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們去釣魚!」
一位父親帶著孩子釣魚,到過河川、湖泊等不同自然環境,嘗試許多釣魚方法。每次等待魚兒的過程裡,父子與生態對話,同時也是與彼此對話。時間如流水,四季更迭,孩子漸漸成長,父親也逐漸年邁……
生態插畫家邱承宗,這次以散文式的細膩情感,將親情融入大自然之景,娓娓道來。關懷,是可以傳遞的,不僅是親情的傳承,也可以是珍惜生態與生命的傳承。許多話,不一定要說出口,感動和想念也是,親子間總會有彼此的溝通默契,即便不完美,有一天還是會彼此了解。畫面中溫柔的色調呈現大自然的靜,襯托出時光流轉,孩子和父母可以在閱讀中細細品味,也可以依著翻頁的時間,找到屬於彼此的親子對話。
◎生態繪本作家邱承宗的溫情力作
◎父與子的親情對話
作者簡介:
邱承宗
我嘗試以臺灣四季為畫布,透過池塘、溪流、湖泊和海釣的形式,詮釋生命的成長過程。生命,就像釣魚一樣,成長與傳承,必須靠經驗積累而來。
熱衷釣魚,已是十幾年前的事了。某天心血來潮,重返初時垂釣的人工池釣。才發現歲月歷經大半時光,追尋的不是釣具的多樣性、人與魚之間的鬥智,而是能讓心靈怡然自得的歸宿。
推薦序
追尋父親的背影
如果有一天你走了,你想留給孩子什麼?
大部分的人都會希望留給孩子一些有形資產,如房子或錢財等,反映出心底最真實的盼望(或是恐懼)──孩子能夠一生豐衣足食。
生態繪本作家邱承宗反思其道,透過本書傳遞另一種無形卻更真實的資產──如何把思想和信念代代傳下去,延續我們的熱情、奮鬥和希望。不同於之前的作品《我們的森林》,擁有飽滿的知識性和寫實性,這次他以擅長的生態繪畫,表現一個情感豐沛的主題「父與子」,探索心與心之間的共鳴。
圖的留白
本書的構圖利用了簡單的點、線、面元素,再配合顏色的音符,譜出季節與生命的循環,彷彿一首充滿節奏的生命之歌。例如僅用一條曲線便勾勒出一方水岸或一道山脈;幾許繽紛色彩、大小圓點,便形成四季不同風景。
此外,書中大片留白玩耍著各種遊戲:有時延展文與圖,有時襯托形與色、有時勾勒光與暗,例如其中幾幕父親的背影由大片的白色塊組成,既顯現父親巨大的身影,也延伸了文字的情緒。之後,父親與孩子對調,大片留白變成孩子的背影,應是暗示生命流轉吧。而冬天雪色、清澈水色也皆用白來妝點。
白非白,白是無限可能。
文的留白
本書文字也極精簡,卻充分利用重複的技巧,不斷的強化文字的重量。例如書中簡單的父子對話「走,我們去釣魚」、「有魚、有魚」,隨著季節反覆的出現,架構起本書的主要軸線。其中最經典的一句,兒子問父親:「魚在哪裡?」父親回答:「在湖底,在心裡」,短短六個字即說出父親最深沉的心意。
沉默的力量,如暗潮,洶湧。
意的留白
有些圖看似簡單,卻藏著無數祕密等待讀者去看、去想。例如扉頁的圖像,初看像是父、子、孫三個人一起在岸邊釣魚;但細細思索,或許根本只有一個人,他曾經是兒子,後來當上父親,再當上祖父?一張簡單的三人剪影,或許演出人的一場生命循環。那張閃爍滿天星星的夜景圖,是透過樹梢望向天際;還是透過水中倒影數算星星?而父子倆的身影一會兒大、一會兒小,臉也始終看不清、看不到,又有什麼玄機?
我覺得這本書是爸爸寫給孩子的一封深情書。而你,願意讓孩子看到什麼樣的背影?是工作的模樣?是牽著家人的身影?希望我們都能努力把珍視的一切,也許是土地,也許是森林,也許是愛,藉由孩子們傳遞下去──成為永遠。
文∕兒童文學作家 劉思源
追尋父親的背影
如果有一天你走了,你想留給孩子什麼?
大部分的人都會希望留給孩子一些有形資產,如房子或錢財等,反映出心底最真實的盼望(或是恐懼)──孩子能夠一生豐衣足食。
生態繪本作家邱承宗反思其道,透過本書傳遞另一種無形卻更真實的資產──如何把思想和信念代代傳下去,延續我們的熱情、奮鬥和希望。不同於之前的作品《我們的森林》,擁有飽滿的知識性和寫實性,這次他以擅長的生態繪畫,表現一個情感豐沛的主題「父與子」,探索心與心之間的共鳴。
圖的留白
本書的構圖利用了簡單的點、線、面元...
作者序
圓融的生命
手拿釣竿、拋出魚餌垂釣,連國小學生甚至幼稚園的小朋友都能輕易嘗試,或許只是一時興起,跟隨爸爸或住家隔壁的鄰居、大哥哥去釣魚。當第一次感受魚兒索餌的剎那拉力,透過手腕傳達到大腦而引發腎上腺刺激,生命開始有了不同的視覺,也稍加明白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或廚師刀下的冰冷生魚片,在沒有任人宰割的狀況下,生命竟是那麼令人悸動。
隨著年紀增長,興沖沖的走進釣具店,想買一付自用的釣具,卻面對琳瑯滿目的各式釣具而不知所措,這時才懵懂知道「釣魚」的好玩之處。提著釣竿,獨自走近溪邊拋竿,發現附近的釣友輕易地獨享釣魚樂趣,自己卻枯曬陽光而面對盈盈流逝的溪水發呆,這時才知道「釣魚」不是鉤勾餌拋入水中的單純動作,其中還有氣候變化、水溫、時間點和釣具的適用性等學問存在。
隨著年紀增長,雇船出海垂釣,風向、潮汐甚至魚線磅數都成了斤斤計較的必備知識;然後有一天,或許心血來潮,重還初時垂釣的人工池釣,中魚時的憾動依舊,才發現歲月歷經大半時光,追尋的不是釣具的多樣性、人與魚之間的鬥智,而是屬於自己心靈怡然自得的歸宿。
本書利用臺灣的四季變化,並且透過池塘、溪流、湖泊和海釣的形式,詮釋生命的成長過程,其中,融合了爸爸無言的關愛,也包含孩子漸漸茁壯的自我認可;主旨就像釣魚一樣,「經驗」成長必須倚賴歲月痕跡的堆砌,「傳承」無法文字記載,必須自我體驗累積。
春天,爸爸牽著孩子去池塘釣魚,爸爸教導孩子辨識五色鳥的叫聲、告訴孩子生物平等的觀念。
夏天,孩子已進入校園,開啟另一層的人際關係,不再是那個整天膩在身邊,愛哭又愛鬧的小孩,他們變得敏感而有自己的煩惱和情緒。儘管不喜歡爸爸表現的親密態度,還是勉強去河川釣魚、露營,卻在紅紅火光中,任憑炊煙升起而尷尬無語,也在感受大自然的樂章後,逐漸打開心防。
秋天,孩子已長大成人了。出門時,下意識的比較,才注意到爸爸不再高大而且有點駝背,卻只是驚鴻一瞥。他們去湖泊釣魚,兒子急欲讓爸爸認可,說著自己憧憬的未來,爸爸有點心慌的不知如何面對比自己高大的孩子,只能靜靜的聽著、默默的垂釣,然後意有所指的說,魚就在湖底,在心裡。
冬天,面對已經發黃的海釣魚拓,孩子想起以前種種記憶,哀傷、難過自己不曾留意爸爸的變化,他慣性的拿起釣竿走出家門,單獨在池邊垂釣,更加感受風中帶來的寂寞。忽然一聲「爸爸」,讓他看到妻子和孩子的笑顏,剎那間,了解爸爸傳承給他的記憶,同時明白「爸爸」所應扮演的角色。
圓融的生命
手拿釣竿、拋出魚餌垂釣,連國小學生甚至幼稚園的小朋友都能輕易嘗試,或許只是一時興起,跟隨爸爸或住家隔壁的鄰居、大哥哥去釣魚。當第一次感受魚兒索餌的剎那拉力,透過手腕傳達到大腦而引發腎上腺刺激,生命開始有了不同的視覺,也稍加明白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或廚師刀下的冰冷生魚片,在沒有任人宰割的狀況下,生命竟是那麼令人悸動。
隨著年紀增長,興沖沖的走進釣具店,想買一付自用的釣具,卻面對琳瑯滿目的各式釣具而不知所措,這時才懵懂知道「釣魚」的好玩之處。提著釣竿,獨自走近溪邊拋竿,發現附近的釣友...
商品資料
出版社:小魯出版日期:2013-03-05ISBN/ISSN:978986211332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