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像過10年後自己的生活樣貌?
2025年,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
480萬個老人,卻只有240萬個幼兒,
四成沒有兒女,五成沒有孫子,七成的人住在六大都……
高齡化對台灣是危機還是轉機?
這不是一個世代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整個世代的難題,
你我都即將面對,我們該如何準備?
三十多歲就成為國際醫學期刊的主編──榮總高齡醫學專家陳亮恭與資深專作家楊惠君觀察社會現況,遍訪專家,結合高齡醫學新趨勢,為台灣重要的國安議題---超高齡化與少子化夾殺的未來十年剖析與解答,不再將高齡者視為社消耗而是資產,重新思考都市設計、創造世代融合、健康無憂的無齡生活環境與氛圍,迎接美好未來。
史上第一批全體受過九年國教,跟著台灣經濟起飛歷練過的優秀銀髮族如何得享健康、活躍、無憂的生活,台灣如何不會年金與健保雙崩盤?都需要我們現在就開始正視八大趨勢,執行15個解方,織出安全網。
57歲的流行天后瑪丹娜2016年的來台演唱會,於開賣15分鐘後旋即售磬;
71歲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自稱Stan哥,正忙著推動台灣優質生活跟競爭力;
84歲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將公司帶到世界級的強盛企業,任何對景氣的預測都被視做鍊金石……。
他們活得精彩有活力,身份證上年齡完全不能約束他們。
我們也期待每位老人都能像他們一樣青春、活力,然而………
10年後的台灣社會人口結構,
2位老人,只有1名幼兒,每3個小孩要扶養1個老人,
4成沒有兒女,5成沒有孫子,7成的人住在6大都……。
迎接這樣超高齡且多數聚集在大都會的人口結構,你可曾想像過自己的生活樣貌?你可以選擇世代融合,也可以視他們為養不起的未來,端看你今天設下什麼樣的願景!
4大問題要面對
全世界都要面對年金破產風險,你會不會拿不回退休金?
防範孤獨死來襲,可能就在你我的社區
不只老人村,還會發生無人村、廢村
健保難保高齡醫療的品質
4大機會現在開始抓緊
生命歷程重新編排,老不一定和退休畫等號,你想繼續為社會貢獻到幾歲?
「高年級新鮮人」歸隊,退休後重返職場,企業需要有能力的資深員工協助新同事戰鬥
長照服務走出機構,回到社區,最新模式解決缺錢、缺人的問題
銀髮產業創造新機,無齡社會新動能,食衣住行更友善
作者簡介:
陳亮恭
學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主任/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家庭醫學科教授
亞太臨床老年病學暨高齡醫學聯盟主席
台北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
Journal of Clinical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主編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副主編
Journal of Frailty and Aging副主編
BMC Geriatrics 副主編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博士
著作:
《真逆齡:醫學實證,超越抗老的大智慧》等
楊惠君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先後任職《民生報》醫藥組資深記者、《蘋果日報》都會中心副總編輯,曾獲1999年、2000年、2001曾虛白新聞獎及2004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現為獨立文字工作者,著作有《穿越夢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父母會老去,我們自己也無人能逃避面對老化,今天我們為2025的台灣規劃,其實就是為自己的未來在努力。」——蔡英文(民進黨主席)
「面對台灣人口快速高齡化的現象,本書點出了新思維與新目標,讓我們正向的去面對人口結構的改變,也讓大家的生活不受年齡的影響。」——朱立倫(國民黨主席)
「『高齡友善,在地老化』是桃園市政府對老人照護的政策方向。雖然桃園市是六都最年輕的城市,也必須及早做好高齡化社會的準備。本書由長期關注此問題的專家,為這個『世代難題』提出解方,非常值得中央及地方政府參考。」——鄭文燦(桃園市市長)
「全台第一本把台灣高齡問題談得如此清楚、透澈的書,每個人都應該人手一本,為父母、為自己、為未來!」——林全(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需被照顧的人變多,能提供照顧的人少,需高度醫療的人多,繳健保費的人少,退休金——不論公保、勞保、軍保、國民年金——均是如此,如何迎接馬上到來的超高齡社會,因應如此嚴峻的考驗,《2025無齡世代》均有深度的討論,甚值得社會各界參考省思。」——楊志良(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在少子化及高齡化趨勢下,我國未來老年退休、經濟保障及醫療照護制度、產業及就業政策,外勞、移民及教育政策皆須有前瞻性之規劃。《2025無齡世代》一書已點出問題所在,並提醒國人建設友善高齡環境。」——朱澤民(政治大學財政學系副教授、中華財政學會理事長)
柯文哲、林芳郁、陳菊、梁賡義、賴清德 熱情推薦
名人推薦:「父母會老去,我們自己也無人能逃避面對老化,今天我們為2025的台灣規劃,其實就是為自己的未來在努力。」——蔡英文(民進黨主席)
「面對台灣人口快速高齡化的現象,本書點出了新思維與新目標,讓我們正向的去面對人口結構的改變,也讓大家的生活不受年齡的影響。」——朱立倫(國民黨主席)
「『高齡友善,在地老化』是桃園市政府對老人照護的政策方向。雖然桃園市是六都最年輕的城市,也必須及早做好高齡化社會的準備。本書由長期關注此問題的專家,為這個『世代難題』提出解方,非常值得中央及地方政府參考。」——鄭文...
章節試閱
第二章 預言:2025年八個社會景象
2015年,你或許還是中壯年,當下台灣社會約有280萬的老年人,這裡面包括你的長輩,你還有體力、活力、工作能力,或許還靠著長輩留下的一些資本和社會資源,可以負擔照顧長輩的老後人生。但很快地,2017年之後,台灣社會的老年人口便開始超過新生兒。
2025年之後,你漸漸靠近或進入所謂「65歲以上長者」區間,轉身回頭一看,後無來者,在前仆後繼的生命傳承接力賽上,你接下前人的棒子往前跑,但想交棒時,下一棒卻遠遠跟不上來。那一年,台灣社會的「長者」已包括你自己,足足多出小孩子一倍,再往前走,差距愈拉愈大,到2060年「65歲以上長者」將增加到七百八十多萬,會是小孩子的四倍。
一個老人多過小孩的社會,一個與你一起「白頭偕老」的社會,將是你在不久後遇上的未來世界。
那會是什麼模樣呢?
你可能再沒有如此暢快刷卡看病的健保醫療照顧。
目前健保醫療支出一年約5500億元,在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架構下,保費收入再加計菸捐、公益彩券分配款等,尚能小有盈餘,2015年安全準備金保持4個月、2000億元。但老年人的健保支出是國民平均的3.5倍,而人口老化將急速拉高醫療需求和支出,如果費率和收費模式不變,理論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很快也會入不敷出。未來勢將走向調漲費率或限縮醫療給付、提高就醫自付額等等各種方式,這代表,未來健保若還能維持,不是保費增,就是看病負擔變重,更可能是兩者皆具。
你可能提領不到預期的退休金和年金。
台灣至2014年為止,各項年金保險負債超過18兆,如果各項年金未改革,2019年後會陸續面臨破產。最早會是軍人退撫基金,2019年便將破產;教育人員退撫及勞保會在2027年破產;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會在2030年破產;即使是2008年才剛開辦的國民年金保險(簡稱國民年金),也會在2046年面臨破產。
2015年7月4日,《法新社》臉書貼上一張照片,讓全世界已老或將老的人都顫慄。一名77歲的退休希臘老先生查茲法提亞迪斯(Giorgos Chatzifotiadis)為了幫老婆提領退休金,跑了4家銀行都領不出退休金,一輩子辛苦工作心血成泡沫,坐在第撒隆尼基(Thessaloniki)一家銀行前痛哭,存摺、身分證散落一地,希臘金融風暴下的悲歌,在退休高齡者身上最淒涼。同樣年金保險高負債的台灣,年金改革關乎有一天我們會不會也坐在銀行門前哭泣?
你可能得面臨孤單的一個人老後。
想想,年輕時是否因為渴望自由、擔心高房價,而沒敢生育、或者只敢生養一個孩子,又不想成為拖累孩子的包袱,放手讓他們追求自己的生活,老來只有老伴對泣。
獨身或夫妻兩人的「小」家庭已成台灣社會組成的主流單位。2015年,獨居老人及只有老夫妻倆同住已有30萬人;2050年時,每5個家庭就有一個是獨居老人家庭。你得學習讓自己的健康持久、你得學習出門交朋友、你得學習繼續尋找生命的動力與熱情。
但你得擔心的是,你願意走出門,有沒有地方合適你去走動、休憩?有沒有交通工具可以載你前往那裡?而當健康、行動與心智漸漸喪失時,找不找得到人來看護自己?有沒有機構可以安養?你擔心告別那日來臨,自己會不會一個人孤伶伶的死去?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14年針對2000多名60歲以上長者進行的「居住城市高齡友善滿意度調查」顯示,老人就業機會稀少、人行道與騎樓不夠平整、大眾運輸候車環境不友善、自動語音服務系統速度過快,都是最讓他們苦惱的事。
是的。世界不會依照同樣的法則推進,擺在面前的新時代,不再是你父母親那代人的生命定律。台灣從一個年輕而有活力的社會,進入一個高齡的緩慢時代,你得先看清楚未來可能的變化,然後,才能做好準備。如何「定義」自己的「年齡」、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如何配合並導向社會的規劃,讓那些「擔憂」不致成為斑駁而蕭瑟的晚年預言。
高齡社會的八大景象
景象一:退休終點線的消失
2008年,當52歲的全球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宣布將自工作33年的微軟退休(他20歲創辦微軟),微軟替他拍攝了一支《比爾蓋茲在微軟最後一天》的影片。影片裡他先是忙著預約健身、打高爾夫球等想當然爾的清閒退休生活,但不久,便急著四處打電話拉關係、想進入U2樂團、想灌錄唱片、想拍電影、想上脫口秀節目、想進入政壇…,首富看是無法忍受突然剎車、失去重心的日子,但積極尋求職場第二春卻是頻頻遭拒。
影片內容雖然純屬虛構、搞笑,卻很精準描繪出退休族群將面臨的現實和轉折。
1. 年紀到了,就該退休嗎?(你真的想退休嗎?)
2. 不工作的生活,是否真的更好?(退休就代表什麼都不做了嗎?)
3. 上了年紀,還能不能重回職場、開創新的可能?(如果還有心工作,社會是否歡迎高齡就業者?)
退休潮,是高齡社會面臨的第一道巨浪。台灣自2013年,退休人數第一次飆破十萬人,創下歷史新高,揭開這波大退休潮的序曲。
景象二:「高年級新鮮人」歸隊 ——退休後重返職場
「音樂家不會退休,直到他中心沒有音樂才會停止。」
好萊塢電影向來是社會探針,更是流行消費市場的指南,2015年上映的《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把鏡頭對準了退休後二度就業的銀髮族,除了掌握住高齡化社會的時代脈動外,另一層意義也在於,老而不落伍的新時代銀髮族「巿場潛力」漸受重視。
電影主人翁是位70歲喪偶男子,職場經歷40多年、一路做到高階主管退休,經濟無憂、健康無礙,退休後環遊世界、學習各種新技能、打太極健身…,仍覺空虛。因為「心裡的音樂未休止」,申請網路服飾公司響應高齡就業政策而開出的「資深者實習職缺」,儘管對現下職場科技資訊操作工具生疏,但對公司和雇主忠誠、擅於人際溝通、對工作使命必達、重視服裝儀表的老派職場精神,不僅彰顯年長者永不過氣的工作價值,也突破了年輕雇主對銀髮族原有的偏見。
雖然這部電影只著墨出銀髮族「優勢」的一面,但產生的效果幾乎可做為「高齡就業宣導影片」。
有錢沒錢都需要工作
2014年10月為媒合中高齡就業、提供諮詢與訓練,以建立國內銀髮族勞動力開發與促進模式的「勞動部銀髮人才資源中心」,目前仍在第一階段倡議,便是為了消弭社會及企業對銀髮族的刻板印象。
據銀髮人才資源中心的經驗,目前與企業推廣銀髮人力再運用時,確實多數企業對銀髮者雇用意願低。另外,法令上仍存在不友善之處,包括目前勞工保險之規定,受投保年齡最高65歲之限制,使相關補助計畫,如《就業保險促進實施辦法》受限,無法惠及所有銀髮者。
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主任余璦君直言,第一步就先要剷除中高齡重回職場的「路障」,鎖定企業真正決策者的「老闆」階層加強鼓吹,特別選擇集合四大工商團體的扶輪社為宣導的平台,透過扶輪社的各種活動與演講介入,說服老闆們對中高齡族群產生「興趣」,進而晉用銀髮人才。
調查與數據皆顯示,高齡勞動者相較於青壯勞動者較少有意外或受傷發生;高齡勞動者擁有更強的工作倫理且更忠誠,動機與對危機事件處理的可靠性高於青壯勞動者;高齡勞動者被承認為是具有保證工作品質、較低的缺席率、較低流動率、較佳的可靠性以及工作穩定度;訓練中高齡勞動力亦是一項划算的投資,因為他們傾向和雇主、組織維持長久的關係。最重要的是,高齡勞動者對就業市場的興趣正在擴展中。
景象三:全世界都要面臨年金、退撫破產的風險
一個租稅統計學界流行的笑話,這麼說:
甲對乙說:「我跟你說一件很恐佈的事。」
乙回:「只要恐怖程度沒有超過年金破產、領不到退休金,我都可以承受。」
這個笑話反映兩個現實,財稅專家一輩子專業追求的都是如何計算出讓全體社會「收支平衡」;而人的一輩子,沒有比年輕時苦幹實幹扣繳的退休金和年金,老後無法回收養老更可怕的夢魘。
這個夢魘,不幸地,可能發生在我們所遇上的世代。在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下,年金提領的人多、繳費的人少,入不敷出,結果就是虧損、出現破產危機,只能以延後退休和提領年限,緩解龐大擠兌壓力。
根據審計部統計,2014年度中央與地方政府潛藏負債超過18兆元,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勞保勞退與國民年金,過去幾年費率未能調整,隨著戰後嬰兒潮步入退休年齡,都會陸續破產,政府未來30年面臨潛藏負債大幅增加的危機。
軍公教退休部分,未來27年,需支付軍公教舊制(即18%優惠利率存款部分)退休金5.74兆元;新制部分,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未來30年淨給付精算現值約3.36兆元,政府已提存基金數僅5948億元,尚未提撥退休金約2.77兆元。新制加舊制,合計潛藏負債8.51兆元。
900多萬勞工納保的勞保基金,依勞保局委託精算報告,以2014年為基準,勞保給付的應計給付精算現值為9.45兆元,但前年底已提撥普通事故責任準備僅6775億元,尚有8.78兆元未提存準備。
審計部官指出,勞保基金近年因開辦多項新業務,包括育嬰假前六個月支領六成薪,但勞保費率卻沒跟著調高,給付條件愈來愈寬鬆、補助項目卻愈來愈多,導致勞保基金責任準備無累積。
景象四:健保難保高齡醫療的品質
1995年開辦的全民健保,因納保人口僅59%、保費收入僅760億,伴隨人口高齡化與新醫藥治療進步的原因,財務的維持一直都是很大的挑戰。為因應健保財務的困難,健保署於2013年推動二代健保收取補充保費,統計2015年7月底止健保安全準備金已破兩千億元,足以支應4.5個月健保支出,超過法定最高三個月上限,衛福部宣布,2016年補充保費扣繳門檻由5000元提高至20000元,健保委員會也提出調降健保費率回饋民眾的建議。
原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設計即強調,可保五年不漲保費。但衛福部卻表示,健保目前雖處於「空前穩定」狀態,但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快,2017年健保將開始反轉,收入會銳減;2019年,台灣人口成長停滯,老年人口增加、新生人口減少,健保支出將突破5,600億元,屆時安全準備金告罄,健保財務將陷入危機。估計至 2025年,健保醫療費用可能將成長到 9,100億元。高齡社會的醫療負擔將成健保未來是否能永續經營的關鍵。
健保實施二十年來,經費規模雖已經從兩千億的規模到近六千億的規模,然而,根據歷次內政部公布的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卻顯示,我國老人自覺健康狀況卻日漸低下。
健保擴大為三倍的規模之下,其中接近四成是由佔12%總人口數的老年人所耗用,但老年人居然自覺健康狀況愈來愈差。依一般商業邏輯,花愈多錢的事情,當事人卻愈來愈不滿意,必定存在若干因素,沒有將費用花在使用者最關心的部分,或是這些花費因為過度醫療標籤化後,使老人對於自我健康的滿意度相形低下。
依據全民健保研究調查發現,我國老年人一年門診次數接近30次,這數字將近是美國的四倍(美國一般老人年門診次數約7~8次)(註)。然而,評估老年人門診醫療服務的品質有很多面向,門診就診次數可能並不是最重要的一項。「潛在不當用藥」(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可能更具指標定義。
潛在不當用藥年增200億住院費用
潛在不當用藥的定義為,在合理的用藥處方指示之下,當有更好的替代用藥情況下,醫師選用了一個副作用風險可能高於治療效益的藥物,就稱之為潛在不當用藥。並非是醫師開錯藥,也不是因為這個藥物有傷肝或傷腎等副作用,而是符合疾病狀況所開立的藥物,但這個藥物用在老年人身上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高於治療的成效,不代表開立這個藥物之後,老年人就一定會發生嚴重的副作用,但服用後不良反應機率較高。
根據我國全民健保資料研究發現,我國每年約有65%的老年人有服用過潛在不當用藥;但在美國,一般社區老人的狀況則大約是20%。這樣高度的潛在不當用藥使用狀況在近十年來不但未曾稍減,反而逐年加重。
第二章 預言:2025年八個社會景象
2015年,你或許還是中壯年,當下台灣社會約有280萬的老年人,這裡面包括你的長輩,你還有體力、活力、工作能力,或許還靠著長輩留下的一些資本和社會資源,可以負擔照顧長輩的老後人生。但很快地,2017年之後,台灣社會的老年人口便開始超過新生兒。
2025年之後,你漸漸靠近或進入所謂「65歲以上長者」區間,轉身回頭一看,後無來者,在前仆後繼的生命傳承接力賽上,你接下前人的棒子往前跑,但想交棒時,下一棒卻遠遠跟不上來。那一年,台灣社會的「長者」已包括你自己,足足多出小孩子一倍,再往前走...
作者序
序曲 明天過後
想像10年後的世界…
一場深層的人口板塊擠壓將劇烈搖晃台灣,可能引發一波一波海嘯,席捲島上過去半個世紀努力建構起的體制、建設、秩序,包括都會人口集體老化、世代財富正義衝突、健保長照體系崩潰,全面衝擊國家財政、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城鄉差異、甚至家庭結構。
百年前的人們無法想像到,有一天,生存面臨的嚴峻危機,不再是因戰爭、疾病、饑荒所帶來的死亡陰影;而是,死亡愈來愈遙遠,超長的壽命,讓時間凝結,人口「基礎代謝率」下降,活著的安適與尊嚴,成為比死亡防治更巨大而複雜的難題。
2025年,將是人口板塊錯位的關鍵年,台灣自此進入超高齡社會,2位老人、才有一名幼兒,扶老比(工作年齡人口扶養老人比率)的板塊壓倒扶幼比(工作年齡人口扶養幼兒比率),每位老人只剩3.5個年輕人供養。
這雖然是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未來一致性的景象,但台灣的震憾恐怕要得更「有感」、搖晃也更劇烈。
目前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將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7%的地區,歸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占比達14%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達到20%,以上則被列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
由「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法國花了115年、美國大約花了73年,但1993年已由「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的台灣,只花了25年;預計,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不消8年就能達陣,速度之快再創世界之最的「台灣奇蹟」。
2014年底,台灣65歲以上長者約占全國的12%、大約280萬人左右,2025年將達到20%,老年人口總數將超過480萬。短短10年,老年人口增加72.7%,是人類有史以來未曾出現過的現象。
人口老化除了時間軸的影響外,還有「空間軸」的影響。2014年統計,台北、新北、台中、高雄、桃園、台南,台灣最核心的六都人口總數,占全國總人口數的七成,除台北市外,目前人口結構均較其他縣市年輕,但在不遠的將來,快速增加且人數眾多的高齡人口將對六都造成極為嚴峻的挑戰。
而農業縣或較偏遠縣市的年輕族群,則因就業機會遷徒至都會區謀生,插枝落戶,一個世代、一個世代集體老化。人口高齡化,將把台灣撕裂成兩個極端世界,老人比例高的偏鄉,人口將萎縮凋零;人口密集的都會區、高齡人口總數將如滾雪球般激增。
撕裂的還不僅於城鄉的風貌,還包括貧富差距、甚至世代資源分配的鴻溝。有限的醫療照護資源,將更被經濟強勢的族群壟斷,老得優雅、走得尊嚴,成為生命的「奢侈品」。
此外,30年前,是台灣經濟飛得最快速的時代,如今年長世代掌握了多數資源,調查發現這些資源幾乎都成為世襲、在少數的族群裡代代相傳,世代財富如何轉移,不僅是公平正義的基礎、更是經濟發展的活水。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下最理想的人口結構,是青壯年與老年人口比為三比一,但要達到這個完美比例,台灣在2050年前急缺800萬名青壯人口,即刻開始「製造人口」都緩不濟急,更不要說,台灣近年都處於全球生育率最低水平。
於是,未來50年,這樣的末日景像將會出現:
勞動人口快速老化,需要照顧服務的人口群魚躍成長。六都擠進渴求醫療及長照體系的高齡者,成為「老人之都」,屆時醫療照護體系可能不堪負荷,連緊急醫療的救護車載送病患時間都可能因此延長。
偏鄉將則陸續出現半數是65歲以上高齡人口的「極限村落」,並終至凋亡成「無人村」。無人便無生機,偏鄉愈荒蕪,國家整體資源分布不均愈加顯著。
底層長者生存更被剝奪,老無所終、甚至無力善終的孤獨死悲歌,會時時奏起,瓦解民眾生存的安全感與社會治安的穩定性。世代經濟分配不均的暗湧,將引爆金領族對抗青貧族,恐為社會埋下另一場階級戰爭。
高齡化不僅是生育、醫療、社福政策和建設的難題,包括人口遷徙、交通運輸、國土規劃、經濟發展都將面臨嚴重挑戰,財政、教育、稅賦、國家競爭力等全面受影響。
50年前,我們居住的這個美麗島嶼上,充滿朝陽初起的鮮活生命,平均每18個小孩、才有一位老人,貧瘠、競爭但機會無窮的環境,餵養出強韌豐華的一代,他們是脫貧的元世代、是最辛勤也最幸運的一代,為島上開創出繁華如錦的風景。
50年後,當年如雨後春筍冒出的孩子們白了頭,但強悍如昔,不老也不凋零,面臨的卻是健保財務、勞保等退撫與年金的困窘,亟需的長照體系還未完備的關口,每三個小孩扶養一個老人。來到下一個時代的轉角。他們便是震央中心,可能引發海嘯帶來災難;又可以是釋放出翻覆舊時代、擠壓出新紀元的能量來源。
警報現在開始發布,距離「明天過後」高齡人口海嘯襲擊那日,倒數碼錶已起跑計時,即起全面進入警戒。如何透過各種公民參與、政策監督,驅使政府因應超高齡社會的需求、規劃與建設;以及儘早學習、準備自己的高齡生活與有效的照顧,減少個人、甚至國家長照的經濟負擔,化高齡為無齡,是將危機導為轉機、讓「明天過後」依然美麗,還能有圓滿大結局的可能性。
序曲 明天過後
想像10年後的世界…
一場深層的人口板塊擠壓將劇烈搖晃台灣,可能引發一波一波海嘯,席捲島上過去半個世紀努力建構起的體制、建設、秩序,包括都會人口集體老化、世代財富正義衝突、健保長照體系崩潰,全面衝擊國家財政、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城鄉差異、甚至家庭結構。
百年前的人們無法想像到,有一天,生存面臨的嚴峻危機,不再是因戰爭、疾病、饑荒所帶來的死亡陰影;而是,死亡愈來愈遙遠,超長的壽命,讓時間凝結,人口「基礎代謝率」下降,活著的安適與尊嚴,成為比死亡防治更巨大而複雜的難題。
2025年,將是人...
目錄
推薦序
今天為2025 的台灣規劃,就是為自己的未來努力│蔡英文(民進黨主席)
青銀共融,創造活躍老化社會│朱立倫(國民黨主席)
迎接超高齡社會,你準備好了嗎?│楊志良(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序曲 明天過後
第一章 戰後嬰兒潮世代(52~70歲)讓世界不一樣
第一節 1946年開始戰後嬰兒潮
第二節 幾歲叫做老?幾歲該退休?
第三節 生命歷程重新編排
第四節 老不一定和退休畫上等號
第五節 新品種無齡世代浮現,根本無需定義「老人」
第二章 預言:2025年八個社會景象
景象一:退休終點線的消失
景象二:「高年級新鮮人」歸隊——退休後重返職場
景象三:全世界都要面臨年金破產的風險
景象四:健保難保高齡醫療的品質
景象五:長照服務需要走出機構,回到社區
景象六:不只老人村,還會發生無人村
景象七:孤獨死悄悄來襲
景象八:銀髮產業創造新機
第三章 專家會談:解方建構醫療、社福、退休安全網
第一節 如何永保健保的長存?
健保,還能保台灣多久?
根本問題在人口倒金字塔結構
解方一:需要重新分配醫療保健支出
解方二:取消優惠稅制,防止醫院巨型化
解方三:減少無效醫療,減輕健保負擔
解方四:教育民眾正確就醫
解方五:創新健保給付制度
第二節 長照、健保,是相生還是相剋?
怎樣不會讓長照保險重蹈健保的命運?
長照保險如何和健保接軌?
迫在眉睫、亟待進行的年金改革
解方六:軍公教過高的所得替代率一定要調降
解方七:鼓勵生育是王道,有策略的移入優秀居民也應正視
第三節 以老年賦權為核心的都巿建設
解方八:盤點都巿空間融合跨世代需求
解方九:建置友善長者的運輸工具與系統
解方十:多管齊下開發社會住宅
解方十一:再造老人社會價值
第四節 全員打造無齡健康社會,落實「都柏林宣言」
解方十二:社區健康網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抓緊社區長者
解方十三:融合式照顧 多層次無齡接軌 把年輕人拉進來
解方十四:整合健康、醫療與長照服務的PACE團隊
解方十五:給老人夢想 也給他們奉獻的機會
第四章 行動─迎向超高齡社會,成為最美麗的世代
第一節 文明社會帶來的文明災難
缺糧的未來
基改食物的潛在風險
大腸癌、肺癌、洗腎,台灣環境污染病?
中壯年移居國外工作,造成長輩缺人照顧
老老人因照護需求被迫遷移
家庭解構帶給高齡照護新挑戰
第二節 不怕死亡、但怕失能
長壽挑戰傳統思維,避免高齡身心失能成為最重要的課題
以全新思維照顧高齡人口
高齡醫學的照護模式翻轉分科太細的缺失
第三節 翻滾吧!新品種無齡世代
新時代長者又潮又先進
應將高年齡者視為社會資產,而非社會消耗
代間團結 融合世代感情
第四節 尊嚴離去的準備
臨終醫療選擇,必須學會的企劃案
用預立醫療自主計劃(ACP)取代無效醫療的折磨
以「終活」面對老後,以「零死」處理死後
第五節 不老且美麗,他們做到了
孫越輕快唱副歌,在人生下半場活出奉獻
張忠謀紀律經營健康60年 ,企業強者有秘訣
施振榮:人生的價值是因為付出與分享
徐璐找到夢土,活成自己想要看到的樣子
推薦序
今天為2025 的台灣規劃,就是為自己的未來努力│蔡英文(民進黨主席)
青銀共融,創造活躍老化社會│朱立倫(國民黨主席)
迎接超高齡社會,你準備好了嗎?│楊志良(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序曲 明天過後
第一章 戰後嬰兒潮世代(52~70歲)讓世界不一樣
第一節 1946年開始戰後嬰兒潮
第二節 幾歲叫做老?幾歲該退休?
第三節 生命歷程重新編排
第四節 老不一定和退休畫上等號
第五節 新品種無齡世代浮現,根本無需定義「老人」
第二章 預言:2025年八個社會景象
景象一...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0頁開數: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