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城為中國第一位女編輯、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嚴復形容呂碧城為「高雅率真,明達可愛」,更為她寫詩;秋瑾拜倒於她的才情與她惺惺相惜。
.呂碧城為中國女性「背包客」先驅,本書為1920年代她寫給中國人的旅遊指南。
.以中國詩詞描畫西方風土景物,獨樹一格。
.胡曉真(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所長)導讀。
她一個人俯觀巴黎嘉年華會的昇平景象、一個人倉皇受困於暴動中的維也納、一個人在羅馬時被輕浮的美國男子搭訕、一個人像個粉絲般蹓躂好萊塢看明星們的宅墅、一個人遇上了文化衝擊事件而開懷大笑⋯⋯。
九十年前中國單身女子的自助旅行會有什麼遭遇?
呂碧城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她辦過女校、當過袁世凱的秘書。由於早年投資有道,為呂碧城累積了不少財富,得以支持她過著自由、安逸的生活。1926~33年間,呂碧城飄洋過海,足跡遍及美、英、法、德、義、奧、瑞士。她把所見所聞、風土人情寫成〈鴻雪因緣〉,連載於京滬的報章雜誌,後結集成書《歐美漫遊錄》。
作為「國人之嚮導」,呂碧城的遊記提供了不少實際的旅行資訊,如訂票、海關、行李、銀行、旅館、小費等等,均以自身經驗為例說明:在倫敦吃日本火鍋,一盤十片薄薄的豆腐要多少錢?柏林的華人餐館在哪裡?紐約電車上吐痰一口罰金是多少?從威尼斯到維也納乘飛機會比坐火車的時間快多少?還羅列必到的名勝古蹟,其景點與歷史背景。《歐美漫遊錄》無異於1920年代的旅遊指南,分享了一個女子的獨遊心得。
在這個「狂囂的年代」,有聲電影誕生了,女性剪鮑伯頭、開車抽菸,呂碧城的遊記也捕捉了這時代的絢爛:寶光璀璨的紅磨坊、舉國若狂的巴黎女皇選舉、巨星宅墅薈萃的好萊塢比佛利山、不啻皇居的郵輪奧林匹克號、英國「少女選舉權」剛通過⋯⋯。
那時沒有寂寞星球、沒有Google Map,也還沒有數位相機。呂碧城,這位民初才女走出閨閣,一只皮箱隻身重洋,走走停停隨心所欲,漫遊於異域與心靈之間。
作者簡介:
呂碧城(1883~1943)
原名賢錫,字遁夫,晚號寶蓮居士,法號聖因、曼智。安徽旌德人,作家、詞人、教育家。父親呂鳯岐為清末進士,母親為繼室。父親過世後,由於無子嗣而遭親族搶奪其家產,並教唆匪徒幽禁其母,呂碧城求救於父親昔日的朋友終助母脫險,但原本呂碧城已和汪家訂婚,亦因此事而遭退婚,此後終生未嫁。呂碧城與母親寄居在舅父家,二十歲那年離家逃往天津。機緣巧合下獲得《大公報》創辦人英斂之的賞識,讓她擔任見習編輯,成為中國新聞史上首位女編輯。由於其文采,呂碧城在文壇嶄露頭角,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1904~1908年間,呂碧城成為《大公報》主筆,提倡婦解、鼓吹女學,寫了多篇相關文章,如〈論提倡女學之宗旨〉,並積極籌辦女子學校。1904年11月,在唐紹儀等人的支持下,創辦了北洋女子公學(後改名北洋女子師範學堂),1906年呂碧城擔任監督(職位相當於校長)。在呂碧城的影響下,她的三位姊妹亦從事女子教育的工作。
民國成立後,呂碧城擔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後因袁世凱復辟帝制而離職,1915年與母親移居上海。呂碧城由於營商有道,數年間獲利甚豐,得以支持她在1920年到美國留學,入讀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美術與英語,並開始翻譯《美利堅建國史綱》。1926~33年間再次出國,於歐美等地作長途旅行,期間倡導保護動物,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並皈依佛法。1935年,呂碧城移居香港,從事經文翻譯和詩詞創作。1943年1月23日於香港病逝,火化後骨灰撒入大海。
主要著作包括:《呂氏三姊妹集》、《信芳集》、《曉珠集》、《呂碧城集》、《歐美之光》、《曉珠詞》、《觀無量壽佛經釋論》等。
章節試閱
恰似飛鴻踏雪泥—— 民國才女呂碧城與她的時代足跡(文摘)
胡曉真(中研院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民國才女呂碧城(一八八三—一九四三)才情絕世,一幀傳世的霓裳羽衣照片 ,準確傳達了她前半生如孔雀般顧盼自賞的崛然身影。碧城由晚清跨入民國,一生波瀾壯闊。她本是安徽世家閨秀,少年喪父後隨母親寄居舅父家。二十歲離家出走,因受《大公報》創辦人英斂之(一八六七—一九二六)的賞識,一夕躍身為名動京津的才女,不但作品譽滿天下,與當代文化名人論交,又以二十三歲之齡,出任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校長。一九二○年,即五四新文化運動後一年,她跨洋赴美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旁聽,數年後回國,活躍於上海,憑藉自己經商所得的財富,一擲千金,儼然社交名媛。呂碧城的前半生,高潮迭起,戲劇性特別高,可惜此處不及詳述,幸好近年出版了幾本有關呂碧城的書籍,網路資料更是汗牛充棟,讀者自可求索。一九二六年開始,碧城隻身遊歷歐美,後選擇居留瑞士,直至一九三三年回國,定居北京。《歐美漫遊錄》(又名《鴻雪因緣》)中的文章即是一九二六至三○年時期的見聞紀錄。不過中年以後的呂碧城潛心皈依,最後的棲止之地是香港的寶蓮禪院,辭世時,二次世界大戰方殷,可謂死於憂患。呂碧城少年喪父,青年隻身逃家,之後多年流轉於天津、美國、上海、歐洲、北京、香港等地,深於情卻一生未婚,亦未曾發展長期的感情關係,與原本至親的二姊呂美蓀決裂,又經歷革命、北伐、抗戰等中國近代史上的動盪時期,無怪她在作品中屢屢表達飄零無家的感嘆。歐美之行是一場漫遊,而碧城的人生亦是一段鴻雪因緣,不過偶然在世間留下指爪之跡而已。或者可說,這正是作者以兩種交疊的書名為自己下的註腳。
我們往往以為世紀之交具有歷史的關鍵性,其實這種意義大率是被後人詮釋、創造出來的。不過,二十世紀初,在東西方歷史上確實都是風起雲湧的轉折時代。清末到民國初年之百花齊放與亂象紛陳,適在此時(辛亥革命,一九一一;討袁護國戰爭,一九一五;北伐,一九二六—二八);中國傳統文化/古典文學與新文化/新文學的衝撞交接,應時而起(五四新文化運動,一九一九);歐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一九一四—一八)之爆發,戰後美國二○年代的瞬華榮景,亦在此時。而這也恰是呂碧城最活躍的一段時間。雖然大環境如此狂躁,碧城又有衝決網羅的個性,但她在文學創作方面卻似乎遺世獨立,一貫堅持以「舊」文體寫作,主張不可以白話取代文言(可參本書〈國立機關應禁用英文〉一文),自己最投入的寫作也始終是幽婉的傳統詞體。因此,她常被歸類為文學上的守舊分子,其才情雖然世所公認,文學成就卻不無爭議。不少批評家固然欣賞碧城詞,稱許她能將歐美見聞等新的題材融入作品,為詞這種舊文體開拓新的境界,但又不免遺憾她在文學形式與感知方式上,畢竟受制於古典傳統,而不能昂然進入現代文學的新天地。的確,呂碧城在行為處事上的特立獨行,與她對傳統文學體裁的堅守頗有點背道而馳。然而,我們亦不妨反過來思考,站在如此強大的所謂新時代洪流中,要不是冥頑無感,那就必須像呂碧城有這般不馴的執性,才能「堅守」某種信念。由這個角度看,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一九一九年,呂碧城一九二六年才開始在報刊上發表《歐美漫遊錄》,魯迅的《吶喊》、《彷徨》都完成了,胡適的《白話文學史》上卷不到兩年也將出版,但碧城仍然漫遊文言世界,特別是寫景色時更沉醉於文詞雕琢、典故排比的美文,這種文字上的執著(甚至可說偏執)本身便是一種姿態與身段,彰示著她的文化選擇,也是她對應時代的方式。
然而,碧城強烈的文化認同,恐不免愈發加深身世飄零的感覺。碧城漫遊歐美的二○年代後半,在國內正發生北伐戰爭,她一路所遊覽、居停的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的紐約、芝加哥,以及經濟上猶待自歐戰創傷復原的倫敦、巴黎等大城市,則正經歷狂囂年代(The Roaring Twenties)中失落的一代(Lost Generation)的精神「荒原」。狂囂的二○年代,即二○一三年春天好萊塢重拍美國經典小說《大亨小傳》描寫的時代,本書讀者亦不妨由電影畫面去捕捉那瀰漫著頹廢、放縱、腐朽之氣的感官世界背後的心靈荒寂,與紙醉金迷、自我放逐、與傳統斷裂的暈眩感。這也是電影工業大幅飛躍的時代,明星光環盛極一時,所以旅程之初,碧城亦曾暢遊好萊塢,觀覽眾星宅邸。由碧城藻麗的描寫文字,我們可以體會她如何幻想熠熠星光的絢爛世界,甚至早逝的巨星范倫鐵諾(Rudolph Valentino, 1895 - 1926),都在她的自由聯想中翩然入夢(見四十七頁)。在倫敦、巴黎的城市景觀與文化氛圍的描述中,字裡行間也透露了作者對繁華場的盎然興致。然而,讀者不難發現,隨著寄旅的時間推進,碧城對俗世、人事都逐漸疏離甚至厭棄。她選擇卜居瑞士的山光水色之間,而非返回大城如巴黎長住,恰恰說明此一心境上的轉變。有時,天候環境也影響她的心情,例如碧城在倫敦停留較長時間,遊記中介紹了不少各博物館的藝術收藏與歷史文物,甚至還轉述倫敦報章上刊登的奇人異事,但她始終不習慣倫敦的天氣,特別是當時的倫敦空氣品質不佳,「霧重如濃煙」,到了令人「目痛喉癢」的地步。而歲暮之際,苦於晝短夜長,碧城更覺得「人事蕭條,島氣常陰,樓深晝晦」,因而感嘆自己在此無異「斷送韶華」,這就頗有點憂鬱的氣象了。再加上飲食不慣,好不容易找到賣火鍋的日本餐館,幾片雪白豆腐,令獨遊「夷邦」的呂碧城驚為雋品,但卻價重如金,怎不叫人心緒擾亂,鄉情滋蔓呢? 即便是今日,我們若在陰寒的冬季隻身旅次倫敦,發現下午四點半已經天黑,中國城一盤清炒蔬菜的價格是台灣的十倍以上,恐怕就能體貼呂碧城的心境了吧? 客中環境既已孤涼,又逢連番接獲國內戰禍不斷的消息,倍加傷情,難怪碧城困於憂懷愁思,無法排解。旅途心緒並非一個愁字了得,呂碧城除了不時以她最熟悉的詩詞表述感情外,在遊記中也以敘事方式巧妙傳達,動人心弦,而碧城又營造或者極冷清、或者極熱鬧的場景,讓自己的身影形象更加突出。姑舉兩個例子。在描寫倫敦旅況的枯寂後,碧城敘述自己在農曆除夕時,特別打扮,穿著「黑緞平金繡鶴」的晚禮服(「平金」是金線與絲線交錯的一種繡法)與金縷鞋,還戴上珠冠,自戀地說自己「胡天胡帝」(意思可不是昏天暗地的胡鬧,而是說形貌美麗崇高,有如天神一般)。但沒有團圓飯可吃,而是獨自在旅館的餐廳用一個人的年夜飯,還自我解嘲的說戴上珠冠猶如「自由加冕」,更理想的是不必像歷代帝王一樣流血斷頭。這段描寫的影像效果很強,盛裝的碧城以東方天神的形象降臨,卻錯置在西方舞台之上,扞格不入,只能孤芳自賞。相反的,在居留瑞士期間,碧城曾大篇幅描寫每年六月在日內瓦舉行的「百花會」,說到這個活動具有極高的藝術性,盡善盡美猶勝於巴黎的嘉年華會。不過,她特別描寫的,不是白天的活動,而是入夜之後喧囂中的旅人心事。冬日倫敦的孤寂固然讓人心如寒灰,但六月繁花似錦的日內瓦,更令人心碎。呂碧城說得很直接:「孤客而處繁鬧之場,則愈感寂悶」。白天也就罷了,到了晚上,夜不能寐,而滿街猶是鼓樂喧天,碧城形容自己的感覺就像是被四面楚歌包圍了一般難耐。於是,她選擇加入歡鬧之局,上街跟遊人大玩互相丟擲彩色剪紙的遊戲。第一天晚上準備不周,裝備不全,不敵攻擊,草草大敗逃歸;第二天晚上整軍再戰,奮勇追擊,戰況激烈,紛紛紙片甚至飛進了嘴巴裡。最後在腹背受敵之下,情急的呂碧城把整籃彩紙都倒在敵人頭上,這才棄甲曳兵而走,引得圍觀眾遊人大笑。這段敘述十分生動,讀來讓人不由得想像獨自一人在倫敦旅館,固執地穿戴珠冠金履的胡天胡帝呂碧城,在這裡如何拋開身段,像孩子般在人群中追趕著、忘情地拋撒著彩紙! 我們無疑可以代入自己異地旅行時參加節慶活動的經驗,而付諸會心一笑。然而,別忘了碧城已告訴讀者,這盡興狂歡的女主人翁,其實是「百憂駢集之身」。旅途的孤寂因繁鬧場面而加劇,內心的憂懷在外在的歡樂襯托下更形凸顯。碧城說,這百花彩紙大戰其實是一場「啞戰」,因為滿街追逐的遊人雖然叫鬧歡笑,彼此卻不交談。正因如此,語言、文化的隔閡不再重要,遠客在異邦也能開放自我,融入環境。但「百花會之夜遊」這一節的結尾,碧城也說得明白:「是夕之遊,不啻夢境也。」呂碧城的身世飄零,文化認同,旅途鄉情,孤芳自賞,只能在這狂歡的夢境中暫時解放。
那麼,一名中國女性在一九二○年代獨自漫遊歐美,這件事究竟有多特別呢?這就必須再次把呂碧城放在她的時代脈絡裡考慮。(未完)
車中之齟齬
遊興未闌,忽因事欲回巴黎,悵悵登車。天熱口渴,覓水不得。同車客某能英語,曾為予下車三次購橙解渴,亦未交談,因彼坐隔廂,不接近也。將抵法境,有二叟上車,坐予廂內。彼等吸煙,且以進予,予謝卻之。少頃,復來法國女子二人,廂益擁擠。午時,予往餐車進膳。膳畢回廂,見二女方各出殽1於紙袋,以手劈食,油污狼藉。一叟復餉予紙煙,乃接受之。二女知予返自餐車,飽而吸煙,觀彼等饕餮,乃惱羞成怒,謂予不應在車廂吸煙,予即停止。須臾,一叟復從衣袋中取雪茄煙作欲吸狀,予急以火柴進之,叟乃燃吸。予即向二女抗言曰:「彼亦吸煙,汝何不禁之?」二女曰:「汝吸煙時,吾等方餐而惡煙味。現將餐畢,故不禁止。」予曰:「車廂本非進餐之所,肉類油污,使同座憎嫌。此車本有餐室,汝何不往該處(二女因餐室價昂,故不往耳)?」惜予不能用法語說明,僅用英語,彼此略諳大意。一叟笑曰:「只許吸大枝雪茄,不許吸小枝紙煙。」予曰:「孰不許者?」乃故意取煙吸之,噴吐其氣,二女亦無如何。蓋彼等有意向予尋釁,故予亦不讓也。
人骨寺之創觀
偶見市售相片,彷彿寺院,滿列髑髏,奇之,詢明地址,逕往遊覽,則為加波昔尼教堂(Cappuccini)。堂後數室毗連,滿貯髑髏,不下千萬。室頂及壁皆以人骨(乃小件之全者)編綴為飾,直可謂之「人骨寺」耳。一西人方佇觀,見予即呼曰:「速來此觀之,汝知此累累者何物乎?」語時並挈一老僧,示予曰:「二百年前即此物耳」。該僧默無一言,不知其感想何若。又謂,此項僧骨共四千餘具,葬時不用棺槥,裸埋土中,六年後取出陳列於此。又詢予國籍,答以中華。予轉詢彼,則唶然曰:「我亦華人耳。」然予知其必屬美國,若英人則未必如是之輕薄也。彼旋偕老僧他往,予獨立其中,見頭顱累累如貫珠,及指掌森森如繒貝。左右兩土坑:左置全骸多具,皆枯白之骨;右坑置腐蠟殭屍,身著衣服,手執經卷,仰臥側倚,狀態如生,但皆皮縮肉黯,毛髮齒甲猶宛然可辨,即埃及藥殮之莫木米(Mummy)之類也。墓室幽黯陰森,予無恐怖,且手撫髑髏,試叩其聲。蓋年來浪遊,駭目驚心之事見之廣矣。予出室後,見老僧方佇立門外,俟予出而闔其扉,給以小銀幣數枚,彼亦受之。身居是間,人生觀當大澈大悟,阿堵物5應淡忘也。
旅況
歲聿云暮,人事蕭條,島氣常陰,樓深晝晦,斷送韶華於鏡光燈影中,倏六閱月。而遙望鄉關,烽火未銷,吟蹤長滯,有「萬方多難此登臨」之慨。因憶舊作七律一首,乃去國時留別諸友者,詩曰:
客星穹瀚自徘徊,散髮居夷未可哀。浪跡春塵溫舊夢,迴潮心緒撥寒灰。
人能奔月真遺世,天遣投荒絕豔才。憶萬華嚴隨臆幻,謫居到處有樓台。
冬日苦短,而俗務倥傯,膳宿外無多餘晷。訪得日本餐館於鄰街:「席珍一簋」,即吾國之暖鍋爇火自行烹調者;而霜松豆酪清芬爽口,曩屬粗糲以饗寒畯者,今為奇雋之味,價亦特昂;豆腐,每方寸薄片需二辨士,合華幣制錢四百文,侍者以冰盤進十小片,為價四千矣,豈故鄉父老所能信者?某日,計值夏曆除夕,予勉自祓飾,獨宴於本旅館之特別餐廳,著黑緞平金繡鶴晚衣,躡金舄而戴珠冕(珠抹額),自顧胡天胡帝,因竊笑曰:「吾冕雖不及倫敦堡所藏者之華貴,但同一享用而不賈禍。珠皆國產,為價本廉,當茲共和之世,凡力能購者儘可自由加冕(所寓旅館譯名「攝政宮」,一笑),而古帝王必流血以爭之,何其愚也? 」獻歲後,摒擋諸務,仍返巴黎,且之瑞士,脫離陰寒之島國而居大陸,天氣晴和,精神為之一振。
巴黎選舉女皇—— 本年之嘉年華會(Carnival)於三月十五日舉行,選舉女皇多人。而皇中之皇,為寶睞.卡特女士(Mlle. Paulette Cayet),首膺國色之選。大隊遊行,點綴昇平景象,萬人載道,舉國若狂。日午,眾聚待於音樂館前,予所寓格蘭德旅館適居其右,而得俯觀。音樂館路及義大利街為縱橫之交,已萬頭攢動如麥浪,車馬斷絕。將近五時,始由銅盔黑纓之馬隊前導,繼以樂隊,各種花車魚貫而至。諸女皇分紅、黑、藍衣各組,每組殿以金冠縞衣之女,瓠犀群輾,揚其皓腕柔荑,向左右觀眾擲吻(Threw Kisses),謝其歡迎。間以儺裝及酒食之車,酒瓶巨丈,尤滑稽者為燒烤人肉,蓋歐美燒烤店向以全體雞豚等置旋轉機上如轆轤然,爇火於下烤之,此則炭盆如故,而旋轉機上所縛者乃一袒背之活人,時值春寒,袒身就火取暖,無所灼傷也。又一車,紙製白象四頭,載以寶瓶。最後,第七十輛為寶睞女皇,銀驄雙組緩駕金軿,四角各立金色擎球之天使,皇披翬服,戴珠冕,手持御杖,挾左右扈從向眾致禮,而大會告成。輦過數小時,猶群眾塞途,不能散。音樂館前為地道電車之站,眾乃攢入地道,為尾閭之洩,始得鬆動。是日,遊人亦多儺裝巡遊街市,極一時之盛。歐人之評美色夙重「白琅德」(Blonde),即膚髮淡白者,故電影中有《男子愛白琅德》(Gentlemen Prefer Blondes)之戲名,而「勃若奈特」(Brunette)次之,即睛髮黑或棕色者,聞者不平,亦編製《婦女愛勃若奈特》(Ladies Prefer Brunettes)之戲。而今年巴黎被選之諸女皇,一律皆深色之睛髮,足為「勃若奈特」吐氣矣。予意,必髮光如漆,與雪膚相映,方見鮮妍,金鬘銀髩轉形黯淡耳。
木蘭如吉之戲—— 木蘭如吉(Moulin Rouge Music-Hall)為巴黎著名之劇場,某夕所演者涉想高遐,化妝之妙嘆為觀止。場中,飭九天閶闔,夜會群真,以遠景繪宮宇,縹緲微茫,恍入夢境。衣裳悉柔薄之金綃,高颺長曳,濉褶如畫,以粉花茜蕊團簇之,彌形妍麗。帝命天使聘於列邦,使乃乘槎,翱翔空際。得遇諸星精,長身姱貌,莫辨男女,惟皆威若天神,不同凡豔,雖衣裝各異,一律為蔚藍之天色,或深或淺,光閃爍而式詭妙,飾以明星高簇為冠,聯綴成珮,穠華各盡其致。火星豔灼夭桃,寶光璀璨中,赤焰隱騰,燒天欲醉;彗星裸其素質,尾長盈丈,展布星光,寒輝曄曄;土星腰間環以星氣巨圈,如加玉帶。此皆特別可識者,尚有其他諸星精一一行過,顧行不以步,或緩或疾,流射於天空,殆有暗機代步,與浮槎之使雖相見而無款接,蓋上界以意會不以言傳也。
恰似飛鴻踏雪泥—— 民國才女呂碧城與她的時代足跡(文摘)
胡曉真(中研院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民國才女呂碧城(一八八三—一九四三)才情絕世,一幀傳世的霓裳羽衣照片 ,準確傳達了她前半生如孔雀般顧盼自賞的崛然身影。碧城由晚清跨入民國,一生波瀾壯闊。她本是安徽世家閨秀,少年喪父後隨母親寄居舅父家。二十歲離家出走,因受《大公報》創辦人英斂之(一八六七—一九二六)的賞識,一夕躍身為名動京津的才女,不但作品譽滿天下,與當代文化名人論交,又以二十三歲之齡,出任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校長。一九二○年,即五四新文化...
目錄
導讀
恰似飛鴻踏雪泥——民國才女呂碧城與她的時代足跡(胡曉真)
1. 鴻雪因緣
2. 三千年之古樹
3. 旅次之小訟案
4. 好萊塢諸星之宅
5. 大坎寧之山景
6. 一夕之勾留
7. 赴芝加哥途中
8. 舟渡大西洋
9. 首途赴巴黎
10. 獨遊之辦法
11. 由法赴瑞士
12. 芒特如之風景
13. 斯特瑞撒
14. 義境巨埠密蘭
15. 義人之親善
16. 花城
17. 三笑
18. 羅馬之遊
19. 羅曼法羅穆
20. 珂羅賽穆鬥獸場
21. 聖彼德堂與教皇宮
22. 人骨寺之創觀
23. 波格斯美術館
24. 卡匹透玲美術館
25. 義帝二世紀念坊
26. 羅馬之山林
27. 車中之齟齬
28. 行裝之阻擱
29. 行裝之通過
30. 日內瓦
31. 日內瓦湖之盪舟
32. 赴芒特如
33. 登臨雪山
34. 漁翁之廉
35. 重到密蘭
36. 途中所遇種種
37. 古城
38. 火山
39. 第三次到羅馬
40. 義國近狀略觀
41. 水城
42. 海岸之旁
43. 天空之飛行
44. 維也納之被困(上)
45. 維也納之被困(下)
46. 遊雄本皇宮
47. 柏林
48. 巴黎
49. 渡英海峽
50. 倫敦
51. 閱報雜感
52. 瀛洲鬼趣
53. 旅況
54. 重遊瑞士
55. 百花會之夜遊
56. 文痞文丐之可悲
57. 遊覽之危險
58. 予之宗教觀
59. 跋
圖片出處
導讀
恰似飛鴻踏雪泥——民國才女呂碧城與她的時代足跡(胡曉真)
1. 鴻雪因緣
2. 三千年之古樹
3. 旅次之小訟案
4. 好萊塢諸星之宅
5. 大坎寧之山景
6. 一夕之勾留
7. 赴芝加哥途中
8. 舟渡大西洋
9. 首途赴巴黎
10. 獨遊之辦法
11. 由法赴瑞士
12. 芒特如之風景
13. 斯特瑞撒
14. 義境巨埠密蘭
15. 義人之親善
16. 花城
17. 三笑
18. 羅馬之遊
19. 羅曼法羅穆
20. 珂羅賽穆鬥獸場
21. 聖彼德堂與教皇宮
22. 人骨寺之創觀
23. 波格斯美術館
24. 卡匹透玲美術館
25. 義帝二世紀念坊
26. 羅馬之山林
27. 車中之...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