見五院院長、省市府會首長、各軍種司令,就各項國是進行簡報。人事上,除調整侍衛長與英文秘書兩個職務外,自總統府秘書長沈昌煥以下,全部留用,以穩定政局。自經國先生逝世當日起,我每天一早,即前往榮民總醫院懷遠堂的經國先生靈堂行禮,再前往總統府上班,前後共十三天,以表示深切的尊重。 【臨到的經文】詩篇第七十三篇第二十三至二十四節 「然而我常與你同在,你攙著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訓言引導我,以後必接我到榮耀裏。」 【獲得的啟示】 蔣經國總統過世時,我不在現場,沒有聽到他的遺言,但他在世時,曾經有說過重要的兩句話,就是:(一)我也是台灣人;(二)以後蔣家不會有人繼任總統。這表示台灣的政治要本土化、民主化,脫離中國五千年的封建的皇帝統治思想。 我當了三年八個月的副總統,在蔣經國總統過世後繼任總統,穩定政局繼承蔣經國總統的遺志成為我重要的考量。台灣究竟會變成怎樣?當時根本完全看不出來。大家抱持著各種的期待,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就算本人當上總統,可能也無法推動民主化。因為表面上我只是一個人而已,既沒有班底,沒有情報的關係,也沒有軍隊的支持,可以說什麼都沒有。但是我有上帝保佑我。祈禱後,所得到上帝的指示話句是,只要有強烈的信仰,上帝一定引導我,克服一切的困難,達成台灣的民主化。 【信仰的故事】睡不著的一晚 一九七零年,埃及總統納瑟被刺身亡,副總統沙達特突然當上總統,接掌國家大政。有天深夜,他正為了未來的國事煩惱不已,不斷在房裡踱步。他太太於是勸告他安心入睡,並說,他應該走出前任總統的陰影,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果然,沙達特受到太太的提醒,開始改變自己的想法,逐漸把埃及帶向一個新的方向,不但在經濟上開始開放,國際關係的政策也有了轉變,甚至展開與以色列的和談,為了區域安全而努力。 蔣經國總統辭世那天,我從下午接獲消息趕赴官邸開始,一直到晚上很晚才回到我家裡。國家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我太太當然也已經知道了。 我太太一直在家裡等到我回家。我告訴她,往後的責任實在非常重大。我和她兩個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做總統,身為基督徒,能做的只有禱告。大部分時候,禱告這樣的事情是太太在家裡主動推動,於是我們一起禱告,求上帝讓我知道未來該怎麼辦。 我們一起讀聖經、禱告的習慣,就是這樣來的。 那天晚上我睡不著,睡不著就禱告。一面讀聖經、禱告之後,我也一面思考未來該怎麼辦。我想起蔣經國總統生前說過兩句話:我是台灣人、蔣家不會有人接任總統。這兩句話很重要,好像為我提供了一個方向:我現在當了總統,但我什麼都沒有,沒有班底,軍隊也不是我的,我沒錢也沒什麼資源,要如何做事情呢?有件事情我可以做,那就是推動台灣的民主化、本土化。 中國的五千年歷史當中,皇帝是中心,死後由兒子即位,制度是封建的。可以說,中國是以「私」為中心的觀念。但是「蔣家人不會接任總統」這句話,徹底打破了「私」的觀念,有「公」的觀念出現。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 其次,「我是台灣人」這個說法,就是在政治上要民主化、本土化。這很清楚。先別說要獨立了,只要能夠實施民主,推動本土化,這就是獨立了。 下一個問題就是:「該怎麼做呢?」蔣經國留下兩年四個月的任期,我要如何延續?如何做得好、做得安定?當時完全看不出來前途會變得怎麼樣,各方抱持的看法也不一樣,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 表面上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有上帝保佑。在我的禱告中,詩篇的經文「然而我常與你同在,你攙著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訓言引導我,以後必接我到榮耀裏。」就出來了。 中國的皇帝自稱「寡人」,我不是寡人,我有上帝和我在一起,感覺非常安心,相信上帝一定會指引我,克服一切困難,達成台灣的目標。 【未完,完整內容請洽遠流出版】
一、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 蔣經國總統逝世繼任總統 【事件背景、經過】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下午,當時擔任副總統的我,正在總統府接見外賓,秘書蘇志誠報告,蔣經國總統的秘書王家驊來電通知,請我到七海官邸開會。抵達七海官邸後,才得知經國先生已經過世,未來得及見他最後一面。當晚立即與行政院長俞國華、參謀總長郝柏村、總統秘書長沈昌煥、經國先先生公子蔣孝勇等人討論遺囑內容。晚上八點零八分,在總統府大禮堂宣誓繼任總統,九點零八分離開總統府返家。隔天,約見參謀總長郝柏村,聽取軍事報告;隨後,國防部長鄭...
作者序
前言: 【信仰的開端:不是我的我】 在我人生當中,有兩件事情,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在我的心內。第一件就是「自我」的問題,另一件是「死亡」問題。 早熟的我,很早即有自我意識,迫切的求知慾望,這讓我廣泛閱讀了許多東、西方的各類書籍。知識的增加,更加深了自我意識的覺醒,使我越來越固執自我,也經常因為倔強而令母親傷心。在徹底的自我覺醒之後,內心產生很大的矛盾,內心接著產生「人哪會啊捺(這樣)?」、「人是什麼?」,或者是「人生應當如何?」的疑問。因此,在當時常常透過「坐禪」和「苦行」的方法,想要「克制自我」,希望能夠進入無我境界,這些都是徹底主觀的唯心論。為人處世若能先消除自我,一切煩惱也自然消除。為了消除自我,中學時代,每天清早起來,就積極參與打掃工作,自願去打掃廁所,這類一般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只要是能夠訓練克服自我的功夫,我都願意設法嘗試。 在差不多同一個時期,我祖母過世,開始針對「死亡」這個課題有深入煩惱,而且想要徹底的領會:死亡到底是什麼?人死了以後,又會如何?在台北高校時,哲學思考方面就非常認真思考這些事情。透過很多的哲學書籍研究後,終於徹底覺悟「死亡是什麼?」的意義。我了解死亡本身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我們如何活下去!」的問題。換句話說,死亡是指生命的死,這是自然的過程,是在生命的限度中完成自我實現,這是在活著的世界中追求自我定位的問題。 對我來說,人生並沒有來世,人生只有一次,所以有些宗教所謂的輪迴,我想只是另一種自我滿足的想法而已。 事實上,應該加以肯定的是「有意義的生」。譬如說,德國大文學家哥德,不只在浮世德大作中,包括西東詩集也提到更簡潔、更直接了當的「死而成就」的觀念。也就是有自我的死,才能產生真正有肯定意義的生。 因為「生」和「死」經常具有表裡一體的關係。一切的原點都是哲學,也就是從「人是什麼?」這點出發。從「人是什麼?」或「我是誰?」這個哲學式的問題出發,進行自我啟發而完成人格與思想塑造。 要了解自我的「死」,才能產生真正具有肯定意義的「生」。但是自我「死」以後的我,是誰來接走呢?這是超自然的問題,提昇自我到存在層次的問題,我在後面會進一步說明。答案是只有要求內心的絕對存在,就是和上帝同在,沒有其他的方法。 我的心路歷程還有一段特別的路程。二次大戰終止,看到日本受美軍空襲後,全國成為火燒島,徹底受破壞,環境惡劣,物質更是極端缺乏。如此的重大變化,使我感慨很深。在那個時期以前,我只對「自我、生死」的觀念上思考,並不關心「肉體與物資」的問題。但現實當中,人的心存在於肉體中,沒有肉體就沒有精神存在。 受破壞的日本和台灣,重建的工作非常需要物資,需要整理受破壞的環境。我便思考,在那樣社會百般蕭條的情況下,人要生存,糧食問題、環境問題都比靈魂更重要。因此,我開始有唯物論的思考,同時進一步要求社會公平,產生對社會主義的追求,前後經歷近十年功夫。 在這期間,社會經濟的復興、建設的進步,使我開始發現內心的空虛。感覺物質是物資,無法滿足內心的空虛,就又開始追求深一層內心的安定與滿足。回顧這一段歷程,經過自我的克服,生、死問題的檢討後,因戰後轉變為客觀的唯物論,但是仍然無法充實我的內心世界。 就事實而言,人是只由魂(心)與肉體構成的,但內心軟弱,需要更高的存在境界。總結這段追求來說,我們需要主宰一切的神(上帝),才能得到心靈上的安慰。達到主、客觀的矛盾統一。當對空虛生活厭煩的時候,我就開始尋找神的存在。我所找的神,絕對不是台灣傳統社會所流行的各種神明。 前面所說我是反對輪迴的想法,基督教是一種同時發現現代人與歷史上之人的宗教,也是「人與神立約」的宗教,即個人自由與時間持續進行(取代循環時間)的宗教。故我所找的神,就是三位一體的上帝。 我認為上述生死觀、唯物論的矛盾統一,應該會引入基督教才對。但要馬上產生信仰並不容易,要進入信仰的第一步,一定要擺脫平常賴以自律的框架。而對凡事追根究底的知識份子來說,產生信仰更是難上加難,必須花時間加以克服。當時,我花了五年的時間,每週五天到台北市各教會聚會處,尋求神是否存在。因為看不到所以不相信,因為想看到才要相信,慢慢的知道這樣的做法,並不是信仰。 由約翰福音第二十章第二十九節「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纔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耶穌所啟示的一句話,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開始了解信仰是人相信神的問題,也是實踐的問題、做的問題。所以,信仰就是要相信看不到的神,最後發現神的存在,獲得了堅強的信仰,聖靈的充滿,並且有上帝的賜福。 彌迦書第六章第八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 神同行」說到上帝賜給我們福氣是無條件的。 由以上簡單的分享,我要對一開始所提起的追求「我是誰?」、「人是什麼?」做一個結論。在要做結論以前,咱先來看保羅在加拉太書第二章第二十節的說明,他說:「所以,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自己,而是基督在我生命裡活著;我是藉著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愛我,?我捨命」,這一段話,使我想起馬丁路德在接受德國皇帝卡爾五世審判他的時候所說:「我站在這裡,這是我的立場(Hier Stehe ich. ich Kann nichts anders. Gott helfe mir.Amen)我沒有其他立場,但願上帝幫助我。」這一段故事讓我深刻了解,我是基督內住的我。 根據上述的具體信仰心路歷程,我要做一理論化、概念化的解答。所以,「我是誰?」答案很簡單,我是「不是我的我」,我絕對不是自我,我也不是我。我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的我。 再講一次,「我是誰?」答案是:我是「不是我的我」,「不是李登輝的李登輝」,而是「基督在我裡面的我」。?了要得到這個答案,實際上我花了三十五年以上的時間,這個答案,幫助我了解正確的人生觀;同時也幫助我能夠在面對各種問題的時候,徹底排除「自我」思想,站在超然的地位,以先驅者的立場,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後言: 伍、結語 現時的我,已經超過九十歲,接近大限,在台灣的社會裡,很希望留下一些對人民有益的東西。因為曾經做了十二年的總統,雖然是微力,留下的台灣經驗包括政治的「寧靜革命」,自由與民主,對外有務實外交宣揚台灣的存在。這些工作有所成就,都是靠上帝的引導,不斷的啟示,這完全靠信仰而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主作見證」。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基督徒,上帝給我很大的信心,都不怕任何困難,任何重大事件的執行,如脫古改新,給台灣走出另一條的政治改革。這完全由我接受上帝開始。 在本書一開始我說過,我家並不是基督家庭,但給我自由,豐裕的生活中,有機會追求自我的滿足開始,經過了唯心、唯物的思想,辯證的矛盾統一,遂找到了神的存在。在充分克服自我和對死亡的困惑找到答案。在精神上,有進一步超越的機會,以「我是不是我的我」看法為中心。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社會,個人雖然是整個體系中的一份子,但是,每一個人「要如何才能到達活得很有意義的精神境界」,「如何追求個人的解放」等等,我們都必須去摸索。 但是,當我們在摸索的時候,政府、國家能幫上什麼忙嗎?其實,這些幾乎都幫不上什麼忙。教育改革和社會活動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能和心靈,也就是人心或精神教育產生關聯。但實際上,政治也好,法律也好,國家也好,都無法拯救個人。這不論在哪個國家都是一樣的。國家無法對個人做這樣的事,所以我認為,在這樣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藉助宗教。 我要再次的強調,對一個領導者而言,具有堅定的信仰是非常重要的,有信仰才有力量!對於本書所提及的相關人、事、物,我個人沒有任何詆毀、醜化之意,完全是想藉由這些經歷,來還原當時面臨這些事件時,藉由信仰所獲得神的啟示與帶領,引領我作出為國家、社會及人民有貢獻的作為。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前言: 【信仰的開端:不是我的我】 在我人生當中,有兩件事情,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在我的心內。第一件就是「自我」的問題,另一件是「死亡」問題。 早熟的我,很早即有自我意識,迫切的求知慾望,這讓我廣泛閱讀了許多東、西方的各類書籍。知識的增加,更加深了自我意識的覺醒,使我越來越固執自我,也經常因為倔強而令母親傷心。在徹底的自我覺醒之後,內心產生很大的矛盾,內心接著產生「人哪會啊捺(這樣)?」、「人是什麼?」,或者是「人生應當如何?」的疑問。因此,在當時常常透過「坐禪」和「苦行」的方法,...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3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