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本虎頭蜂專書。
★國際權威──安奎博士,投身虎頭蜂研究長達40年!
★淺顯易懂,收錄251張圖表。
臺灣每年都發生虎頭蜂螫人事件,為甚麼虎頭蜂要螫人呢?
基本上,虎頭蜂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會主動攻擊人們。只有受到騷擾或攻擊時,為了防禦才攻擊,只要盡速離開牠們的防禦範圍,虎頭蜂就會鳴金收兵。
本書帶領讀者認識臺灣七種虎頭蜂,教您辨識虎頭蜂的攻擊行為,人們誤闖虎頭蜂的防禦範圍時,要如何因應才能避免被蜂螫?此外,詳細介紹被虎頭蜂或其他蜂類螫傷後的緊急處理方式,運用手邊的工具或野外的植物來正確的處理傷口,可以舒緩痛苦和減少傷亡。並解說用寶特瓶製作簡易虎頭蜂誘集器、誘餌的配方及防除虎頭蜂的12種方法。
作者與虎頭蜂共舞四十多年經驗,與讀者分享。期盼虎頭蜂螫人傷亡事件減少,並呼籲「學習與虎頭蜂和諧共舞」。
作者簡介:
安奎 博士
Dr. James k. An
現任
逢甲大學兼任教授
明新科技大學榮譽教授
臺灣養蜂協會顧問
臺灣蜜蜂與蜂產品學會監事
簡歷
1944年生,河南杞縣人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所學士、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農研所國家博士
教育部博士後研究公費留考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USA 博士後研究
Smithsonian Institute, Washington D.C., USA 訪問學者
Leicester University, UK 訪問學者
駐馬拉威共和國農技團團長
駐史瓦濟蘭王國農技團團長
國立臺灣博物館聘任館長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系兼任教授
著作
部編大學用書「養蜂學」
榮譽
中國文化大學傑出校友
中國視聽學會優良視聽人員個人黃帶獎
“Honorary Certificate”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Co-operatives, The Kingdom of Swaziland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長榮大學前校長\陳錦生
日本茨城大學名譽教授\山根爽一
農委會林試所前所長\金恆鑣
臺灣大學榮譽教授\何鎧光
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周延鑫
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兼主任\路光暉
名人推薦:長榮大學前校長\陳錦生
日本茨城大學名譽教授\山根爽一
農委會林試所前所長\金恆鑣
臺灣大學榮譽教授\何鎧光
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周延鑫
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兼主任\路光暉
章節試閱
2.5 虎頭蜂群的一年
虎頭蜂蜂群(colony)一年一個生命週期,正常的蜂群中只有一隻雌性蜂王,其餘都是不能生育的雌性工蜂。秋季蜂巢中將出現有性個體,秋末冬初雌蜂與雄蜂交尾。交尾後雄蜂死亡,雌蜂會躲在地穴中、樹洞中及屋簷縫隙等地方越冬。虎頭蜂群的生命週期,分別為蜂群建立期、蜂群增殖期、蜂群繁殖期及蜂群解體期。
2.5.1 蜂群建立期
1984年郭木傳教授在嘉義的研究,黃腰虎頭蜂交尾後的新蜂王,每年3~5月,陸續由蟄伏處甦醒開始活動,是蜂群建立期開始。蜂王要自行覓食,維持自身的營養,並要築造蜂巢。為了確保新的生命週期可以完成,必須選擇避風雨、安全又隱蔽的位置築巢。
接著採集築巢的材料,蜂王飛到樹上刮取木材纖維,加上唾液成為一個球狀,帶回築巢。剛築造的小巢,就有一個外殼或稱外巢,內部有一個小巢脾,巢脾上有六角形巢室,開口朝下。最初內有7個巢室,蜂王在巢脾的巢室中產卵。外巢內部與巢脾之間,有一個「小巢柄」連接。外巢像個倒掛的小碗,懸掛在附著的樹枝或屋簷下,小碗的開口朝下方,巢室逐漸增加到13個。蜂王產卵之外,要採集食物飼餵幼蟲,並兼任守衛工作。
小碗狀的外巢經兩周後,會被包覆起來成圓球形,下方留有出入口。蜂巢逐漸加大,出入口下方會造出一根管子,並逐漸加長,保護內部幼蟲。看起來像小葫蘆狀,出入口朝下。第一代工蜂羽化後,將下方的長管咬除。約到第六周,蜂巢略成圓球形,側面的下方開一圓形出入口。最初完成的蜂巢,直徑約有6公分,一個巢脾內有10~30個巢室。卵期6天;幼蟲期15天;封蓋期含老幼蟲3天、前蛹期3天、蛹期12天及羽化前期1~2天,共計19~20天。由卵到羽化為成蜂,總計40至41天。
1992年馬丁研究日本黃腰虎頭蜂,與臺灣的報告略有差異。卵期約6.5~7.5天,幼蟲期8~22天,封蓋(幼蟲+蛹)期16~18天,第一隻工蜂羽化平均34~36天。產卵數量可達54粒,平均每天7~9.5粒。開始築巢的前10天,每天約可造1.2~1.5個巢室。營巢的第一個月,蜂巢中約有30個巢室。
2.4.2 蜂群增殖期
第一批工蜂羽化後,負起了蜂巢中的各項工作,蜂王就可專心產卵,不再兼職。蜂巢內原先只有一層巢脾,工蜂數目逐漸增加後,會向下方築造第二層巢脾。第二層巢脾比第一層略大,巢室的數目也較多,蜂巢的外巢也逐漸加大。一個發育正常的蜂群,到6月初,蜂隻數目維持20~30隻。巢脾逐漸向下方一層又一層的增加,外巢也隨之擴大。
蜂王不停的產卵,新工蜂逐漸增多。7月初,蜂隻數增加到70~80隻。8月初,蜂隻數有200~300隻,蜂巢再隨之加大。9月初,蜂數可達600~1,000隻。蜂巢的直徑可擴展到30公分,蜂巢內的巢脾有6~8片。5~9月是蜂群增殖期。隨著食物來源多寡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增殖期有時會延遲到10月。
2.4.3 蜂群繁殖期
工蜂增殖到一個程度,天氣開始轉涼時,蜂王將產下未受精卵。未受精卵發育成雄蜂,此時是繁殖期開始。工蜂加速築造巢脾,加寬巢脾及增加巢脾數目,工蜂將倍數增加,可見到許多工蜂在蜂巢的表面築造外巢。先做成小帳棚狀的突起,外巢連接後,將內部打通。在蜂巢表面會看到好幾組工蜂,同時進行築造外巢。外巢與樹枝連結的部位,結構必須補強,才能承受逐漸加重的蜂巢。
蜂巢漸呈橢圓形,通常直徑可達22~36公分、高26~40公分。工蜂忙碌得飛出飛入,採集築造蜂巢的材料及食物。蜂王產卵速度增加,不但在築造的新巢室產卵,使用過的舊巢室也會產卵。蜂王老化或是失去蜂王後,有孤雌生殖現象。一個新巢室會產下2~3個卵,舊巢室也產下2~3個卵,一個巢室中最多有6個卵。9~10月份蜂群中會出現雄蜂及雌蜂,老蜂王將與新生雌蜂共存。
2.4.4 蜂群解體期
10~11月處女王與雄蜂交尾,交尾過的新蜂王越冬。當年的老蜂王、工蜂及雄蜂相繼死亡,蜂群隨之解體,蜂群中通常只剩下數十隻交尾過的新蜂王。虎頭蜂依種類不同,有性個體的數目差異很大。新蜂王會聚成小群,躲在地穴中、樹洞中、屋簷縫隙、包覆電線的塑膠管內,度過冬季。次年春暖花開,新蜂王在老蜂巢的附近,另築造新蜂巢,開始新的生命週期。去年築造的老巢,通常不再使用成為空巢。在地下築巢的中華大虎頭蜂,也會築造外巢,蜂巢出入口另有通道連接到地面。
同一種虎頭蜂,會受氣候變化、棲息地區及棲息環境等的影響,以致生命週期產生變化,四個時期的長短也略有調整。
2.5 虎頭蜂群的一年
虎頭蜂蜂群(colony)一年一個生命週期,正常的蜂群中只有一隻雌性蜂王,其餘都是不能生育的雌性工蜂。秋季蜂巢中將出現有性個體,秋末冬初雌蜂與雄蜂交尾。交尾後雄蜂死亡,雌蜂會躲在地穴中、樹洞中及屋簷縫隙等地方越冬。虎頭蜂群的生命週期,分別為蜂群建立期、蜂群增殖期、蜂群繁殖期及蜂群解體期。
2.5.1 蜂群建立期
1984年郭木傳教授在嘉義的研究,黃腰虎頭蜂交尾後的新蜂王,每年3~5月,陸續由蟄伏處甦醒開始活動,是蜂群建立期開始。蜂王要自行覓食,維持自身的營養,並要築造蜂巢。為了確保新的生命週期可...
作者序
老舍在《駱駝祥子》中,一段敘述「小時候去用竿子捅馬蜂窩就是這樣,害怕,可是心中跳著要去試試」。究竟戳了虎頭蜂的蜂窩會如何呢?2003年9月,臺東市某國小學童戳了虎頭蜂窩,惹惱虎頭蜂群起而攻,嚇得學童哭喊尖叫,在校園裡滿場竄逃,導致30多名學童被螫傷。為甚麼每年都發生虎頭蜂螫人事件?馬蜂與虎頭蜂有甚麼關係呢?臺灣有幾種虎頭蜂?虎頭蜂長得甚麼模樣?相信大家都十分關注,也很想知道答案。
回想2004年提早退休,思考未來漫長歲月還能做些甚麼?列出一串清單,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整理虎頭蜂資料。不料2005年才剛啟動,卻因意外機緣移居新竹接任新教職。直到2012年再度退休,才又重拾虎頭蜂課題。將蒐集的虎頭蜂相關資料及研究報告,與虎頭蜂互動的親身體驗,還有歷年拍攝的照片及影片等,以回憶錄方式彙整成冊。過程中對於虎頭蜂專家郭木傳教授,在1987年報告中的感慨:「日本學者對臺灣虎頭蜂的研究雖不少,但進行本土研究工作時,仍然覺得相關生態資料太少。」深有同感,幾度遇到瓶頸很想放棄。但是,每當看到媒體報導,又發生虎頭蜂螫人事件,就彷彿聲聲催促,激勵我勇往直前。即使資料、經驗及研究有限,但是在現階段仍有一些參考價值。
為了讓本書淺顯易懂,加入照片237張及表14份,分成5個篇章。第1章,與虎頭蜂的一段情:記述與虎頭蜂結緣經過、被虎頭蜂追著跑的真實故事、被虎頭蜂螫的滋味及戳虎頭蜂的蜂巢等。第2章,虎頭蜂的祕密:介紹虎頭蜂的親戚、神奇的蜂毒、虎頭蜂的行為及臺灣的七種虎頭蜂等。第3章,虎頭蜂的防除:記述摘除社區虎頭蜂巢的實況、研發虎頭蜂誘集器的歷程及介紹防除虎頭蜂的方法等。第4章,蜂螫的預防及處理:包括遇到虎頭蜂怎麼辦? 彙整蜂螫的處理等。第5章,虎頭蜂與人類:探討虎頭蜂與人類的關係、虎頭蜂螫人事件的省思,最後呼籲要「與虎頭蜂和諧共舞」。
人們覺得虎頭蜂可怕,其實真正可怕的,是人們對虎頭蜂不夠瞭解。期盼「與虎頭蜂共舞──安奎的虎頭蜂研究手札」,讓社會大眾對虎頭蜂多一點認識,減少虎頭蜂螫人事件的傷亡。更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影響更多專家學者,投入虎頭蜂的研究行列。本書經再三校對,或仍有誤謬之處,企盼國內外學者專家不吝指教。
安奎 謹識
2014年12月21日
老舍在《駱駝祥子》中,一段敘述「小時候去用竿子捅馬蜂窩就是這樣,害怕,可是心中跳著要去試試」。究竟戳了虎頭蜂的蜂窩會如何呢?2003年9月,臺東市某國小學童戳了虎頭蜂窩,惹惱虎頭蜂群起而攻,嚇得學童哭喊尖叫,在校園裡滿場竄逃,導致30多名學童被螫傷。為甚麼每年都發生虎頭蜂螫人事件?馬蜂與虎頭蜂有甚麼關係呢?臺灣有幾種虎頭蜂?虎頭蜂長得甚麼模樣?相信大家都十分關注,也很想知道答案。
回想2004年提早退休,思考未來漫長歲月還能做些甚麼?列出一串清單,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整理虎頭蜂資料。不料2005年才剛啟動,卻因...
目錄
推薦序 人類與虎頭蜂可以達到和諧共舞/長榮大學前校長 陳錦生
推薦序 認識臺灣虎頭蜂的一本好書/日本茨城大學名譽教授 山根爽一
推薦序 近距離看虎頭蜂/行政院農委會林試所前所長 金恆鑣
推薦序 何序/國立臺灣大學榮譽教授 何鎧光
推薦序 周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 周延鑫
推薦序 路序/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兼主任 路光暉
自序
Chapter 1 與虎頭蜂的一段情
1.1 與虎頭蜂結緣
1.2 被虎頭蜂追著跑
1.3 虎頭蜂的相關舊聞
1.4 嚴重的虎頭蜂螫人事件
1.5 拜訪虎頭蜂養殖場
1.6 虎頭蜂螫的滋味
1.7 戳虎頭蜂的蜂巢
Chapter 2 虎頭蜂的祕密
2.1 虎頭蜂的親戚
2.2 虎頭蜂的真面目
2.3 蜂類的螫針
2.4 神奇的蜂毒
2.5 虎頭蜂群的一年
2.6 虎頭蜂的採集物
2.7 虎頭蜂的行為
2.8 虎頭蜂獵捕蜜蜂
2.9 臺灣的七種虎頭蜂
Chapter 3 虎頭蜂的防除
3.1 日本製的虎頭蜂防護衣
3.2 摘除社區的虎頭蜂巢
3.3 研發虎頭蜂誘集器
3.4 虎頭蜂的防除方法
Chapter 4 蜂螫的預防及處理
4.1 蜂螫的痛
4.2 遇到虎頭蜂怎麼辦
4.3 蜂螫的處理
4.4 蜂螫預防的推廣
Chapter 5 虎頭蜂與人類
5.1 虎頭蜂與人類的關係
5.2 虎頭蜂螫人事件的省思
5.3 與虎頭蜂和諧共舞
附錄
謝辭
推薦序 人類與虎頭蜂可以達到和諧共舞/長榮大學前校長 陳錦生
推薦序 認識臺灣虎頭蜂的一本好書/日本茨城大學名譽教授 山根爽一
推薦序 近距離看虎頭蜂/行政院農委會林試所前所長 金恆鑣
推薦序 何序/國立臺灣大學榮譽教授 何鎧光
推薦序 周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 周延鑫
推薦序 路序/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兼主任 路光暉
自序
Chapter 1 與虎頭蜂的一段情
1.1 與虎頭蜂結緣
1.2 被虎頭蜂追著跑
1.3 虎頭蜂的相關舊聞
1.4 嚴重的虎頭蜂螫人事件
1.5 拜訪虎頭蜂養殖場
1.6 虎頭蜂螫的滋味
...
商品資料
出版社:獨立作家出版日期:2015-11-18ISBN/ISSN:978986921278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其他頁數:242頁開數:16x23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