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1311-1375),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和軍事謀略家。在中國民間,劉伯溫是一個神話般的名字,他和三國的諸葛亮齊名,被百姓視為智慧的化身,深受景仰與崇信。
劉伯溫一生博學多識,著述甚豐,其代表作寓言體散文集《郁離子》是他於元末罷官歸隱之時的發憤之作,反應了這顆中國史上最聰明腦袋的思想與智慧。
本書作者擷取《郁離子》的重要篇章,以生動詼諧的語言進行通俗化的解讀,試圖讓讀者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過程中聆聽智者的叮嚀與教誨。
作者簡介:
葉燕鈞,1966年生,畢業於杭州大學。
章節試閱
Chapter 1 劉伯溫說人生智慧
中國人通常把劉伯溫和三國時期的蜀相諸葛亮一起看作是史上兩顆最聰明的腦袋。諸葛亮近似神仙的所謂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實際上更多地來源於民間的演義,什麼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之類的神奇故事都是羅貫中先生的妙筆生花,歷史上並未發生過的。而民間同樣流傳有許多關於劉伯溫的神話傳說,比如:「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燒餅歌」、「推背圖」等等,大多也未必可信。
劉伯溫與諸葛亮都有不朽的文字流傳後世,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諸葛亮最廣為人知的文章是前後《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閃耀著儒家理想的「良臣賢相」高尚人格最奪目的光彩,但並不涉及生活的智慧;而劉伯溫是個文學家,身後留下了大量文學作品,其中許多篇章都凝結著他高出眾生的人生智慧,比如《郁離子》裡的許多寓言談的就是他半生坎坷所積累的人生感悟,表達了他對於讀書人應該如何追求自我完善的獨特的思考與見解。
劉伯溫的這些人生智慧又是以儒家的修身學說作為思想源泉的。儒家主張要解決社會問題,要「齊家治國平天下」,最根本的途徑是修身,從天子到普通百姓,每一個人都要以修身為本,都要透過修身來提升自己的素質與境界。劉伯溫作為篤信儒學的思想家、文學家,他本人首先就是履踐儒家修身理念的典範,這從史書上對他生平事蹟的記載和同時代及後世之人對他的評價上都能得到印證。
在今天這樣一個功利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多元而混亂,每一個人都在繁忙和勞碌著,遇事往往利字當頭,很少有人能夠靜心思考一下為人處世的規範標準。我在品讀劉伯溫作品的時候,常常會在心底暗暗讚歎劉伯溫的話簡直是說給今人聽的,他所批評的一些人與事就活生生地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願透過我的介紹能讓更多的人體會到先賢劉伯溫的思想光芒,從而獲取修身養性的人生智慧和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狗狗為什麼叫個不停?
寓言:齊人好詬
齊國有一個人老在吃飯的時候罵人,每頓飯都要大聲責罵他的僕人,邊罵還邊砸東西,摔碗扔筷子的,沒有一天不如此。
店家十分討厭他,只是強忍著沒說話。齊人要離開時,店家送了一隻狗給他,說:「這條狗能驅趕禽獸,您要是不嫌棄的話,我就把牠送給你吧。」
齊人走了二十里地,停下來吃飯,吃飯時在桌子底下放了一些食物讓狗吃。那條狗嗥叫了幾聲才開始吃,而且邊吃邊叫。齊人在飯桌上邊吃邊罵僕人,狗在桌子底下邊吃邊叫,一連好幾天,頓頓飯都這樣。一天,僕人實在忍不住就笑了起來,他這才察覺原來自己被店家捉弄了。
郁離子說:「古人說﹃夫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又說﹃飲食之人,則人賤之。﹄大概說的就是齊人這類人吧?」
(見《郁離子‧虞孚第十‧齊人好詬》)
心得
良好的教養是要在我們的言談舉止,眉目顧盼之中,傳達對他人的尊重,對生活其中的環境的尊重。而尊重是相互的、對等的,尊重他人就贏得他人的禮遇,侮辱他人實際上是在侮辱自己。
齊人一拿筷子就開始罵僕人,行為粗魯,讓人討厭。
這位店家實在是個有涵養的君子,一直隱忍著沒有當面指責齊人。他送齊人一條「行為狗」,既是對齊人的奚落,也是希望齊人能從那條討厭的狗身上得到啟發,及早醒悟,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劉伯溫寫作這則有趣的寓言,是要表達儒家重視禮節的觀念。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論語‧顏淵》)孔子的這段話指出了儒家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則,也可以說是所謂禮節的主要內涵。大意是說:「出門在外見到任何人都要像看到貴賓一樣恭敬有禮,不要看不起任何人;讓別人做事要像承奉大祭一樣態度誠懇尊重。自己不願意的事情不要強加到別人頭上。無論在社會上,還是在家裡都不要怨天尤人。」劉伯溫筆下的這位齊人對待僕人罵罵咧咧,顯然不符合孔子提出的讀書人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寓言的後面,劉伯溫引用兩句「古人語」來批評齊人,這兩句話都是孟子說的。「夫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語出《孟子‧離婁上》,原話為「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意思是人必定先有了自取其辱的言行,然後別人才會侮辱他。「飲食之人,則人賤之」,語出《孟子‧告子上》,原話為「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小以失大也。」意思是只知道吃吃喝喝的人,一定會被人們鄙視,因為他只知道保養自己小小的身體,而不懂得培養高尚的人格。
齊人的言行舉止看似小節,實際上反映了其人格上的缺陷。這樣的人在中國歷朝歷代都不會少,他們自視甚高,態度倨傲,行為粗魯輕佻,對人總是吹毛求疵,沒有一點合作精神。所以劉伯溫用孟子的話,批評這種人動輒羞辱別人,實際上是自己侮辱自己,也讓別人從內心裡鄙視他。
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中國大陸近年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道德修養整體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今天還有很多人物質上是富足了,精神上依然是赤貧。他們為人處世粗俗無禮,自以為是,一副暴發戶的嘴臉。比如在酒店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肆意喧嘩,稍有不滿意,就大聲呵斥服務人員,甚至砸碗摔杯的。這樣的行為舉止與他們那光鮮時尚的外表是多麼地不相協調啊。
上海世博會召開前夕,上海市就市民的教養問題開展討論,特級教師王聖民女士指出:「今天,我們與這個世界上很多國家有了交流,我們不得不承認,無論中國人去外國,還是外國人來中國,更不用說我們在自己的國家裡,在教養上,我們做得不夠好,甚至很差,差到令人無奈、沮喪、無地自容。」王女士舉例說,聯合國提供的一份調查材料對中國大陸留學生形象的評價是:不會看人,不會微笑,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從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不會說「謝謝」、「抱歉」、「對不起」。而在一些國際際會議上,中國代表團給人的印象是:拍照不斷、抽煙不斷、打手機不斷、講閒話不斷,根本不顧及會議發言者的感受,不顧及傾聽發言的聽眾的感受。至於國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國人不重儀表、缺乏起碼禮節、缺乏公共精神的現象更是司空見慣。良好的教養是要在我們的言談、舉止,眉目顧盼之中,傳達對他人的尊重,對生活其中的環境的尊重。透視國人種種不文明行為,其根源不就在於我們缺乏這一份對他人與環境的尊重嗎?而尊重是相互的、對等的,你尊重他人就贏得他人的禮遇,你侮辱他人實際上是在侮辱自己。
英國思想家和教育家約翰‧洛克在他的重要著作《教育漫話》裡,認為良好的禮節是一個紳士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之一,他指出所謂教養是以美德為根基,而以禮節為藻飾的。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使寶藏熠熠生輝的是人的教養與禮節。他說:「沒有教養的人有了膽量,膽量就會帶有野蠻的色彩,而別人也必以野蠻相對待,學問就變成了迂氣,才智就變成了滑稽,率直就變成了粗俗,溫和就變成了諂媚。」可見缺乏教養、不懂禮節,無論什麼樣的美德都會變形走樣。
當我們的物質條件日益與國際接軌時,如果我們的言談舉止還是像齊人那樣粗俗不堪,那麼就算是口袋裡錢再多,我們仍然是窮人,而且是最沒出息的窮人。
美國人瑪律登說:「文明的舉止,還有這背後所蘊藏的對人的體諒、關心,是我們人生的一筆巨大財富。」讓我們從小處做起,從細節開始,學習做一個優雅的人,一個有教養懂禮節的人吧。
原文:齊人好詬
齊人有好詬食者,每食必詬其僕,至壞器、投匕箸,無空日。館人厭之,忍弗言。將行,贈之以狗,曰:「是能逐禽,不腆以贈子。」行二十里而食,食而召狗與之食。狗嗥而後食,且食而且嗥。主人詬於上,而狗嗥於下,每食必如之。一日,其僕失笑,然後覺。
郁離子曰:「夫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又曰:「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矣。」
Chapter 1 劉伯溫說人生智慧
中國人通常把劉伯溫和三國時期的蜀相諸葛亮一起看作是史上兩顆最聰明的腦袋。諸葛亮近似神仙的所謂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實際上更多地來源於民間的演義,什麼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之類的神奇故事都是羅貫中先生的妙筆生花,歷史上並未發生過的。而民間同樣流傳有許多關於劉伯溫的神話傳說,比如:「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燒餅歌」、「推背圖」等等,大多也未必可信。
劉伯溫與諸葛亮都有不朽的文字流傳後世,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諸葛亮最廣為人知的文章是前後《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作者序
序 依然給力的劉基
徐迅雷
時光把所有的一切淘汰之後,留下的是人文;距離把所見的一切拉遠之後,凝聚的是文化。人文是人創造的,創造璀璨人文、不滅文化的人,他本身也成了人文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人物,成為名人,留給人間,留給後世。那是最可寶貴的人類精神遺產。
我的青田老鄉劉基劉伯溫,就是這樣的千古智者、人中俊傑。他激蕩的人生經歷,猶如石門洞飛瀑,在前進道路的斷裂處,站成屹立的河流;他鋒利的思想智慧,彷彿試劍石之劍,在太鶴山峰的最高處,削開巨大的頑石。
一
劉基,字伯溫。今年―二○一一年農曆六月十五,是劉基誕辰七百周年。七百年時光飛馳而過,劉基依然活著。劉基把自己交給道路,讓身影悄然融進歷史;劉基把智慧付給人間,讓自己從歷史深處悄然走來,走進現實生活。劉基不像諸葛孔明,不需要附麗於文學名著的描摹而放大名聲。而今天我們細讀劉基,發現劉基依然給力,他是時光深處的給力者。擺在我案頭的這本《遠見有多遠―劉伯溫如是說》,就是一本把歷史和現實銜接起來的著作,揭示了劉基的思想智慧所具有的巨大現實意義。
作者葉燕鈞先生,是我的同鄉,也是我的同齡人,都出生於一九六六年;葉燕鈞是劉基的「草根研究者」,業餘研究劉基,研讀劉基的作品,彙聚閱讀的所思所想所感,成就了這一部《遠見有多遠―劉伯溫如是說》。這是很有特色的一本書,它不是學院派的學術,沒有學究氣;它不是對劉基生平的探尋考證,而是對文本的感悟解讀。劉基的思想、理念、智慧、建言,投射到當今社會、映照於現實生活,你發現他原來說得那麼深刻,那麼到位,那麼給力。葉燕鈞的隨筆化解讀,很有一些書面「百家講壇」的風格;書面的文本,顯得更加質樸、敦厚、實在。
有遠見的智慧才是真智慧、大智慧,否則有可能只是小聰明。先賢劉基,他的遠見有多遠?這從他的人生選擇、作品文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來,而且得到了千百年歷史的檢驗。劉基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卓有成就,成為「三不朽偉人」。立言的傑出成就,就體現在他不朽的詩文作品上。葉燕鈞先生透過這部解讀之作,清晰地揭示了劉基的現實意義。
畢竟劉基生活的時代距離現今已七百年,劉基的文言文作品與今日普通讀者有點「隔」,除了收入中學課本的《賣柑者言》等少數篇章,劉基的詩文一般人接觸並不多,今人要向劉基借思想、借智慧,就很需要通俗化的解讀。《遠見有多遠―劉伯溫如是說》就是這樣一部填補空白的書,架起古今橋樑,溝通彼此管道。作者選取劉基代表作《郁離子》裡的寓言名篇,先做口語化的故事翻譯,再做點睛般的題旨揭示,然後鋪陳開來,做感悟式解讀,旁徵之,博引之,引人穿越時空隧道,進入劉基斯想智慧的勝境。
二
七百年前的一三一一年,元至大四年,這是辛亥年,在農曆六月十五,劉基誕生於浙江省處州府青田縣九都南田山武陽村。《明史‧劉基傳》開篇即云:「劉基,字伯溫,青田人。」並說「基幼穎異」,幼年劉基聰穎異常,屬於天才類人物;在明實錄《劉基傳》中,則稱其「幼敏悟絕倫」。
劉基屬於那種天分很高,而又很勤奮努力的人。儘管他讀書一目十行,記憶力超群,被鄉間譽為神童,但如果不好學,那肯定也是不行的,這世界智商很高的聰明人多了去了,可成就偉業者並不多。劉基十四歲讀《春秋》,十六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二十三歲中進士,因博覽群書,不僅詩文俱佳,而且通曉天文、地理與兵法。在元朝後期,劉基去做公務員並不順當,起起落落。因為他剛直不阿,敢於直言,在官場自然沒有好果子吃,這也很正常。
今天看劉基劉伯溫的人生經歷,非常可貴的是,他能屈能伸,拿得起、放得下,既入世,又出世。以四十八歲為界,他前半生在元朝官場四起四落,在年近半百的時候進入「四落」,辭官歸隱故里,但他沒有頹廢,而是以出世的精神,寫入世的文章,完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傑作《郁離子》。
五十歲那年,劉基重新出山,開啟了人生的另一種輝煌。這就是他到金陵,輔助朱元璋,從而成為一代帝師,最終一統江山。因此也有了民間所稱的「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偌大中國,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這樣的智慧人物,總共也就出了兩個:一個諸葛亮,一個劉伯溫。
彼時,朱元璋求賢若渴,雖不是自己「三顧茅廬」,但也確實固邀劉基。劉基在徘徊中「逡巡而去」。他與宋濂等四人同赴金陵,「浙東四傑」的到來讓朱元璋差點樂壞四顆大牙。劉基面陳「時務十八策」,聽得朱元璋心服口服,立馬決定請劉伯溫擔任軍師。由此還產生了「前有諸葛隆中對,後有劉基十八策」之說。廣義來看,是得人心者得天下;狹義而言,則是得人才者得天下。討飯出身、做過和尚的朱元璋,還真是雄才大略、不恥下問,對劉基的謀略謀劃,幾乎是言聽計從。輔助朱元璋南征北戰,使劉基的後半生更為輝煌,從而由一個文學家,昇華為思想家,成就為非凡的軍事家、政治家。
假如,儒生只看到一個儒家的劉基,兵家只看到一個用兵如神的劉基,天文學家只看到一個古天文曆法學家的劉基,詩文學家只看到一個站在那個時代詩文頂峰的劉基,小說家只看到一個傳奇故事豐厚的劉基,法學家只看到一個制定大明律執法如山的劉基……那當然都是不全面的。千古人豪劉伯溫,集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等等於一身,以全才稱之亦不為過。
劉基真是站得高看得遠的人中人傑。當時天下大勢,群雄割據,元朝進入了統治的末路。偌大地盤,彷彿一個大蛋糕,一時切分為四塊,一橫三豎。橫者就是北元,三豎則居長江中下游:上游地盤陳友諒,勢力最強;中為朱元璋,勢力次之;下游張士誠,力量相對較弱。夾在中間的朱元璋,要想成就帝業,就得把其他三塊都給吃了。其時軍中上下都說先弱後強,先打下游的張士誠,再對付上游的陳友諒;恰是天才的軍事戰略家劉基提出,這個不妥,先攻下頭,上頭虎視眈眈的陳友諒定會趁虛而入,兩面夾攻,那不慘了;只有先拿下強者,事情才能搞定。你打陳友諒,在自己地盤「安居樂業」的張士誠是不會在你背後捅一刀的。事情後來果然就是這個樣子。於是有了軍事史上著名的鄱陽湖大戰,在劉基的運籌帷幄下,朱元璋的軍隊以弱勝強,取得大勝,從此「橫掃千軍如捲席」。若非傑出的軍事戰略家,能有此乎?
更為可貴的是,「張良再世」的劉基心繫天下安危,心中有「義」。《明史‧劉基傳》最後講到:「基虯髯,貌修偉,慷慨有大節,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劉基並非文弱書生,容貌修偉,而且是慷慨志士,為天下安危而義存於心、義形於色。
豐富而曲折的人生經歷,艱難而成功的事業貢獻,使劉基的故事被後人津津樂道,甚至後來被傳說加以神話,那是一種疊加的放大效應。在央視《百家講壇》上,我看過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毛佩琦教授主講的《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一共第七集,那是從人生經歷的角度,揭開籠罩在劉伯溫身上的種種謎團,再現一個歷史上真實的劉基劉伯溫。七集的標題:迷霧重重、宦海沉浮、謀士出山、神機妙算、特殊君臣、危機四伏、伯溫之死,基本概括了劉基一生曲折的經歷故事。真實的劉基和傳說中的劉基是有所不同的,就像真實的諸葛亮和傳說中的諸葛亮之不同。
明朝的那些事兒,總是那麼的引人入勝。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劉基僅僅被授予一個誠意伯的伯爵稱號,而且俸祿也是伯爵中最低的一檔;後來唯我獨尊的朱元璋陸陸續續把功臣幾乎給殺光了,劉基更是體會到了「伴君如伴虎」的艱難、動輒得咎的艱險。封建專制,終究不是什麼好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獨裁,臣民倒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這就是歷史,應當放在歷史中來看待。
一三七五年,六十五歲的劉基在病中去世。劉基一生,自元至明,無論是他的人生經歷,還是他的思想智慧,還是他的文學作品,都是值得一講、值得一看的。我看劉基生前身後,真可謂是:「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三
作為「三不朽偉人」的劉基,「立德」因為義,「立功」因為業,「立言」則是思想作品。劉基的文學作品思想性非常強,詩文俱佳,他與宋濂、高啟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今天讀他的作品,尤其是寓言散文《郁離子》,常常讓人擊節讚歎:說得多麼睿智,那道理一點也沒過時!
劉基的思想作品,對當代的政界、商界,對今天的人生、生活,有著巨大的現實價值和啟思意義。跟宋濂以一篇《送東陽馬生序》名世一樣,劉基的《賣柑者言》是千古傑作。「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這個賣柑者,我看就是杭商中非凡的智者思想家。賣柑者言,意義不在「柑」而在「言」,他是在拿「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柑來作比喻,諷刺官場中人的那種「敗腐於內、光鮮於表」的情形。他手中的那隻「柑」,猶如一幅諷喻漫畫,一篇實物雜文,一枚投向黑暗的手榴彈,疾世憤俗中把現實世界拆穿撕破,讓你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賣柑者言》並不歸於《郁離子》。《郁離子》是子書體著作,有十卷、十八章、一百九十五條,題材包羅萬象,內容涵蓋古今,涉及個人、家庭、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倫理、神怪等諸多方面。《郁離子》是寓言體散文,透過寓言故事闡明作者的政治理想、哲學觀點、人生智慧和處世態度。一說到寓言,我們大多想到的是給兒童看的,但劉基那個時代的寓言,就是寫給成年人看的。那是對成人世界的深刻啟思。
「郁離子」,既為書名,又是作者的自稱。郁,有文采的樣子;離,八卦之一,代表火。郁離,即政治教化光明之意。劉基認為,如果按照書中的正確主張去做,定能使國家的政治教化趨向光明,最終抵達文明之治。
《郁離子》裡的名篇《雲夢田》,是我非常喜歡的篇章,講雲夢澤裡的土地問題。楚國的雲夢澤,故址在今湖北境內。《雲夢田》說的是,景睢請江乙去向安陵君建議,把雲夢一帶的田地租借給貧民耕種,以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不至於無家可歸。安陵君將建議稟告給楚宣王,並獲得同意。後來安陵君見到景睢,便問他收入的賦稅額有多少,景睢說無收入。安陵君大為驚愕:「我還以為你是為了對楚王有利才那樣建議的呢,你竟然把好處送給百姓,你是想讓窮老百姓感謝你嗎?」景睢滿臉驚愕而退去,他因此告訴人們說:「國家危險了!執政者只想取利,卻忘記了百姓,這是一條危險的道路啊!」
這個故事因土地的使用權生發,說的是「志利忘民,民窮國危」之道理。今天讀來,依然教益深刻。葉燕鈞先生在「讀劉心得」中說:「民富則國安,民窮則國危,未見民窮而國強者,可歎今日仍有人不明此理,官場上如安陵君這般﹃志利而忘民﹄者豈在少數?」說得犀利精闢,今天呼喚「從國富到民富」之聲,恰如當年劉基斯想的現實回聲!
「您得罪的不是一堆石頭,是人心」,是葉燕鈞先生對《郁離子》中《泗濱美石》的解讀,題目就很形象,石頭與人心,反差強烈,對比鮮明。故事說的是,孟嘗君向泗水兩岸的鄉親購買了一批美石,卻隨便將美石置放在院門外,還拿美石當墊柱石,這讓送石頭的鄉親們看了很訝異極生氣。百姓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孟嘗君僅僅是輕慢了一堆石頭,就失去了人心。這裡插敘一句:青田也是石雕之鄉,盛產青田石,成為「美石」的好石頭是不會被這樣對待的。孟嘗君透過石頭失信於民,還差點釀成家國大禍,引發戰爭。好在他知錯速改,親自去誠心誠意地道歉,並做了一連串正確的糾錯舉動,方才渡過了信任危機,公關能力倒是很強。今日為官者,常常置誠信於不顧,把政府的公信力弄得蕩然無存,導致官民關係緊張,維穩越維越不穩;這都是因為手中權力太大,自我感覺太好,不把百姓放在心上,不為蒼生說話做事,一點都不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常識當一回事。如此下去,危殆不就在前頭嗎?
劉基的《郁離子》,窮其精奧,意趣幽微,縝密、清奇、沉著,風骨和風格都非常鮮明。而且篇章通常都不長,彷彿是「刪繁就簡三秋樹」。真可謂「明朝開國文臣,道德文章第一」。虛擬的人,實在的事,通透的理。《郁離子》思想性之強,非其他寓言體散文可比;而智慧的用場,總是建立在正確的思想之上的。
抒憂世情懷,發繾綣之思―劉基的詩詞,也卓有成就。如椽之筆,有激而詩,沉鬱頓挫,雄健奇崛。劉基和宋濂等人的詩文作品,站上了明代雅文學最高之巔。
四
劉基是真正有遠見卓識的人。《遠見有多遠》這個書名,來自書中一篇的標題,這是作者對《郁離子》中《惜顴智》的解讀。《惜顴智》說的是,顴鳥也算是有智慧的鳥兒了,可惜牠還沒有足夠的遠見,雖然牠知道洪水會來臨,把自己的鳥巢給挪到了高一點的地方,但依然不夠高,結果還是被洪水給淹沒沖走了。作者在「心得」中說得好:「前瞻性的思維方式,是為官者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足夠的遠見,是保障百姓利益的基礎。」為官之道,要用富有遠見的政策措施來惠及所有老百姓,這個實際上知難行更難。
要想有遠見,就必須能夠看透短見、看清淺見。朱元璋總算有雄才大略了,但打下江山後,在考慮定都哪裡的時候,相當的淺見短視,他想定都老家安徽鳳陽,而且都動工開建了,如今那地兒還留有當年的半拉子工程。劉基堅決反對他在老家建都。好好的金陵南京不待,要跑那個交通不便的窮鄉僻壤去建都,那肯定是無法可持續發展的。劉基的遠見糾正了朱元璋的短見,避免了這皇帝老兒被天下恥笑。
朱元璋的家鄉情結、眷顧家園的情感可以理解,但天下與老家發生衝突的時候,天下為大,這才是遠見。
我很佩服老鄉劉基,也很佩服青田老鄉群體。他們站得高、看得遠;看得遠,還能跑得遠。青田是著名的僑鄉,不到五十萬人口,卻有近二十五萬華僑跑到海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華僑文化」。他們很愛家鄉,但也能夠以天下為家,而不偏於一隅。這才是厲害的。
二○一一年,恰逢青田建縣一千三百周年。在遙遠的西元七一一年,那些確立在這裡建縣的先人,也真是富有遠見的。青田地處浙江省中南部,南臨溫州,北接麗水,一條美麗的甌江穿越而過。早年因水田盛產青芝,又名芝田。青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儘管山多,但鍾靈毓秀,人傑地靈;那山中可是蘊藏著珍貴的寶藏―青田石。作為「石雕之鄉」,青田的石雕文化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當代有諸多青田石雕大師的作品美麗絕倫,而青田石更是製作印章的絕佳材料,不愧為「印石之祖」。華僑文化、石雕文化加上名人文化,構成了青田這個文化之鄉的三大文化支柱。劉基就是名人文化的傑出代表。
就像丹麥有安徒生、挪威有易卜生一樣,中國明朝有劉基;就像杭州出過于謙、淳安有過海瑞一樣,浙江青田有個劉基。人是國之本,而傑出的人物,是國家之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方,都應尊重文化、重視人文,都以自己的名人為驕傲。挪威在飛機的尾翼上印上易卜生巨大的頭像,讓他在天空中飛來飛去;青田則在城區最熱鬧最繁華的地段建設了劉基廣場,樹立劉基的雕像,讓劉基很扎實地站立在家鄉這塊土地上。還有街道也以劉基的名字來命名。這是一個地方對自己先賢所表達的尊敬。而劉基的諡號,則成了青田鄰縣文成的縣名,劉基的出生地,如今也劃歸至文成,從而劉伯溫也成了兩地共同擁有的劉伯溫。
劉伯溫那智慧的基因,以及許多良好的品質,都能在今天的青田人身上看得見、找得到。青田人聰慧、大氣、開放、活躍,拿得起、放得下,走得出、回得來。劉基既懂得謀略,又能做事,不是紙上談兵的空頭理論家,而且「與人交,洞見肝腑」,今天你與青田人尤其是青田華僑中的精英人士打交道,都有這種感覺。文化名人,猶如陽光;精神品格,澤披後代。有太陽的地方,就會有向日葵;有向日葵的地方,就會有太陽―這是多麼美好的意境!
在甌江南岸美麗的青田石門洞景區,現存劉基求學石門書院的讀書處等遺跡。如今青田縣正努力將劉基文化發揚光大,先後建設了劉基廣場,修復了「石門書院」,並重建「劉府祠」,讓劉基更加深入人心。而且劉基不僅僅是青田的劉基,他是中國的劉基,世界的劉基。二○○九年六月,世界劉基文化研究總會在香港成立,並創辦了一個頁面漂亮的網站;研究總會提出的宗旨為:「讓劉基文化古為今用,發揚光大,走出國門,面向世界。」
當今各地學者研究劉基的著作,也日漸豐沛。我手頭就有《劉基事蹟考述》(楊訥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二○○四年版)、《劉基評傳》(周群著,南京大學出版社,二○○七年版)、《劉基文選》(錢仲聯主編,蘇州大學出版社,二○○一年版),以及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群翻譯的《郁離子》(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二○○九年版)、我大學老師呂立漢教授所著的《千古人豪―劉基傳》(浙江人民出版社,二○○五至○七年版)等等。葉燕鈞先生所寫的這本《遠見有多遠―劉基如是說》,則是一位老鄉向劉基劉伯溫的致敬之作,解讀同樣很給力,問世於先賢劉基七百年誕辰之際,尤具獻禮之意義。
我以為,今後青田縣可以聯手學術界與出版界,推出最完備的《劉基全集》,以及《劉基研究別集》;前者以全而填補空白,後者可集優秀研究成果之大成,如是,則可以稱得上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工程。
劉基斯想依然給力,斯世當以知己視之。
作者簡介:徐迅雷,青田人,著名雜文家,浙江省雜文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座教授,杭州《都市快報》首席評論員。
序 依然給力的劉基
徐迅雷
時光把所有的一切淘汰之後,留下的是人文;距離把所見的一切拉遠之後,凝聚的是文化。人文是人創造的,創造璀璨人文、不滅文化的人,他本身也成了人文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人物,成為名人,留給人間,留給後世。那是最可寶貴的人類精神遺產。
我的青田老鄉劉基劉伯溫,就是這樣的千古智者、人中俊傑。他激蕩的人生經歷,猶如石門洞飛瀑,在前進道路的斷裂處,站成屹立的河流;他鋒利的思想智慧,彷彿試劍石之劍,在太鶴山峰的最高處,削開巨大的頑石。
一
劉基,字伯溫。今年―二○一一年農曆六月十五,是劉基...
目錄
序 依然給力的劉基/徐迅雷
前言 傾聽智者的教誨
Chapter 1 劉伯溫說人生智慧
狗狗為什麼叫個不停?
我該射哪隻鳥兒?
上哪去喝正宗的美酒啊?
船是怎麼沉的?
吃棋子的牛人
你還是當年的那隻鷹嗎?
你的惻隱之心還在嗎?
智慧像什麼?
瞎子和聾子是怎樣煉成的?
狗狗挨了打會怨恨主人嗎?
Chapter 2 劉伯溫說貪婪之害
狸貓之死
農夫第一次從草叢裡摸到一隻山雞,第二次呢?
猜猜看,老虎為什麼跳了懸崖?
誰能讓一個老酒鬼戒酒呢?
百年祖屋是怎樣倒掉的?
兒子死了,父親為什麼不掉一滴眼淚?
一枚硬幣的正面是貪婪,反面一定是吝嗇
貪官是怎樣煉成的?
上哪去找當年的那碗豆葉湯呢?
你知道怎麼往回跑嗎?
Chapter 3 劉伯溫說人才之道
古琴是怎麼出土的?
貓頭鷹能養成鳳凰嗎?
眉毛有什麼用處嗎?
到哪去買上好的水果?
讓我瞧瞧你的出生紙哦?
給我一條大船吧,我去找神仙
喜歡什麼想要什麼,給他唄!
羊能拉犁嗎?或者豬能駕車嗎?
Chapter 4 劉伯溫說為官之道
山上的果樹是你家的嗎?
久旱盼甘霖,可甘霖氾濫了咋辦?
遠見有多遠?
史上最牛的「外科醫生」
人的智慧比得過螞蟻嗎?
一個人跟一堆人下棋,誰會贏?
是要貓,還是要雞? 230
您得罪的不是一堆石頭,是人心
離婚了,就別說前夫的壞話
要臭,咱哥幾個一起臭?
猜猜看,哪一條是官船?
劉伯溫精彩寓言選萃
蜀賈
噪虎
雲夢田
越王
宋王偃
燕文公求馬
噬狗
虞孚
芻甿乘馬
僰人養猴
序 依然給力的劉基/徐迅雷
前言 傾聽智者的教誨
Chapter 1 劉伯溫說人生智慧
狗狗為什麼叫個不停?
我該射哪隻鳥兒?
上哪去喝正宗的美酒啊?
船是怎麼沉的?
吃棋子的牛人
你還是當年的那隻鷹嗎?
你的惻隱之心還在嗎?
智慧像什麼?
瞎子和聾子是怎樣煉成的?
狗狗挨了打會怨恨主人嗎?
Chapter 2 劉伯溫說貪婪之害
狸貓之死
農夫第一次從草叢裡摸到一隻山雞,第二次呢?
猜猜看,老虎為什麼跳了懸崖?
誰能讓一個老酒鬼戒酒呢?
百年祖屋是怎樣倒掉的?
兒子死了,父親為什麼不掉一滴眼淚?
一枚硬幣的正...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新銳文創出版日期:2013-11-07ISBN/ISSN:978986591592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9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