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對於忙忙碌碌的現代人來說,
哪一部可以無敵受用呢?《金剛經》絕對是首選。
而本書將金剛經以提綱挈領的問答方式入手,
可以輕鬆悠遊金剛寶藏,智慧如海、身心安頓!
佛法能買賣嗎?當然不是!《在金剛經中買佛賣佛久久久──卷一前378問》,買佛是指將《金剛經》書寫、受持、讀誦等自利行,而賣佛則是指為人解說《金剛經》等利他行。為何需要久久久呢?第一個久是說《金剛經》歷久而彌新,第二個久是書寫受持讀誦須長久持之以恒,第三個久是為人解說,得經生累世常駐我心,行之愈久愈得力!
佛要人修行從文字起觀照,不用觀照功夫凡情不能轉,因此本書作者羅果銘以讀經修行的經驗,試著消化各家解說《金剛經》的精華,特別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將剛入門或者修行多年仍會遇到的疑惑羅列出來,並試著由江味農居士遺著《金剛經講義》中找出答案,方便不同根機的學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對機點。卷一列出了378問,若能每天用功一問,一年又三十天的時間,就能一門深入讀完本書,對於佛教的般若智慧豁然開朗,往生淨土指日可待!
※本書特色:
1.378問的每一個提問後面標註了《金剛經講義》的內容頁碼,方便查詢、對照。
2.378問的每一個答,都有作者的創見補充說明。
作者簡介:
羅果銘 luocharter@gmail.com
以資訊科系畢業及幾十年來的資訊業經歷的他,理應較難接受佛法,但進入佛學世界後至今多年,稍有心得的他看見不同的生活風景,何其自在快樂。日常生活期間也延伸鑽研相關之佛學經典。2013年出版《佛在心中莫遠求》是他皈依法鼓山10年後,些許的心得報告,希望能拋磚引玉,作為另類的心靈小品。
《在金剛經中買佛賣久久久──卷一前378問》是他的最新力作,往生淨土或開悟見性是許多學佛者的終極目標,因此,羅果銘以稍有心得的寶貴經驗,將佛教流傳最廣的《金剛經》試著以學佛者可能常會遇到的疑問,以問答方式切入,讓修行者可以輕鬆深入經藏,花開見佛悟無生。
著作:《佛在心中莫遠求》(城邦印書館,2013)、《快樂寫作文》(城邦印書館,2014)
章節試閱
前言
用問答方式進入《金剛經》的世界
取書名為《在《金剛經》中買佛賣佛久久久》,其中,書寫、受持、讀誦是「買佛」,為人解說是「賣佛」。而所謂的久久久,第一個久是說《金剛經》本身的歷久而彌新,第二個久是說書寫、受持、讀誦要能長久持之以恒,第三個久是說為人解說,得經生累世常駐我心,行之愈久愈得力。買賣不外乎價值傳承,其中有數量、有得失、有媒介等問題,簡單說就是有問答的對應。有緣得由淨空老法師的電視弘法,得其推薦介紹:江味農居士遺著《金剛經講義》,淨空老法師並編著有《金剛經講義節要及《金剛般若研習報告》做精闢扼要的解說,實乃研習《金剛經》之金剛至寶也,拜讀之後受益良多。
但還是有許許多多的未能吸收瞭解之處,於是想藉由本書這樣的問答方式;一方面記錄自己的心得與大家共享,更特別期待謬誤之處能得諸菩薩不吝指正。我買,你賣,我你是一不是二。問就是買,答就是賣,買賣,是一不是二。懇切期待大家法喜充滿,多多備足前往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法糧!
最近常在國家地理頻道或探索頻道,看到播放在阿拉斯加探索挖掘金礦,不同尋寶者收穫好壞有很大的差別。
請看這一段《金剛經》經文:「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其中,「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即是佛法。
恰如《金剛經》周知世人,它就像阿拉斯加一樣,富含黃金礦藏;但是人們必須自己努力去研究,遵循一些方法,透過適當工具,才能獲取黃金。否則,不但入寶山空手而回,賠了夫人又折兵,破產之外亦不乏喪命者!筆者於後段之本書大意中談到:進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座寶山,遣妄、除執(這是方法與適當工具的一環,全書當有更進一步說明),恰是本段之補充說明。筆者又於序文中提到美國作家佛洛森說:「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正與佛法破我需由自己來,完全吻合。回家不論是百戶大廈或單一住家,只有對的鑰匙才能回到家裡;那才能過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回家幸福的路必須是自己努力、自己找。
其中所謂方法工具就是:書寫、受持、讀誦《金剛經》,久久能消歸自性,由自己內心破我、滅罪、成就如來!諸位讀者千萬別被書名《在《金剛經》中買佛賣佛久久久》給誤導了,以為這是一本完全以宗教為導向的書,這是、也不是一本以宗教為導向的書。這是一本以宗教為導向的書,因為以《金剛經》為主要的內容來做問答。
但本書的最終目的,是讓大家更樂於親近《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進而破我、滅罪、成就如來,非但今生能非常快樂地過日子,來生因能生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更能非常快樂地過日子。這個極樂世界的美滿幸福與快樂,佛於《佛說阿彌陀經》中有生動引人入勝的說明,那是每個人而非僅只有信佛的人都想過的人生,所以應該擴大並超越宗教的領域,來看待所謂的破我、滅罪、成就如來。
那麼今生非常快樂地過日子,該如何定義呢?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個個不同。」這句話指出,幸福既然相似,那自然應具備某些規律、原則。筆者以為有規範才不會亂,每天二十四小時的生活中,我們會遭遇太多的狀況,需要去做周延的處理,生活才不會亂掉。讓大家都覺得順天應理、循序而行,偶有脫鉤立刻警覺挽回。互不侵擾,不亂平和才能和樂相處,是幸福的基本相。大至宇宙天象,小至我們個體都是如此。
比方說,一個人需健康才談得上快樂,但健康至少應有生理的和心理的兩方面。生理的健康諸如飲食健康,並且能將不健康的自然排出,一進一出間井然有序。心理的健康應該也是在一進一出間井然有序,只不過什麼該出、什麼該進,比較難拿捏,因此必須有規範來遵循,那個規範就是:離一切相,行一切善。
不幸的家庭最簡單的狀況,諸如: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自然狀況百出,也就是每個家庭個個不同了。中規中矩、長幼有序才不亂,古諺:「齊家治國平天下」,然後百姓才能安樂。
三千大千世界既是無數微塵之一合相,單一微塵與其他微塵生死存亡、共生共滅;關係好壞自然就影響三千大千世界,故所以利他就是所以利己也。又積善之家有餘慶,有為法,讓我們離一切相;無為法,讓我們行一切善。筆者淺見陋聞以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或可解為:「金剛」破我也,「般若波羅蜜」滅罪也,「經」成就如來也。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夢幻泡影,恰似吾人觀看天上浮雲,它在那裡瞬間幻化流轉、千變萬化,形形色色、厚薄長短,引人遐思幻想,但終究為假,因為摸不到,捉不著。如露亦如電,露吾人似可觸摸,但卻稍縱即逝,電似可看見,甚至聽見,但一樣為假,因為也是無法擁有。恰似五蘊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等,說其無,卻似有;欲與捉拿,哪知卻遍尋不著。想想我們人生經歷過各階段的生死悲歡離合,說其無,卻似有,不也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味追尋豈不讓旁觀者,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嗎?吾人既知一切法:有為法無為法,皆是佛法;有為法如偈,在於讓人認清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金剛經》教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正是讓丈二金剛摸著頭腦: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在開始進入問答之前,先做了一些整理。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容易受持讀誦。
這本書的骨架為何?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目錄的安排,乃淨空法師依據「講義」由第43頁開始的《金剛經講義》科判的段落,做精闢獨到的見解。不但口語化而且以白話解釋,更是依《金剛經講義節要》184小節的架構而來,恰是《金剛經講義》的科判所分的184小節,可謂前後連貫,一脈傳承。
現代人做學問講求結構化、系統化,下述三本書是研究《金剛經》的最佳材料,且《金剛般若研習報告》及《金剛經講義節要》,皆為淨空法師講述,依解說《金剛經講義》內容加以真知灼見而成。故當以《金剛經講義》為本,「講義」不只發揮般若要旨既詳且盡;且對經文內容一字一句甚至斷句(標點所在之處),引經據典戮力求正,故不同於坊間流傳本也。
建議各位當請(買)一本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江味農居士校正本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於手上,加上上述三本共四本經典之作於案牘上作為最佳典範,以利任何《金剛經》的書寫受持讀誦勘正之源,並於每日誦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後,再來研讀各本解讀佳作,偶有所得,砌入其境,不枉此生。但知佛法要行不要住,不可專向文字中剖辨尋求,但應至誠恭敬、優遊涵泳讀之,尤須以行持助之。首當持戒修福,加以精勤懺悔,禮敬三寶,請求加被;消我夙障開我正見,且發大悲大願廣度眾生,則感應自速。更當懇切念佛持咒,仰仗加持之力,除其障蔽如是解行並進,久久不懈,則障漸漸輕,心漸漸空,慧漸漸開,所謂水到渠成,有不期其然而然者矣。
故本書之骨架(出書目的)如下:
一、為行法施故,而作此心得報告:
發大悲大願廣度眾生,當由布施做起,有三種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三即一。為人講經說法或印贈經典,只要於人有益用以布施者,曰法施;能開正智,財施破慳貪,無畏施破苦惱。但財施不及法施,請參考「講義」所述:
‧法施必施者、受者俱都有智,財施則不一定。
‧法施施受者皆得大福,財施則僅施者得大福。
‧法施益人慧命,財施益人生命。
‧法施斷惑,財施伏貪。
‧法施雙方可了生死,財施雙方不出輪迴。
‧法施雙方受用無窮,財施雙方受用有盡。
‧法施可以少施獲大益,財施施小則所益者小。
‧法施使人知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餘五度。
二、為使修行人從文字起觀照故:
「講義」:佛要人修行從文字起觀照,不用觀照功夫凡情不能轉,故學人須從此下手。讀經聞法要在深自警惕,以佛所說者為鏡,時時處處用以自照。不觀不照,迷由何覺?是所謂從文字起觀照也。觀照功久則惶惶然,警惕之心自生,是即始覺也。如是不退不懈,觀照之功日深月純,則始覺者先如初生之月,漸漸光多闇少以至於月輪圓滿光輝煥然,則性體顯現,則是始覺合於本覺而亦無本始之分。是以一切眾生從來不覺假文字般若以覺悟之耳,以經由始覺之觀照般若而達本覺之實相般若。夫般若無他,理體本具之正智也。理體者,實相般若也。正智者,觀照般若也。
為了法施及使修行人依文字起觀照而編寫本書,本書的骨架如前所言,以四本書為經典,依《金剛經講義》的科判所列的184小節,淨空法師講述的《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的導論、證信分、發起序再到正宗分等,逐一找出問題點(筆者自覺想要提問者),再找出在這四本書中的答案,試圖解釋之。謬誤之處,懇請諸善知識大德不吝多加引導指正,讓大家更加歡喜受持讀誦《金剛經》。
第一章 補遺提問,共9問答
前陣子試著以「佛在心中莫遠求」為主題,做互動式的說明會,辱蒙幾位好友撥冗前來參加,讓我獲益良多,著實體會老了有好友,很重要。有些問題當時無法述之文字,或一時找不到好的解答,特別整理出九個問答,而以補遺命名之。
問1:為什麼要談蝴蝶效應?
讓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蝴蝶效應: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在美國德州發生一場龍捲風?
──Edward N. Lorenz的氣象預報
蝴蝶拍動翅膀都有可能引起龍捲風,那還有什麼不可能的呢?「沒有什麼不可
能」,恐怕就是「蝴蝶效應」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所以希望能透過本書及其他所介紹的書,讓大家能真正找到成佛之路的那隻蝴蝶,以利於成佛之路產生蝴蝶效應,早日成佛。
問4:筆者所知避免盜法的作為?
雖然《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說:「若有誦此陀羅尼者,乃至未坐道場一切菩薩常為善友。又此准提大陀羅尼大明咒法。過去一切諸佛已說。未來一切諸佛當說。現在一切諸佛今說。我今亦如是說。為利益一切眾生故。令得無上菩提故。若有薄福眾生。無有少善根者。無有根器之者。無有菩提分法者。若得聞此陀羅尼法。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人能常自憶念。誦持此咒。無量善根皆得成就。」
似乎無所謂盜法問題,但為謹慎起見;還是將所知避免盜法的方法說明一下:持誦咒語應先誦二十一遍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以免落入行偽盜法之罪,亦可以抄寫代替誦念《佛說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二十一冊 No.1230):
汝等金剛聞持咒方法。速先誦大輪金剛陀羅尼神咒。汝不持此法門者。一切諸咒縱令有驗。猶有行偽盜法之罪。滅度之後當落地獄受罪苦已當落畜生道。行偽獲罪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無量天仙金剛菩薩無量藥叉一切鬼神等。善聽吾當為汝說灌頂神咒。誦二十一遍能成一切咒法。善事速得成就。其咒乃是過去十方一切諸佛之因此陀羅尼悉皆成佛。一切菩薩悉至佛道。一切金剛皆得不壞之身。一切仙人悉得成就。誦此咒者能成一切印法一切壇法。
問5:何謂人生三難?
出生為人難:因為六道輪迴,不出生為畜生道、餓鬼道;而為人,是經生累世修得福報。
生在中土難:佛教經典以中文版本的最為完整。(CBETA中華電子佛典)
聽聞佛法難:《法華經.方便品第二》中:「諸佛滅度後,若人善軟心,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瓈、車磲與馬瑙、玫瑰琉璃珠,清淨廣嚴飾,莊校於諸塔。或有起石廟,栴檀及沉水,木櫁並餘材,塼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寶成,鍮石赤白銅、白鑞及鉛錫,鐵木及與泥,或以膠漆布,嚴飾作佛像,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若人於塔廟、寶像及畫像,以華香幡蓋,敬心而供養。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入無餘涅槃,如薪盡火滅。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度,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
即使這樣就能成佛,相信的與願意做的似乎也不多。故言聽聞佛法難,這裡的「聽聞」指的是聽了還要相信。
問6:何謂放下?
《金剛經講義節要》,淨空法師主講:佛性雖眾生本具,而佛種要待緣生。得人身聞佛法,必要發大心,方能修大行而得大果。
佛之示現,是無我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都在穿衣吃飯上顯示無遺,於此體會得,念佛必定見佛。布施即一切佛法。佛法自始至終,不外一「捨」字。布施即捨,即放下。
筆者:放下其實並不難解,如果就寢時,放不下是無法入睡的。經常在馬路上看到拖著旅行箱的遊客,他們必須到達一個定點,如飯店或旅館,才會安心地把行李放下。那拖著的就是我們的業,讓我們安心的就是阿彌陀佛,到他那裡才能放下業障,自在快活。
大抵最高明的改過方法,是從修心下工夫,當下就可以使心地清淨;每當心裡剛動了個壞念頭時,就能夠立刻覺察到,然後馬上讓這種念頭消失,過失自然不會再產生。
如果做不到這種境界,就必須明瞭其中的道理,以便將壞念頭打發。若再辦不到,那就只好隨著惡事將犯時,以強制的方式來禁止自己犯過。
前言
用問答方式進入《金剛經》的世界
取書名為《在《金剛經》中買佛賣佛久久久》,其中,書寫、受持、讀誦是「買佛」,為人解說是「賣佛」。而所謂的久久久,第一個久是說《金剛經》本身的歷久而彌新,第二個久是說書寫、受持、讀誦要能長久持之以恒,第三個久是說為人解說,得經生累世常駐我心,行之愈久愈得力。買賣不外乎價值傳承,其中有數量、有得失、有媒介等問題,簡單說就是有問答的對應。有緣得由淨空老法師的電視弘法,得其推薦介紹:江味農居士遺著《金剛經講義》,淨空老法師並編著有《金剛經講義節要及《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作者序
八個關鍵性問題
問一、《金剛經》經文中的一時應如何解讀?
一時者,當於一切時、一切事、一切境皆見諸相非相。則動靜一如,無往而不是矣。
《金剛經》: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金剛經講義》:此證信序,又名通序,諸經通有故;亦名經後序,佛初說經,本無此序,至結集時始加入故;亦名遺教序,佛將涅槃,阿難尊者欽奉遺命,一切經首當置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大眾若干人俱,等語故。命置如是云云者,證明是佛所說,以起信故。故曰證信序也。
蓋謂如如不動之本性,當下即是。果能橫豎無障,如是返聞,則自性天真佛便如是而在。而與大悲大願,遠塵離垢,理事和合,圓滿返聞功德之五十五位菩薩摩訶薩為伴侶矣。則靈山法會,儼然未散。且謂在靈山親聞妙法也可,即謂靈山在此寸心也,亦無不可。何以故?自性天真佛,與釋迦牟尼佛已心心相印故,光光相照故。則已見證信序之境相為非相,而見如來故。諸善知識,此之如是,非對經本則如是,不對經本便不如是。亦非在此講經聽經之座則如是,離座便不如是。更非在法會如是,出法會外便不如是。當於一切時、一切事、一切境皆見諸相非相。則動靜一如,無往而不是矣。珍重珍重。
問二、諸位菩薩所在的世界,是如何存在的?
佛慈悲威神之力,為之攝持。
《金剛經講義》:當知世界之執持不壞,固由眾生業力,然非仗佛慈悲威神之力為之攝持,以眾生業力之惡濁,早不知成何不堪之狀況矣!一切眾生皆蒙佛恩而不自知,猶之動植飛潛之得生成,全受日光之賜而不知者同也。語云:雷霆雨露總天恩。天之有恩,實由佛之施恩也。試觀諸大乘經所說,梵王、帝釋,乃至日月天子,一切諸神,皆在佛前發願,護持眾生,故知世界之執持,實賴佛恩慈悲威神之力。總之,此經一字、一句、一名詞、一稱謂,皆含妙義,不可忽略。
問三、為何受持讀誦《金剛經》能成佛?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也。
《金剛經講義》: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所謂一大事者,即是開示一切眾生,同具如來智慧覺性,俾得悟入,一齊成佛。說法四十九年,專為此事。由是言之,一切經莫非開示本具佛性。是一切經之主體,皆不外乎發揮性體可知矣。
意謂,眾生皆可成佛。何以故?皆有如來之智慧覺性故。然不能成佛,何耶?本具之如來智慧覺性,有物障之之故,此明成眾生之所以也。夫一切眾生,皆有此性而不自知。即知之,而所障若未除淨,亦復不能證得,此明不能脫苦之所以也。障物為何?妄想執著是,此明成眾生受苦惱之病根也。此智一切眾生本具,但為無始無明所障,不得顯現。且此智,自證方知,非言語文字所能形容。何以故?必須言語斷,心行滅,乃能自證故。然而一切眾生,昧之久矣,不假方便,障云何開?障若不開,此智又何能現?故我世尊為此大事,出現於世。不得已,仍用語言文字以啟導之。凡說佛知佛見,以開示眾生,使得悟入者,名曰般若法門,亦云文字般若。
當知所謂成佛者無他,覺性圓明而已。而覺性之開,非仗文字般若之力,其道無由。「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諸佛以法為師,法者,即是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摩訶薩母,能生諸佛,攝持菩薩。」《金剛般若經》,實為般若部之綱要,尤為要言不繁。何以故?本經無法不攝,無義不彰。「般若能生諸佛,攝持菩薩,佛法即是般若。」是指示佛法要領,不出般若也。而本經則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其指示般若要領全在此經,不尤昭昭明明乎。故曰一切諸佛從此經出。
問四、今世能受持讀誦《金剛經》的諸位菩薩是何因緣?
吾儕苦惱眾生,如今得聞此言說章句亦是希有,亦是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者,且於今生因緣成熟。
筆者以為諸位菩薩不但跨越補遺提問5(本書86頁)所言之人生三難,一併通過了如經體第52答(本書221頁)所謂《金剛經》的三難(係對凡夫俗子而言),不但受持難、信解難,甚至得聞亦難。
《金剛經講義》:菩薩指示般若要領全在此經,非具大乘根性者,弗克承當。今若非佛緣殊勝,實無緣受持讀誦。因為本經言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受持讀誦正為利人利他適足以利己也。凡《大般若經》中要義此經皆備,可見讀此經無異讀《大般若經》,且無異讀三藏十二部經,此一部經所說即無上正等之法,故有諸佛及佛法皆從此經出。
吾儕苦惱眾生,如今得聞此言說章句亦是希有,亦是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者。倘不如此,則於甚深微妙之般若不可得聞,即聞亦等於不聞。吾儕已在又後之五百歲中,鬥爭更為堅固,竟能來此地讀誦受持,必是不願競爭少欲知足,有持戒之資格者。如此吾儕即不宜妄自菲薄。已持戒者,更宜用功,再求堅固;未持戒者,應照佛說去持,則諸佛必大歡喜。以為種得善根,於此發芽。吾儕有此資格,又有世尊加被,可不自勉乎?
吾輩何幸得聞此無上經法,其必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可知。何勝慶幸,何可妄自菲薄。然而善根如此,卻仍拖此臭皮囊,浮沉苦海,其必多生以來,或輕忽視之,未嘗讀誦,或雖讀誦而未能受持,或雖受持而未能如法也,亦可知矣。一思及此,又何勝慚愧。今幸佛光加被,又聞此法,又讀此經。若仍如前怠忽,前路茫茫,又不知要輪迴若干次數,自討苦吃。一思及此,又不勝其悚懼。古德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可怕可怕。
問五、《金剛經》應該如何受持讀誦?
讀誦此經,受持此經,廣為人人說此經,以期由文字起觀照,證實相耳。
《金剛經講義》:言受持,復言讀誦者,明其必能領納修持,方為真能讀誦。何況,亦是顯明盡能受持讀誦之人,更勝於隨說之人。然而世尊如此分而說之者:一、以明其受持功大,使人皆知趨重此點。二、以明其能說,必由能受持來。隨說,必由盡能受持來。若非盡受盡持,豈能頭頭是道,為大眾隨時隨處隨機隨文而說耶!三、以明盡能受持,必應遇有宜說之機會,即須為人說之。非但盡能受持,便是更勝也。
實為勸人供養此經,讀誦此經,受持此經,廣為人人說此經,以期由文字起觀照,證實相耳。佛之說法,眼光四射,面面俱圓,如此。然欲受持,必先之以讀誦。果能讀誦,便有受持之可能。世人讀經,專在文字上求之,以為已明其義,實萬萬不可。如應如是降伏其心句,凡情度之,當然有許多解釋,此要不得,應除去之。再想又有別種境界,又要除去之。想而又想,皆要不得。愈想愈進,久久如呆。妙處即在此呆字。古人云:「須大死一番。」死者,即死此妄心。如此用功,或半年,或一年,忽然開悟,出於意外。要請求善知識證其合否。如無善知識,則以佛經證明。倘佛經上無此說,仍是凡情卜度。如此則心中妄想打斷不少。雖不即是消歸自性,而已消歸不少。故須多讀誦大乘經典。本經處處說讀誦受持,受持,即觀照也。
或以在塵勞不易作觀為疑。請就生活於台北等大都市而言,吾人終日所聞者,車聲、人聲,種種喧擾聲,須知此等聲皆起滅不停;此等熙來攘往之眾生,皆忙於衣食,不由自主。
於收心後(*如經文:敷座而坐)然此實非車聲、人聲,種種喧擾聲,乃無常苦空無我之聲,當體即空。
然明明是聲,而如此作觀,則不著有,不著空,乃是般若波羅蜜多之聲。故經文無論何句皆可作觀,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則受用無窮。如此依文字起觀照,先須我去讀經,是經轉我。至於作觀,則是我轉經。經轉我,則以經轉移凡情。我轉經,更為重要功夫。
問六、《金剛經》與念佛有何密切之關聯?
故學佛首當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即是般若正智也。無論修何法門,皆須致力於此,故一切法不能離般若也。
《金剛經講義》:當知妄想執著,由於無始無明。而般若則為理體正智。智開,則無明者明矣。無明明,則妄想執著自斷矣。故學佛首當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即是般若正智也。無論修何法門,皆須致力於此,故一切法不能離般若也。
修淨土念佛亦然。經云:「心淨則土淨」。妄想執著不除,心何由淨耶?古德言:愛不重不生娑婆。情執我見,實為愛根。故求生淨土,必應從此下手。所謂老實念佛者,老實二字,必當注意。世間一切染緣,攀緣不息,云何能老實乎?由此可知,般若淨土,初非二事。此經,實一切學人出妄之宏綱,淨心之樞要也。
可憐苦惱眾生,無論貧富,一生皆為衣食忙碌。無論操何職業,皆是乞食。朝上起來趕赴都市中做事即是入城按時乞食。上工下工,即是次第乞已。乞食固然要緊,但應事畢即還至本處。凡夫之病,即是為衣食故,不得不向外馳求,結果忘卻了主人翁,不復還至本處。所以工作完畢,要快快回頭,把心靜一靜,回光返照,不要做不相干的事,此即是學佛之敷座而坐。我們能將經文語句,回到自己身上,自有受用。果能於尋常日用之間,時時返照,即是降伏,即是兩邊不著,即是與性體相稱而起修,即念佛亦念得好。
所以淨土法門,下手便是轉識成智,便是降伏,便是觀照般若的正智,便是即念離念,二邊不著。並且念佛人要發大心,普願法界眾生,同生極樂。就是以此正念,冥熏法界,廣度含靈,這不是與經體大意:「離一切相,修一切善!」一樣的嗎?若能融會得這點道理,還有不加緊念佛的嗎?還怕念佛不得力嗎?要緊要緊。
問七、如何證明自己漸入佳境(如何證道)?
一切眾生及諸菩薩等,就性上說,皆是一真法界。故佛之說法,自真如本性中,自在流出。我們要證自性,須先離心緣相,如何可取。又要離言說相,如何可說。(淨空法師:《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第128段)
如何悟?《金剛經》教我們覺悟的方法,只要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你就覺悟了。有絲毫執著,即是迷,沒覺悟。不可以誤會,以為我都覺悟了,只有這麼一點點尚未覺悟。一悟,一切悟。有絲毫不覺,就完全沒悟。佛在經上教我們一切放下,道理正在於此。到最後,「放下」這個念頭,也要放下,才是真正覺悟,自性才能現前,即所謂「明心見性」。說見性,說自性現前,跟此處講一真法界是同一個意思,同一個境界。一真法界,即是性德現前。
「故佛之說法,自真如本性中,自在流出。」佛說的一切法,是從他自己境界裡流露出來的,亦即是從一真法界、從真如本性裡流出來的。真如本性是真的。真如本性流出來的言語是真言;文字稱為經典,都不是虛假的。是故,經典所講之道理、方法、境界,確實超越時間與空間。無論何時、何地,它都是正確的,這就是超越時間、空間,顯示它的真實性。我們要了解佛所說的義理,當然難,難在我們沒有見性。佛經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我們沒見性,怎麼能懂得經典的道理!因此大經大論,像《華嚴經》、《大智度論》就說得很明白,「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佛的經教,一定要有人跟我們解說;如果沒有人解說,世間一等聰明智慧的人都無法理解。原因在哪裡?世間人用分別心、執著心;有分別執著,是凡夫。用分別執著來解佛的意思,「無有是處」。
什麼人能解?修行證果之人。所以在古代,講經說法,為經論作註解,都是修行證果之人;譯經,那就更不必說,都是再來人,他們不會搞錯。真如本性,人家真見到了。佛是圓滿的心性,就像十五的月亮,圓圓的滿月。菩薩雖然不是滿月,也是十一、十二的月亮,接近圓滿。位次更低一點,初四、初五的月牙,也是真的月亮,月光是真的,因而有能力為我們解說。這些人用的是真心。將妄心轉變成真心,轉妄成真,轉識成智,轉八識為四智,這些人才行。
現前,我們遇不到善知識,想求解經義,怎麼辦?有一個方法,至誠恭敬的讀誦,求感應。誦讀久了,得定了,心就清淨;定到相當的程度,就開智慧。所以,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智慧一開,這些經論,自自然然就通達。
這些事,近代也有例子,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中,記載當年在浙江,道場裡有一位香燈師父很忠厚。寺廟裡人多,良莠不齊;有些人看他老實,捉弄他,就跟他講:「香燈師,那些蠟燭放久了,會發霉。」他問:「那怎麼辦?」「拿出去曬。」他也真聽話,把蠟燭搬到外面去曬,一曬都融化了!住持老和尚看到這個樣子,就搖頭對香燈師說,好了,明天你不要管香燈了。
老和尚很了不起,有眼光,看到他這麼老實,能成功,就叫他到阿育王寺。阿育王寺也在浙江,距離他們的廟不太遠。阿育王寺裡供養著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就教他去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老師父教他一天拜三千拜,他就規規矩矩每天拜三千拜,拜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他拜了三年,開悟了。老實人!他本來不認識字,經也看不懂;悟了以後,他能作詩、作偈,亦能講經。這就證明,真誠到極處,就得定,就開智慧,必定得三寶加持。是故佛法的修學跟世法不一樣,真誠能夠感應通達。(以上摘自《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淨空法師宣講於一九九五年五月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問八、出版本書目的?
江味農居士遺著《金剛經講義》的心得報告。
本書絕非所謂的解說《金剛經》,因福慧俱未到位故。勉強而言,只能說是江味農居士遺著《金剛經講義》(之後一律以「講義」為名代之)的心得報告。由於本「講義」前後達三十餘萬字,且為文言文體裁。「講義」第二十九頁中且言:「有人疑《金剛經》前後意義重複者,是不善讀《金剛經》,倘知後文與前文之關係,則不但不重複,且見其脈絡貫通。」筆者自覺有製作本書心得報告之需要!
為了試著將三十多萬的文言文前後連貫的意義,嘗試以筆者之淺學陋識,做一個比較白話文式的心得報告,是編著本書的立意。然「講義」:「本經校勝多次,每次必加勝,愈校愈勝,並非後文深於前文,相差如此之遠,乃就眾生而言,指其功行愈勝福德愈多也」。所以本書稱為《在《金剛經》中買佛賣佛久久久(999問)──卷一前378 問》,其後若有幸續出卷二、卷三等,誠摯希望讓大家愈能由《金剛經》開智成佛。恰如經言:「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本書《佛在心中莫遠求》,開了一個小小的出書會。當中幾位知己善知識給了幾個提問,有些可以當場回答,有些必須回來找答案的。所以前端先給了一個也是問答方式的補遺,除回覆當時的提問外,也懇切期望對各位在看本書時有所助益,這個補遺提問總共有9問。
茲將本書章節之分法,說明如下:
第一章:補遺提問,共9問答
《金剛經》與其他經書有何不同?有何特色?筆者以為進入經文之前,讓大家能夠對《金剛經》的結構,以及其他如前半、後半等先有一個概念式的提醒,那進入經文的提問應該容易些。故先有:
第二章:前後半部節要之問答,共46問答
第三章:全經節要者之問答,共84問答
接著才有:
第四章:經題提問,共90問答
第五章:經文提問,共158問答
第六章:結語
是為《在《金剛經》中買佛賣佛久久久(999問)──卷一前378問》也!
八個關鍵性問題
問一、《金剛經》經文中的一時應如何解讀?
一時者,當於一切時、一切事、一切境皆見諸相非相。則動靜一如,無往而不是矣。
《金剛經》: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金剛經講義》:此證信序,又名通序,諸經通有故;亦名經後序,佛初說經,本無此序,至結集時始加入故;亦名遺教序,佛將涅槃,阿難尊者欽奉遺命,一切經首當置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大眾若干人俱,等語故。命置如是云云者,證明是佛所說,以起信故。故曰證信序也。
蓋謂如如不動之本性,當...
目錄
自序
前言
用問答方式進入《金剛經》的世界
這本書的骨架為何?
本書大意:遣妄除執
第一章 補遺提問,共9問答
第二章 前後半部節要之問答,共46問答
《金剛經》與其他經書有何不同? 有何特色?
第三章 全經節要者之問答,共84問答
第四章 經題提問,共90問答
第五章 經文提問,共158問答
第六章 結語
附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江味農居士校勘
推薦書目
自序
前言
用問答方式進入《金剛經》的世界
這本書的骨架為何?
本書大意:遣妄除執
第一章 補遺提問,共9問答
第二章 前後半部節要之問答,共46問答
《金剛經》與其他經書有何不同? 有何特色?
第三章 全經節要者之問答,共84問答
第四章 經題提問,共90問答
第五章 經文提問,共158問答
第六章 結語
附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江味農居士校勘
推薦書目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