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經》是唐朝學者趙蕤所編撰的一本縱橫學著作。是歷代政績良好的帝王將相所共同熟悉的圭臬經典,《長短經》後人尊奉為小《資治通鑒》。趙蕤也因此書而顯名於世,世人有云:「趙蕤智術,李白文章」,足見此書對世人影響之深遠。
*嚴選《長短經》精要重新譯註解析,除保留原經文,加入精注與精譯,讓讀者能欣賞原經原典的文學之美,也精心嚴選符合現代意義的事例,加以解析演繹,期能讓讀者在深入淺出的事例分析中,領略到歷史謀略的實用價值,進而能在生活中的各個層面運用謀略智慧,讓生涯一帆風順,事業攻略成功。
*「詩仙」李白恩師─趙蕤的驚世之作─長短經!
本書特色:
★毛澤東說:「《資治通鑑》是權謀,是陽謀;《長短經》是陰謀,是詭謀。」兩書並駕齊驅。
★以謀略演繹歷史,集百家智慧成一家之言,人稱「小資治通鑑」。
★適用於政治、職場、商場等等場合的待人處事,有趨吉避凶、轉禍為福之效能。
★知名專欄作家公孫策推介:本書「活用諸子百家」使人「茅塞頓開」!
本書以《四庫全書》中《長短經》的原典經文為架構,加上精注、精譯及評述,並嚴選古代及當代事例,從現代觀點,重新詮釋《長短經》的精妙奧義,讓讀者在欣賞原著的奇謀妙策,精進智慧之外,也能在待人處世及職場上、商場上、政壇上各種場合加以應用。
作者簡介:
原著作者:
趙蕤,字太賓,梓州鹽亭(今四川省鹽亭縣兩河鎮趙家壩)人,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 ( 西元 659 年 ),卒於唐玄宗天寶元年 ( 西元742年)。趙蕤博覽群書,尤精於縱橫韜略,好以謀略演繹歷史,性好逍遙,雖名聞天下,朝廷屢次徵召,皆隱居不出仕。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載:「(趙)蕤,梓州鹽亭人。博學韜鈐,長於經世。夫婦俱有隱操,不應闢召。」傳說詩仙李白曾從其學帝王與縱橫之術,兩人以「趙蕤術數,李白文章」號稱「蜀中雙璧」。著有《長短經》,又名《長短要術》或《反經》。
編著作者:
歐陽煥,1958年1月生,歷史系教授,醉心於中華祖先智慧哲理的體大精深,從事經史子集的相關考證多年。希冀以淺白但嚴謹的言詞將歷代賢人的精髓介紹給廣大的華人讀者群,並將經典書籍重新詮釋,賦以新的時代潮流觀點,俾其運用於詭譎多變的現代社會。
推薦序
茅塞頓開,撥雲見日
公孫策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隆中對」大戰略。《三國演義》中,劉備聽後對諸葛亮說:「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覩青天。」諸葛亮說了什麼,讓劉備如此佩服得五體投地?
「聯吳制魏」當然是偉大的戰略,「據荊州,圖益州」當然是了不起的建國方略,然而,真正讓劉備「撥雲見日」的是,諸葛亮指點劉備「荊州非其主不能守」,劉表父子守不住的;「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劉璋在四川不得人心;這兩個地方是上天賜給劉備的。簡單說,諸葛亮教導劉備的是,不要被「漢室宗親」綁住了手腳,否則徒然便宜了曹操而已──這才是讓劉備「茅塞頓開」的論點。可是,在那個時代,如此論點可是「離經叛道」的喲!
諸葛亮是一代神人,也是一代完人。以他的智慧能力,能為扶不起的阿斗鞠躬盡瘁,確實稱得上是完人,這是「守經」;一位「完人」怎麼會提出離經叛道的建議?因為隆中對是「達變」。如果一味守經,就「執」,執就不通,不通則不達,不能通權達便,則劉備當時的處境形同喪家之犬,又有什麼條件與曹操、孫權鼎足三分?
話說主題。中國知識分子讀很多的「經」,經在這裡指的不止是「經書」,所有經史子集都有一個「經」,也就是儒家所說的「道」,寫文章要「文以載道」,做事情要「依道而行」。總之,這個「經」框住了知識分子。而《長短經》講的,卻是「反」經,整本書的精隨就在一個「反」字。當然本書不是教人造反,而是對前述那個儒家的「經」,也就是「道」、原則,做一番逆思考。
原作者趙蕤在〈序〉中就陳明:「白黑雜合,不純用德」,「期於有成,不問所以」,「論於大體,不守小節」,他著述這本書就是為著「恐儒者溺於所聞,不知王霸殊略,故敘以長短術」。所以,《長短經》是一本謀略書,但不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那種謀略,而是「不拘泥儒家,活用諸子百家」的通權達變謀略。
基於這些認識,我個人對全書各篇,最側重「反經」與「是非」二篇。前者闡述包括對「仁、義、禮、樂、名、法、刑、賞」,甚至讀書、尚賢,等儒家教條(經)的逆思考,亦即思考過度守經的流弊;後者引述各種經史之中,相互矛盾的「一是一非」論點,用以支持趙蕤所提出的「諸子百家相滅相生,相反相成」理論。然後在「正論」下了結論:時止則止,時行則行。時機適合用什麼方法,就應該去用。重點在於掌握通變的奧妙。
是的,本書的重點不在詭謀,而在通變。南懷瑾先生講述《長短經》時就強調通變的重要:「第一等人曉得要變了,把(握)住機先而領導變(局);第二等人(看到)變來了,跟著變;第三等人(在)變都變過了(之後),他還在那裡罵變,甚至已經變過去了,而他(已經)被時代遺棄而去了。」──守經不變的結果,是被時代遺棄,但即使熟讀謀略,若不能洞觀變局,又豈能靈活運用呢?
無論如何,《長短經》原著就已兼具「文學、史料、借鑑」三合一功能,本書作者更增補了趙蕤未曾見得的史料與見解,肯定是「俗擱大碗」矣!
再引證諸葛亮「隆中對」:孔明洞觀變局「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權可用為援而不可圖」,這就是視時勢以定行止,不可逆勢而行(去跟曹操硬拚,雞蛋碰石頭);劉備當時雖如喪家之犬,但「若跨有荊益、西和諸戎、外結孫權」,大事仍可有為,這是「謀略學」的價值所在,縱然眼前山窮水盡,但仍要把握「柳暗花明」的機會;而在講完大戰略之後,立即「攤開西川五十四州地圖」,這是落實謀略,畢竟空言不足以成事,謀略必須有可行性。
看看坊間書店架子上,有著太多的「正面論述」謀略書,也不乏舉歷史故事以為印證的著作,就是缺少如《長短經》這樣的逆向思考。如果我們只會「依樣畫葫蘆」的話,做出來的方案雖然策略正確,仍不免有欠周圓之虞。
希望這本書能讓讀者「茅塞頓開」。
茅塞頓開,撥雲見日
公孫策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隆中對」大戰略。《三國演義》中,劉備聽後對諸葛亮說:「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覩青天。」諸葛亮說了什麼,讓劉備如此佩服得五體投地?
「聯吳制魏」當然是偉大的戰略,「據荊州,圖益州」當然是了不起的建國方略,然而,真正讓劉備「撥雲見日」的是,諸葛亮指點劉備「荊州非其主不能守」,劉表父子守不住的;「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劉璋在四川不得人心;這兩個地方是上天賜給劉備的。簡單說,諸葛亮教導劉備的是,不要被「漢室宗親」綁住了手腳,否則徒然便宜...
作者序
讀《長短經》學諸子百家精華
《長短經》是唐代奇人趙蕤編寫的一本謀略奇書,是唐宋以降,帝王將相必讀的官場教科書,有「小《資治通鑒》」之稱。不過,和《資治通鑒》正面評述謀略不同,它由反面闡發謀略,故又名《反經》,毛澤東就曾說過:「《資治通鑒》是陽謀,是權謀;《長短經》是陰謀,是詭謀。」也是因為它「反說」、「算計」等特色不方便在儒家光明正大的氛圍中突顯,因此歷朝歷代,秘而不宣,流傳不廣。
古人張晏有云:「蘇秦、張儀之謀,趣彼為短,歸此為長,戰國策名長短術也。」章炳麟《文學說例》:「縱橫出自行人,短長諸策,實多口語,尋理本旨,無過數言,而務為紛葩,期於造次可聽。」可知所謂「長短」,泛指「得失、是非、優劣、長短」,而「長短術」或「短長策」實為戰國時代縱橫學的別稱。當時諸國林立,世局混亂,因而多有蘇秦、張儀等能鑒利害、識長短的說客,周旋其間,因而縱橫之學大興。後秦皇統一六國,大一統成了常態,繼而漢武獨尊儒術,儒學成了進身之階,遊走各政權之間的縱橫之學被視為洪水猛獸,政治不正確,從此便見不得光。不過,它以另一種形式─強化統治力的王霸之術,繼續成為帝王將相施展政治力的祕術,繼續影響中國兩千年。
趙蕤,字太賓,梓州鹽亭(今四川省鹽亭縣兩河鎮趙家壩)人,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西元659年),卒於唐玄宗天寶元年(西元742年)。他博覽群書,尤精於縱橫韜略,好以策謀演繹歷史,但性好逍遙,雖名聞天下,朝廷屢次徵召,皆隱居不出仕。詩仙李白曾從其學帝王與縱橫之術,兩人以「趙蕤術數,李白文章」號稱「蜀中雙璧」。能成為眼高天下的李太白的師傅,可見其才氣之高與學識之富。
《長短經》共分九卷六十四篇,是一部極具實用價值的經典,作者以謀略為經,歷史為緯,遍引諸子百家之精要,再以「以史為用」為觀點為核心,加以闡述發明,內容涉及政治學、人才學、社會學、謀略學、軍事學等各方面,將史料做了最具實用價值的解譯與分析,充分展現唐代名臣魏徵所言:「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的鑒識功能,可以使人在政壇裡、職場中、商場上……等各種場合的待人處事,生趨吉避凶、轉禍為福之效。故而有「小《資治通鑒》」之稱。
這次作者嚴選《長短經》精要重新譯註解析,除保留原經文,加入精注與精譯,讓讀者能欣賞原經原典的文學之美,也精心嚴選符合現代意義的事例,加以解析演繹,期能讓讀者在深入淺出的事例分析中,領略到歷史謀略的實用價值,進而能在生活中的各個層面運用謀略智慧,讓生涯一帆風順,事業攻略成功。
讀《長短經》學諸子百家精華
《長短經》是唐代奇人趙蕤編寫的一本謀略奇書,是唐宋以降,帝王將相必讀的官場教科書,有「小《資治通鑒》」之稱。不過,和《資治通鑒》正面評述謀略不同,它由反面闡發謀略,故又名《反經》,毛澤東就曾說過:「《資治通鑒》是陽謀,是權謀;《長短經》是陰謀,是詭謀。」也是因為它「反說」、「算計」等特色不方便在儒家光明正大的氛圍中突顯,因此歷朝歷代,秘而不宣,流傳不廣。
古人張晏有云:「蘇秦、張儀之謀,趣彼為短,歸此為長,戰國策名長短術也。」章炳麟《文學說例》:「縱橫出自行人,短長諸...
目錄
乾隆皇帝御題詩
編輯手記讀《長短經》學諸子百家精華
推介序茅塞頓開,撥雲見日
四庫全書‧長短經提要
原著序
卷一文上
〈大體〉第一
壹知人善任,治國之道
貳君守其事,官知其道
〈任長〉第二
壹鑑人以能,識人以才
貳任其所長,避其所短
〈品目〉第三
壹明於品才
貳名實相符,尊以顯位
〈量才〉第四
壹才有參差,各得其所
貳有道之君,善用賢德
〈知人〉第五
壹人未易知,知人未易
貳唯實而擇
叁察相觀色
肆觀其德行,性情可察
〈論士〉第六
壹得才者興,失士者亡
貳薦才求實
叁意合相親
肆明於用才,精於養才
伍騰蛇遊霧,飛龍乘雲
〈政體〉第七
壹施以德政,刑德相輔
卷二文中
〈君德〉第八
壹仁德治國
貳堅守德行
叁後漢喪亂,源於窮德
肆魏晉英傑,任人評說
伍王霸之略,百代可知
〈臣行〉第九
壹臣有六正,官有六邪
貳良才擇人,賢者取義
叁義存君親,仁德服人
肆暴政亡國,蠢王傷才
伍嚴於用法,應合時宜
陸陶冶世俗
〈德表〉第十
壹修身養性
貳立德之本,莫尚正心
〈理亂〉第十一
壹明察君王,興衰可知
貳九風四亂
卷三文下
〈反經〉第十二
壹審時度勢,與時俱進
貳謀事在人
叁治世之要,貴在擇人
〈是非〉第十三
壹經典說孝,勿蔽惡行
貳事在人為,任人評說
叁人心不同,各持所見
肆防患未然,消除隱患
伍統籌全局,斟酌得失
陸以誠代人,因地制宜
柒因事設人,力求務實
捌能言善辯,尚需務實
玖患己不立,患時不遇
拾尊師重賢
拾壹人格至上
拾貳先抑後揚,面折庭諫
拾叁顛倒黑白,小人當道
拾肆謹遵職守
〈適變〉第十四
壹與時俱進
貳循禮舉事
叁孔子之術
肆崇尚節儉,墨翟之術
伍以法為本,申商之術
〈正論〉第十五
壹六藝之理
貳諸子百家,真偽分爭
叁革除時弊,因時變通
乾隆皇帝御題詩
編輯手記讀《長短經》學諸子百家精華
推介序茅塞頓開,撥雲見日
四庫全書‧長短經提要
原著序
卷一文上
〈大體〉第一
壹知人善任,治國之道
貳君守其事,官知其道
〈任長〉第二
壹鑑人以能,識人以才
貳任其所長,避其所短
〈品目〉第三
壹明於品才
貳名實相符,尊以顯位
〈量才〉第四
壹才有參差,各得其所
貳有道之君,善用賢德
〈知人〉第五
壹人未易知,知人未易
貳唯實而擇
叁察相觀色
肆觀其德行,性情可察
〈論士〉第六
壹得才者興,失士者亡
貳薦才求實
叁意合相親
肆明於用才,精於養才...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文精典出版日期:2015-09-01ISBN/ISSN:978986918298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36頁開數:寬14.8cm × 長21cm(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